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参照高中新课程改革目标,从高中语文教学的角度反思新课程改革,包括检省新课程的新教材、新教法和新理念,蠡测现阶段新课程改革的成与败,功与过,从而试图找出突破新课程改革瓶颈的法和门。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瓶颈 ;反思
以提倡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课程改革实验于2004年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启动,从2008年开始,我省作为第一批省市参与新课程改革中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到现在已经有五年了,而全国的新课程改革计划于2010年全面实施,到2012年的今天也过去两年了。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在新旧教学思想交替的过程中新课改的实施情况。
一、新课程是否就是新教材,新教材是否真新
各学科老师都普遍认为现在的新教材完全不同于原来的教材,编者用新的体例来整合学科知识,教材换了新的面目,比原来的教材更加让人喜欢,并且其中设置的许多栏目也容易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图文并茂。可以说,新教材的编写基本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比如高中语文这一块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模块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 。选修部分开设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等14门课程。体现时代特点和多元文化价值,注重了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有利于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形成,适应学生兴趣和潜能的发展,进而满足学生未来学习和就业的需要。
但是,就必修教材的篇目来说,我对比了一下,其与旧教材并无多大不同,如果说有不同,那就是把必修一的课文搬到必修三,把必修三的课文搬到必修一;把教材里的课文搬到读本,把读本里的课文搬到教材,大致如此!当然,鉴于语文的特殊,无法像其他科目一样更多地体现时代性,教材编写者这样做自有其合理的一方面,然而,这并不应该成为怠惰的理由,新教材应该选入更多的适应时代需求的、具有普世价值的、文质兼美的美文,尽可能地摒弃那些陈腐的、有太多倾向的无厘文。此为其一。
其二,课程不等于教科书,即教材,但它包含着教材,教材是课程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载体。但在大多数老师来说,课程就是教材。换句话说,在大多数老师来说,新课程就是新教材。所以者何,因为到现在为止,大多数老师都是在“教教材”,而非“用教材教”,对教材有严重的依赖,一本教材从头讲到尾。教材怎么编,我就怎么上,教参也不是教学参考,而是“教规”——教学规定、规范。用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课改和教材,不知灵活使用和对教材作适宜地修改及补充或删减。
二、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即新教法是否真正到位
高中新课程改革目标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转变观念,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及心理品质培养;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逐渐养成独立学习、动手实践等能力。为此,许多学校开设了“学习方法指导”课程的讲座。针对新教材内容多、课时紧的矛盾,各校、各学科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核心,积极开展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模式研究,提倡“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法、 “启发式”的教法,同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益。优化课堂教学成为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重点。
但是,在“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传统教育观念和环境里实施新课程改革,又谈何容易按新教法教学新教材?所以我们期待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即新教法的真正到位。
三、教师的新课程理念是否真的跟上了
新课程六大目标可以理解为:变 “传授知识”的单一目标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变教师为本位为学生为本位;变“繁难偏旧”为“重联系、体验、兴趣”;改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所以这就产生了教师的新课程理念是否真的跟上了的第一层意思。很显然,我们很多教师的理念仍然需要进一步更新。
第二是,语文课对教师的学识、胸怀、眼光和气度有更高的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在这些方面能不能跟得上是个重要问题。因为语文课文是有深度的,直指人类心灵的深处,通达天地宇宙的玄奥;语文课文还是有广度的,联系着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的知识林林总总。所以,语文老师最好当也最难当。为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的教师有没有这样的素质:博识古今的学识,高瞻远瞩的胸怀和眼光,通达和圆融的气度,丰富和灵活的教学手段及措施。目前来看,这都是一个未知数。
比如有一次看到一个同事制作的《小狗包弟》的幻灯片,第一张的引子是一副漫画,画了几个动物,然后问学生你最喜欢那种动物。——一堂沉痛地、理性地反思文革祸害和人性的文章被上成了喜爱或同情小狗小猫的课。课文被严重地矮化和娱乐化地解读,原因只有一个——教师的素质。
所以说穿了,任何一次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和实施,实际上除了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的更新和变化外,最主要的是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当然素质也包含了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说白了,教师的因素,也就是人的因素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新旧思想的交替碰撞中,难免会出现新的现象、新的问题,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挑战。面对这些,我们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引,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认真反思自己,不断充实自己,更加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宁显泽:反思新课程改革,大观周刊,2012年第28期
