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轩是个多面手,他身兼作家、音乐制作人、主持人、广告人、企业讲师、品牌顾问等不同身份,并在2015年摘得了《我是演说家》第二季总冠军,他还顶着一个巨大的光环——“刘墉之子”。但最近两年,他更重要的角色是心理学导师,他从2016年开始在“十点课堂”推出《教你巧用心理学,过更有效率的人生》系列视频课,迄今已拥有超过10万用户订阅。
与很多大讲励志与“鸡汤”的所谓成功人士不同,刘轩是毕业于哈佛大学心理系的正宗心理学博士。想当年他硕士毕业,正想大展手脚之时,美国遭遇了全球震惊的“9·11”事件,因缘际会刘轩加入了帮助人们走出创伤的心理咨询团队。但面对如此大的苦难,他发现自己学到的知识根本无法帮上忙,这种无力感甚至让他患上了抑郁症。失望的他回到台湾,放下了本行,转而尝试各种新领域,也有了自己的家庭。
转眼毕业20年,刘轩发现,心理学的研究有了巨大转变——积极心理学成为了研究主流,一套系统化的科学,帮助人不单单“活着”,而是要“活得更好”。而同时,他也意识到,这些年来,其实心理学并没有离开他,当他在不同领域游刃有余,用高效的行动去生活,这背后是心理学的支撑。
近两年,丧文化流行,幸福似乎成了一件只可调侃却遥不可及的事。对于刘轩,他曾经也是个“单身狗”,是重度拖延症患者,有社交恐惧,脸上写着大大的丧气。他8岁时移居美国,语言不通,童年在寂寞中度过,性格内向不善于社交。上学时,每次交报告前都像跑马拉松,连着两三天不睡,赶截止日期,“下次一定要提早开始!”但下次照旧拖延……
后来终于有一刻,为了兼顾家庭和工作,他开始寻找更有效率的生活方式。在实践中,他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把“追求幸福”这一看似很虚的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小行动。慢慢地,一步一步积累,就可以带来巨大的幸运。在新书《幸福的最小行动》里,是刘轩总结的各种微小可行的心理学技巧,帮助人们察言观色、阅人识人,提升社交能力,增加桃花运,轻松克服拖延症,并积极对抗负面情绪。坚持下去,收获幸福指日可待。
Q=《北京青年》周刊A=刘轩
Q:做自己和去改变怎么去衡量?哪些方面需要被改变呢?
A: 任何個性上的东西,包括习惯都可以被改变,理解自己能够被改变是第一步。然后,你当下处理事情的习性,你的人生观,如果你明显发现它们成为了你前进的阻碍,或者,它们成为了你一再逃避的借口,这些东西就需要被改变。
Q:不断积累“小改变”,会有“大幸运”,但人往往是三分钟热度,怎么办?
A: 三分钟热度是必然的,三分钟热度就像我们的一个学习曲线,刚开始你会觉得自己的能力大幅提升,你的好感大幅提升,后来你会进入第一个瓶颈,进步空间开始变小了,这时候如果有人说,“哦,去学这个”、“ 这个好有趣”,你转而再换另一件事。其实第一个瓶颈就是需要一些坚持,人没有办法坚持就是因为克服不了内心的声音,还没有养成习惯,当另外一个新的兴趣取代了这个瓶颈,你又从零开始。所以我说幸福的最小行动,你把它变得最小化,最不需要费脑力和决策力,但是你能够每一天不断去执行,用对的原则,对的态度,慢慢你就会发现你的能力已经开始提高,你发现自己可以继续下去,就自然而然地突破了瓶颈。人就是在不断地进化,沿途你必须要给自己设置目标关卡,因为我们最终目标就是离开这个世界,沿途之中要完成怎样阶段性的目标就需要你自己来设定。
Q: 在单身大潮的环境下,你对如何收获一份爱情有哪些建议?
A: 了解对方的故事,多分享,多聊天,把每个对象当做是交心的朋友,未来的社会,比如称老婆为 “贤内助”是慢慢会被抛弃的,很多的东西都会被打平,于是在男女开始相处时,该不该总是男生付钱,这也是每个人可以去决定的。未来婚姻的一个大原则就是不要说“哎呀,我就是要照顾你”,而是我们可以有个互补的朋友的关系。朋友应该做什么,尝试彼此沟通,彼此了解,就是实话实说,交心,然后置身于对方的处境去欣赏彼此的不同,祝福彼此的改变,朋友对待彼此就是一对恋人要对待彼此的,并不深奥。
Q:现在还有哪些问题,让你感受比较深呢?
