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民群众在一起

来源 :今古传奇·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xh43884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干子弟不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不搞特殊化,
  这是关系到党的形象的大问题,
  也是关系到后代健康成长的大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林伯渠一贯公私分明,对子女的教育也尤其注意这一点,坚决反对搞特殊照顾。他常说:“高干子弟不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不搞特殊化,这是关系到党的形象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后代健康成长的大问题。”
  抗日战争期间,林伯渠曾任中央政府财政部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其子女及多位亲属在延安学习或工作,他从不动用手中权力给他们以照顾。相反,林伯渠十分注意培养他们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杜绝特殊化的苗头。战争时期物资供应十分紧张,林伯渠的孩子们和其他人一样,总是感到吃不饱,有时甚至饿得直哭。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人就向林伯渠建議说,小灶伙食相对好一些,孩子们小,正在长身体急需营养,可以让孩子们吃小灶。林伯渠马上严词拒绝道:“这是违反制度的,不能因为他们是我的孩子就给予特殊照顾。”他还特地嘱咐秘书和警卫员,坚决不允许孩子们享受特权。
  在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期间,林伯渠多次跋山涉水到各县进行调查研究,每次从西安或重庆回来,都要拄根棍子,到住处附近的窑洞挨个儿走走,与群众拉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新中国成立后,他不顾身体衰弱,仍然力疾从公,走遍大江南北和长城内外,调查了解实际情况,体察人民的疾苦,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
  不仅自己如此,林伯渠还特别注重从小事出发,耐心地教导、启发子女,培养他们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他要求子女能够真正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1942年,林伯渠的幼子林用三还不到3岁,林伯渠就把他送往农村,让他了解农民是怎样生活和劳动的,从小培养他对农民的感情。林用三初中毕业后,林伯渠要求他从干部子弟学校考到其他中学,过走读生活,与普通市民的孩子有更多的接触,更全面地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情况。后来,林用三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岗位,他总是会主动走近群众,与他们成为朋友。
  和所有父亲一样,林伯渠也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但这种疼爱不是娇纵而是对他们更加严格的要求。他告诉孩子们,“革命的路要自己一步一步地走,依靠父兄,贪图舒服,就谈不上革命”。
  20世纪30年代初,林伯渠因为革命需要,远赴莫斯科工作。那时家中孩子尚小,但他仍不忘磨砺他们,他来信要求子女尽早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他让长子、次女去做工,帮助母亲养家;连最小的孩子也要学着做手工,掌握一技之长。新中国成立后,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一些,林伯渠仍丝毫没有放松对子女的教育。虽然工作繁忙,他坚持抽时间召集儿女开家庭会议。每次家庭会议上,他都会给他们讲授马列主义理论,希望他们能够以此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抵制物质诱惑。
  在林伯渠的严格教育下,无论什么时候、做什么工作,子女们都始终牢记父亲的叮嘱:“你们做什么都要靠自己奋斗。”★
  (责编/黄梦怡 责校/陈毓婧、陈小婷  来源/《林伯渠家风:和人民群众在一起》,谭智俊/文,《中国纪检监察》2017年第23期)
其他文献
早在唐代就有了“熊猫外交”。公元685年9月18日,长安宫廷卫队和两个驯兽人簇拥着两只宽敞高大、披红戴花的兽笼,乘着驿传快车,从长安出发,向东疾驶。一行人前往扬州,登上海船,随同日本遣唐使,漂洋过海前往日本。兽笼里装着武则天赠送给日本天武天皇的两只“白熊”和70张毛皮。“白熊”实际上就是大熊猫。   “我从来没有依附过你,何来背叛一说?”  明世宗朱厚熜让众翰林讨论降低祭祀孔子的标准之事。当时内阁
期刊
