网络舆论的治理之策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liveto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舆论治理是互联网时代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舆论治理存在诸多问题。对此,需要构建科学的法律制度体系,培育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增强网络舆论执法力度,建立多元化主体联动协调治理机制;建立网络舆论大数据平台,研发互联网数据取证系统,进一步加强网络舆论治理。
  【关键词】政府 网络舆论 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长期以来,在对网络舆论治理上,各级地方政府治理措施和路径较为单一,缺乏完善的治理法律法规。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以往单一化的社会结构、价值观等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对政府应对网络舆论治理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由此,如何加强网络舆论治理,成为政府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网络舆论治理面临的困境
  首先,网络舆论治理面临着舆论乱象突出的问题。目前,一些“标题党”“图片党”、片面化报道、碎片化解读充斥着网络,反党反华等意识形态问题甚嚣尘上,庸俗化、煽情化、过度娱乐化的舆论问题突出,如有的媒体故意将官员落马新闻挖掘成“时政+桃色”新闻,来满足舆论窥探欲望和心理刺激。并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网络舆论场继续分化并在对立统一中发展,舆论表达形式更趋碎片化、多样化,舆论传播平台具有了融合化特点,网民言论娱乐化、情绪化特征明显,网络舆论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新特点。
  其次,当前网络舆论治理也受到了很多干扰,如:有些人认为,网络技术完全可以解决一些内容分级、过滤等问题;有些人认为过激无规则的利益诉求会干扰网络舆论管理工作的有效有序推进,泛滥无底线的网络营销以及网络直播等会对网络舆论造成严重的冲击;有些人认为,在信息的采集、研判和预警方面,政府缺乏完善的网络舆论舆情研判体系,大量网络舆论监控软件缺少具体的指标分析参数,涉及具体的信息采集、分析指标层面无一明确判断,分析结构缺乏可信度与说服力。同时,政府的行政手段难以持续推进网络舆论治理,管理者容易受到舆论指责和质疑,一些党政部门仍习惯运用单一向度的行政方法进行强力管控,沉浸在权威主义幻象中,导致网络舆情方向向危机衍化进而失控。
  最后,互联网取证技术存在着法律困境。一方面,互联网数据具有易逝性、多样性和巨量性的特点,行政机关进行执法时,如何获取固定可信的互联网数据成了互联网依法治理的前提和关键。目前,行政机关常用的互联网取证手段无法得到法律和司法的认可,并不能解决互联网数据获取的合法完整问题;另一方面,网络舆论治理的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涉及细则的可操作性内容较少,网络舆情立法进程总体滞后。并且网络舆情立法是為了捍卫网民民主权利,但现有网络立法对于网络主体权利的保护则不够重视,出发点侧重管理,对网民享有的权利模糊化、弱化,片面强调网民的义务,这与网络舆情立法的根本出发点相悖。
  政府网络舆论治理要构建科学的法律制度体系,培育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
  网络世界不是不受法律管辖与约束的法外之地,它需要构建科学的法律制度体系,需要依法治理。目前,由于缺乏互联网基本法,导致互联网治理过程中政府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在制定规章制度时,我们必须要以宪法为依据,参照其他国家网络空间法律法规制定过程,结合网络空间新特征,形成有法可依、有童可循的局面,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网络使用者和运营者的义务与责任。此外,在社会经济中,构建管理有序、发展有力、使用高效的网络生态,明确网络空间各主体的权利,让网络空间治理的法律落地,实现网络舆论的规范化和有序性,规范、约束和惩戒违反法律的网络行为,实现依法治网常态化,充分发挥互联网最大效益。
  社会治理不能游离在宪法和法律之下,因此,政府在法律之下,必须要遵纪守法,依法行事,树立法治理念,强化法律至上理念,用法律制约政府权力。同时,为了提升基层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的敏锐性、洞察力和应变力,政府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网络舆情观和危机感,将网络建设成表达民意的平台,不畏惧、不忽视网络带来的冲击、挑战和优势、作用,善于从网络舆情中发现工作的盲点、弱点和问题,关注民生、维护民权、惠及民利,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同时,也要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使其形成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遵守法律规定,任何人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政府网络舆论治理要建立多元化主体联动协调治理机制,研发互联网数据取证系统
  为了不让法律成为“一纸空文”,要强化违法的责任追究,在网络空间中,任何网络违法分子都不能逍遥法外,都应该付出相应的代价,受到相应的制裁。《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要负责监督管理执法和全国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然而,当前还存在地方网信部门执法底气不足的问题,仅有个别地方网信部门获得了相应的授权。因此要进一步明确网络舆论执法主体,将“文本上的法律”转变为“行动中的法律”,严格执法;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舆论执法队伍,提升网络执法队伍素质;成立专业的网络执法机构,要树立有限型政府和系统化思维,让网络执法者带头遵守网络法律法规,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做到依法治理网络空间;建立多元化的主体联动协调治理机制,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治理程序中。一要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联动的协同治理格局,吸纳更多的主体共同参与到舆情治理中;二是为了重建政府、媒体与公众的信任关系和心理共识,要消除官民之间的隔阂,改变传统意义上官方独白的话语体系,畅通与社会机构、公众的对话机制,让网络谣言无处可藏;三要加强跨地区、跨国家的信息沟通与联防联控,构建跨地区、跨国界的舆情联动机制,共同应对舆情;四要形成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的网格化管理体系,由宣传部门牵头、强化中央各互联网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健全中央层面舆情治理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机制。
