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灌区简介
黑惠渠灌区1938年兴建,1942年建成,是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创建的关中“八惠”之一。灌区有东、西干渠2条全长26公里,支渠6条全长43.76公里,整个灌区呈扇形状分布,地貌以山前洪积平原为主,地形南高北低,地面坡降1/150~1/300,灌区内河流较多,黑河由南向北穿过灌区中部,流入渭河。另有就峪河、塔峪河、南沙河、马家沟等河流也从灌区穿过。
灌区设施灌溉面积13.9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3.59万亩,不仅灌溉着周至马召、广济、楼观、二曲等11个乡镇76个行政村13多万亩作物,而且还肩负着汛期沿山沟峪的防洪任务。灌区自运行72年来,为周至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其中猕猴桃、苗木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已发展到将近10万亩,为灌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07年开始,总投资2.8881亿元的西安市黑河引水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其中:周至30万亩,户县7万亩,共37万亩)正紧张有序的建设之中,为发挥黑河金盆水库枢纽工程综合效益,经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准,在黑河水库满足向我市城区供水3.05亿立方米的条件下,通过对原有灌区进行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改善各级渠道输水配水条件,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周至户县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该工程是黑河引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灌溉面积37.3万亩,惠及周至、户县两县17个乡镇,242个村组,其中周至县30.1万亩,户县7.2万亩,黑河水库年向灌区供水7741万立方米。灌区自然条件优越,具有发展高效农业和节水现代化农业的优势。
二、灌区改革已取得的成功经验
(一)管理理念从过去重社会效益轻自身效益向两个效益并重转化
2008年以来,随着水利体制改革的落实,全站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同时,提出了“以管理促服务、以改革促发展”的理念,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注重为民服务意识的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成效,水利管理逐渐步入了良性运行的轨道。
(二)管理模式由经验型向战略型转化
在水利体制改革之后,水管单位面临着社会、政策变化,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严峻地摆在了面前,迫使水管单位的管理工作由经验型向战略型转变。最近几年,全站在对宏观经济形势和水利发展前景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的战略措施:一是出台《黑惠渠水利工程管理条例》,使灌区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步入法治轨道;二是大力推进水价改革,增强了水管单位的经济实力;三是成立黑惠渠管理站养护队;四是管理服务化、节水灌溉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课题的相继提出,为黑惠渠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了明确的方向、框架和对策。实践证明,从战略的高度来深入研究水利的建设与管理、改革与发展,对于促进水利的产业化进程,实现水利的良性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三)发展目标从注重量的扩张向重视质的提高转化
过去,管理站的发展目标就是扩大灌溉面积,对于实现这个目标所涉及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问题、工程的投入产出关系以及水利建设和管理的边际效益、比较效益等问题却很少考虑到。可以这样说,在目前水价政策条件下,灌区越是扩大,水管单位就越是亏损,国家的负担也就越重。因此,水利发展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化,注重发展质量的提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黑惠渠管理站开展的《灌区工程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黑惠渠水利可持续发展战略》课题研究等,都是灌区水利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化的实践和探索,为灌区水利最终实现集约化经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三、灌区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黑惠渠灌区是西安市最大的灌区,经过近年来的工程建设,灌溉面积已扩大至30万亩,跃居于大型灌区的行列。目前,灌区已建成了完善的渠系网络和各类水工建筑物、蓄水设施,形成了具有黑惠渠特色的引、蓄、提相结合的工程,格局由过去的单一灌溉供水,发展成为具有灌溉、城市供水、防洪、生态环境保护、发电、养殖等多种功能综合服务的大型灌区。黑惠渠灌区在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已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尽管黑惠渠灌区的水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但由于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水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重要原因,就在于黑河水库城市供水的需求。这些年来,虽然对黑惠渠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尝试,也获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与灌区节水灌溉的目标还相距甚远,其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灌区现养护经费问题未落实,由于各种原导致水利工程养护经费不到位,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及灌区的统一规划、发展和管理。
(二)由于水价远离供水成本,水利工程建设投入不适应灌区发展的需要,水利工程公益性耗费得不到应有的补偿,水管单位队伍庞大、机构臃肿、分配上的“大锅饭”等内部管理弊端都制约着灌区水利的进一步发展。
四、改革的思路
目前,黑惠渠灌区正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2011年,中央1号文件把水利问题摆在了突出的位置,表明国家对水利越来越重视,加之37万亩的黑河水库续建配套工程的实施,给灌区水利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省、市主管部门对黑惠渠灌区配套改造非常关心和支持,并要求37万亩的黑河水库续建配套工程要抓紧,灌区改造要特别注意运用现代化技术,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调度一定现代化的,要达到行业前列。按照上级的治水新思路,管理站提出了下一步改革的思路。
(一)目标和重点
1、改革的目标
以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工程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
2、改革的重点
