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新课程实施;存在问题;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12(B)—0012—02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以高昂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投身教育改革,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和有益的探索,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新课改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有必要对影响和制约新课改的因素加以分析和研究,找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新瓶装老酒”的现象依然严重
新课改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后,观念转变、制度建设、措施保障没有及时跟进,出现了前紧后松、穿新鞋走老路、搞形式走过场、应付检查,甚至干脆走回头路的现象。如,有部分校长和教师在工作中从未考虑过新课改方面的问题,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依然保守、传统,满堂灌现象严重;听课、评课及教研活动仍然是肤浅的、低层次的,教师课后反思的工作也流于形式,并未起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作用。以校为本的培训机制尚未形成,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仍然以成绩为主。受应试教育、评价方式和社会舆论的影响,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新课改仍持观望和怀疑态度。
应对策略: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明确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必然性和新课改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高度重视课程改革。教育部门要将新课改政策的宣传落实、新课改进展、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检查纳入工作重点,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督导、评估工作。对近年来新课程的具体实施情况,要回头看,及时总结新课程实施中的成功经验,发现和解决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区)教研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不断提高对教研工作的认识,鼓励教师研究新教材,探究各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努力使教学研究聚焦课堂教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要求教师研究学生,对于不同环境和地域文化背景下成长的学生,要善于因材施教。
问题二:对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执行不到位
个别学校没有按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比例开设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开设不够,综合实践课基本没有落实。具体表现在教育行政部门对课程标准的学习、执行、监督不够,个别领导和教师不知道课标是何物;对课程设置没有一个具体的指导性意见,任学校安排,课时随意增减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音、体、美及地方课程开设不全或干脆没有开设。语、数、外地位显赫,一部分非考科目得不到重视,课时经常被挤占。对综合实践课到底如何开设、其内容是什么,地方与学校课程如何开发、主要应包括哪些方面等,都不是很清楚,缺乏应有的督查和指导。
应对策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课程实施的管理与督查,并统一制定适应地方特点的、指导性的课程实施方案和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杜绝任学校安排课程、课时随意增减的现象,确保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观,要清楚地意识到艺术、体育课程对学生人格的完善、创造力的培养和智力开发方面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艺术、体育课程,切实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
问题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充分
目前,初中学校均有专用的教师备课室,多数学校开通了校园网,但由于培训工作没有跟上,会用和善用的教师很少,导致设备闲置。有的学校怕费用高、设备损坏,不让教师和学生使用,也有学校管理方式呆板,只供极少数教师使用,设备利用率低。还有些学校的仪器和实验室或作他用,或长期被闲置,无人过问。新课程课堂常用的简易教具、学具、挂图较少,部分学校和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不明确,也就谈不上对课程资源的利用,更谈不上对课程资源的研究和开发。
应对策略:学校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设备的信息化支持作用,接收大量先进的教学信息,供教师参考和使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利用双休日或寒暑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计算机等设备,加强教师制作课件、信息技术应用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培训,使全体教师学会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应配置专职实验员,为科任教师按时准备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使实验室真正发挥其功能。
问题四:教学评价方式滞后
新课改开始至今,成熟、有效、操作性强的教学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成为影响新课改推进的难点和“瓶颈”。一是学生评价方面,评价的方法、措施都不到位,操作层面上的工作是零碎、肤浅的,真正意义上的新理念评价很少。二是教师评价方面,基本上没有统一的评价办法和方案。由于受社会和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各学校虽有课堂教学评价表之类的办法与措施,但新课改理念的渗透程度深浅不一,而且大都是重教轻学、重环节轻活动、重结果轻过程,评价仍以考试成绩分优劣。三是考试评价是影响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起着指挥棒和导航作用,由于考试制度改革进程缓慢,严重制约着新课改的实施。考试内容陈旧,传统题较多,缺少能力题、开放性题和智力开发题,与新课标、新教材联系不紧。