[2]许洪祥:新课程改革的反思,考试周刊,2011年第23期
[3]黄惠宾:新程改革的一点反思,科技信息,2013年22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瓶颈 ;反思
以提倡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课程改革实验于2004年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启动,从2008年开始,我省作为第一批省市参与新课程改革中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到现在已经有五年了,而全国的新课程改革计划于2010年全面实施,到2012年的今天也过去两年了。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在新旧教学思想交替的过程中新课改的实施情况。
一、新课程是否就是新教材,新教材是否真新
各学科老师都普遍认为现在的新教材完全不同于原来的教材,编者用新的体例来整合学科知识,教材换了新的面目,比原来的教材更加让人喜欢,并且其中设置的许多栏目也容易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图文并茂。可以说,新教材的编写基本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比如高中语文这一块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模块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 。选修部分开设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等14门课程。体现时代特点和多元文化价值,注重了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有利于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形成,适应学生兴趣和潜能的发展,进而满足学生未来学习和就业的需要。
但是,就必修教材的篇目来说,我对比了一下,其与旧教材并无多大不同,如果说有不同,那就是把必修一的课文搬到必修三,把必修三的课文搬到必修一;把教材里的课文搬到读本,把读本里的课文搬到教材,大致如此!当然,鉴于语文的特殊,无法像其他科目一样更多地体现时代性,教材编写者这样做自有其合理的一方面,然而,这并不应该成为怠惰的理由,新教材应该选入更多的适应时代需求的、具有普世价值的、文质兼美的美文,尽可能地摒弃那些陈腐的、有太多倾向的无厘文。此为其一。
其二,课程不等于教科书,即教材,但它包含着教材,教材是课程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载体。但在大多数老师来说,课程就是教材。换句话说,在大多数老师来说,新课程就是新教材。所以者何,因为到现在为止,大多数老师都是在“教教材”,而非“用教材教”,对教材有严重的依赖,一本教材从头讲到尾。教材怎么编,我就怎么上,教参也不是教学参考,而是“教规”——教学规定、规范。用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课改和教材,不知灵活使用和对教材作适宜地修改及补充或删减。
二、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即新教法是否真正到位
高中新课程改革目标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转变观念,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及心理品质培养;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逐渐养成独立学习、动手实践等能力。为此,许多学校开设了“学习方法指导”课程的讲座。针对新教材内容多、课时紧的矛盾,各校、各学科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核心,积极开展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模式研究,提倡“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法、 “启发式”的教法,同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益。优化课堂教学成为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重点。
但是,在“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传统教育观念和环境里实施新课程改革,又谈何容易按新教法教学新教材?所以我们期待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即新教法的真正到位。
三、教师的新课程理念是否真的跟上了
新课程六大目标可以理解为:变 “传授知识”的单一目标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变教师为本位为学生为本位;变“繁难偏旧”为“重联系、体验、兴趣”;改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所以这就产生了教师的新课程理念是否真的跟上了的第一层意思。很显然,我们很多教师的理念仍然需要进一步更新。
第二是,语文课对教师的学识、胸怀、眼光和气度有更高的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在这些方面能不能跟得上是个重要问题。因为语文课文是有深度的,直指人类心灵的深处,通达天地宇宙的玄奥;语文课文还是有广度的,联系着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的知识林林总总。所以,语文老师最好当也最难当。为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的教师有没有这样的素质:博识古今的学识,高瞻远瞩的胸怀和眼光,通达和圆融的气度,丰富和灵活的教学手段及措施。目前来看,这都是一个未知数。
比如有一次看到一个同事制作的《小狗包弟》的幻灯片,第一张的引子是一副漫画,画了几个动物,然后问学生你最喜欢那种动物。——一堂沉痛地、理性地反思文革祸害和人性的文章被上成了喜爱或同情小狗小猫的课。课文被严重地矮化和娱乐化地解读,原因只有一个——教师的素质。
所以说穿了,任何一次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和实施,实际上除了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的更新和变化外,最主要的是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当然素质也包含了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说白了,教师的因素,也就是人的因素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新旧思想的交替碰撞中,难免会出现新的现象、新的问题,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挑战。面对这些,我们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引,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认真反思自己,不断充实自己,更加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宁显泽:反思新课程改革,大观周刊,2012年第28期
[2]许洪祥:新课程改革的反思,考试周刊,2011年第23期
[3]黄惠宾:新程改革的一点反思,科技信息,2013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