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区积极引进了农村国债项目,目前已建立了沼气池4万多个,在沼气池建设及沼气使用上已在全省的前列。伴随着沼气使用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了大量沼液和沼渣,那么这些优质有机肥料如何利用呢?我区新军屯镇的农民多年来一直将沼液、沼渣与生姜种植结合起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我们前两年的对比试验表明:在同等肥水管理条件下,在生姜种植中应用沼渣、沼液与不应用相比较,平均增产19.3%,在增加产量的同时,生姜品质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进而增加了经济效益。现将我区农民在生姜种植中使用沼液、沼渣技术总结如下:
一、沼液、沼渣的特点
沼液、沼渣简称沼肥,是作物秸杆等一些有机生活垃圾在密闭的嫌气条件下发酵制取沼气后的剩余产物。沼肥既保持了有机肥料的特性,又有化肥的速效性特点。沼渣养分全面,质地疏松,保墒性好,酸碱度适中,沼渣中的有机质、腐植酸、氮、磷、钾以及各种矿物质,能够基本满足生姜生长的需要。但沼渣作基肥施用,不宜过早施入土壤,以防止氨离子在转化过程中由于反硝化作用造成氮素损失,降低肥效。产沼气过程中由于高温发酵和极端的厌氧环境,其中大量的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被杀死或抑制,因此,沼肥是一种安全、优质、高效的无公害肥料。
二、整地施肥
生姜根系细弱、分布浅,生育期长,必须施足基肥。最好进行深翻25~30cm,使耕层加厚,促进根群向纵深发展,以扩大吸收范围。每亩施有机肥可用沼渣代替,将腐熟的沼渣按照2500kg/亩施入土壤并混合均匀,如果沟内施,沼渣在施入量上要减少,用量掌握在1400kg/亩,同时要求与沟内底土充分混匀,否则会发生烧苗。在施入有机肥(沼渣)后再施入高氮、低磷、高钾的复合肥100kg,过磷酸钙50~75kg,辛硫磷4kg。基肥施入后整地,开沟待播。采用溝播,沟距为60~65cm,沟宽25cm,沟深10~12 cm。
三、浸种、催芽
催芽前用沼液+20%农用链霉素+海绿素或氨基酸等叶肥浸种20min,可减少病害并促进发芽。注意种姜消毒后先晒2~3d,待姜块表面水分消失时后,再堆放催芽。沼液浸种不仅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促进其生理代谢,提高幼苗素质,而且也可增强植株抗寒、抗病和抗逆能力。
四、播种
播种的时间一般在4月10日前后选择晴暖天气播种。
1.掰姜选芽
播种前将已催好芽的姜种掰成小块,要求每块姜种上只留1~2个短壮芽,其余的芽全部去除,以保证养分集中供应。生姜发芽期由姜种供应营养,所以姜种不宜太小,一般要求每块姜种在100g左右为宜。掰姜种时发现芽基部或姜断面变褐应严格剔除。姜种掰完,伤口可蘸草木灰以减少病害。另外掰姜种时,可按照姜芽大小进行分级,播种时分级播种,便于管理。
播种前用过滤好的沼液喷洒姜种,以促进发芽,保证芽齐芽壮出苗整齐。
2.浇底水
姜出苗很慢,而且通常直到出苗达70%左右时,才开始浇第一水,因此一定要浇足底水。在浇水的过程中可随水少量加入沼液,从而进一步增加地力。
3.排放种姜
底水渗下后即可排放姜种。播种时按照上齐下不齐的原则排放姜种,姜块水平放置,以充分吸收温度。芽朝一个方向:东西沟,芽朝南;南北向,芽朝西。排放密度一般在20~25cm左右。每亩用种量一般为500kg左右。种姜越大,出苗越早,苗越壮、产量越高。一般每亩保苗5000~5500株。
