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露至,秋更深,
一夜雨,一层凉,
昼短梦更长。
天高地远,
風雨契阔,
且上寒山,看千山尽染,看木叶纷纷,
且临水畔,看秋容淡泊,看秋色绚烂。
红叶晚萧萧,
长亭酒一瓢。
千里万里归来,
仍是少年颜色,
笑时犹道:
天凉好个秋!
白露和寒露,都是表示水汽凝结现象的节气。在二十四节气里,很多节气直接用大小来命名,比如小暑和大暑,小寒和大寒,表示气候循序渐进的特征。但是在关于露水的节气里,古人没有偷懒,而是精心挑选了两个字,来赋予它们颜色与温度。白露是“露凝而白”,寒露则是“露气寒冷,将凝为霜”。从白露到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凉的递进。
初候:鸿雁来宾
在白露节气,鸿雁已经开始南飞,此时是最后一批,古人称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gé)
天寒了,雀鸟不见了,海边出现了许多蛤蜊(lí)。蛤蜊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像,古人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三候:菊有黄华
“华”便是“花”,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节气,清晨的空气格外清新,植物的枝叶上缀着一粒粒水晶似的露珠,晶莹剔透。若是再下点雨,那秋的味道就更浓了。池塘里的荷叶残破不堪,茎或是擎着,或是折了,遥遥地看过去,像一幅水墨画,线条简单,意象却是深远。怪不得黛玉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一’”。
在这个时节,虽有凄风寒雨、冷夜秋思,但也有清菊红叶、旷云高天。登高望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木叶萧萧。临水远眺,看秋水长天,大河浩荡,寒雾横江。秋的风骨泠然如君子,令人敬肃,秋的气魄大气豪迈,动人心旌。秋的况味,北方大地上更加清澈入骨、澄净心灵。
菊花是中国的文化之花,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菊花不畏风霜,生命顽强,不与百花争艳,在诗人笔下,成为一种人格象征。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菊花在屈原这里成为一种高洁的人格象征;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菊花从此有了“花中隐士”之称;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菊花不似其他花儿凋零,即便是凋了,也要站在枝头,是坚守节操的象征;苏东坡“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让菊有了贞洁、无畏的品质……
诗人们赋予菊灵与魂,菊在生生不息的轮回里,把这灵与魂汇人中华文化的血脉里,成为每个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时光流转,四季如歌,季节转换了冷暧,心事却还在盛夏的时光里流转。日子似乎每天都一样,但其实也不一样。节气像给每一段平凡的日子打上一个小结,谷雨要插秧,清明要素衣素食。寒露看上去最没特点,但是迎接它的仪式一点都不低调,吃花糕、饮菊花酒、登高、敬老……
吃花糕
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高”与“糕”谐音,所以寒露吃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饮菊花酒
万物凋零,菊花却开得正好。为了除秋燥,有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重阳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也叫“敬老节”,在寒露节气前后。虽然每个地方的风俗都不一样,但是目的都一样,就是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用最好的食物祭祀祖先,敬献长辈,祈求长寿。在这天,人们还会进行登高、插茱萸等有意思的活动。王维有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小时候,东北的冬天是食物匮乏的季节,所以一到秋天,人们就像小松鼠一样,储藏好多蔬菜,准备在缺少新鲜蔬菜的冬天食用。整车的大白菜去掉老叶残叶,洗干净后在太阳下沥水,然后放进大缸里,腌制酸菜。它们是冬天的主角,包饺子、炖猪肉、炒粉条,全靠酸菜来当家。整袋的萝卜、土豆、白菜,放到地窖里保存,也能吃上一阵子新鲜蔬菜。长豆角、短豆角、紫茄子、绿茄子,全都切片晒成干,放在干燥的地方,存放一冬天没问题。吃之前,用水泡开,就可以炖菜吃了。东北人口重,爱吃咸菜,尤其喜欢把那些秋天还没有完全长大的小茄子、小黄瓜腌制成咸菜,吃起来有一种特别的清香……
现在交通发达,食物不再匮乏,新鲜的蔬菜水果一年四季都有,但是,那些能够被记忆的和时间和季节有关的味道却没有了。
《秋山》
(宋)楊万里
乌臼(jiu)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
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借孤松掩醉容。
在遇到一片火红的枫林时,十有八九,在你的脑海里自动浮现的是世人皆知的那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句的确是好,枫叶红艳似火,而且还写出了“霜”,红叶经“霜”而红,完全符合自然科学。但是,宋代大诗人杨万里写的这首关于红叶的诗更妙,因为他写“活”了。
(乌桕( jiù)树平生就像一个老染工,做了一辈子的染工,竟然也有犯错的时候,误将自己像铁一样的黑褐色染成了猩红色;
小枫树好似夜里偷喝了天酒,却请来了孤松,帮自己掩饰醉酒脸红的样子。)
诗人把乌桕树亲切地称为老染工,既见风霜情态,又显得风趣幽默。小枫树则是一个调皮又贪杯的年轻人,一夜之间,偷饮了天上神仙的美酒,变得满脸红彤彤。小枫树害怕被批评,赶紧请来松树大哥,借他的苍翠来遮掩自己的红脸。整首诗笔调轻盈又幽默,描绘了装扮秋天山色之美的乌桕树和枫树,活泼又浪漫。
还记得《红楼梦》里黛玉和湘云她们起了菊花社,一起赏菊、吟诗吗?那是何等的风雅乐事?虽然我们没有黛玉那样的才华和诗情,但是读一读菊花的诗句,画一画菊花的风姿,也别有一番情趣。
一夜雨,一层凉,
昼短梦更长。
天高地远,
風雨契阔,
且上寒山,看千山尽染,看木叶纷纷,
且临水畔,看秋容淡泊,看秋色绚烂。
红叶晚萧萧,
长亭酒一瓢。
千里万里归来,
仍是少年颜色,
笑时犹道:
天凉好个秋!
