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研究

来源 :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6vi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群团工作学科建设”的要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协化”的必然要求和继承钱学森科学遗产必然逻辑的高度,就建构“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释;就“中国科协学”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学科地位和研究方法论进行了勾勒,从10个领域对学科理论体系的研究内涵进行了构建,并就建构“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中国科协学 学科建设 学科体系 学科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是新时期指导群团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对于指导群团改革与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群团发展道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具有重大现实与深远意义,将在中国群团发展史上书写着浓墨异彩的一页。这里笔者仅就学习贯彻《意见》中关于“加强群团工作学科建设”的要求精神,就建构“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谈几点思考与建议,不避个人学识浅薄,权当抛砖引玉。
  一、建构“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意义
  (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协化”的必然要求,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历来重视理论建设,重视科学理论对具体实践的指导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党提出了创新理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政党的根本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习近平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从各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意见》关于“加强群团工作学科建设”,其本质要求就是要把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群团工作中进行理论转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群团工作学科体系,使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群团化、具体化,用以指导党的群团工作,把各自所代表的群众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把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从而丰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政党、国家、群众相互关系”的学说和“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群团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群团工作学科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规定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个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参加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长期存在和发展”。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里的重要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人民团体在内的协商性民主建设,及其对应的协商性民主建设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以上两层关系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方面,建构党的群团理论组成部分的“中国科协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协化”的必然要求,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必然要求,惟此“中国科协学”的学科理论建设才有动力和力量;另一方面,建构“中国科协学”学科建设,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依据和指导,才能保证建构“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中国科协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中国科协学”是“潺潺小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奔腾大河”,源渊才能流长,溪满才能河丰。因此,我们要从“中国科协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的高度来看待建构“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协化”,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必然要求。
  (二)这是继承钱学森“中国科协学”科学遗产的必然逻辑,是完成钱老科学遗志的必然逻辑