  大数据时代,面对海量的舆情信息,加快大数据技术在网络舆情治理的应用迫在眉睫。首先,开发舆情数据库、案例库和语料库,加强对未知手段的研究,建立网络舆论大数据平台,通过研究不同类型舆情发展演变规律和应对效果,充分发挥大数据在舆情分析研判中的功能,预测舆情发展演化,分析内在关联变量,深化对舆情的规律性认知,提供优化舆情应对效果的预案。其次,目前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相关大数据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健全完善,对大数据的分析和使用还处在初级阶段。因此,在进行网络舆论场治理时,要建立重点舆情监测预判机制,开发和运用舆论大数据,加强舆情过程管理,确保舆情监测方向明确、重点清晰、精准高效,全面分析网络舆论传播动态,实时监控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从理论上讲,法律证据应该包含着网络数据,但网络数据的取证具有了易变性,难以保存和验证,并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网络数据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采用数据的能力还较为有限。因此,为了突破依法治网的瓶颈,就要明确多方责任,从操作层面上确保所获取的互联网证据合法可信,让网络数据更有效地成为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依据;积极研发出互联网数据取证系统,组建“互联网数据取证项目组”,解决执法部门在涉嫌违法者不在场时单方面取证的合法性难题。
  (作者为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责编/孙娜 美编/杨玲玲
其他文献
【摘要】绿色消费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消费理念,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而要实现对绿色消费理念的有效践行,就需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加强政策立法工作,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倡导科学引领发展,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關键词】绿色消费 科学发展 生态自然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倡导绿
期刊
【关键词】“平均主义” 评优评先 干部队伍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党员干部是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投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力量所在。不斷优化对党
期刊
【关键词】改革开放 文化心理 调适逻辑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在世界的历史上终将是一个奇迹。它因为并没有追随于西方世界而日益显露出其发展逻辑上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不仅给中国的发展以机会,同时也给世界的发展带来机会。因此,它使很多的“不可能”变成为是一种“可能”,也使得很多西方世界所期待的种种形式的“终结”并没有真正的出现,而是相反地,在不断的发
期刊
自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与其他国家在发展中步调不一致的现象日益明显,在国际社会中发出的“噪音”越来越多。从其以令人瞠目的速度接连退出TPP、《巴黎气候协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到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贸易伙伴发动了多层次、多类型的贸易攻势,这一切都清晰反映出:美国的外交走形似乎已成为常态,并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诸多症候纷纷表明:美国罹患重度焦虑症!  把脉美国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
期刊
【关键词】“伪创新” 创新驱动 科普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以科技创新引领的全面创新是国家命运所系、世界大势所趋,更是新时代发展提出的最大需求。目前,我国处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在国家政策、社会资本、创新主体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下,我国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热情不断高涨,创新活动日益频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各类创新层出不穷的同时,不少打
期刊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立德树人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强调高等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发展道路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教育事业 大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黄土高原的苍天厚土,深深铸就了一位人民领袖的爱民为民情怀、勤奋好学精神、苦干实干作风;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不断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朴素,默默无闻、勇挑重担。品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引领我们找寻青春答案、汇聚前行力量。  【关键词】青春 基层 初心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贺敬之先生在《回延安》中写道:“手
期刊
【摘要】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立足的精神基石。但在网络语境下,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利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机制,把青年的爱国热情转化成自觉的具体行动,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必不可少的一环。  【关键词】网络语境 当代青年 爱国主义精神 【中图分类号】G414 【文献标识码】A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
期刊
【摘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依法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以法律的武器治理污染,用法治的力量保护生态环境,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力量。  【关键词】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污染防治攻坚战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关系亿万中国人民的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
期刊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用“关键一招”这个富有中国文化意蕴而又生动鲜活的百姓话语,深刻表达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亿万中国人民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感悟,宣示了当代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念和决心。回顾过去的40年,我们看到一幅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每一段往事、每一处风景,都会令我们驻足深思。40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