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是最近几年大学生自伤、被伤事件屡见不鲜,加强青少年生命教育,引导青少年尊重生命,使其具备避害常识,已经刻不容缓。本文主要探讨生命教育的内容和大学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期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提供一定的教育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的教育。其中心思想在于“尊重他人与自己的生命”,这其中包含了减少对他人的欺凌行为、关注自身安全、珍爱自己生命等多重含义。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就是引导和帮助大学生“保存生命、发展生命、幸福生活”。
“生命教育”的概念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针对青少年吸毒、自杀、他杀、性危害等现象高发而提出的。其内涵是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创造生命价值[1]。但是,中国长期以来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比较重视对青少年进行应试教育和成才教育,反而忽视了最根本的生命教育。目前我国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操作性强的生命教育研究,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实施教育的理论研究则更为稀少。随着我国持续的经济腾飞和信息社会的发展,茁壮成长的大学生难免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有:戕害生命、漠视生命慢性自杀、虚度生命游戏人生和娇纵生命不经风雨等[2],与大学生的身份不相符合,长此以往,难以实现其振兴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使命。所以说大学生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
我认为当前高校开展生命教育应着重强调生存教育、挫折教育、生命的信仰教育和死亡教育。
(一) 生存教育
生存教育的内容是有关生存的知识和经验,是关于自我保护的教育。生存教育就是教师通过开展一系列与生命保护和社会生存有关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向大学生系统传授生存的知识和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技能和生存态度,树立科学的生存价值观,从而促进个性自由全面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的过程[2]。
(二) 挫折教育
我们生命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对付挫折、困境、逆境、困难。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在学习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产生挫折感,造成心理困惑,严重了可能还能危及生命。挫折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行为。教育的目的不是叫人如何回避困难,而是教人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在磨砺中成长。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的挫折,关键是我们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
(三) 信仰教育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生命信仰教育就是帮助大学生形成对于生命的敬畏之情,从而更加认真思考人生、谨慎地对待生命,能够欣赏、珍惜、提升生命,最高程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四) 死亡教育
对于死亡的发现是个体意识走向成熟的必经环节。对大学生进行死亡观教育是生命意识教育最明确、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德国死亡学家云格尔曾经说过,谁想要避免死亡,谁就要首先消除自己的存在;谁忽视了死亡,谁就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3]。如果没有死亡,生命就不是一个过程,其存在也就没有任何的意义。死亡观教育就是要求大学生正确认识和接纳死亡,使他们意识到人的生命是有长度的。死亡观教育不是教大学生害怕和逃避死亡,而是使他们意识到人的生命的有限性,从而促使他们更加珍惜和热爱生命,通过社会实践实现有限生命的无限价值,即所谓的“向死而生”。
二、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教育首先是育人,育人先要关爱生命。如何加强生命教育?怎样避免空对空,真正放大生命教育的有效性?
(一) 生命教育的阵地主要在课堂。
对学校来说,除了借鉴国外教育经验,邀请公安、消防、医院等部门的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不定期的安全培训外。更为必要的是,高校应该顺应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把良好生命意识的培养提升到课堂教学的高度,要将医护急救、突发自然灾害应对、规避暴力危险、心理疏导等训练纳入学校课程。,把生命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课堂是一个适宜生命生长的环境。每一名学科老师要将生命安全教育渗透到课程之中,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挖掘隐性的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与显性的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贯彻落实学科生命安全教育。在教育方法上应本着创设生活情境,注重生活体验,营造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参与的原则,避免空洞乏味的说教,运用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从情感入手,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逐渐内化为自觉的生命认识。通过课堂教学,向大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大学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个人生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转变,获得生命的成长。
(二) 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不应局限于教室里和课堂上,应该走出去,体现在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之中。高校应多开展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扩展大学生的求知领域,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满足大学生的兴趣爱好,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使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充满乐趣。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不仅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巩固知识、增长才干、发展智能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大学生体现自身价值,形成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手段。学校学课教学也应该加大实践环节,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去做,去调查、去研究。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使大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回馈社会、服务群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大学生从中发现自身的价值,获取自尊感、成就感和生命的价值感,激发其对生活的积极情感和对社会的崇高责任,形成积极、自信、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 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的生命个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健康、和谐、统一发展,涉及学生生命成长的整个历程,追求一种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与精神状态,追求主动发展的生命成长过程,追求一种不断完善的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从生命意义的角度来说,生命成长过程不仅是一种物质存在的形式,更是心理的精神气质的存在。生命不仅在于生物体的“活着”,更重要的在于必须活出意义和价值。
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对生命意义的认识纳入到整个教育活动中去,将学校的青春期教育、性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咨询和辅导有机整合起来。心理健康教育正是基于学生生命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示范、催化、矫正与疏导作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真正把握自身成长和发展的特点,理解生命成长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解决生命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调节生命成长中形成的压力。
三、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意义
活着,一切才皆有可能。通过生命教育,尽可能减少悲剧的发生,这是成年世界能给予孩子们最好的呵护。将来,这些孩子们长大,其价值观构成整个社会价值观的一部分时,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理念也就融入到了整个社会文化中。
参考文献:
【1】杰·唐纳·华特士.生命教育——与孩子们一同迎向人生挑战[M].林莺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5.
