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机遇 积极实践 推动“十二五”社会发展工作良好开局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er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强调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了社会发展领域一系列目标、原则和任务,为“十二五”时期社会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二五”时期社会事业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与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密结合,作为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促进公平、提高效率为着力点,把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积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社会领域服务产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立健全与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
  
  一、突出重点,明确社会事业发展新任务
  “十二五”规划《纲要》对社会发展各领域的重大任务作出了部署,我们要充分发挥发展改革部门职能作用,突出抓好以下重点任务,全力推进,落实到位。
  (一)加快教育发展和改革
  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1、健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要以教育观念现代化为引领,以教师队伍现代化为关键,以体制机制现代化为保障,以教育手段现代化为支撑,加快健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以农村为重点积极发展学前教育,以解决流动人口、留守儿童为重点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为重点加强高校对高素质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支持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发展。
  2、促进教育公平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县(市)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取消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校和重点班。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统筹规划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新增资源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强基层资源整合与合理利用闲置校舍。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健全国家资助制度。完善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方式。
  3、加快推进教育改革
  树立先进教育理念,统筹教书和育人,改革办学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考试评价制度。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加强综合素质评价,坚决克服“应试”教育倾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确定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避免简单的数量扩张。完善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中央地方责任,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扩大教育开放。
  (二)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体制改革
  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一中心任务,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1、全面加强公共卫生
  坚持预防为主,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专业服务网络。加强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服务之间的资源共享、协调互动,推进医防结合、防治结合。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扩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
  2、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进一步在“强基层”上下功夫,软硬件并重。健全农村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加快构建各级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改革方向,稳步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初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强化区域卫生规划,促进区域医疗卫生机构合理布局,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
  3、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医疗保险市级统筹,逐步实现省级统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实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行电子病历,提高居民健康档案普及率,加快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建立统一高效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4、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实现其它医疗机构和社会零售药店全部配备和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三)大力加强文化体系建设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先进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文化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繁荣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1、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的要求,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组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中西部地区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建设。发挥县(区)级文化机构龙头带动作用和综合管理职能,建立健全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性文化活动。
  2、合理保护利用文化遗产
  推进重点文物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自然和文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水平,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3、繁荣发展现代文化产业
  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文化创意、网络电视、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业态。
  4、进一步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
  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切实提高主流媒体和数字文化产品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对外文化传播阵地和渠道,扩大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市场份额。
  5、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加强城乡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竞技体育设施与群众体育设施、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体育资源共建共享。发展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开发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市场,积极引进重大国际赛事。做大做强体育用品业。积极培育体育中介市场。
  (四)加快发展旅游业