在对灌区进行更新改造和续建配套的同时,从实际出发,对灌区原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从而建立起适应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统一管理的、符合灌区发展要求的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使灌区走上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灌区改革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理顺灌区的管理体制,实现灌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二是创新运行机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三是解决城市供水用农灌用水的矛盾,促进灌区良性运行;四是大力推行节水改造,促进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二)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1、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围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做文章,要为灌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体制平台。从而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换,建立起一个能对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统一管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灌区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应是一种多样化的、兼顾公益性与经营性的“准市场”体制。
2、必须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合同供水制度,以保证供需双方直接見面。要以对全灌区的农业、工业、城镇生活和环保供水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在坚持和完善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水利的投入产出关系和产权关系,以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推行计量用水和合同制供水,并逐步形成政府调控、民主协商、用水户参与管理这样一种崭新的水利管理体制模式。
3灌区职能改革,黑惠渠灌区与其他兄弟灌区有着不尽相同的职能,黑惠渠灌区为纯公益性事业单位。但它的主要任务是承担着周、户两县约300平方公里的防汛排洪任务,其次才是农业灌溉等任务。
五、今后打算及设想
针对上述问题,为切实按照水利部要求推进灌区改革,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一是进一步加强与上级防汛主管部门、编制、财政部门的沟通,及时解决灌区的人员编制、经费等问题。
二是在农业用水管理体制上取得突破,进一步完善末级渠系改革方案,推出典型经验,扩大试点范围、数量,尽快在全灌区推行以用水户协会为主要形式的管理体制;
三是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投入资金,搞好干、支渠上的闸口改建和计量设施的配套,大力推行计量供水,加大计量供水前期配套投入,加强和推进灌区渠系工程配套建设;
四是逐步建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先进的水管理信息化系统,达到灌区自动化控制与灌溉管理系统的各项监测与控制,实现灌区水管理信息化、办公自动化、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现代化管理。
五是继续完善灌区内部管理。对职能部门实行目标管理,对基层管理单位实行目标责任包干管理。同时,做大做强灌区水利经济,缓解灌区经济压力,达到自我补偿和降低灌区运行成本,为实现灌区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不懈努力。
黑惠渠灌区1938年兴建,1942年建成,是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创建的关中“八惠”之一。灌区有东、西干渠2条全长26公里,支渠6条全长43.76公里,整个灌区呈扇形状分布,地貌以山前洪积平原为主,地形南高北低,地面坡降1/150~1/300,灌区内河流较多,黑河由南向北穿过灌区中部,流入渭河。另有就峪河、塔峪河、南沙河、马家沟等河流也从灌区穿过。
灌区设施灌溉面积13.9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3.59万亩,不仅灌溉着周至马召、广济、楼观、二曲等11个乡镇76个行政村13多万亩作物,而且还肩负着汛期沿山沟峪的防洪任务。灌区自运行72年来,为周至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其中猕猴桃、苗木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已发展到将近10万亩,为灌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07年开始,总投资2.8881亿元的西安市黑河引水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其中:周至30万亩,户县7万亩,共37万亩)正紧张有序的建设之中,为发挥黑河金盆水库枢纽工程综合效益,经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准,在黑河水库满足向我市城区供水3.05亿立方米的条件下,通过对原有灌区进行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改善各级渠道输水配水条件,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周至户县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该工程是黑河引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灌溉面积37.3万亩,惠及周至、户县两县17个乡镇,242个村组,其中周至县30.1万亩,户县7.2万亩,黑河水库年向灌区供水7741万立方米。灌区自然条件优越,具有发展高效农业和节水现代化农业的优势。
二、灌区改革已取得的成功经验
(一)管理理念从过去重社会效益轻自身效益向两个效益并重转化
2008年以来,随着水利体制改革的落实,全站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同时,提出了“以管理促服务、以改革促发展”的理念,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注重为民服务意识的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成效,水利管理逐渐步入了良性运行的轨道。
(二)管理模式由经验型向战略型转化
在水利体制改革之后,水管单位面临着社会、政策变化,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严峻地摆在了面前,迫使水管单位的管理工作由经验型向战略型转变。最近几年,全站在对宏观经济形势和水利发展前景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的战略措施:一是出台《黑惠渠水利工程管理条例》,使灌区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步入法治轨道;二是大力推进水价改革,增强了水管单位的经济实力;三是成立黑惠渠管理站养护队;四是管理服务化、节水灌溉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课题的相继提出,为黑惠渠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了明确的方向、框架和对策。实践证明,从战略的高度来深入研究水利的建设与管理、改革与发展,对于促进水利的产业化进程,实现水利的良性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三)发展目标从注重量的扩张向重视质的提高转化
