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方先生的文章我一直比较欣赏。张先生是内功名家,近期他谈到练内家拳(内功)需经历易过敏、腿痒难耐、鼓脓包、膝盖刺痛、发早白等现象,这对于像我这样要经历过和一些正在经历这些现象的人来说确实具有指导作用。其实对武术爱好者来说,《精武》等武术刊物的价值也就在这里。但张先生的《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之比较》一文却令我有些糊涂。张先生在文章开头承认传统拳术已经落后,随后一转以赵道新为例,不允许否定传统拳术,最后又说的全是传统拳术的落后之处,难道落后还不值得否定吗?张先生最终也没给出一个明确的态度,传统拳术与现代搏击比较到底谁厉害?就这一问题,谈谈我对传统拳术的看法。
首先纠正一下张先生关于赵道新的历史错误,否则对赵前辈也不公平。李存义、张占魁带韩慕侠去打俄国大力士康泰尔是在1918年,而赵好像出生于1907年,赵此时应是十一二岁,这么小的年纪如何去打?薛颠挑战张占魁的事情不清楚,但即使有,也是在1922年李存义去世后不久发生的。薛是在李刚去世后复出挑战傅建秋被尚云祥、唐维禄劝止后当上天津国术馆馆长的,退一步讲,发生在后几年——1926年左右,赵当时十八九岁,练不几年八卦掌,即使悟性再高,功力也不够,张如何能够让他代为出头?另外胡凤山在杭州擂台赛一崩拳击陷对手一老僧的额骨是因为老僧冒进前冲出手,被胡崩拳迎击打个正着,二力相撞所致,若无老僧快速前冲的前提,则根本不会有击陷额骨的结果,况且以少壮打老者胜也不值夸耀。此处不讲明,会使人误解形意崩拳威力无边。
张先生以为赵没练过所有的传统拳术就没有否定传统拳术的资格也值得商榷。传统拳术一百多个大拳种,各种套路多如牛毛,就算是神仙也练不完。其实赵也不是对传统拳术全盘都否定,而是否定其不切实际之处。赵是上过几次全国大擂台的,当然是身有感触。当年杭州打擂和几次国考名列前茅的高手虽都是练传统拳术出身,但为了比赛,其训练时大多已加入拳击的训练方式,如朱氏三兄弟等,就是赵所说的背后都各有一套。同样在当时的地方比武中,从资料中得知,以湖南为例,练传统拳术的都打不过加练拳击的,即使是掌能劈竹筒的名拳师也打不过拳击新手,这就是当年国术界的现状。也才有王芗斋、赵道新对传统拳术不切实际、主观片面的批判。实际上专以技击论,从成功的概率和效率上分析,传统拳术的绝大多数拳种都应该被淘汰了。正如张先生所说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单纯练习传统武术者尚无一人在擂台上战胜过职业拳击、泰拳及跆拳道和空手道,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纯正的传统拳术在擂台上的确不行。很多人总拿清末民国时期的老前辈说事,说他们在擂台上就打败过外国高手。除去一些不可靠的传说之外,看看他们打败的那些外国高手有史料证明他们是真正的搏击家和拳击冠军吗?况且以踢、打、摔、拿对人家单纯的拳击,本身对人家就不公平,再打不过人家,那可真就不知说什么好了。那些所谓的外国大力士康泰尔之流不过是有一身蛮力,会比划几下拳击闯江湖混饭吃的流浪艺人而已。在擂台上打败过外国拳击家的朱国福和卜恩富本身就练拳击,早已是拳击高手了。清末民初时真正的外国搏击家并没有来华摆擂。倘若当时泰国拳手来中国设擂叫板,我想不知还有没有我们现在津津乐道的那段辉煌武史,也不知其是否会被改写。当年有一个日本空手道高手到中国挑战,“民国四大高手”皆被打败,最后他败在查拳高手张英振手上。查拳高手当年在台上台下的战绩也是很辉煌的,因为练查拳的都结合摔跤,远踢、近打、贴身摔,十足就是当代散打的前身。可见散打之所以厉害,这也是擂台上打出来的。以对阵泰拳为例,民国时有一国术大师在擂台上被一名泰拳手一脚踢昏,而该大师在当时国术界算得上绝顶级高手。香港武坛也曾组织过太极等拳派高手几次出征泰国,均大败而归。