  “中国科协学”的概念,是时任中国科协三届委员会主席钱学森在1986年9月2日中国科协三届二次常委会首次提出来的[1]。1987年7月9日,钱学森主席在中国科协学研讨会的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探索中国科协学》[2]的重要演讲。以他科学大战略家的战略视角和大哲学家的理论视角,对中国科协学学科的定义及其内涵,及中国科协学在整个科学技术理论体系中的学科位置、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研究中国科协学的指导思想,中国科协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的系统方法论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刻、研肌析理的构建和阐述,给科协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科学思想遗产,这是科协人民团体的宝贵思想财富。在钱老的亲力亲为倡导和推动下,中国科协党组和书记处举全国科协系统之力,编写了《科协工作讲座》(以下称《讲座》)一书,并于1988年出版。近30年间《讲座》几经修改再版,其对普及科协学理论知识、指导科协组织改革发展、提高科协干部理论业务素质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毋庸置疑,基于当时时代的局限、科协实践的局限和学理依据的局限,《讲座》只能算是科协工作经验性、工作性的概括和总结而已,离理论性、系统性、规律性、学科性建构的要求还有差距。《意见》中关于“加强群团工作学科建设”的要求,与我们要建构“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期待是一种有机契合,也为“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升华和突破提供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可以说,建构“中国科协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是我们继承钱学森“中国科协学”的科学思想遗产,完成钱老科学遗愿的必然逻辑发展。
  (三)这是科协组织几代人与时俱进、拼搏奋斗、实践积淀的必然结果,是历届科协党组、书记处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1986年钱老提出“中国科协学”,迄今为止已近30年时间了。其一,科协组织经过几代人的拼搏奋斗,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作用发生了根本转变,科协的功能、内涵、活动外延愈趋扩展,在社会公众和科技工作者中的影响力、凝聚力有了普遍共识。这些都为建构“中国科协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其二,历届中国科协党组和书记处相继提出了“三主 一加强”、“三服务 一加强”、“以科技工作者为本、学会为主体”的“主体”工作理念,这是中国科协党组和书记处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必然结果。每年一次的科普理论研讨会、每年一次的地方科协党组书记工作研讨会、每年一次的全国学会秘书长和地方科协学会部长工作座谈会及4本科协的理论刊物(《科协研究》、《科普研究》、《学会》、《科协论坛》),每年发表了大量的理论性、工作性、政策性研究论文,使科协学的理论体系内涵日趋丰润和深刻演进,这些都为建构“中国科协学”的学科理论体系积淀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其三,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成熟,科学学、科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学科的发展与完善,为“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创建奠定了科学的学理基础。一句话,科协发展已经进入了由经验科协向理性科协、由盲目科协向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自觉科协的转变。因此,建构“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水到渠成、正逢其时,是科协组织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   (四)这是科协组织发展成熟的必然体现,是顺应了时代的呼唤和要求的必然体现
  理论成熟是一个政党和一个团体成熟的重要标志和必然体现。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给科协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外推动力。科协经过近60年发展积淀形成的内应力,顺应了党和国家的发展大势,在外力驱动下产生了强大的发展内生力。目前,科协事业发展面临十分难得和极其宝贵的战略机遇期。新时期、新特征、新动力、新要求、新实践,呼唤着“中国科协学”学科的理论指导,要求科协学理论给予新的阐释,而建构“中国科协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又回应了新要求、新实践的呼唤。当前亟需对科协学理论给予新阐释、新回答的问题有:科协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其历史方位是什么?新阶段科协改革发展的时代阶段性特征是什么?“四个”全面给科协发展带来的新动力是什么?当前藩篱科协发展的内外障碍因子是什么?科协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新角色是什么?依法治国视阈下的科协制度、体系内涵和建设路径是什么?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学术共同体的学会建设问题的原因及对策是什么?科协作为学会的代言人如何与政府沟通协调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学会如何提高自身的创新和服务能力,真正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和社会管理创新体系的重要角色?科协如何完善治理结构提升自己的治理能力现代化?科协以学会为主体的学理依据和实践意义是什么,科协以学会为主体的内涵是什么,科协机关的工作指导思想、体制机制和作风怎样适应以学会为主体的转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科协人民团体如何把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科学文化与科协文化的关系是什么?科协精神内涵建构的路径是什么?科协如何为科学文化、创新文化建设服务?很显然,这些重大的理论实践问题,呼唤着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做出系统、深刻的回答和原创性的建构。因此,建构“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是顺应时代的呼唤和要求的必然体现。
  二、建构“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指导原则方法论
