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几年,美国正在加速GPS现代化和第三代GPS的研发工作;俄罗斯Glonass系统在总统普京的强力推动下,其重建与升级活动也正在展开,预计2010年恢复到24颗卫星满星座运行;欧洲伽利略计划尽管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但欧盟已决心全面接管该计划,争取在2012年完成30颗卫星组网并投入运行。由此可见,美俄欧三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将在2012年前后完成升级改造和部署,新一轮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竞赛正在全球展开。
在亚洲,中国、印度和日本也在竞相发展本国的区域导航卫星系统或区域增强系统,新一轮抢占导航卫星技术制高点的竞争正在中印日间展开。随着中国2007年接连成功发射2颗导航卫星,中国在新一轮打破GPS垄断地位,发展自主导航卫星能力的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从而引起国外媒体的高度关注。现将2007年5月14日美国《空间新闻》发表的一篇评述文章编译如下,供参考。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国家为摆脱对美国GPS的依赖,正在加速发展本国独立自主的导航卫星系统,新一轮导航卫星发展热潮正在全球和亚洲展开。欧洲的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已经不是这一轮竞争的唯一焦点,也不是美国GPS的唯一竞争对手。由于中国、日本和印度正在发展替代GPS的区域系统,这种竞争态势变得更加激烈。美国卫星导航专家认为,中国的区域系统仅仅是迈向全球系统的跳板。
美空军参与GPS体系结构早期设计的退休官员B. 帕金森说,一些国家发展导航卫星系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摆脱对美国GPS的依赖。多年来许多国家的领导人曾对美国要在危机时拒止商业部门进入免费GPS信号,或将GPS作为一种经济战的工具深表担忧。美国政府官员对这种全球性竞争带来的严重后果深表关切。姑且不谈战略考量因素,这种多国并行发展卫星导航系统的竞争将会把美国(卫星导航)产业压垮。帕金森认为,“我们现在已被卷入了两场战争,尽管GPS系统还从未被干扰或中断。”
然而至少在某个美国官员的眼中,中国似乎是最接近拥有实用替代系统的国家,它已经部署了由4颗导航卫星组成的北斗区域系统。而其它国家只是试图摆脱对GPS的依赖,或者只是发射几颗自己的新卫星来与GPS信号相结合, 以改善和增强本国的卫星导航精度。
与中国的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欧洲伽利略计划已比原定2008年投入使用的时间推迟了好几年,而且还无法确定新的运营日期,尽管它在2005年底发射了首颗在轨验证实验卫星。美国官员认为,中国已拥有5颗在轨卫星,而欧洲伽利略系统只有一颗卫星,因此关于谁将抢先拥有导航卫星系统的许多争论已经有了结论。
在这新一轮群雄竞争的格局中,俄罗斯手中却持有一张百搭牌(指有特定数值的牌,在游戏中其牌值可变化,且具有持牌者指定的任何牌值), 普京总统一直在强力推动重建俄罗斯的Glona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以减少俄罗斯对美国GPS的依赖。2007年3月普京在对他的决策机构的谈话中,哀叹对美国卫星技术的依赖。他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确还是别无选择,但我希望我们的导航卫星系统将从2007年起开始工作。”