  充分发掘自然的、文化的以及民族特色的旅游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
  1、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改善中西部地区重点景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基础设施条件。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加强旅游安全保障。
  2、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体系
  深化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层次,以文化带旅游,以旅游促文化。适应社会不同人群需要,大力发展多层次、大众化的旅游产品。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开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引导乡村旅游发展,努力发展适合老年人的旅游产品。加强旅游资源整合,推进精品景区建设,促进各类旅游产品融合发展,延长旅游产业服务链。
  3、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
  合理保护和利用旅游资源,倡导环保、文明的旅游方式。积极引进先进的旅游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建设。完善旅游法规和服务标准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稳步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加强对重点旅游区的规划指导,形成分工合理、有序竞争的区域旅游发展格局。
  (五)全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1、稳定低生育水平
  完善计划生育家庭优生优惠政策体系,进一步发挥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调控作用。加强分类指导,突出做好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计划生育工作。
  2、着力化解人口结构潜在风险
  切实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综合治理工作。加大出生缺陷预防干预力度,实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推进健康教育、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孕前筛查、营养素补充等干预手段协同发挥作用。
  3、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加快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增加社区老年活动场所和便利化设施,逐步实现老年人无障碍居住。加大对公益性养老机构的投入,引导各类专业化组织参与经营管理。大力发展老龄产业,加强服务标准、行业规范和管理制度建设,鼓励国有、民营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市场。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立健全高龄老人生活和养老服务补贴制度。逐步拓展养老服务领域,实现养老服务从基本生活照料向医疗健康、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紧急援助等方面延伸。积极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社会风尚。
  (六)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体系
  坚持服务基层、贴近民生、助民解困,加快发展民政事业,全面做好基础性社会服务。
  1、完善城乡社会救助服务体系
  规范城乡低保分类施保措施,按救助对象不同需求实施差别化救助,提高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和重病患者的保障水平。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加强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加强城乡低保与失业保险、最低工资、再就业政策和扶贫等政策的衔接。
  2、发展壮大社会福利事业
  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坚持家庭、社区和福利机构相结合,推动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化。加快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积极培育慈善组织。建立和完善殡葬服务网络,满足群众基本殡葬需求。切实做好优抚安置服务。
  3、大力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整合社区公共服务资源,加强对社区闲置、富余设施的综合利用,加快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和信息平台建设。拓展社区服务内容,积极开发适合本地区居民特点的管理服务项目。完善社区服务提供方式,强化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居民志愿互助服务、市场提供服务相衔接。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扩大居民有效参与,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推进人性化管理、贴近式服务。开发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促进社区就业。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
  
  二、抓住关键,开创社会发展工作新局面
  (一)加强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整体建设
  1、增强科学规划能力
  进一步发挥规划统筹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把所有投资、项目纳入规划。规划编制要坚持少而精,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聚焦突出问题。增强科学性和前瞻性,深入研究人口流动和结构变动以及城镇化等因素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影响,避免建设赶不上需要或边建设、边闲置等现象发生。要通过规划解决投资项目安排与制度建设、政策实施“两张皮”的问题,把设施建设与机制建设有效衔接好。加强规划实施评估,提高规划的执行力。
  2、选准中央投资支持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向
  按照有限投资效能最大化原则,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效益。要优先保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进一步向农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向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公共服务倾斜,向推动医改、教改等重大改革任务实施倾斜。
  3、改进公共资源配置方式
  按照人口和服务半径综合考虑资源结构布局和配置标准,通过科学合理安排新增投资和资源,实现各类服务设施区域覆盖。特别是要重视城乡基层公共服务资源的整合,鼓励和促进跨地区、跨行业的设施和资源共建共享。
  4、创新健全投资管理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政府投资激励奖惩机制,增加奖励性资金和引导性资金安排比重,探索以奖代补等方式,充分调动地方和部门积极性。继续抓好社会事业投资项目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前期工作、动态监管、项目竣工验收评估和建设质量问责追究等制度。
  (二)深入推进社会事业改革
  1、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责
  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把政府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办好公共服务、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上,切实负好责任。对非基本公共服务,应当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主要通过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和加强监管等加以正确引导,不能越位和错位。
  2、创新供给模式
  进一步扩大社会领域对非公有制资本的开放范围,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大力发展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形成多元化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格局。扩大购买服务、租赁、承包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事业建设、运营和服务。
  3、增强公共服务需求导向研究
  公共服务源于需求,要注重需求分析,增强决策的开放性,使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防止仅凭决策者主观愿望、强推硬塞式的“惠民服务”。
  4、优化社会领域服务业发展环境