过去,管理站的发展目标就是扩大灌溉面积,对于实现这个目标所涉及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问题、工程的投入产出关系以及水利建设和管理的边际效益、比较效益等问题却很少考虑到。可以这样说,在目前水价政策条件下,灌区越是扩大,水管单位就越是亏损,国家的负担也就越重。因此,水利发展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化,注重发展质量的提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黑惠渠管理站开展的《灌区工程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黑惠渠水利可持续发展战略》课题研究等,都是灌区水利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化的实践和探索,为灌区水利最终实现集约化经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三、灌区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黑惠渠灌区是西安市最大的灌区,经过近年来的工程建设,灌溉面积已扩大至30万亩,跃居于大型灌区的行列。目前,灌区已建成了完善的渠系网络和各类水工建筑物、蓄水设施,形成了具有黑惠渠特色的引、蓄、提相结合的工程,格局由过去的单一灌溉供水,发展成为具有灌溉、城市供水、防洪、生态环境保护、发电、养殖等多种功能综合服务的大型灌区。黑惠渠灌区在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已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尽管黑惠渠灌区的水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但由于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水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重要原因,就在于黑河水库城市供水的需求。这些年来,虽然对黑惠渠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尝试,也获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与灌区节水灌溉的目标还相距甚远,其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灌区现养护经费问题未落实,由于各种原导致水利工程养护经费不到位,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及灌区的统一规划、发展和管理。
(二)由于水价远离供水成本,水利工程建设投入不适应灌区发展的需要,水利工程公益性耗费得不到应有的补偿,水管单位队伍庞大、机构臃肿、分配上的“大锅饭”等内部管理弊端都制约着灌区水利的进一步发展。
四、改革的思路
目前,黑惠渠灌区正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2011年,中央1号文件把水利问题摆在了突出的位置,表明国家对水利越来越重视,加之37万亩的黑河水库续建配套工程的实施,给灌区水利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省、市主管部门对黑惠渠灌区配套改造非常关心和支持,并要求37万亩的黑河水库续建配套工程要抓紧,灌区改造要特别注意运用现代化技术,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调度一定现代化的,要达到行业前列。按照上级的治水新思路,管理站提出了下一步改革的思路。
(一)目标和重点
1、改革的目标
以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工程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
2、改革的重点
在对灌区进行更新改造和续建配套的同时,从实际出发,对灌区原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从而建立起适应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统一管理的、符合灌区发展要求的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使灌区走上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灌区改革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理顺灌区的管理体制,实现灌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二是创新运行机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三是解决城市供水用农灌用水的矛盾,促进灌区良性运行;四是大力推行节水改造,促进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二)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1、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围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做文章,要为灌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体制平台。从而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换,建立起一个能对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统一管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灌区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应是一种多样化的、兼顾公益性与经营性的“准市场”体制。
2、必须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合同供水制度,以保证供需双方直接見面。要以对全灌区的农业、工业、城镇生活和环保供水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在坚持和完善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水利的投入产出关系和产权关系,以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推行计量用水和合同制供水,并逐步形成政府调控、民主协商、用水户参与管理这样一种崭新的水利管理体制模式。
3灌区职能改革,黑惠渠灌区与其他兄弟灌区有着不尽相同的职能,黑惠渠灌区为纯公益性事业单位。但它的主要任务是承担着周、户两县约300平方公里的防汛排洪任务,其次才是农业灌溉等任务。
五、今后打算及设想
针对上述问题,为切实按照水利部要求推进灌区改革,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一是进一步加强与上级防汛主管部门、编制、财政部门的沟通,及时解决灌区的人员编制、经费等问题。
二是在农业用水管理体制上取得突破,进一步完善末级渠系改革方案,推出典型经验,扩大试点范围、数量,尽快在全灌区推行以用水户协会为主要形式的管理体制;
三是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投入资金,搞好干、支渠上的闸口改建和计量设施的配套,大力推行计量供水,加大计量供水前期配套投入,加强和推进灌区渠系工程配套建设;
四是逐步建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先进的水管理信息化系统,达到灌区自动化控制与灌溉管理系统的各项监测与控制,实现灌区水管理信息化、办公自动化、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现代化管理。
五是继续完善灌区内部管理。对职能部门实行目标管理,对基层管理单位实行目标责任包干管理。同时,做大做强灌区水利经济,缓解灌区经济压力,达到自我补偿和降低灌区运行成本,为实现灌区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