4.覆土
要及时覆土:种一沟,盖一沟,覆土厚度以4~5cm为宜。覆土太厚,地温低,发芽慢;覆土太薄,则表土易干燥,影响出苗。
5.扎棚
播种完毕后用施田补除草剂喷洒地面,及时扎上小拱棚以提高地温,促进发芽。一般每两畦扎一个小拱棚。
五、田间管理
1.出苗期管理
此生长期主要从种姜中吸收营养,此期的管理主要是保温保湿,此时地温尚低,为了提高地温,保证姜顺利出苗,通常播种时必须浇足底水,出苗以前不再浇水,一般直到出苗达70%左右时,才开始浇第一水。但也应根据土质及墒情灵活掌握。如为沙质土壤,保水性差,在土壤十分干燥的情况下,应酌情浇水。浇了这一水之后,需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防土壤表面板结,影响出苗。如为粘质土,保水性好,则可待出苗70%左右再浇水。
出苗后第一水要浇得适时,不可太早或太晚。如浇得太早,土表易板结,幼芽出土困难,易造成出苗不齐。若浇得太晚,姜芽受旱,芽尖容易干枯。在浇第一水后2~3d,紧接着浇第二水然后中耕保墒,可使姜苗生长壮旺。在此浇水过程千万不要加入沼液,以免烧苗。
2.幼苗(三股杈)期管理
从展叶至具有两个较大的侧枝,即老百姓所说“三股杈”为幼苗期的形态标志,需65~75d,这一时期内完全依靠母体营养转到新株能够吸收和制造养分。此期生长量较小,幼苗期只占生长量的7.83%,生长时期以20~25℃较为适宜。
(1)水分管理。生姜不耐旱,根系又浅,应合理浇水,确保植株正常生长。幼苗期虽需水不多,但根系吸收力弱,应小水勤浇,浇后浅耕保墒。
(2)肥料管理。幼苗期植株生长所需的营养由依靠母体供应转到姜苗自行吸收和制造,其主要生长部位是主茎和根系,应及时追好“断奶”肥(5月25日前后),促根提苗,为培育壮棵打下基础。一般使用一定量的沼液即可。
姜的根茎在土壤里生长,要求黑暗、潮湿,需要进行培土。逐渐将播种沟变成垄,防止根茎露出地表。到6月25日前后撤膜后结合施肥,放背培土(俗称匀姜),建议施用高氮低磷高钾(N:P:K=1:0.5:1)或氮磷钾比例均衡(N:P:K=1:1:1)的复合肥50kg、沼渣肥料70~100kg。
(3)温度管理。生姜喜温但不耐炎热,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小拱棚内的温度逐渐增大,要根据天气逐渐加大通风。到6月下旬视苗子长势和天气状况适时撤棚。撤完膜喷一遍甲霜灵或百菌清,全方位防治叶枯病、斑点病、疫病等病害。
(4)中耕除草。生姜为浅根性作物,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因此 不宜多次中耕,以免伤根。一般在出苗后结合浇水,中耕1~2次,并及时清除杂草。
3.旺盛生长期管理
从“三股杈”到收获为茎、叶和根茎的旺盛生长期,也是产品器官形成的主要时期,需70~75d。旺盛生长期的前期以茎叶生长为主,后期以根茎生长和充实为主。生姜旺盛生长期进入夏季,温度高且生姜需水量增多,应勤浇水,以降低地温和供给姜块生长所需的水分,浇水应避开中午高温阶段,以早、晚浇水为好,田间积水过多应及时排涝。7月20日前后“调姜”即结合施肥,放背培土。建议施肥量:高钾复合肥(N:P:K=1:0.5:2)150~200kg,纯硫酸钾肥15~20kg,生物有机肥60~80kg。“调姜”时不可避免的会伤到根系,为避免病菌从伤口侵入引起姜瘟,“调姜”后4~5d随水冲施生根肥和杀菌剂,促进新的根系的生成,全面防治病害的发生。
