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年“海丝”遗韵英都拔拔灯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men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一年中最热闹的不是春节,而是每年的正月初九。这一天,英都镇昭惠庙前都会聚集数万名群众,群众以“拔拔灯”的民俗形式期盼丰年,万人空巷。而“英都拔拔灯”更是荣登全国九大灯会之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拔拔灯”民俗游乐活动是南安市英都镇英溪流域一种特殊的民间灯会,起源于古时纤夫 “拔船”。拔拔灯民俗在英都镇代代传承,至今已历700多年,游灯队伍的灯笼用大绳拉拴,为首者肩负大绳弓身拉动队伍前行,生动地再现了几百年前英溪纤夫逆水行舟的壮观场面。拔拔灯活动已成为当地村民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福盛典。
  英都“拔灯”由来已久。宋元时期,以泉州港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崛起,每年夏冬雨季,泉州郡守和市舶司官员率领外国番商使者,在九日山下昭惠庙举行隆重的祈风仪式,拜祀海神盛极一时。泉州各沿海港口、内河驿渡码头纷纷建海神庙,英都昭惠庙便是其中之一。英都自古为南安富庶之乡,素有“金英”之称。境内英溪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河驿渡,英溪“九曲十八弯”,水急滩险,船工用驳船航运,把英都的粮食、丝绸、薪炭、茶叶、笋干等运到泉州。为祈求航运顺利,船工都到英都码头拜祀。通常逆水行舟需拉纤,俗称“拔船”。英都昭惠庙每年元宵灯节,乡人把逆水行舟拉纤和喜庆迎灯结合起来,产生了“拔灯”民俗游乐活动,百姓以拔灯代替拉纤,以祈盼河运平安,年丰丁旺。
  农历正月初九日是道教祭天的日子,是玉帝的生日,俗称“天公生”。气势磅礴的“拔拔灯”民俗活动就从供天开始。做完“天公生”,当地群众把供品挑到昭惠庙供“仁福王”诸神。敬神之后,才可以着手行动关于“拔拔灯”的事宜。
  吃过午饭,英都镇民山村和英东村两个村就开始为“灯阵”做准备工作。事先准备好特制的近百米粗大的长缆绳,各家各户带来各式灯笼,每盏灯笼间隔二尺左右,挂在大绳上,每条长缆绳可悬挂数十盏甚至100多盏,称为“一阵”。傍晚,这支27灯阵到昭惠庙前会合,称为“会灯”。数条连成数阵,选择一名体形剽悍的男子为首,前头打起两把大火把,并排行进为主导。每阵领头由一名青壮年胸前缚扁担,肩负大绳,作船夫拉纤弓身前行,拉动灯阵向前行进,后面数十人紧扶灯绳呼喊着快步紧跟,状如“拔船”,生动地再现当年英溪船工拉纤时逆水行舟奋力拼搏的壮观场面,“拔拔灯”一词由此而来。
  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人扶住灯绳“护灯”,整个阵伴着整齐响亮的“号子”声前行。古时的拔拔灯使用蜡烛,如今因各阵均配有发电机,所以笼中灯火长明,绵延数里,犹如一条条蜿蜒的“火龙”飞舞。通常有十多阵,多者二十阵左右,各阵之间,“大鼓吹”、“花鼓唱”、“车鼓舞”、“南音弦管”、化装戏艺掺杂其间,到了家家户户门口、鞭炮、火花、烟火持续不断,场面十分热烈壮观,把节日欢乐气氛推向高潮。
  阵会齐后,抬出神轿,仁福王“起驾”出宫,“拔拔灯”队伍正式出动,各路灯阵按次序巡游,也称“脱壳”,并向洪氏家庙挺进“谒祖”。灯阵穿梭于村落之间,所到之处,家家户户在门口燃放焰火,俗称“迎灯”,男女老少笑逐言开,充满节日喜庆的气氛。
  拔拔灯是群众性的活动,需要有组织者。各路灯阵的组织者称为“灯首”,“灯首”每年一任,有当年新结婚的男青年报名参选,在昭惠庙前的神坛掷告杯决定。村民们都以能当“灯首”为荣,因为当上“灯首”也预示今年的好运。
  做为当地农耕时代农民独有的迎春祈福盛典,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拔拔灯”民俗更成为群众闹春庆丰年、游乐歌盛世的文化娱乐活动,深受群众欢迎。现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九,英都镇都会举办“拔拔灯”游春闹灯活动。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英都拔拔灯”代表性传承人廖榕光高兴地告诉笔者,“拔拔灯”民俗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许多在外谋生的年轻人都跑回家乡参加这项活动。特别是,“英都拔拔灯”被列为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参与和观看“拔拔灯”的人越来越多。廖榕光还告诉我们,以前“拔拔灯”只让家中的男丁参与,随着时代的进步,当地人已转变观念,现在村里的男女老少只要想参与,就可以加入“拔拔灯”阵中“护灯”。
