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成本、工期及使用寿命。因此, 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有关施工规范及规程, 对各工序施工按规范严格控制, 实行系统管理, 进行全过程控制, 做到持续改进, 使市政道路施工质量不断提高。本文分析了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市政道路施工技术难度不大, 但由于施工场地狭小, 交通流量影响大。影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 在施工过程中要重视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从技术交底到原材料, 到监督检测, 通过科学管理, 使建设项目精心施工, 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因此, 在施工中, 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所以, 要始终坚持技术标准, 加强施工管理, 强化质量意识, 就一定会提高路工程的耐久性。提高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1、市政道路的施工场地多为交通要道,复杂狭窄,人流、车流难以控制,封闭交通很困难,所以往往施工作业都要选择在人流、车流不集中的时间进行。而且,施工场地内光缆、自来水管道、煤气管道和排污管道等各种管线彼此交织、相互干扰,给施工带来许多不便。这就使得原本狭窄的场地显得更加拥挤,并让质量管理工作变得零散,增加了质量控制的难度。
2、基于上一点所提出的问题,为了减少施工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干扰,施工作业的工期安排必须严格要求。只允许提前完成施工作业,不准推迟工期。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工期来合理地安排工程进度计划, 保证施工进度的周密性。
3、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 经常遇到光缆、煤气、供热、电力、给水、电信等管线位置不明的情况,如果盲目地进行施工,就会损坏管线,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巨大的影响,给道路工程施工进度带来严重影响。
4、施工现场地质条件也是影响市政道路工程实施的因素之一。例如,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现场地下水位高、土质差的情况,就需要采取深井降水的措施,待水位降至符合施工条件后,才能组织人工开挖,这增加了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控制难度。
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测量质量控制
由于市政道路工程的线型布置特点, 平面控制点通常按复合导线布设, 市政道路由于建筑物、构造物较密, 地下管线复杂加之排水管道定位精度要求相对较高, 因此应提高其测量精度, 以免发生配套管线碰头和擦边现象; 市政道路工程高程控制一般按线路布设成复合水准路线, 水准点的布设应有永久性水准点和临时性水准点两种, 在路线起、终点和需长期观测的重点工程附近宜设置永久性水准点, 应标志明显、牢固、使用方便, 高程测量的精度要求不低于三等, 并按有关规范规定的观测计算方法进行复测并签证, 测量控制要严格按照二级复核程序要求, 即施工单位放样、复核无误后, 报监理复核, 误差值必须控制在允许误差值内, 并及时完成测点任务后加以测量保护, 监理检查、记录并复核签收。
2、原材料质量控制
目前,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 各种材料销售名目繁多, 对采购人员极易产生误导, 所以要严把材料关, 采购人员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 优选供货厂家, 随时掌握材料的质量、价格、厂方的供货情况, 选择有国家认证的生产许可企业, 有一定的技术检验、资金雄厚、社会信誉度高的生产厂家, 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出厂检( 试) 驗报告及复试报告,并注明使用工程项目名称、规格、数量、进场日期、经办签名及原件存放点, 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 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试验机构进行复试, 复试结果合格方可使用, 递交材料。
3、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1)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填方路基开工前, 必须进行填方试验路段, 试验时应记录压实设备的类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工序、每层填料的松铺厚度、材料的含水量等, 根据试验得出的技术参数作为该种填料施工的依据。在填方路基前将原地面上的杂草、耕作物及地表层腐殖土清除干净, 用平地机整平, 再用压路机进行填前压实, 如果清表后原地面、表层土含水量较大, 就必须就地翻松、打碎、晾晒, 在达到最佳含水量或允许偏差条件下, 直接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 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如果路基下卧淤泥质土、欠固结土或砂土, 属大孔隙比、高压缩性、低强度软土层应挖除全部软土, 因地制宜, 换填适宜填料, 然后分层压实, 提高路基的地基承载力, 减少工后沉降。严格控制松铺厚度, 路堤分层填筑的质量是保证整个路基质量的重点, 故每层填实的松铺厚度都要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压实, 压路机对路基填土压实时, 应遵循先轻后重、先静压后振动、先两边再中间、从低处往高处的碾压原则。
(2)挖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挖方路基应按设计的横断面及边坡坡度要求自上而下逐层开挖, 不得乱挖、超挖和欠挖。边坡开挖后及时做好排水工作, 防止雨水冲刷边坡, 严禁因开挖方式不当而引起边坡失稳或坍塌,土方开挖严禁用爆破法施工或掏洞取土; 石方路堑边坡坡面严禁过量爆破, 非特殊情况不得采用大爆破施工。边坡修整与边坡的稳定也是施工的主要工序, 开挖层靠边坡的两侧宜采用减弱松动爆破或光面爆破, 以利于边坡稳定。
