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大量优秀的商业动画中发现,成功的动画作品是视觉艺术与文化内涵的结晶,具有人文灵魂的动画片才能谱出最动听的乐章。本文以讨论动画艺术的内涵为目标,分析动画所承载的社会责任及其所传达的艺术感受。从这两个方面着手,本文以导演视角,采取各种方法来论证动画的艺术传达方式及其在传达过程中包含了怎样的社会责任,其中尤以后者为重。读者从中可以感受到社会责任在动画作品中的重要性,并对动画发展的模式与道路产生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动画创作;文化内涵;社会责任;动画发展
一、动画艺术
1.1动画的魅力与欢乐
动画的魅力在于它呈现出的“真实谎言”。玄妙的场景、奇特的主角、错综的情节等等都是这场虚拟盛宴的必备元素。正如宫崎骏所说,动画所创造的架空的、虚构的世界,是写实电影无法达到的境界。此外动画所传达的娱乐、商业、教育等功能及其包含的多样化的制作技巧,亦使得动画成为一门极具感染力的艺术类别而独立存在。
很多人再看《千与千寻》的时候会潸然泪下,白龙的一句“我想起来自己是谁了”让屏幕前的人们感慨万千,不能自己;短片《父与女》虽是一部无声动画,但仍凭借其诗意的叙事手法引起很多单亲孩子的共鸣;《猫和老鼠》也是一部哑剧形式的动画片,汤姆和杰瑞的滑稽演出,他们之间笑料不断的故事情节,都成为那个时代孩子们心中的经典。我记得自己第一次折服于动画的强大魅力是在观看《海底总动员》的时候。无论是华丽的特效技术营造出的亦真亦假的海底世界,还是赋予了生命力的不同角色所演绎的感人故事,都强烈震撼了当时尚年幼的我。
1.2动画的社会责任与压力
任何一门艺术的诞生都不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有了互动,有了舆论,就有了社会责任。孩子们企图从动画中获得“开眼看世界”的一种经验,成人希望从动画里看到遗失的美好时光,有别于现实的理想世界或是生命的啟迪。好的动画作品并不是让人嘻嘻哈话一阵就过了的,它会带给人回味和思考,动画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救赎的方式。它以一种让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将现实生活经验刻入观众的脑中,引导着观众,又诱惑着观众,告诉人们生命的意义。人们总说在中国做动画是一件困难的事。当代中国社会对动画的描述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们看见在政府层面关心所谓的“动画利润”;学术界所关心“中国学派”、“民族特色”;观众在道德层面的产业关心所谓的“动画利润”;学术界关心“中国学派”、“民族特色”;观众在道德层面关心如何“寓教于乐”,培养下一代。动画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要享受什么?继承什么?创造什么?中国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动画呢?
二.商业动画的责任
很多时候,动画被看作是一种怀念童年的途径,如今的动画类别五花八门,它们带给我们欢笑和泪水,唤起了所有人的美好情怀。成功的商业动画团队如皮克斯、迪斯尼等,每一部作品的问世都贴上了口碑与票房的双重标签。中国的商业动画看起来起步晚、发展快,可被认知度却总是不高。也许是时候停下来想一想,究竟什么才是观众所需要的动画片呢?