  落实和完善文化、旅游、体育、养老等产业发展政策,消除市场壁垒和准入障碍,营造良好的消费和竞争环境,提高行业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鼓励融合发展和创新发展。此外,要积极发展对外服务贸易,促进教育培训、医疗保健、文化旅游、体育健身等社会领域服务产业“走出去”。
  (三)增强社会政策研究能力
  1、增强政策制定的主动性
  要保持对全局工作重点、社会关注热点、利益矛盾焦点、群众生活难点问题的高度敏感性,养成既能洞察全局又善于捕捉细节的形势分析能力,及时主动开展全局性重大问题调研,尽可能将一般性分析建议转化为政策措施。要重点针对“十二五”规划《纲要》等的实施,研究制定保障性政策措施,包括人口政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政策、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等。
  2、提高政策制定质量
  要密切跟踪现行各项政策的实施情况,根据发展变化的形势提出调整和完善的建议和意见。制定一项新的政策,应当采取“开门”决策方式,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等的服务决策功能,并要综合考虑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要加强政策之间的衔接,提高社会政策体系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3、保障社会政策实施效果
  加强重大政策的配套措施研究,切实保障政策落实。明确政策实施的各级责任主体,加强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评价,健全重大政策考评问责机制,以适当方式接受社会监督。
  (四)推动社会管理改革创新
  1、加强社会管理源头治理
  许多社会矛盾之所以产生,原因是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现实利益要求未得到较好解决。我们要把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重要举措,抓紧编制好“十二五”时期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并抓好规划的实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权益。
  2、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社会管理是对全社会的管理,也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要发挥好群众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协同作用,形成党委和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服务网络。同时,随着基层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城乡社区越来越成为社会生活的支撑点、社会成员的聚集点、各种利益的交汇点、各种矛盾的聚焦点,构建以城乡社区为重点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越来越成为当务之急。我们要抓好“十二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规划编制,实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因地制宜建设好一批街道(乡镇)社区服务中心和城乡社区服务站,为政府将基本公共服务延伸到基层和各类社区专业服务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公共平台。还要积极参与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扩展。参与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的政策研究。参与做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作。
  3、建立健全社会发展形势动态监测机制
  要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形势和重大民生政策落实进展情况的跟踪监测和动态分析,继续做好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工作,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评价制度,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提高预知、预警和预防能力。要适应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发展的新形势,加强网络舆情的分析和研判,既要发挥其积极作用,也要遏制其负面影响。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摘自在2011年全国发展改革系统社会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社会已经逐渐进入到知识经济的新型发展阶段.在全新社会发展背景的带动和影响下,计算机技术在社会成员日常工作以及学习生活当中的应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和途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阅读理解题又是高考的重头戏,是获得英语高分的关键,因此,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笔者的做法如下:    一、抓词汇积累    重视词汇教学。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英语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词汇,任何形式的交流都无从谈起,阅读就成了一句空话。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在《语言学
【摘要】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交通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成为了核心的工作任务,严格来讲,城市总体规划是包含交通规划的。但是,交通规划自身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涉及到的影响范围特别广泛。为此,要想让城市总体规划保持协调,应促使交通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共同协调,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成果。文章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交通规划;城市;总体;协调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交通规划是城市
检察权的宪法定位要求检察机关必须贯彻关注民生、执法为民的理念,在执法实践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贯彻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将服务和保障民生落实到检察工作的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并发布了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rn是政府引导投资方向,管理投资项目,制定和实施财税、金融、土地、进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据.
山地城市快速发展时期,由于地形地貌的特殊性,在向外扩张受限时,呈现出更为强烈的内聚性,给山地城市的城市设计带来更多的挑战.文章通过分析贵州六盘水市重点地段的城市设计
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随着计算机设备的深入应用,计算机信息处理已经成为办公技术
【摘要】建筑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是高耗能的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浪费资源,对环境造成污染。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首选,且在将来的发展中会逐渐占据着主导地位。如何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是建筑设计师们应当重要考虑的问题。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节能  1、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概
佟麟阁路上,有一个门牌与周边的破墙烂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那是一个一米多高的黑色85,路人经过时都会侧目观看并露出惊讶的表情.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中小学课堂教学媒介,使得中小学课堂教学手段的选择更趋多样化,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效益的提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笔者工作在一所山区县城初级中学,多媒体技术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因工作之便听了不少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堂教学,觉得有些问题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健康性问题    经济不发达使得山区县城初级中学的多媒体技术基础设施非常薄弱,从数量上看,一般都只有一个计算机室,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