  (一)建构“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根本指导,以钱学森“三层次说”和科学学、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科学社会学为学理依据,以系统论和科学发展“三维观”为方法论,坚持理论创新发展为动力,在继承中创新,在探索中前进,坚持阐释性研究与建构性研究结合,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协人民团体的“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为科协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为科协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二)建构“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
  1.理论总结与实践探索结合。要坚持理论总结与实践探索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克服团体长期存在的“重实践、轻理论;重活动、轻总结;重建设、轻研究”的思维惯势。以学科理论体系建构为先导,以科协实践建设为基础,两者有机结合。
  2.阐释性研究与建构性研究结合。对创新实践的具体理论概括和阐释,与“中国科协学”学科的理论体系建构紧密结合。阐释为了建构,建构带动阐释,建构与阐释互动结合。
  3.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结合。科协学的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要坚持顶层设计在先,使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自上而下地有序进行,同时也要坚持基层大胆实践和总结,用其丰富的实践经验补充和丰富顶层设计,使顶层与基层互动结合。
  4.专业研究与群众性研究结合。“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建构,要坚持专业研究者先行。专门班子的课题研究要与群众性理论探讨活动结合,专业研究者要从群众性的理论探讨中吸取营养。
  (三)“中国科协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钱学森是创建“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创始人[2]。首先,他通俗易懂地定义了“中国科协学”。“中国科协学就是我们中国科协做工作的理论依据”,“中国科协学就是指导科协工作实际的学问”。其次,钱老确立了“中国科协学”的学科性质。他指出“中国科协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许多方面当中的一个方面,它的着眼点还是社会,所以中国科协学又是社会科学中的实用学科,是社会科学”。“中国科协学”的学科性质,“是社会科学这个部门里面的实用学科”。第三,钱老确立了“中国科协学”的学理依据和学科体系,提出了著名的“三层次说”。
  第一层次是基础学科,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做指导”“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里我们应该客观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但是因为当时这个理论体系尚处在酝酿和建设过程中,因此他也不可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科协学”学科的理论依据。
  第二层次是技术学科,即科学学(包括科普学)、文化学(科学技术是文化一部分)和政治科学学等三个学科。“政治科学学”是钱老提出的概念,他认为“这个问题很需要研究……,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今天看来,钱老所指的“政治科学学”就是“科学社会学”。因为“科学社会学”是“科学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科学活动内部的社会关系,科学人员在科学活动中的作用,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3]”。“中国科协学”以“科学社会学”为学科的研究学理依据之一,这是因为要研究科学家在科学团体活动中的作用,要研究团体活动内部的社会关系(例如与学会关系、研究以学会为科协主体的学理依据等)、研究团体与社会的关系、研究团体与政党政府政协的关系、研究团体与其他社会群体的关系等等。
  第三个层次是实用学科,即“中国科协学”。钱老指出要研究的内容:(1)研究“中国科协的任务”。(2)研究“独立负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3)“研究中国科协的各项活动、效果、效益”。(4)“评价它的质量、效益”,“要有一个评价的手段,这个问题非常重要”。(5)“研究一下中国科协这个结构的基础组织”。(6)“基础组织就是这4大类:学会、协会、研究会、厂矿科协及乡镇科普协会和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以及大专院校的科协”。第四,钱老指出了研究“中国科协学”的方法论,即“研究中国科协学要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要考虑一种结构内部的关系,它的协同”。“中国科协是一个系统,内部有一个结构,跟外部和周围还有一个关系,这个系统不是封闭的,是开放的。”这样,钱老就清晰、完整地勾勒出了“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画面,这些睿智、深邃、前瞻性的见地,今天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对于我们今天建构“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
  依据钱老的“中国科协学”的学科理论体系的“三层次说”,根据当代社会科学有关学科发展的新态势,我大致展示一下“中国科协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基础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技术学科(科学学、科学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实用学科(中国科协学)——包含的主要内容(科协发生论、科协动力论、科协价值论、科协形态论、科协制度论、科协文化论、科协能力论、科协条件论、科协建家交友论、科协创新论等10论)。
  (五)建构“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研究方法论