2.1动画为谁而存在
在大部分的中国百姓眼中,动画片是给孩子们打发时间的娱乐节目。导演徐克说到“动画是一个电影类型,不是儿童片”。在日本,动画片被分为了三个等级,分别是3-12岁;12-18岁和18岁以上的年龄层,而美国更是把动画片制作得老少兼宜。
著名电影评论家罗杰·艾伯特说:“也许从不看动画片的人都可能对《千与千寻》产生兴趣”。这部动画没有单纯的停留在“儿童片”的层面上,导演融入了许多能触动大人之心的东西。资料显示,日本影片票房排行前10名中,光动画片就占据了半壁江山,而由此产生的动漫周边产品囊括了杂志、图书、录像、DVD、并涉及玩具、电子游戏、文具、食品、服装、广告、服务等广泛领域,它们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并抢占市场,日本因此发展出为举世触目的动漫大国。可见,动漫成为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后,得到的是高度商业化的良性循环发展,动漫业也因此迸发出巨大的商机。
随着人们对动画概念认知的不断加强,动画片已不再为孩子们所独享。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国民的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但是同样的压力自然大了。成人亦会怀着轻松、期待的心情作为一种休闲娱乐和减压的方式,自然得到很好的发展。
2.2动画的趣味性
动画的故事情节要有能够刺激观众期待的心理。一旦观众的这种期待心理被故事情节激发出来之后,它就会参与到剧情中,与动画角色形成最大程度的互动。这时候观众才真正地融入了剧情当中,与角色共同演绎故事情节。这种期待心理与审美经验是与观众本身的年龄与经验阅历息息相关的,导演在考虑观众心理线时必须充分确定、了解受众群,以此作为动画创作的基准,这其中是很大的作用体现在剪辑过程中,如何运用剪辑技术诱导刺激观众、引起观众对剧情之间的联想是关键所在。
皮克斯每年的动画短片无疑是个中经典。以《鸟!鸟!鸟!》为例,这是部非常有意思的动画片。到来的大鸟打乱了小鸟们唱歌的氛围,于是小鸟们想尽办法来驱逐这只大鸟。当它们以为就要成功的时候,却被大鸟反将了一军。短片似一出预言小品,时间不长却意味深远。短片本身给观众提供了期待诱惑因与动力,并让观众把这种期待加入动画中,与动画角色的情绪联系在一起,共同完成动画的表达。
2.3商业动画的责任
米尔顿·弗里德曼在《弗里德曼的文萃》里说到,“只有人才能担负起责任。”动画在成为一件商品后,其“商业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引发了人们的讨论。央视少儿节目热播的动画《心灵之窗》,号称原创的道德教育故事片,却于近期爆出其90%内容抄袭日本优秀动画《秒速5厘米》的传闻。对此日本网友评论道“这次抄袭,说到底就是偷懒,不管制作方有着多少才能或资金,这样下去中国动画品质都不可能有所提升。”相信这番话会令每一个中国动画的从业人员羞愧难当。且不说如何在动画作品中彰显民族特色、弘扬中华文化了,光是能做到“原创”二字都变的“难能可贵”起来,这种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的缺失无疑是中国动画发展的绊脚石。也许,我们的动画人缺少的是一种创新的精神、对题材的挖掘精神。
三十年来,以皮克斯为代表的动画公司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动画革命,动画创作形式多样、变幻莫测,其中三维动画异军突起,逐渐成为最有票房价值的动画形式。既然作为商业作品,按照弗里德曼的说法——商业的社会责任也是唯一的责任就是增加他的利润,那么如何增加商业动画的利润已是摆在人们面前的大问号。一直以来,人们侃侃而谈的都是动画产业是多么朝气蓬勃、潜力无穷,但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国产动画依然是在扶持心态中等着能有一路神仙来搭救自己。艺术规律告诉我们,只有发掘艺术,才能找到市场。
总结
一直以来人们对动画的描述存在很大的问题,甚至在票房与投资的压力下、色情与暴力的影响下,动画的面目依然变得迷糊和扭曲起来。动画不是孩子的特权,当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开始关注动画这门艺术时,动画便背负起它应有的社会责任来。本文主要阐述了动画艺术在传播视觉美感的同时应如何揉合社会意义,使观众在哭过、笑过、叹过之后得到启迪与感悟。我们有理由相信动画艺术已经根植于我们的生活中,是我们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食粮。
参考文献:
[1]《动画导演》第一版 周 鲒 暨南大学出版社.
[2]《动画电影分析》周 鲒 暨南大学出版社.
[3]《动画大师宫崎骏》杨晓林 复旦大学出版社.
[4]《皮克斯总动员---动画帝国全接触》普莱斯(美) 中国人民出版社.