在当今的擂台上,传统拳手也是不堪一击,都上不了散打的台面。“武林大会”大家都看过,各派拳手也都是本门优中选优的精英,但打的结果还是很令人失望,是我们期望太高,还是传统拳术本就如此。以各派冠军的身手让他们去和职业散打选手较量,恐怕连三流选手都打不过。他们在比赛期间也算是进行职业性的训练了,还有名师指教,水平尚且如此,而我等广大业余爱好者就更不用说了。前几年“武林风”的百姓擂台上传统拳手的表现也都十分糟糕。一个形意高手台下说不能轻易出手,出手会致人伤亡,结果上台就被人一高鞭腿击晕落败;两个形意八卦高手玩起了对练的花活儿而不真实接触,逗得裁判都笑了;还有一个自称自创拳术者,那水平实在丢人现眼,一个猛点儿劲的不练拳的普通人打他都有余,现实就是如此残酷。“百姓擂台”唯一出了个奇才王洪祥,为传统拳手增光不少。王身体素质好、悟性极佳,看他在日本那场比赛,各种招式真是信手拈来,简直如教科书一般,已到了意到拳到的地步。但王虽是传统起家,但打法基本就是散打。王曾创造了29场不败的纪录。虽然最近大意失荆州了,但他的水平还是高于对手的。以王洪祥如此厉害的身手,若与同级别一流职业散打选手比赛,我想还是不乐观的。
从搏击实战来说,传统拳术有许多不切实际之处。李小龙曾批评空手道存在十大技术缺陷就完全适用于传统拳术。因为日本空手道实际上也是中国传统拳术的一个分支,是由刚猛的南派拳术发展演变而来的。这十大缺陷就已经注定传统拳术在当今无论是在台上还是在台下都是落后的,特别是带上拳套就更不行了。传统拳术多讲巧打,不以蛮力对抗,手一包上,巧打难施,力量、速度又不及,岂能不败。另外内家的弹抖动、震颤动由于拳套的缓冲,效力难免大打折扣,这也是太极八卦拳手上擂台只能抡拳头的原因。按说传统拳手带上拳套不行,但空手应该行,因为传统拳术招法无穷、变幻莫测,还有复杂精妙的内劲等等,但遗憾的是在几乎空手的(带分指手套),国内外MMA擂台上,根本没有一位纯传统拳手凭传统招式取得过冠军甚至是胜利。好像根本就没有人敢上这个擂台,是传统拳手好面子怕失败吗?绝对是。但人家散打职业选手怎么就能看开胜与负呢!没有谁能永不失败,人家败了也没钻地缝啊!其实更主要的还是没有与人对抗的实力。民间武人好说老前辈功夫如何如何高去证明传统拳术行,但老前辈功夫再高也是与当时的人比较而有的。我坚信以前的人在营养上、器材上、科学上都不及现在的人。清末民初的武林中人大多还是愚昧落后的,以比武来说,有以谁会套路多谁就获胜的。北方还盛行回合制,两人由分开到靠近互相攻防一下便跳回,即为一回合,这样有打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的,这就使拳术走向拆招花法,离实战搏击甚远,内家高手切磋多以搭手听劲来解决,听出功夫深浅即止,少有真正实搏。南方农村甚至还有双方拿刀互砍看谁坚持到最后为胜。但 不可否认由于时代因素,的确有一些大家高手一生多次经历过生死搏杀甚至杀过人,如李存义、尚云祥、李书文、杜心武等。他们的实战格斗功夫现代人远比不上,但如果你让他们上擂台,在规则限制下,谁也不敢保证他们能无往不胜。即使当年那些擂台悍将,以训练条件等去分析,他们也绝不会高过现在的一流散打高手。另外传统拳术绝大多数是接手打法,招法都是设计在对方如何招架后来实施。一旦对方接手后,或打或控或放,后续招法变化无穷,令人防不胜防,但与现在的搏击对抗,人家根本不招不架,头一晃身一闪就直接反击,传统拳手往往无法适应自乱阵脚了。以大成拳为例,大成拳界也承认靠抡拳头一般抡不过拳击,真正的大成拳打法是搭断不二,是靠锻炼筋骨练出来的内劲与触觉来赢人,关键是如何在实战中搭上手。真正掌握在风驰电掣的实战中搭上手的技术很少,但最基本的是用双臂尽量前伸地架护住头面和中线,然后缓步向前逼近对手,但所谓“双手结合迎面出,自然把定五道关”。我理解大成拳手若要胜人,必须练就身如弹簧、体整如铸的功夫,无论动静,对方打到自己都能将来力反弹出去,在此基础上才能走人技击的自由境界。否则就只能靠闪、展、腾、挪去抡拳头了,那样胜算就不大了。王芗斋创的大成拳学是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你只要练出真正的功夫,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打法。王门下著名弟子的功夫没有一模一样的,也有擅长抡拳的,如姚宗勋及下一辈的崔有成,拳劲骇人,难逢敌手。大成拳等传统拳术若要练成不仅需要下大工夫,而且需要极高的悟性,真正练成者凤毛麟角。练不成时反不如散打、搏击的效果。