在此期间可叶面喷施沼液,进一步调节作物生长代谢、补充营养,促进作物生长平衡,增加作物光合作用能力。方法如下:取适量的沼液按15%~20%的体积比兑清水搅拌均匀,静置10h左右,过滤取其澄清液,用喷雾器喷洒植株及叶面。用量为60kg/亩
六、生姜的收获
考虑成熟度、市场价值、天气等多种因素适时采收,一般于10月上中旬初霜到来之前收获,收获前1~2d浇水一次,便于刨收。收获后随即将带有少量潮湿泥土的根茎入窖贮藏,无需晾晒。
一、沼液、沼渣的特点
沼液、沼渣简称沼肥,是作物秸杆等一些有机生活垃圾在密闭的嫌气条件下发酵制取沼气后的剩余产物。沼肥既保持了有机肥料的特性,又有化肥的速效性特点。沼渣养分全面,质地疏松,保墒性好,酸碱度适中,沼渣中的有机质、腐植酸、氮、磷、钾以及各种矿物质,能够基本满足生姜生长的需要。但沼渣作基肥施用,不宜过早施入土壤,以防止氨离子在转化过程中由于反硝化作用造成氮素损失,降低肥效。产沼气过程中由于高温发酵和极端的厌氧环境,其中大量的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被杀死或抑制,因此,沼肥是一种安全、优质、高效的无公害肥料。
二、整地施肥
生姜根系细弱、分布浅,生育期长,必须施足基肥。最好进行深翻25~30cm,使耕层加厚,促进根群向纵深发展,以扩大吸收范围。每亩施有机肥可用沼渣代替,将腐熟的沼渣按照2500kg/亩施入土壤并混合均匀,如果沟内施,沼渣在施入量上要减少,用量掌握在1400kg/亩,同时要求与沟内底土充分混匀,否则会发生烧苗。在施入有机肥(沼渣)后再施入高氮、低磷、高钾的复合肥100kg,过磷酸钙50~75kg,辛硫磷4kg。基肥施入后整地,开沟待播。采用溝播,沟距为60~65cm,沟宽25cm,沟深10~12 cm。
三、浸种、催芽
催芽前用沼液+20%农用链霉素+海绿素或氨基酸等叶肥浸种20min,可减少病害并促进发芽。注意种姜消毒后先晒2~3d,待姜块表面水分消失时后,再堆放催芽。沼液浸种不仅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促进其生理代谢,提高幼苗素质,而且也可增强植株抗寒、抗病和抗逆能力。
四、播种
播种的时间一般在4月10日前后选择晴暖天气播种。
1.掰姜选芽
播种前将已催好芽的姜种掰成小块,要求每块姜种上只留1~2个短壮芽,其余的芽全部去除,以保证养分集中供应。生姜发芽期由姜种供应营养,所以姜种不宜太小,一般要求每块姜种在100g左右为宜。掰姜种时发现芽基部或姜断面变褐应严格剔除。姜种掰完,伤口可蘸草木灰以减少病害。另外掰姜种时,可按照姜芽大小进行分级,播种时分级播种,便于管理。
播种前用过滤好的沼液喷洒姜种,以促进发芽,保证芽齐芽壮出苗整齐。
2.浇底水
姜出苗很慢,而且通常直到出苗达70%左右时,才开始浇第一水,因此一定要浇足底水。在浇水的过程中可随水少量加入沼液,从而进一步增加地力。
3.排放种姜
底水渗下后即可排放姜种。播种时按照上齐下不齐的原则排放姜种,姜块水平放置,以充分吸收温度。芽朝一个方向:东西沟,芽朝南;南北向,芽朝西。排放密度一般在20~25cm左右。每亩用种量一般为500kg左右。种姜越大,出苗越早,苗越壮、产量越高。一般每亩保苗5000~5500株。
4.覆土
要及时覆土:种一沟,盖一沟,覆土厚度以4~5cm为宜。覆土太厚,地温低,发芽慢;覆土太薄,则表土易干燥,影响出苗。
5.扎棚
播种完毕后用施田补除草剂喷洒地面,及时扎上小拱棚以提高地温,促进发芽。一般每两畦扎一个小拱棚。
五、田间管理
1.出苗期管理