[5]《影视动画场景设计》韩笑 海洋出版社.
[6]《分镜头脚本设计》温迪。特米勒罗(美)中国青年出版社.
[7]《弗里德曼文萃(上下册)》米尔顿。弗里德曼(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8]《视像的霸权》彼得。卢德思(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关键词:动画创作;文化内涵;社会责任;动画发展
一、动画艺术
1.1动画的魅力与欢乐
动画的魅力在于它呈现出的“真实谎言”。玄妙的场景、奇特的主角、错综的情节等等都是这场虚拟盛宴的必备元素。正如宫崎骏所说,动画所创造的架空的、虚构的世界,是写实电影无法达到的境界。此外动画所传达的娱乐、商业、教育等功能及其包含的多样化的制作技巧,亦使得动画成为一门极具感染力的艺术类别而独立存在。
很多人再看《千与千寻》的时候会潸然泪下,白龙的一句“我想起来自己是谁了”让屏幕前的人们感慨万千,不能自己;短片《父与女》虽是一部无声动画,但仍凭借其诗意的叙事手法引起很多单亲孩子的共鸣;《猫和老鼠》也是一部哑剧形式的动画片,汤姆和杰瑞的滑稽演出,他们之间笑料不断的故事情节,都成为那个时代孩子们心中的经典。我记得自己第一次折服于动画的强大魅力是在观看《海底总动员》的时候。无论是华丽的特效技术营造出的亦真亦假的海底世界,还是赋予了生命力的不同角色所演绎的感人故事,都强烈震撼了当时尚年幼的我。
1.2动画的社会责任与压力
任何一门艺术的诞生都不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有了互动,有了舆论,就有了社会责任。孩子们企图从动画中获得“开眼看世界”的一种经验,成人希望从动画里看到遗失的美好时光,有别于现实的理想世界或是生命的啟迪。好的动画作品并不是让人嘻嘻哈话一阵就过了的,它会带给人回味和思考,动画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救赎的方式。它以一种让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将现实生活经验刻入观众的脑中,引导着观众,又诱惑着观众,告诉人们生命的意义。人们总说在中国做动画是一件困难的事。当代中国社会对动画的描述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们看见在政府层面关心所谓的“动画利润”;学术界所关心“中国学派”、“民族特色”;观众在道德层面的产业关心所谓的“动画利润”;学术界关心“中国学派”、“民族特色”;观众在道德层面关心如何“寓教于乐”,培养下一代。动画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要享受什么?继承什么?创造什么?中国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动画呢?
二.商业动画的责任
很多时候,动画被看作是一种怀念童年的途径,如今的动画类别五花八门,它们带给我们欢笑和泪水,唤起了所有人的美好情怀。成功的商业动画团队如皮克斯、迪斯尼等,每一部作品的问世都贴上了口碑与票房的双重标签。中国的商业动画看起来起步晚、发展快,可被认知度却总是不高。也许是时候停下来想一想,究竟什么才是观众所需要的动画片呢?