寒露
白露和寒露,都是表示水汽凝结现象的节气。在二十四节气里,很多节气直接用大小来命名,比如小暑和大暑,小寒和大寒,表示气候循序渐进的特征。但是在关于露水的节气里,古人没有偷懒,而是精心挑选了两个字,来赋予它们颜色与温度。白露是“露凝而白”,寒露则是“露气寒冷,将凝为霜”。从白露到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凉的递进。
寒露三候
初候:鸿雁来宾
在白露节气,鸿雁已经开始南飞,此时是最后一批,古人称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gé)
天寒了,雀鸟不见了,海边出现了许多蛤蜊(lí)。蛤蜊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像,古人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三候:菊有黄华
“华”便是“花”,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田野里的寒露
寒露节气,清晨的空气格外清新,植物的枝叶上缀着一粒粒水晶似的露珠,晶莹剔透。若是再下点雨,那秋的味道就更浓了。池塘里的荷叶残破不堪,茎或是擎着,或是折了,遥遥地看过去,像一幅水墨画,线条简单,意象却是深远。怪不得黛玉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一’”。
在这个时节,虽有凄风寒雨、冷夜秋思,但也有清菊红叶、旷云高天。登高望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木叶萧萧。临水远眺,看秋水长天,大河浩荡,寒雾横江。秋的风骨泠然如君子,令人敬肃,秋的气魄大气豪迈,动人心旌。秋的况味,北方大地上更加清澈入骨、澄净心灵。
菊有黄华
菊花是中国的文化之花,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菊花不畏风霜,生命顽强,不与百花争艳,在诗人笔下,成为一种人格象征。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菊花在屈原这里成为一种高洁的人格象征;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菊花从此有了“花中隐士”之称;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菊花不似其他花儿凋零,即便是凋了,也要站在枝头,是坚守节操的象征;苏东坡“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让菊有了贞洁、无畏的品质……
诗人们赋予菊灵与魂,菊在生生不息的轮回里,把这灵与魂汇人中华文化的血脉里,成为每个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寒露习俗
时光流转,四季如歌,季节转换了冷暧,心事却还在盛夏的时光里流转。日子似乎每天都一样,但其实也不一样。节气像给每一段平凡的日子打上一个小结,谷雨要插秧,清明要素衣素食。寒露看上去最没特点,但是迎接它的仪式一点都不低调,吃花糕、饮菊花酒、登高、敬老……
吃花糕
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高”与“糕”谐音,所以寒露吃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饮菊花酒
万物凋零,菊花却开得正好。为了除秋燥,有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重阳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也叫“敬老节”,在寒露节气前后。虽然每个地方的风俗都不一样,但是目的都一样,就是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用最好的食物祭祀祖先,敬献长辈,祈求长寿。在这天,人们还会进行登高、插茱萸等有意思的活动。王维有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吃货岁时记
小时候,东北的冬天是食物匮乏的季节,所以一到秋天,人们就像小松鼠一样,储藏好多蔬菜,准备在缺少新鲜蔬菜的冬天食用。整车的大白菜去掉老叶残叶,洗干净后在太阳下沥水,然后放进大缸里,腌制酸菜。它们是冬天的主角,包饺子、炖猪肉、炒粉条,全靠酸菜来当家。整袋的萝卜、土豆、白菜,放到地窖里保存,也能吃上一阵子新鲜蔬菜。长豆角、短豆角、紫茄子、绿茄子,全都切片晒成干,放在干燥的地方,存放一冬天没问题。吃之前,用水泡开,就可以炖菜吃了。东北人口重,爱吃咸菜,尤其喜欢把那些秋天还没有完全长大的小茄子、小黄瓜腌制成咸菜,吃起来有一种特别的清香……
现在交通发达,食物不再匮乏,新鲜的蔬菜水果一年四季都有,但是,那些能够被记忆的和时间和季节有关的味道却没有了。
为你读诗
《秋山》
(宋)楊万里
乌臼(jiu)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
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借孤松掩醉容。
在遇到一片火红的枫林时,十有八九,在你的脑海里自动浮现的是世人皆知的那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句的确是好,枫叶红艳似火,而且还写出了“霜”,红叶经“霜”而红,完全符合自然科学。但是,宋代大诗人杨万里写的这首关于红叶的诗更妙,因为他写“活”了。
(乌桕( jiù)树平生就像一个老染工,做了一辈子的染工,竟然也有犯错的时候,误将自己像铁一样的黑褐色染成了猩红色;
小枫树好似夜里偷喝了天酒,却请来了孤松,帮自己掩饰醉酒脸红的样子。)
诗人把乌桕树亲切地称为老染工,既见风霜情态,又显得风趣幽默。小枫树则是一个调皮又贪杯的年轻人,一夜之间,偷饮了天上神仙的美酒,变得满脸红彤彤。小枫树害怕被批评,赶紧请来松树大哥,借他的苍翠来遮掩自己的红脸。整首诗笔调轻盈又幽默,描绘了装扮秋天山色之美的乌桕树和枫树,活泼又浪漫。
玩转节气
还记得《红楼梦》里黛玉和湘云她们起了菊花社,一起赏菊、吟诗吗?那是何等的风雅乐事?虽然我们没有黛玉那样的才华和诗情,但是读一读菊花的诗句,画一画菊花的风姿,也别有一番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