传统拳术在擂台上偃旗息鼓,但在擂台下也有一些出类拔萃的高手战胜了散打搏击高手,为传统拳术争了光。远的不说,当代的王选杰就曾战胜过香港泰拳高手和散打教练,沈阳的张世杰也打败过很多省级拳击、散打、跆拳道的冠军,香港咏春名家梁挺击败过多名世界级搏击高手、冠军。也有一些散打搏击冠军转而进修传统拳术。这都说明传统拳术确实也有自己的高明之处,绝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拳术养练并重,运动寿命长就是散打拳击比不了的,你要不是擂台冠军的料,最好还是练一些优秀的传统拳术,毕竟健康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传统拳界也不要再有门户之见互相拆台了,水平都彼此彼此。你说你们门派天下无敌,为什么你们门内现在无人在擂台上夺得散打搏击冠军?我看衡量传统拳术各门派的高低应以与散打、搏击对抗的战绩为标准,用事实来说话,不要打嘴仗了。倘若哪派传统拳术有一位高手应用本门功夫在职业散打联赛或MMA上夺得冠军,那该派拳术想不火都难。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社会越来越进步,越来越和谐,那些于技击、于养生、于表演都无优势的传统拳术留下记载资料就行了,不值得继承,也不可能永远继承下去。传统拳术的发展我认为还是以养生健身为主,其次怡情自娱、影视表演,最后才是技击自卫。技击应该由专业人士来研究,普通爱好者研究技击主要是体验其中的道理和乐趣,即使你练得再好,也练不过职业选手,况且在法制社会里你能打谁啊!比武切磋真打实干伤人伤财谁也受不了,不真打又练不出真功夫。除非是千万富翁喜欢打人也不怕挨揍,那是不是有点变态呀!王芗斋六十多年前就指明了拳术的发展方向,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首先纠正一下张先生关于赵道新的历史错误,否则对赵前辈也不公平。李存义、张占魁带韩慕侠去打俄国大力士康泰尔是在1918年,而赵好像出生于1907年,赵此时应是十一二岁,这么小的年纪如何去打?薛颠挑战张占魁的事情不清楚,但即使有,也是在1922年李存义去世后不久发生的。薛是在李刚去世后复出挑战傅建秋被尚云祥、唐维禄劝止后当上天津国术馆馆长的,退一步讲,发生在后几年——1926年左右,赵当时十八九岁,练不几年八卦掌,即使悟性再高,功力也不够,张如何能够让他代为出头?另外胡凤山在杭州擂台赛一崩拳击陷对手一老僧的额骨是因为老僧冒进前冲出手,被胡崩拳迎击打个正着,二力相撞所致,若无老僧快速前冲的前提,则根本不会有击陷额骨的结果,况且以少壮打老者胜也不值夸耀。此处不讲明,会使人误解形意崩拳威力无边。
张先生以为赵没练过所有的传统拳术就没有否定传统拳术的资格也值得商榷。传统拳术一百多个大拳种,各种套路多如牛毛,就算是神仙也练不完。其实赵也不是对传统拳术全盘都否定,而是否定其不切实际之处。赵是上过几次全国大擂台的,当然是身有感触。当年杭州打擂和几次国考名列前茅的高手虽都是练传统拳术出身,但为了比赛,其训练时大多已加入拳击的训练方式,如朱氏三兄弟等,就是赵所说的背后都各有一套。同样在当时的地方比武中,从资料中得知,以湖南为例,练传统拳术的都打不过加练拳击的,即使是掌能劈竹筒的名拳师也打不过拳击新手,这就是当年国术界的现状。也才有王芗斋、赵道新对传统拳术不切实际、主观片面的批判。实际上专以技击论,从成功的概率和效率上分析,传统拳术的绝大多数拳种都应该被淘汰了。