俄罗斯的Glonass不是唯一能与GPS竞争的全球系统。中国官员已经将“北斗”卫星描述为“实验性”的区域系统。言下之意是:“北斗”卫星将为一个名为“指南针”的实用导航卫星系统铺平道路。新华社报道说,其长远计划是将“指南针”系统“逐步扩展”为全球系统。2007年2月和4月中国发射了两颗导航卫星,其中一颗是作为前3颗“北斗”卫星系统的备份卫星。
“北斗”卫星的接连发射已使中国与欧洲主管伽利略研发工作官员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虽然中国和欧洲的工程师不久前仍然还在按中欧协议开展支持伽利略计划的技术合作,但欧洲官方却已中止了这种合作,其部分原因是中国“指南针”计划引发的问题。一位欧盟委员会官员透露:“既然已有其它的(卫星导航)系统快要出来了,我们就想要弄明白它是否打算与伽利略兼容。我们要求他们提供信息。”
在美国,至少有一位国会议员对欧洲与中国间的卫星导航合作表示关切。他说,欧洲通过与中国签署的伽利略合同,可能会在无意中帮助中国改善其军事能力。共和党加州议员Dana Rohrabacher说:“我反对与中国从事任何合作活动,因为这类合作必然会导致技术转移。”
与此同时,日本也在发展一种叫作“准天顶卫星系统”的区域导航星座,该星座将由3颗大椭圆轨道卫星组网。首颗卫星将于2009年发射,日本政府已批准为研发该星座中的第一颗卫星拨款。
根据帕金森的看法,日本和中国“很可能”会继续他们的导航卫星计划。“其部分原因是全世界都认识到美国国防部控制下的GPS系统可能会被轻易中断”。
在印度,航天官员的脑海中已有了两个导航卫星计划。一个是GPS增强系统,打算发射一组静止轨道卫星来改善印度机场和航空空间所用GPS信号的精度。美国公司已为该增强系统提供了地面终端。另一个是印度自主建设的区域导航卫星系统。2006年印度已宣布在2011年建成由7颗卫星组网的这种区域系统。
帕金森认为,在中国、印度和日本正在发生的关于导航卫星轨道结构的争论,可能也会和美国上世纪70年代发生的那些争论一样激烈。
他说:“对于区域导航卫星系统来说,地球同步轨道是一种非常合理的选择途径。”当时的某些美国官员事实上一直在鼓吹将同步轨道作为发展美国导航卫星能力的试验。
但后来美国官员却决定不发射同步轨道卫星而是发射第一组由6颗中圆轨道卫星组网的试验系统,由该试验系统提供4~6小时的“典型覆盖”。
帕金森说,如果其它国家先区域,后全球发展导航卫星系统的途径获得成功,那么这些国家的卫星信号会变成与GPS信号可互换的导航信号,这对全球卫星导航用户,尤其是处于城市峡谷和深山老林的用户非常有利。
在亚洲,中国、印度和日本也在竞相发展本国的区域导航卫星系统或区域增强系统,新一轮抢占导航卫星技术制高点的竞争正在中印日间展开。随着中国2007年接连成功发射2颗导航卫星,中国在新一轮打破GPS垄断地位,发展自主导航卫星能力的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从而引起国外媒体的高度关注。现将2007年5月14日美国《空间新闻》发表的一篇评述文章编译如下,供参考。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国家为摆脱对美国GPS的依赖,正在加速发展本国独立自主的导航卫星系统,新一轮导航卫星发展热潮正在全球和亚洲展开。欧洲的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已经不是这一轮竞争的唯一焦点,也不是美国GPS的唯一竞争对手。由于中国、日本和印度正在发展替代GPS的区域系统,这种竞争态势变得更加激烈。美国卫星导航专家认为,中国的区域系统仅仅是迈向全球系统的跳板。
美空军参与GPS体系结构早期设计的退休官员B. 帕金森说,一些国家发展导航卫星系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摆脱对美国GPS的依赖。多年来许多国家的领导人曾对美国要在危机时拒止商业部门进入免费GPS信号,或将GPS作为一种经济战的工具深表担忧。美国政府官员对这种全球性竞争带来的严重后果深表关切。姑且不谈战略考量因素,这种多国并行发展卫星导航系统的竞争将会把美国(卫星导航)产业压垮。帕金森认为,“我们现在已被卷入了两场战争,尽管GPS系统还从未被干扰或中断。”