一次,学者章太炎到孙中山家闲谈,走的时候天色已晚,便叫了一辆黄包车。但他当时刚搬家不久,还没有记住新家的地址,害得黄包车夫拉着他走了好久都没有找到,最后还是孙中山派人把他送回了家。章太炎觉得十分对不住那个黄包车车夫,就想找机会帮他。机会很快来了。章太炎和妻子汤国梨举行婚礼前夕,大家都在准备婚礼事宜,章太炎负责找车夫接送客人。章太炎第一時间想到了之前的那个车夫,心想正好趁此机会给他个生意做,就去孙中
期刊
党组织生活通常指党员参加所在支部的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以及党课。“三会一课”及其制度是党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  早在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对党内的权力机关、权力关系、组织原则和基层支部的活动方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支部、区部委员会以及中央委员会至少每两周开会一次”,“盟员至少每3个月同所属区部委员会联系一次”等。这是关于党的会议制度的最早规定。  列宁
期刊
1931年11月7日,在國民党重兵的层层包围之中,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拥有独立的国都、国旗、国徽、宪法、政府和军队建制等,虽然地域不广、力量弱小,被围追堵截,在马背上流浪,九死一生,存在了不到6年的时间,但她的诞生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一次伟大预演。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始,就开始了建立“新中国”的构想及实践。当时,中国处在军阀割
期刊
外孙:  外孙儿,你不到半岁就来到我们的身边,我们疼你,爱你,把你视为掌上明珠。你聪明、懂事,让我们格外喜爱。但我的人生经历你知之甚少,我就在这封信里讲给你听。  1963年,我高中毕业,开始了教师生涯。8月底,我在村干部的安排下到村里的耕读小学教书。几年后,我被调到乡里的农业中学,负责一个班50多名学生的语文、数学、政治课,教学量非常大。  8年后,我被调到新华小学,一待就是20年。这是我一生中
期刊
1956年11月15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这精神,可以安放自己,打造一条旷阔的路。由刊物聚合提炼,便成一座家园。  八十几年前,衣衫褴褛的红军战士,在急流、雪山、草地、封锁等无数艰险中铸就长征精神,成为当代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  长征中,夜行军时,战士常常可以看到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提着一盏明亮的马灯,站在险隘的路口,叮嘱同志们:
期刊
尊敬的主编:  您好!   2014年,我在杭州市图书馆偶然阅读到一本《今古传奇》人物专刊,感觉相见恨晚,于是开始订阅贵刊,至今已订阅6年,我今后还要继续订阅贵刊。我非常喜欢贵刊的“特别报道”“精彩连载”“百年人物”“中华家风”“人物小报”等栏目。   2020年第6期刊物中的《白求恩:“你们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一文很感人,很亲切,充满正能量。通过这篇文章,我了解到了白求恩的三段令人意想不到的
期刊
川军将士讲述出川前后:刘湘和蒋介石明争暗斗,朱德号召川军联共抗日  1937年7月7日,日军突然向驻守北平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爆发了。当时,在丰台(今北京市丰台区)进行战地报道的新闻记者范长江看见一列列火车正在加紧运送日本兵,不无激愤地写道:“中国人民血汗钱买来的火车头,载着日本的军队,经过中国的领土,开到中国的卢沟桥附近去打我们中国人!”  目睹了事变的
期刊
林伯渠是我们党和国家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之一,邓小平評价他是“彻底的革命派”。他对人民有着很深的感情,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他总是保持着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林伯渠曾经在自己的日记中端端正正地写下“为人民服务,为世界工作”十个大字,并郑重地盖上名号章,作为时刻警醒自己的座右铭。林伯渠是这样写的,更是这样做的,并以此教育家人。
期刊
1945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決定为一位革命老战士举行祝寿活动。同日,《解放日报》发表了经毛泽东亲自修改的中共中央为他寿辰献的祝词。毛泽东在祝词中称赞说:“你是我国革命老战士,自辛亥以来,在历史进程中,你总站在革命的最前线。”这位老战士,就是“延安五老”之一林伯渠。  林伯渠,原名林祖涵,字邃园,1886年3月20日出生于湖南安福(今临澧县)修梅镇一个书香门第,曾祖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祖父是个廪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