  “拔拔灯”看似简单,实际上含有很高的技巧性。数百米长的灯阵要平稳前进,几百个游灯者之间相互协调配合,步调一致,本身就是很不容易的事,只有众人齐心协力才能护好灯。居住在偏僻山区的英都人巧妙地利用正月初九日举行“拔拔灯”活动,改“观灯”为“游灯”、“迎灯”,变静态为动态,是对我国赏灯习俗的创造性改革,使英都人的春节独具特色。
其他文献
野生动物摄影激动人心引人入胜,野生动物摄影却又饱尝冷暖尽历艰险。一张照片背后,或许是几百公里的跋涉,几十小时的等待。然而正是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照片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生灵的美丽,唤起人们保护自然的意识。  地球上的生物多种多样,除了人类及身边猫狗之类的宠物外,还有更多生存在世界其它地区、不同环境内的动物。尽管现在从动物园中,我们也可看到不少生活圈外的动物,但那已非最原始的风貌,且不说活动地区受限,生
期刊
苏雷斯是克丘亚人部落内的一个文化群体,生活在阿根廷胡胡伊省。照片中的女性名叫贝伦·克鲁兹,她身着的羽毛服饰象征着苏雷斯的“神圣之鸟”南渡鸟。摄影师马尔科·沃尔纳茨发起成立了自然定律基金会,该基金会致力于帮助原住民群体发展当地经济,更好地保存他们的文化遗产。
期刊
羊年开局,央行出其不意地给A股市场送来了春季的第一场“春雨”——降息靴子再一次落地,超预期的“大礼包”让A股小牛“争春”格局再现。上证指数创出7年来新高、创业板指数创历史新高,最关键的是成交量连日维持在1.1万亿元之上,可谓“牛”得疯狂。
期刊
摄影师大卫·豪厄尔斯(David Howells)在加拿大的维勒士湾(Witless Bay)拍摄下这幅照片。他说:“在一次对座头鲸活动的调查中,当时我们搜索未果。随着太阳落山,我们几乎都已经放弃,打算返回海港。这时,这只年轻的座头鲸冲出水面,傲然屹立在我们面前。有些时候,运气就是来得这么突然!”
期刊
悬浮摄影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像迈克尔·朱这样用心的作品委实不多。Mickael跳舞出身,在拍摄悬浮作品方面有着先天的身体优势,动作充满张力和画面感。在他的照片里,你既能体验到悬浮摄影的趣味,又能看到优雅的舞蹈动作。某种程度上,迈克尔·朱算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摄影师。受到日本摄影师夏海林“悬浮少女”系列作品启发,迈克尔3年前在欧洲开始了他的悬浮摄影生涯,拍摄了一系列结合日常生活场景和舞蹈动作的照片
期刊
在澳大利亚西部的黑德兰港,暴风雨中的一道闪电击中灌木丛,产生了橘红色的火光。在这里,灌木丛起火是最为常见的安全隐患,这些灌木丛中的火灾通常在人们毫无防备的时候爆发,并迅速蔓延开来。
期刊
在一个清晨,漫步于缅甸格鲁与茵莱湖之间的山野乡村中的摄影师亚利桑德斯·索提斯看到了图中的景象。他说,“浓重的雾气和充满异域风情的地貌让这个早晨的日出变得格外美丽,当地人正向着他们的农田前进。”
期刊
2014年3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德国柏林奥林匹亚体育场足球场,亲切看望在德国训练的来自陕西志丹县的中国少年足球运动员。习近平对他们说,我希望你们通过这次来德国培训,在中国青少年足球方面发挥带动作用。我看好你们,看好你们这一代。  2015年3月16日,《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正式公布,根据方案,中国足球发展的远期目标为“成功申办世界杯足球赛,男足打进世界杯、进入奥运会”。此外,方案将改变足
期刊
沙埕铁枝是福建省福鼎市的元宵民俗活动。铁枝大约在明末清初从福建泉州一带传入闽东沿海地区,曾流行于福鼎、蕉城、福安、霞浦、寿宁等地。而沙埕铁枝又以技术高超、阵容强大、场面壮观,成为闽东颇有影响的汉族民间节俗活动之一。  元宵节是福建省福鼎市海滨渔镇沙埕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传统的闹元宵节俗在当地已经延续了几百年。走马灯、舞龙、舞狮、连灯、车鼓亭等纷纷登场,居民万人空巷踩街观灯,而搬铁枝是灯会中的重头戏
期刊
有一种伟大的生物,在非洲的草原上徜徉了500多万年。这种巨型生物机器重达7吨,身高4.2米,能生存60年甚至更久,其他动物在它的面前显得非常渺小,这就是非洲象。  非洲象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陆生动物,它们的体型影响着它们的一切活动,同时也是大象成功存活的秘密武器。除了人类,任何一种动物都不敢轻易攻击一头成年象,即使是狮群也敌不过这个“巨人”。  超强的记忆力  要在干旱的非洲草原上生存,对大象来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