4、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1)施工时混凝土28 d 抗弯拉强度需达到4. 0 MPa~ 5. 0 MPa,抗压强度达到30 MPa~ 35 MPa; 为保证水泥混凝土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及抗腐蚀性, 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 单位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00 kg( 标号不低于425 号) 。
(2)在施工中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及水灰比根据施工条件的不同进行适当调节, 因各地施工方法不一, 气温影响不同, 采用坍落度大小也有差异, 但一般为1 cm~2. 5 cm, 城市道路最大水灰比不应大于0. 5; 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 应按骨料种类、最大粒径、级配和掺用外加剂等通过试验确定。
(3)在浇筑混凝土路面时, 应将基层浇水湿透。混凝土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时, 振捣要均匀、到位, 但防止过度振捣, 砂浆层厚度控制在5 mm 范围内, 沿模板边、接口边的混凝土要灌实, 先用插入式振捣器仔细振捣, 再用平板式振捣器振实, 振捣时振动棒不要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
(4)严格掌握混凝土路面的切割时间, 一般在抗压强度达到10 M Pa 左右方可切割, 以边口切割整齐, 无碎裂为度, 尽可能及早进行。
(5)混凝土路面浇筑完成后,要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 浇水养护, 覆盖养护不少于14 d, 防止强风和曝晒。
(6)胀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5、人行道施工质量控制
人行道采用5 cm 厚C30 混凝土方砖铺砌, 横坡为1%, 应在稳定层施工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进行人行道的砌筑。人行道砌筑前先进行测量放线, 利用侧石为基准, 测出人行道的外边线, 并每隔5 m 测放水平桩, 以控制方向及高程, 需对人行道的土路基进行机械压实, 保证土基密实度达到96%以上, 然后铺设10 cm 厚的水泥石粉稳定层, 压实后再用3 cm 的砂垫层调平砌筑人行道预制砖。铺设人行道预制砖时应轻轻平放, 用木锤轻敲压平, 铺砌人行道预制块时, 应纵横通线, 确保预制块砌筑顺直, 铺设人行道完成后, 应及时养护3 d 后方可通行, 铺砌应平整稳定, 不得有翘动现象, 人行道面层不得有积水现象, 预制砖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等现象。
参考文献:
[1]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 1-90)(行业标准).
[2] 高峰,等.浅议几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7,35:69.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市政道路施工技术难度不大, 但由于施工场地狭小, 交通流量影响大。影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 在施工过程中要重视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从技术交底到原材料, 到监督检测, 通过科学管理, 使建设项目精心施工, 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因此, 在施工中, 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所以, 要始终坚持技术标准, 加强施工管理, 强化质量意识, 就一定会提高路工程的耐久性。提高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1、市政道路的施工场地多为交通要道,复杂狭窄,人流、车流难以控制,封闭交通很困难,所以往往施工作业都要选择在人流、车流不集中的时间进行。而且,施工场地内光缆、自来水管道、煤气管道和排污管道等各种管线彼此交织、相互干扰,给施工带来许多不便。这就使得原本狭窄的场地显得更加拥挤,并让质量管理工作变得零散,增加了质量控制的难度。
2、基于上一点所提出的问题,为了减少施工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干扰,施工作业的工期安排必须严格要求。只允许提前完成施工作业,不准推迟工期。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工期来合理地安排工程进度计划, 保证施工进度的周密性。
3、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 经常遇到光缆、煤气、供热、电力、给水、电信等管线位置不明的情况,如果盲目地进行施工,就会损坏管线,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巨大的影响,给道路工程施工进度带来严重影响。
4、施工现场地质条件也是影响市政道路工程实施的因素之一。例如,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现场地下水位高、土质差的情况,就需要采取深井降水的措施,待水位降至符合施工条件后,才能组织人工开挖,这增加了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控制难度。
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测量质量控制
由于市政道路工程的线型布置特点, 平面控制点通常按复合导线布设, 市政道路由于建筑物、构造物较密, 地下管线复杂加之排水管道定位精度要求相对较高, 因此应提高其测量精度, 以免发生配套管线碰头和擦边现象; 市政道路工程高程控制一般按线路布设成复合水准路线, 水准点的布设应有永久性水准点和临时性水准点两种, 在路线起、终点和需长期观测的重点工程附近宜设置永久性水准点, 应标志明显、牢固、使用方便, 高程测量的精度要求不低于三等, 并按有关规范规定的观测计算方法进行复测并签证, 测量控制要严格按照二级复核程序要求, 即施工单位放样、复核无误后, 报监理复核, 误差值必须控制在允许误差值内, 并及时完成测点任务后加以测量保护, 监理检查、记录并复核签收。