  主要有两个方法论:一是,“中国科协学”的研究,宏观要坚持系统论的方法论,即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所倡导的系统工程方法[2]。中国科协是一个系统,内部包括许多子系统,各个子系统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个组成大系统(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交叉联系,因此“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研究,宏观要坚持系统论、整体论的方法论,把建构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来研究。二是,“中国科协学”的研究,微观要坚持科学发展的“三维观”,即前苏联科学院资深院士、科学史学家、世界著名科学史综合论创始人С·Р·米库林斯基(С·Р·Микулинский)和他的同事,前苏联科学院著名科学创造学家М·Г·雅罗舍夫斯基(М·Г·Ярошевский)的科学发展“三维观”方法论[4](历史社会文化的动因,科学发展具体逻辑的动因,科学家个人(或科技团体)心理动机的综合动因)。本质上科协和学会的发生、发展的演化,是历史社会文化的外推动因,科学共同体(社会共同体、政治共同体)逻辑发展的内应动因,科协干部的心理动机、能力、素质的内生动因,三个动因长期互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就是社会、团体、个人三者互动作用的结果。因此,研究科协的发生、发展的演化规律,要以科学发展“三维观”为方法论,三个动因缺一不可。
  三、建构“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内容
  本研究从“中国科协学”众多问题中择选10个领域或“10论”,整体叫《中国科协学引论》(意指抛砖引玉)。“10论”不可能将“中国科协学”穷尽,只能囊括大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科协学引论》体系是一个宏观中国科协学,突出了宏观性、学理性、系统性等特色,其内容包括:
  (一)科协发生论[5]
  分析科协组织发生发展的演化过程、属性性质、优势和内在合理性。其内容包括:科协内在三个基本属性,“科技性、政治性、群众性”,衍生出了科协的“专业、政治、组织”三大优势——科协组织内存的“五个”合理性——科协成为一个具有“唯一性质、多元属性、多重宗旨的复合性团体[6]”;从党的群众工作和国家科技工作“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视角看科协存在与发展;从团体自身“政治共同体、科技共同体、社会共同体”的内在规律性逻辑发展视角[7]看科协存在发展;从科技工作者的“三个”群体需要,看科协存在发展;从公民“创新、创造、创业”的视角看科协存在发展。
  (二)科协动力论[8]
  分析“四个”全面给科协发展带来的推动力,驱动了科协自组织存在的内应力,进而产生了发展内生力所组成的动力体系或动力源是科协发展的源泉。其内容包括:科协发展面临历史最好时期和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科协发展新阶段的突出特征;全面深化改革对科协发展的推动力;全面依法治国对科协发展的推动力;全面从严治党对科协发展的推动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科协发展的推动力;科协内存“五个”合理性对外推动力下所产生的内应力、内生力;科协体制机制内存的“五个”结构性矛盾制约了科协发展。
  (三)科协价值论
  马克思指出,价值即是财富。科协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其内在合理性和外在社会使用价值,这是科协的功能作用的价值体现。其内容包括:促进巩固扩大党长期执政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政治价值; 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经济价值;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科技价值;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高的社会价值;促进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本体价值。
  (四)科协形态论
  科协组织具有多功能、多样性的组织形态,这是科协组织活力和优势所在和体现。其研究内容包括:学会是科协的主体。学会是科学社会建制的重要形式,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机理,是科学共同体的重要组织形态。其担负着生产交流传播储备科学技术新知识、规范发展学科、学术交流和维护会员权益的功能;企业科协承担技术创新主体与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功能;高校科研院所科协承担知识创新和传播与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功能;农村城市(社区)科普协会承担普及公众科学技术素质的功能;农村专业协会承担农民依靠实用技术发展农业的功能;老科技工作者、女科技工作者协会承担联系服务老科技工作者和女科技工作者的功能。
  (五)科协制度论[9]
  其内容包括:科协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就是加强制度体系建设;科协制度体系是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章程及与科协有关的法律法规”“四个”层面所组成;科协制度体系是由约束性制度、指导性制度和引导性制度、示范性制度“四个”功能性制度体系组成;宪法、法律法规,是科协制度体系建设的前提;章程是科协制度体系建设核心;民主制度是科协制度体系建设目标 ;组织制度是科协制度体系建设重点;干部制度是科协制度体系建设保障。
  (六)科协文化论[10]
  “科协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具有内聚力量、外树形象的功能。”“培育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科协文化”是时代的呼唤。其内容包括:科协文化的概念内涵及与“政治文化、科学文化、团体文化”文化渊源关系;科协精神的内涵及塑造路径;科协“四个”层面制度文化建设;科协文化以促进科学文化、创新文化、政治文化、科学诚信文化建设的“四个”外溢效应;科协文化问题、原因及对策。   (七)科协能力论[11]
  科协发展归根结底要靠组织能力去支撑。其内容包括:科协工作归根结底,要靠科协组织的能力和有能力的干部去支撑;科协组织能力的基本内涵及构成要素;加强科协组织能力建设的路径;提高科协干部个人能力,做一名“学习型、专业型、创新型、服务型”的复合型干部。
  (八)科协条件论
  分析科协发展所必须的基本软硬件条件。
  (九)科协建家交友论[12]
  主要包括:科协建家交友的重要意义;科协建家交友的基本内涵及构成要素;科协建家交友的建设路径;“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建设。
  (十)科协创新论[12]