然而至少在某个美国官员的眼中,中国似乎是最接近拥有实用替代系统的国家,它已经部署了由4颗导航卫星组成的北斗区域系统。而其它国家只是试图摆脱对GPS的依赖,或者只是发射几颗自己的新卫星来与GPS信号相结合, 以改善和增强本国的卫星导航精度。
与中国的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欧洲伽利略计划已比原定2008年投入使用的时间推迟了好几年,而且还无法确定新的运营日期,尽管它在2005年底发射了首颗在轨验证实验卫星。美国官员认为,中国已拥有5颗在轨卫星,而欧洲伽利略系统只有一颗卫星,因此关于谁将抢先拥有导航卫星系统的许多争论已经有了结论。
在这新一轮群雄竞争的格局中,俄罗斯手中却持有一张百搭牌(指有特定数值的牌,在游戏中其牌值可变化,且具有持牌者指定的任何牌值), 普京总统一直在强力推动重建俄罗斯的Glona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以减少俄罗斯对美国GPS的依赖。2007年3月普京在对他的决策机构的谈话中,哀叹对美国卫星技术的依赖。他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确还是别无选择,但我希望我们的导航卫星系统将从2007年起开始工作。”
俄罗斯的Glonass不是唯一能与GPS竞争的全球系统。中国官员已经将“北斗”卫星描述为“实验性”的区域系统。言下之意是:“北斗”卫星将为一个名为“指南针”的实用导航卫星系统铺平道路。新华社报道说,其长远计划是将“指南针”系统“逐步扩展”为全球系统。2007年2月和4月中国发射了两颗导航卫星,其中一颗是作为前3颗“北斗”卫星系统的备份卫星。
“北斗”卫星的接连发射已使中国与欧洲主管伽利略研发工作官员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虽然中国和欧洲的工程师不久前仍然还在按中欧协议开展支持伽利略计划的技术合作,但欧洲官方却已中止了这种合作,其部分原因是中国“指南针”计划引发的问题。一位欧盟委员会官员透露:“既然已有其它的(卫星导航)系统快要出来了,我们就想要弄明白它是否打算与伽利略兼容。我们要求他们提供信息。”
在美国,至少有一位国会议员对欧洲与中国间的卫星导航合作表示关切。他说,欧洲通过与中国签署的伽利略合同,可能会在无意中帮助中国改善其军事能力。共和党加州议员Dana Rohrabacher说:“我反对与中国从事任何合作活动,因为这类合作必然会导致技术转移。”
与此同时,日本也在发展一种叫作“准天顶卫星系统”的区域导航星座,该星座将由3颗大椭圆轨道卫星组网。首颗卫星将于2009年发射,日本政府已批准为研发该星座中的第一颗卫星拨款。
根据帕金森的看法,日本和中国“很可能”会继续他们的导航卫星计划。“其部分原因是全世界都认识到美国国防部控制下的GPS系统可能会被轻易中断”。
在印度,航天官员的脑海中已有了两个导航卫星计划。一个是GPS增强系统,打算发射一组静止轨道卫星来改善印度机场和航空空间所用GPS信号的精度。美国公司已为该增强系统提供了地面终端。另一个是印度自主建设的区域导航卫星系统。2006年印度已宣布在2011年建成由7颗卫星组网的这种区域系统。
帕金森认为,在中国、印度和日本正在发生的关于导航卫星轨道结构的争论,可能也会和美国上世纪70年代发生的那些争论一样激烈。
他说:“对于区域导航卫星系统来说,地球同步轨道是一种非常合理的选择途径。”当时的某些美国官员事实上一直在鼓吹将同步轨道作为发展美国导航卫星能力的试验。
但后来美国官员却决定不发射同步轨道卫星而是发射第一组由6颗中圆轨道卫星组网的试验系统,由该试验系统提供4~6小时的“典型覆盖”。
帕金森说,如果其它国家先区域,后全球发展导航卫星系统的途径获得成功,那么这些国家的卫星信号会变成与GPS信号可互换的导航信号,这对全球卫星导航用户,尤其是处于城市峡谷和深山老林的用户非常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