A:孤独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代人看似越来越能够通过科技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越来越分散。我们的大脑在进化过程中,如果你把它看作一个机器的话,它需要交流和接触,但你给它一些科技的假象的接触时,并没有满足到它真正的需求,所以我认为未来的社会大家应该更鼓励回到原生态的交流。家庭环境、小群体、有共同兴趣的实体小群体很重要,就好像现在线上购物发展,线下购物又起来了,人们在不断地思索,最终会回到本质的东西,需要交流。孤独造成的抑郁之类的问题将会是未来社会十到二十年最大的心理挑战。
与很多大讲励志与“鸡汤”的所谓成功人士不同,刘轩是毕业于哈佛大学心理系的正宗心理学博士。想当年他硕士毕业,正想大展手脚之时,美国遭遇了全球震惊的“9·11”事件,因缘际会刘轩加入了帮助人们走出创伤的心理咨询团队。但面对如此大的苦难,他发现自己学到的知识根本无法帮上忙,这种无力感甚至让他患上了抑郁症。失望的他回到台湾,放下了本行,转而尝试各种新领域,也有了自己的家庭。
转眼毕业20年,刘轩发现,心理学的研究有了巨大转变——积极心理学成为了研究主流,一套系统化的科学,帮助人不单单“活着”,而是要“活得更好”。而同时,他也意识到,这些年来,其实心理学并没有离开他,当他在不同领域游刃有余,用高效的行动去生活,这背后是心理学的支撑。
近两年,丧文化流行,幸福似乎成了一件只可调侃却遥不可及的事。对于刘轩,他曾经也是个“单身狗”,是重度拖延症患者,有社交恐惧,脸上写着大大的丧气。他8岁时移居美国,语言不通,童年在寂寞中度过,性格内向不善于社交。上学时,每次交报告前都像跑马拉松,连着两三天不睡,赶截止日期,“下次一定要提早开始!”但下次照旧拖延……
后来终于有一刻,为了兼顾家庭和工作,他开始寻找更有效率的生活方式。在实践中,他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把“追求幸福”这一看似很虚的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小行动。慢慢地,一步一步积累,就可以带来巨大的幸运。在新书《幸福的最小行动》里,是刘轩总结的各种微小可行的心理学技巧,帮助人们察言观色、阅人识人,提升社交能力,增加桃花运,轻松克服拖延症,并积极对抗负面情绪。坚持下去,收获幸福指日可待。
Q=《北京青年》周刊A=刘轩
Q:做自己和去改变怎么去衡量?哪些方面需要被改变呢?
A: 任何個性上的东西,包括习惯都可以被改变,理解自己能够被改变是第一步。然后,你当下处理事情的习性,你的人生观,如果你明显发现它们成为了你前进的阻碍,或者,它们成为了你一再逃避的借口,这些东西就需要被改变。
Q:不断积累“小改变”,会有“大幸运”,但人往往是三分钟热度,怎么办?
A: 三分钟热度是必然的,三分钟热度就像我们的一个学习曲线,刚开始你会觉得自己的能力大幅提升,你的好感大幅提升,后来你会进入第一个瓶颈,进步空间开始变小了,这时候如果有人说,“哦,去学这个”、“ 这个好有趣”,你转而再换另一件事。其实第一个瓶颈就是需要一些坚持,人没有办法坚持就是因为克服不了内心的声音,还没有养成习惯,当另外一个新的兴趣取代了这个瓶颈,你又从零开始。所以我说幸福的最小行动,你把它变得最小化,最不需要费脑力和决策力,但是你能够每一天不断去执行,用对的原则,对的态度,慢慢你就会发现你的能力已经开始提高,你发现自己可以继续下去,就自然而然地突破了瓶颈。人就是在不断地进化,沿途你必须要给自己设置目标关卡,因为我们最终目标就是离开这个世界,沿途之中要完成怎样阶段性的目标就需要你自己来设定。
Q: 在单身大潮的环境下,你对如何收获一份爱情有哪些建议?
A: 了解对方的故事,多分享,多聊天,把每个对象当做是交心的朋友,未来的社会,比如称老婆为 “贤内助”是慢慢会被抛弃的,很多的东西都会被打平,于是在男女开始相处时,该不该总是男生付钱,这也是每个人可以去决定的。未来婚姻的一个大原则就是不要说“哎呀,我就是要照顾你”,而是我们可以有个互补的朋友的关系。朋友应该做什么,尝试彼此沟通,彼此了解,就是实话实说,交心,然后置身于对方的处境去欣赏彼此的不同,祝福彼此的改变,朋友对待彼此就是一对恋人要对待彼此的,并不深奥。
Q:现在还有哪些问题,让你感受比较深呢?
A:孤独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代人看似越来越能够通过科技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越来越分散。我们的大脑在进化过程中,如果你把它看作一个机器的话,它需要交流和接触,但你给它一些科技的假象的接触时,并没有满足到它真正的需求,所以我认为未来的社会大家应该更鼓励回到原生态的交流。家庭环境、小群体、有共同兴趣的实体小群体很重要,就好像现在线上购物发展,线下购物又起来了,人们在不断地思索,最终会回到本质的东西,需要交流。孤独造成的抑郁之类的问题将会是未来社会十到二十年最大的心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