正如张先生所说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单纯练习传统武术者尚无一人在擂台上战胜过职业拳击、泰拳及跆拳道和空手道,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纯正的传统拳术在擂台上的确不行。很多人总拿清末民国时期的老前辈说事,说他们在擂台上就打败过外国高手。除去一些不可靠的传说之外,看看他们打败的那些外国高手有史料证明他们是真正的搏击家和拳击冠军吗?况且以踢、打、摔、拿对人家单纯的拳击,本身对人家就不公平,再打不过人家,那可真就不知说什么好了。那些所谓的外国大力士康泰尔之流不过是有一身蛮力,会比划几下拳击闯江湖混饭吃的流浪艺人而已。在擂台上打败过外国拳击家的朱国福和卜恩富本身就练拳击,早已是拳击高手了。清末民初时真正的外国搏击家并没有来华摆擂。倘若当时泰国拳手来中国设擂叫板,我想不知还有没有我们现在津津乐道的那段辉煌武史,也不知其是否会被改写。当年有一个日本空手道高手到中国挑战,“民国四大高手”皆被打败,最后他败在查拳高手张英振手上。查拳高手当年在台上台下的战绩也是很辉煌的,因为练查拳的都结合摔跤,远踢、近打、贴身摔,十足就是当代散打的前身。可见散打之所以厉害,这也是擂台上打出来的。以对阵泰拳为例,民国时有一国术大师在擂台上被一名泰拳手一脚踢昏,而该大师在当时国术界算得上绝顶级高手。香港武坛也曾组织过太极等拳派高手几次出征泰国,均大败而归。在当今的擂台上,传统拳手也是不堪一击,都上不了散打的台面。“武林大会”大家都看过,各派拳手也都是本门优中选优的精英,但打的结果还是很令人失望,是我们期望太高,还是传统拳术本就如此。以各派冠军的身手让他们去和职业散打选手较量,恐怕连三流选手都打不过。他们在比赛期间也算是进行职业性的训练了,还有名师指教,水平尚且如此,而我等广大业余爱好者就更不用说了。前几年“武林风”的百姓擂台上传统拳手的表现也都十分糟糕。一个形意高手台下说不能轻易出手,出手会致人伤亡,结果上台就被人一高鞭腿击晕落败;两个形意八卦高手玩起了对练的花活儿而不真实接触,逗得裁判都笑了;还有一个自称自创拳术者,那水平实在丢人现眼,一个猛点儿劲的不练拳的普通人打他都有余,现实就是如此残酷。“百姓擂台”唯一出了个奇才王洪祥,为传统拳手增光不少。王身体素质好、悟性极佳,看他在日本那场比赛,各种招式真是信手拈来,简直如教科书一般,已到了意到拳到的地步。但王虽是传统起家,但打法基本就是散打。王曾创造了29场不败的纪录。虽然最近大意失荆州了,但他的水平还是高于对手的。以王洪祥如此厉害的身手,若与同级别一流职业散打选手比赛,我想还是不乐观的。
从搏击实战来说,传统拳术有许多不切实际之处。李小龙曾批评空手道存在十大技术缺陷就完全适用于传统拳术。因为日本空手道实际上也是中国传统拳术的一个分支,是由刚猛的南派拳术发展演变而来的。这十大缺陷就已经注定传统拳术在当今无论是在台上还是在台下都是落后的,特别是带上拳套就更不行了。传统拳术多讲巧打,不以蛮力对抗,手一包上,巧打难施,力量、速度又不及,岂能不败。另外内家的弹抖动、震颤动由于拳套的缓冲,效力难免大打折扣,这也是太极八卦拳手上擂台只能抡拳头的原因。按说传统拳手带上拳套不行,但空手应该行,因为传统拳术招法无穷、变幻莫测,还有复杂精妙的内劲等等,但遗憾的是在几乎空手的(带分指手套),国内外MMA擂台上,根本没有一位纯传统拳手凭传统招式取得过冠军甚至是胜利。好像根本就没有人敢上这个擂台,是传统拳手好面子怕失败吗?绝对是。但人家散打职业选手怎么就能看开胜与负呢!没有谁能永不失败,人家败了也没钻地缝啊!其实更主要的还是没有与人对抗的实力。民间武人好说老前辈功夫如何如何高去证明传统拳术行,但老前辈功夫再高也是与当时的人比较而有的。我坚信以前的人在营养上、器材上、科学上都不及现在的人。清末民初的武林中人大多还是愚昧落后的,以比武来说,有以谁会套路多谁就获胜的。