2.1动画为谁而存在
在大部分的中国百姓眼中,动画片是给孩子们打发时间的娱乐节目。导演徐克说到“动画是一个电影类型,不是儿童片”。在日本,动画片被分为了三个等级,分别是3-12岁;12-18岁和18岁以上的年龄层,而美国更是把动画片制作得老少兼宜。
著名电影评论家罗杰·艾伯特说:“也许从不看动画片的人都可能对《千与千寻》产生兴趣”。这部动画没有单纯的停留在“儿童片”的层面上,导演融入了许多能触动大人之心的东西。资料显示,日本影片票房排行前10名中,光动画片就占据了半壁江山,而由此产生的动漫周边产品囊括了杂志、图书、录像、DVD、并涉及玩具、电子游戏、文具、食品、服装、广告、服务等广泛领域,它们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并抢占市场,日本因此发展出为举世触目的动漫大国。可见,动漫成为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后,得到的是高度商业化的良性循环发展,动漫业也因此迸发出巨大的商机。
随着人们对动画概念认知的不断加强,动画片已不再为孩子们所独享。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国民的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但是同样的压力自然大了。成人亦会怀着轻松、期待的心情作为一种休闲娱乐和减压的方式,自然得到很好的发展。
2.2动画的趣味性
动画的故事情节要有能够刺激观众期待的心理。一旦观众的这种期待心理被故事情节激发出来之后,它就会参与到剧情中,与动画角色形成最大程度的互动。这时候观众才真正地融入了剧情当中,与角色共同演绎故事情节。这种期待心理与审美经验是与观众本身的年龄与经验阅历息息相关的,导演在考虑观众心理线时必须充分确定、了解受众群,以此作为动画创作的基准,这其中是很大的作用体现在剪辑过程中,如何运用剪辑技术诱导刺激观众、引起观众对剧情之间的联想是关键所在。
皮克斯每年的动画短片无疑是个中经典。以《鸟!鸟!鸟!》为例,这是部非常有意思的动画片。到来的大鸟打乱了小鸟们唱歌的氛围,于是小鸟们想尽办法来驱逐这只大鸟。当它们以为就要成功的时候,却被大鸟反将了一军。短片似一出预言小品,时间不长却意味深远。短片本身给观众提供了期待诱惑因与动力,并让观众把这种期待加入动画中,与动画角色的情绪联系在一起,共同完成动画的表达。
2.3商业动画的责任
米尔顿·弗里德曼在《弗里德曼的文萃》里说到,“只有人才能担负起责任。”动画在成为一件商品后,其“商业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引发了人们的讨论。央视少儿节目热播的动画《心灵之窗》,号称原创的道德教育故事片,却于近期爆出其90%内容抄袭日本优秀动画《秒速5厘米》的传闻。对此日本网友评论道“这次抄袭,说到底就是偷懒,不管制作方有着多少才能或资金,这样下去中国动画品质都不可能有所提升。”相信这番话会令每一个中国动画的从业人员羞愧难当。且不说如何在动画作品中彰显民族特色、弘扬中华文化了,光是能做到“原创”二字都变的“难能可贵”起来,这种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的缺失无疑是中国动画发展的绊脚石。也许,我们的动画人缺少的是一种创新的精神、对题材的挖掘精神。
三十年来,以皮克斯为代表的动画公司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动画革命,动画创作形式多样、变幻莫测,其中三维动画异军突起,逐渐成为最有票房价值的动画形式。既然作为商业作品,按照弗里德曼的说法——商业的社会责任也是唯一的责任就是增加他的利润,那么如何增加商业动画的利润已是摆在人们面前的大问号。一直以来,人们侃侃而谈的都是动画产业是多么朝气蓬勃、潜力无穷,但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国产动画依然是在扶持心态中等着能有一路神仙来搭救自己。艺术规律告诉我们,只有发掘艺术,才能找到市场。
总结
一直以来人们对动画的描述存在很大的问题,甚至在票房与投资的压力下、色情与暴力的影响下,动画的面目依然变得迷糊和扭曲起来。动画不是孩子的特权,当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开始关注动画这门艺术时,动画便背负起它应有的社会责任来。本文主要阐述了动画艺术在传播视觉美感的同时应如何揉合社会意义,使观众在哭过、笑过、叹过之后得到启迪与感悟。我们有理由相信动画艺术已经根植于我们的生活中,是我们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食粮。
参考文献:
[1]《动画导演》第一版 周 鲒 暨南大学出版社.
[2]《动画电影分析》周 鲒 暨南大学出版社.
[3]《动画大师宫崎骏》杨晓林 复旦大学出版社.
[4]《皮克斯总动员---动画帝国全接触》普莱斯(美) 中国人民出版社.
[5]《影视动画场景设计》韩笑 海洋出版社.
[6]《分镜头脚本设计》温迪。特米勒罗(美)中国青年出版社.
[7]《弗里德曼文萃(上下册)》米尔顿。弗里德曼(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8]《视像的霸权》彼得。卢德思(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