2、原材料质量控制
目前,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 各种材料销售名目繁多, 对采购人员极易产生误导, 所以要严把材料关, 采购人员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 优选供货厂家, 随时掌握材料的质量、价格、厂方的供货情况, 选择有国家认证的生产许可企业, 有一定的技术检验、资金雄厚、社会信誉度高的生产厂家, 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出厂检( 试) 驗报告及复试报告,并注明使用工程项目名称、规格、数量、进场日期、经办签名及原件存放点, 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 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试验机构进行复试, 复试结果合格方可使用, 递交材料。
3、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1)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填方路基开工前, 必须进行填方试验路段, 试验时应记录压实设备的类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工序、每层填料的松铺厚度、材料的含水量等, 根据试验得出的技术参数作为该种填料施工的依据。在填方路基前将原地面上的杂草、耕作物及地表层腐殖土清除干净, 用平地机整平, 再用压路机进行填前压实, 如果清表后原地面、表层土含水量较大, 就必须就地翻松、打碎、晾晒, 在达到最佳含水量或允许偏差条件下, 直接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 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如果路基下卧淤泥质土、欠固结土或砂土, 属大孔隙比、高压缩性、低强度软土层应挖除全部软土, 因地制宜, 换填适宜填料, 然后分层压实, 提高路基的地基承载力, 减少工后沉降。严格控制松铺厚度, 路堤分层填筑的质量是保证整个路基质量的重点, 故每层填实的松铺厚度都要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压实, 压路机对路基填土压实时, 应遵循先轻后重、先静压后振动、先两边再中间、从低处往高处的碾压原则。
(2)挖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挖方路基应按设计的横断面及边坡坡度要求自上而下逐层开挖, 不得乱挖、超挖和欠挖。边坡开挖后及时做好排水工作, 防止雨水冲刷边坡, 严禁因开挖方式不当而引起边坡失稳或坍塌,土方开挖严禁用爆破法施工或掏洞取土; 石方路堑边坡坡面严禁过量爆破, 非特殊情况不得采用大爆破施工。边坡修整与边坡的稳定也是施工的主要工序, 开挖层靠边坡的两侧宜采用减弱松动爆破或光面爆破, 以利于边坡稳定。
4、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1)施工时混凝土28 d 抗弯拉强度需达到4. 0 MPa~ 5. 0 MPa,抗压强度达到30 MPa~ 35 MPa; 为保证水泥混凝土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及抗腐蚀性, 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 单位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00 kg( 标号不低于425 号) 。
(2)在施工中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及水灰比根据施工条件的不同进行适当调节, 因各地施工方法不一, 气温影响不同, 采用坍落度大小也有差异, 但一般为1 cm~2. 5 cm, 城市道路最大水灰比不应大于0. 5; 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 应按骨料种类、最大粒径、级配和掺用外加剂等通过试验确定。
(3)在浇筑混凝土路面时, 应将基层浇水湿透。混凝土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时, 振捣要均匀、到位, 但防止过度振捣, 砂浆层厚度控制在5 mm 范围内, 沿模板边、接口边的混凝土要灌实, 先用插入式振捣器仔细振捣, 再用平板式振捣器振实, 振捣时振动棒不要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
(4)严格掌握混凝土路面的切割时间, 一般在抗压强度达到10 M Pa 左右方可切割, 以边口切割整齐, 无碎裂为度, 尽可能及早进行。
(5)混凝土路面浇筑完成后,要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 浇水养护, 覆盖养护不少于14 d, 防止强风和曝晒。
(6)胀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5、人行道施工质量控制
人行道采用5 cm 厚C30 混凝土方砖铺砌, 横坡为1%, 应在稳定层施工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进行人行道的砌筑。人行道砌筑前先进行测量放线, 利用侧石为基准, 测出人行道的外边线, 并每隔5 m 测放水平桩, 以控制方向及高程, 需对人行道的土路基进行机械压实, 保证土基密实度达到96%以上, 然后铺设10 cm 厚的水泥石粉稳定层, 压实后再用3 cm 的砂垫层调平砌筑人行道预制砖。铺设人行道预制砖时应轻轻平放, 用木锤轻敲压平, 铺砌人行道预制块时, 应纵横通线, 确保预制块砌筑顺直, 铺设人行道完成后, 应及时养护3 d 后方可通行, 铺砌应平整稳定, 不得有翘动现象, 人行道面层不得有积水现象, 预制砖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等现象。
参考文献:
[1]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 1-90)(行业标准).
[2] 高峰,等.浅议几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7,3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