【2】岳甜甜.论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
【3】进行死亡观的教育。贾林祥,石春.从生命意义的视角看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9):142-145
【4】肖杏烟.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对广州地区大学生的调查[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5):12-17
【5】孟献丽.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的教育。其中心思想在于“尊重他人与自己的生命”,这其中包含了减少对他人的欺凌行为、关注自身安全、珍爱自己生命等多重含义。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就是引导和帮助大学生“保存生命、发展生命、幸福生活”。
“生命教育”的概念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针对青少年吸毒、自杀、他杀、性危害等现象高发而提出的。其内涵是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创造生命价值[1]。但是,中国长期以来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比较重视对青少年进行应试教育和成才教育,反而忽视了最根本的生命教育。目前我国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操作性强的生命教育研究,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实施教育的理论研究则更为稀少。随着我国持续的经济腾飞和信息社会的发展,茁壮成长的大学生难免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有:戕害生命、漠视生命慢性自杀、虚度生命游戏人生和娇纵生命不经风雨等[2],与大学生的身份不相符合,长此以往,难以实现其振兴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使命。所以说大学生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
我认为当前高校开展生命教育应着重强调生存教育、挫折教育、生命的信仰教育和死亡教育。
(一) 生存教育
生存教育的内容是有关生存的知识和经验,是关于自我保护的教育。生存教育就是教师通过开展一系列与生命保护和社会生存有关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向大学生系统传授生存的知识和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技能和生存态度,树立科学的生存价值观,从而促进个性自由全面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的过程[2]。
(二) 挫折教育
我们生命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对付挫折、困境、逆境、困难。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在学习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产生挫折感,造成心理困惑,严重了可能还能危及生命。挫折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行为。教育的目的不是叫人如何回避困难,而是教人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在磨砺中成长。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的挫折,关键是我们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
(三) 信仰教育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生命信仰教育就是帮助大学生形成对于生命的敬畏之情,从而更加认真思考人生、谨慎地对待生命,能够欣赏、珍惜、提升生命,最高程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四) 死亡教育
对于死亡的发现是个体意识走向成熟的必经环节。对大学生进行死亡观教育是生命意识教育最明确、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德国死亡学家云格尔曾经说过,谁想要避免死亡,谁就要首先消除自己的存在;谁忽视了死亡,谁就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3]。如果没有死亡,生命就不是一个过程,其存在也就没有任何的意义。死亡观教育就是要求大学生正确认识和接纳死亡,使他们意识到人的生命是有长度的。死亡观教育不是教大学生害怕和逃避死亡,而是使他们意识到人的生命的有限性,从而促使他们更加珍惜和热爱生命,通过社会实践实现有限生命的无限价值,即所谓的“向死而生”。
二、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教育首先是育人,育人先要关爱生命。如何加强生命教育?怎样避免空对空,真正放大生命教育的有效性?
(一) 生命教育的阵地主要在课堂。
对学校来说,除了借鉴国外教育经验,邀请公安、消防、医院等部门的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不定期的安全培训外。更为必要的是,高校应该顺应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把良好生命意识的培养提升到课堂教学的高度,要将医护急救、突发自然灾害应对、规避暴力危险、心理疏导等训练纳入学校课程。,把生命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课堂是一个适宜生命生长的环境。每一名学科老师要将生命安全教育渗透到课程之中,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挖掘隐性的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与显性的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贯彻落实学科生命安全教育。在教育方法上应本着创设生活情境,注重生活体验,营造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参与的原则,避免空洞乏味的说教,运用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从情感入手,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逐渐内化为自觉的生命认识。通过课堂教学,向大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大学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个人生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转变,获得生命的成长。
(二) 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不应局限于教室里和课堂上,应该走出去,体现在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之中。高校应多开展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扩展大学生的求知领域,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满足大学生的兴趣爱好,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使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充满乐趣。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不仅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巩固知识、增长才干、发展智能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大学生体现自身价值,形成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手段。学校学课教学也应该加大实践环节,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去做,去调查、去研究。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使大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回馈社会、服务群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大学生从中发现自身的价值,获取自尊感、成就感和生命的价值感,激发其对生活的积极情感和对社会的崇高责任,形成积极、自信、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 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的生命个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健康、和谐、统一发展,涉及学生生命成长的整个历程,追求一种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与精神状态,追求主动发展的生命成长过程,追求一种不断完善的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从生命意义的角度来说,生命成长过程不仅是一种物质存在的形式,更是心理的精神气质的存在。生命不仅在于生物体的“活着”,更重要的在于必须活出意义和价值。
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对生命意义的认识纳入到整个教育活动中去,将学校的青春期教育、性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咨询和辅导有机整合起来。心理健康教育正是基于学生生命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示范、催化、矫正与疏导作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真正把握自身成长和发展的特点,理解生命成长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解决生命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调节生命成长中形成的压力。
三、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意义
活着,一切才皆有可能。通过生命教育,尽可能减少悲剧的发生,这是成年世界能给予孩子们最好的呵护。将来,这些孩子们长大,其价值观构成整个社会价值观的一部分时,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理念也就融入到了整个社会文化中。
参考文献:
【1】杰·唐纳·华特士.生命教育——与孩子们一同迎向人生挑战[M].林莺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5.
【2】岳甜甜.论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
【3】进行死亡观的教育。贾林祥,石春.从生命意义的视角看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9):142-145
【4】肖杏烟.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对广州地区大学生的调查[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5):12-17
【5】孟献丽.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