此生长期主要从种姜中吸收营养,此期的管理主要是保温保湿,此时地温尚低,为了提高地温,保证姜顺利出苗,通常播种时必须浇足底水,出苗以前不再浇水,一般直到出苗达70%左右时,才开始浇第一水。但也应根据土质及墒情灵活掌握。如为沙质土壤,保水性差,在土壤十分干燥的情况下,应酌情浇水。浇了这一水之后,需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防土壤表面板结,影响出苗。如为粘质土,保水性好,则可待出苗70%左右再浇水。
出苗后第一水要浇得适时,不可太早或太晚。如浇得太早,土表易板结,幼芽出土困难,易造成出苗不齐。若浇得太晚,姜芽受旱,芽尖容易干枯。在浇第一水后2~3d,紧接着浇第二水然后中耕保墒,可使姜苗生长壮旺。在此浇水过程千万不要加入沼液,以免烧苗。
2.幼苗(三股杈)期管理
从展叶至具有两个较大的侧枝,即老百姓所说“三股杈”为幼苗期的形态标志,需65~75d,这一时期内完全依靠母体营养转到新株能够吸收和制造养分。此期生长量较小,幼苗期只占生长量的7.83%,生长时期以20~25℃较为适宜。
(1)水分管理。生姜不耐旱,根系又浅,应合理浇水,确保植株正常生长。幼苗期虽需水不多,但根系吸收力弱,应小水勤浇,浇后浅耕保墒。
(2)肥料管理。幼苗期植株生长所需的营养由依靠母体供应转到姜苗自行吸收和制造,其主要生长部位是主茎和根系,应及时追好“断奶”肥(5月25日前后),促根提苗,为培育壮棵打下基础。一般使用一定量的沼液即可。
姜的根茎在土壤里生长,要求黑暗、潮湿,需要进行培土。逐渐将播种沟变成垄,防止根茎露出地表。到6月25日前后撤膜后结合施肥,放背培土(俗称匀姜),建议施用高氮低磷高钾(N:P:K=1:0.5:1)或氮磷钾比例均衡(N:P:K=1:1:1)的复合肥50kg、沼渣肥料70~100kg。
(3)温度管理。生姜喜温但不耐炎热,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小拱棚内的温度逐渐增大,要根据天气逐渐加大通风。到6月下旬视苗子长势和天气状况适时撤棚。撤完膜喷一遍甲霜灵或百菌清,全方位防治叶枯病、斑点病、疫病等病害。
(4)中耕除草。生姜为浅根性作物,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因此 不宜多次中耕,以免伤根。一般在出苗后结合浇水,中耕1~2次,并及时清除杂草。
3.旺盛生长期管理
从“三股杈”到收获为茎、叶和根茎的旺盛生长期,也是产品器官形成的主要时期,需70~75d。旺盛生长期的前期以茎叶生长为主,后期以根茎生长和充实为主。生姜旺盛生长期进入夏季,温度高且生姜需水量增多,应勤浇水,以降低地温和供给姜块生长所需的水分,浇水应避开中午高温阶段,以早、晚浇水为好,田间积水过多应及时排涝。7月20日前后“调姜”即结合施肥,放背培土。建议施肥量:高钾复合肥(N:P:K=1:0.5:2)150~200kg,纯硫酸钾肥15~20kg,生物有机肥60~80kg。“调姜”时不可避免的会伤到根系,为避免病菌从伤口侵入引起姜瘟,“调姜”后4~5d随水冲施生根肥和杀菌剂,促进新的根系的生成,全面防治病害的发生。
在此期间可叶面喷施沼液,进一步调节作物生长代谢、补充营养,促进作物生长平衡,增加作物光合作用能力。方法如下:取适量的沼液按15%~20%的体积比兑清水搅拌均匀,静置10h左右,过滤取其澄清液,用喷雾器喷洒植株及叶面。用量为60kg/亩
六、生姜的收获
考虑成熟度、市场价值、天气等多种因素适时采收,一般于10月上中旬初霜到来之前收获,收获前1~2d浇水一次,便于刨收。收获后随即将带有少量潮湿泥土的根茎入窖贮藏,无需晾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