应对策略:加大评价体系建设的研究力度,应派专人走出去向新课改先进地区、学校学习,加强校际合作,借鉴先进的评价机制、体系,督促各县(区)、各学校尽快研究制定渗透新课改理念并符合本县(区)、本校实际的学校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学生评价体系,在本县、本校贯彻实施;鼓励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探索与交流,开展专题研究;加强考试研究,改革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尽快建立符合新课改精神的升学考试制度,通过正确引导,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尽快建立适合本地区的评价体系。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12(B)—0012—02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以高昂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投身教育改革,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和有益的探索,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新课改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有必要对影响和制约新课改的因素加以分析和研究,找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新瓶装老酒”的现象依然严重
新课改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后,观念转变、制度建设、措施保障没有及时跟进,出现了前紧后松、穿新鞋走老路、搞形式走过场、应付检查,甚至干脆走回头路的现象。如,有部分校长和教师在工作中从未考虑过新课改方面的问题,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依然保守、传统,满堂灌现象严重;听课、评课及教研活动仍然是肤浅的、低层次的,教师课后反思的工作也流于形式,并未起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作用。以校为本的培训机制尚未形成,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仍然以成绩为主。受应试教育、评价方式和社会舆论的影响,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新课改仍持观望和怀疑态度。
应对策略: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明确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必然性和新课改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高度重视课程改革。教育部门要将新课改政策的宣传落实、新课改进展、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检查纳入工作重点,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督导、评估工作。对近年来新课程的具体实施情况,要回头看,及时总结新课程实施中的成功经验,发现和解决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区)教研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不断提高对教研工作的认识,鼓励教师研究新教材,探究各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努力使教学研究聚焦课堂教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要求教师研究学生,对于不同环境和地域文化背景下成长的学生,要善于因材施教。
问题二:对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执行不到位
个别学校没有按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比例开设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开设不够,综合实践课基本没有落实。具体表现在教育行政部门对课程标准的学习、执行、监督不够,个别领导和教师不知道课标是何物;对课程设置没有一个具体的指导性意见,任学校安排,课时随意增减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音、体、美及地方课程开设不全或干脆没有开设。语、数、外地位显赫,一部分非考科目得不到重视,课时经常被挤占。对综合实践课到底如何开设、其内容是什么,地方与学校课程如何开发、主要应包括哪些方面等,都不是很清楚,缺乏应有的督查和指导。
应对策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课程实施的管理与督查,并统一制定适应地方特点的、指导性的课程实施方案和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杜绝任学校安排课程、课时随意增减的现象,确保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观,要清楚地意识到艺术、体育课程对学生人格的完善、创造力的培养和智力开发方面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艺术、体育课程,切实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
问题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充分
目前,初中学校均有专用的教师备课室,多数学校开通了校园网,但由于培训工作没有跟上,会用和善用的教师很少,导致设备闲置。有的学校怕费用高、设备损坏,不让教师和学生使用,也有学校管理方式呆板,只供极少数教师使用,设备利用率低。还有些学校的仪器和实验室或作他用,或长期被闲置,无人过问。新课程课堂常用的简易教具、学具、挂图较少,部分学校和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不明确,也就谈不上对课程资源的利用,更谈不上对课程资源的研究和开发。
应对策略:学校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设备的信息化支持作用,接收大量先进的教学信息,供教师参考和使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利用双休日或寒暑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计算机等设备,加强教师制作课件、信息技术应用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培训,使全体教师学会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应配置专职实验员,为科任教师按时准备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使实验室真正发挥其功能。
问题四:教学评价方式滞后
新课改开始至今,成熟、有效、操作性强的教学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成为影响新课改推进的难点和“瓶颈”。一是学生评价方面,评价的方法、措施都不到位,操作层面上的工作是零碎、肤浅的,真正意义上的新理念评价很少。二是教师评价方面,基本上没有统一的评价办法和方案。由于受社会和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各学校虽有课堂教学评价表之类的办法与措施,但新课改理念的渗透程度深浅不一,而且大都是重教轻学、重环节轻活动、重结果轻过程,评价仍以考试成绩分优劣。三是考试评价是影响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起着指挥棒和导航作用,由于考试制度改革进程缓慢,严重制约着新课改的实施。考试内容陈旧,传统题较多,缺少能力题、开放性题和智力开发题,与新课标、新教材联系不紧。
应对策略:加大评价体系建设的研究力度,应派专人走出去向新课改先进地区、学校学习,加强校际合作,借鉴先进的评价机制、体系,督促各县(区)、各学校尽快研究制定渗透新课改理念并符合本县(区)、本校实际的学校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学生评价体系,在本县、本校贯彻实施;鼓励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探索与交流,开展专题研究;加强考试研究,改革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尽快建立符合新课改精神的升学考试制度,通过正确引导,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尽快建立适合本地区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