  前瞻性分析了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其内容包括:未来科协创新发展要“秉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学会为‘主体’和服务于会员和科技工作者为‘主旨’的工作理念”;科协创新发展要以学会、会员及广大科技工作者满意为根本标准(正如医院以病人满意为根本标准,铁路以旅客满意为根本标准一样);科协创新发展要在党和国家的要求与科技工作者的需求、诉求的契合点上谋划科协工作为前提;科协创新发展要“以加强党的领导、会员和科技工作当家作主,团体依法和章程办会的三者有机结合”和“科学办会、依法办会、民主办会”为原则;以“党的群众工作一部分、国家科技工作一部分、人民政协协商性民主工作的一部分、枢纽型组织的社会治理工作的一部分”的“四个”一部分为定位;以建设“全国科技工作者整体利益的忠实代表、党和政府联系服务于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国家发展科技事业的重要力量、人民政协推进协商性民主建设的有生力量”为目标;以“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加强自身建设的“四服务 一加强”为宗旨。
  四、建构“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议
  (一)把建构“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摆在科协工作重要位置
  建议中国科协领导机关把“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摆在科协改革发展建设的重要位置,结合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4号文件精神,提高对建构《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重大意义的认识,加强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和领导,成立加强“中国科协学”学科建设的专门领导机构,制定《2015~2020年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规划》,规划“中国科协学”学科建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组成专门研究写作班子,争取在中国科协成立60周年(2018年)时拿出一本较为成型的《中国科协学概论》(试用版),2020年形成正式版本《中国科协学》。
  (二)每年举办一次“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理论研讨会
  建议中国科协每年举办一次“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理论研讨会,把加强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与基层科协干部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结合互动,把举办全国“中国科协学”学科建设理论研讨会与4个专门工作理论研讨会(地方科协主席、全国学会秘书长、地方学术学会部长、科普理论研究会)结合起来。中国科协主管的4本理论研究刊物,按着原来定位要求,开辟专栏,发表一批有创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加强学科建设理论研究成果的集成。
  (三)中国科协立项资助建构《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课题研究
  建议中国科协专门设立《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课题研究专项资金,集全国科协系统的研究力量,组成《中国科协学学科建设》课题组。每年列出学科建设若干专题开展群团(主要是工、青、妇人民团体)学科建设,及国外同类群团学科建设的比较研究与科协学相关学科的学理研究、科协历史沿革研究、科协发生发展演变史研究,“三个”全面深化对科协的推动力和科协内应力、内生力研究及科协存在的价值研究、科协各类组织形态功能运行机制体制研究、科协制度体系功能研究、科协文化科协精神文化外溢效应研究、科协组织能力和干部能力研究、科协建家交友研究、科协条件建设研究、科协创新理论研究等。
  (四)中国科协加强“中国科协学”学科理论体系相关机构建设
  建议中国科协调宣部作为学科建设的业务主管部门,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成立科协学研究室,全国科协系统成立中国科协学研究会,秘书处依托研究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建议中国科协的《科协研究》杂志改名为《中国科协学》学术月刊,由研究中心和研究会共同主办,调宣部业务指导,期刊扩充版面,争取成为正式的公开发行刊物,加强编委会和专职编辑力量,把期刊真正办成中国科协学学科建设的平台,中国科协学学术交流的园地,突出学术性、理论性、科学性和创新性,为中国科协学学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协.亲历科协岁月[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2]李宝恆.科协工作讲座[M].北京:学术期刊出版社,1988.
  [3]李庆臻.简明自然辩证法词典[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
  [4][苏]С·Р·米库林斯基(С·Р·Микулинский),胡祥明译.科学的学派[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5]胡祥明.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科协四大角色分析[J].科协论坛,2013(12):26-29.
  [6]中国科协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协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7]胡祥明.略论科协政治属性、政治职能、政治文化[J].学会,2012(11):35-42.
  [8]胡祥明.科协未来改革发展的展望思考[J].学会,2012(4):16-21.
  [9]胡祥明.依法治国视阈下的科协制度体系建设研究[J].科协研究,2014(4):13-21.
  [10]胡祥明.科协文化建设研究[R].中国科协2012年资助课题.
  [11]胡祥明.提升科协能力建设的思考[J].科协论坛,2010(5):38-41.
  [12]胡祥明.关于科协工作理论研究[R].中国科协2010年资助课题.
其他文献
2019年2月9日,央视一套《新闻30分》向全球宣布,中国科学家陈小平带领的科研团队,经过十多年的奋力拼搏,用疟原虫感染的免疫学方法成功治愈了晚期癌症。更震撼的是,用此免疫疗法可以杀死各种类型的癌细胞,这是目前世界是唯一真正可以称得上“广谱抗癌”的治疗方法。这一伟大发现,震惊了全世界!陈小平也随之霸屏。神奇发现,多疟疾的地方癌症死亡率反而很低  1980年大学毕业后,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陈小平成了一
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牧师贝纳特于纽约创办了一所穷人学校。据官方记载,在社会犯罪率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该校毕业生的犯罪记录最低。这一现象引起一位捷克籍留学生的兴趣。他从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