北方还盛行回合制,两人由分开到靠近互相攻防一下便跳回,即为一回合,这样有打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的,这就使拳术走向拆招花法,离实战搏击甚远,内家高手切磋多以搭手听劲来解决,听出功夫深浅即止,少有真正实搏。南方农村甚至还有双方拿刀互砍看谁坚持到最后为胜。但 不可否认由于时代因素,的确有一些大家高手一生多次经历过生死搏杀甚至杀过人,如李存义、尚云祥、李书文、杜心武等。他们的实战格斗功夫现代人远比不上,但如果你让他们上擂台,在规则限制下,谁也不敢保证他们能无往不胜。即使当年那些擂台悍将,以训练条件等去分析,他们也绝不会高过现在的一流散打高手。另外传统拳术绝大多数是接手打法,招法都是设计在对方如何招架后来实施。一旦对方接手后,或打或控或放,后续招法变化无穷,令人防不胜防,但与现在的搏击对抗,人家根本不招不架,头一晃身一闪就直接反击,传统拳手往往无法适应自乱阵脚了。以大成拳为例,大成拳界也承认靠抡拳头一般抡不过拳击,真正的大成拳打法是搭断不二,是靠锻炼筋骨练出来的内劲与触觉来赢人,关键是如何在实战中搭上手。真正掌握在风驰电掣的实战中搭上手的技术很少,但最基本的是用双臂尽量前伸地架护住头面和中线,然后缓步向前逼近对手,但所谓“双手结合迎面出,自然把定五道关”。我理解大成拳手若要胜人,必须练就身如弹簧、体整如铸的功夫,无论动静,对方打到自己都能将来力反弹出去,在此基础上才能走人技击的自由境界。否则就只能靠闪、展、腾、挪去抡拳头了,那样胜算就不大了。王芗斋创的大成拳学是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你只要练出真正的功夫,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打法。王门下著名弟子的功夫没有一模一样的,也有擅长抡拳的,如姚宗勋及下一辈的崔有成,拳劲骇人,难逢敌手。大成拳等传统拳术若要练成不仅需要下大工夫,而且需要极高的悟性,真正练成者凤毛麟角。练不成时反不如散打、搏击的效果。
传统拳术在擂台上偃旗息鼓,但在擂台下也有一些出类拔萃的高手战胜了散打搏击高手,为传统拳术争了光。远的不说,当代的王选杰就曾战胜过香港泰拳高手和散打教练,沈阳的张世杰也打败过很多省级拳击、散打、跆拳道的冠军,香港咏春名家梁挺击败过多名世界级搏击高手、冠军。也有一些散打搏击冠军转而进修传统拳术。这都说明传统拳术确实也有自己的高明之处,绝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拳术养练并重,运动寿命长就是散打拳击比不了的,你要不是擂台冠军的料,最好还是练一些优秀的传统拳术,毕竟健康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传统拳界也不要再有门户之见互相拆台了,水平都彼此彼此。你说你们门派天下无敌,为什么你们门内现在无人在擂台上夺得散打搏击冠军?我看衡量传统拳术各门派的高低应以与散打、搏击对抗的战绩为标准,用事实来说话,不要打嘴仗了。倘若哪派传统拳术有一位高手应用本门功夫在职业散打联赛或MMA上夺得冠军,那该派拳术想不火都难。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社会越来越进步,越来越和谐,那些于技击、于养生、于表演都无优势的传统拳术留下记载资料就行了,不值得继承,也不可能永远继承下去。传统拳术的发展我认为还是以养生健身为主,其次怡情自娱、影视表演,最后才是技击自卫。技击应该由专业人士来研究,普通爱好者研究技击主要是体验其中的道理和乐趣,即使你练得再好,也练不过职业选手,况且在法制社会里你能打谁啊!比武切磋真打实干伤人伤财谁也受不了,不真打又练不出真功夫。除非是千万富翁喜欢打人也不怕挨揍,那是不是有点变态呀!王芗斋六十多年前就指明了拳术的发展方向,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