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化学实验,可以给学生创造认知情境和情感气氛,激发学习动机,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尝试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设计、自己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关键词】培养;实验能力;激发;学习动机
化学教学中存在一种怪现象,有不少老师和学生都习惯于画实验、讲实验、听实验、背实验,忽视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然而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之一,化学实验既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符合认知规律;又能让学生动手动手动脑,开发创造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化学实验,可以给学生创造某种认知情境和情感气氛,用以激发学习动机,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1 鼓励学生大胆做实验,让学生学会动手
有些学生上实验课时老是畏手畏脚小心翼翼,就连往试管里装药品这样简单的操作也不会;而有一些学生则只是一个看客,看别人操作自己不动手,这样的学生叫实验盲。我曾见过这样的同学,上大學了还不会动手操作实验仪器,每次实验都要依靠同组同学来完成,更重要的是他上的还是师范大学化学系,以后还要当老师。自己都不会做实验的老师很难想象他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所以在化学课上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的做,不要怕出错,也不要怕踫坏仪器,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熟练的操作各种化学仪器。
2 提高实验观察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抓住现象的本质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引导学生不能只注意实验的表面现象,还要注意克服偏离观察意图的单纯兴趣和偏好的心理障碍。
为了避免实验观察的盲目性,在化学实验课中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师生共同研究活动中应该观察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对活动中仪器、操作和现象的观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如观察物质燃烧现象的一般方法是:1.有无火焰,火焰是什么颜色。2.放热(这是燃烧的共同现象)。3.产物特征。还可以通过设问质疑,引发学生相应的思维活动。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有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力的敏锐性主要是指在观察过程中能抓住化学变化过程中陌生的、偶然的、稍纵即逝的现象。例如在镁条的燃烧实验中,镁条燃烧产生的白烟很快就被产生的白光所掩盖,学生很容易忽略,能否捕捉到这一现象正是敏锐性的重要表现。
3 训练语言表达,提高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最好的表现方式就是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教给学生如何描述实验现象,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许多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完成的,通过分析对比一次次的实验结果,找出每一次实验结果的差异,从这些细微的差别中居里夫人发现了镭,雷利发现了稀有气体。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实验记录就是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及时而且如实的记录下来的过程。因此,要求学生按照实验观察的程序,及时把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事实如实的记录下来。
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不能指望一蹴而就,要逐步加以培养。
如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金属》单元测试题里有这样一个题:为了测定某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利用该合金与稀硫酸反应,进行了三次实验,所得相关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1所示。(实验中的误差忽略不计)。
(1)试计算该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2)从上表数据分析,当所取合金的质量与所用稀硫酸的质量比为????----__时,表明合金中的锌与稀硫酸中的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这个题目的就是考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4 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在化学中有较多验证性实验,老师应尽量把这些实验过程当作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要注意引导学生有意地去设计探究性实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和探究,一方面能从探究过程中透过各种实验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想像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中学生设计实验的方案很多,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去探究其中的原因。探究性实验通常的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培养探究能力要注意循序渐进性,可按照“引导阶段-提高阶段-独立设计阶段”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由基本到综合,让学生逐步适应。在学习最初老师可给出一些现成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去实践,然后慢慢过渡到老师布置实验课题,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最后由学生自己选定实验课题,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实验得出结论。
总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应全面、完整的认识化学实验能力的内涵,着眼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素质。
作者单位
江西省乐平市历居山中学 江西省乐平市 333300
【关键词】培养;实验能力;激发;学习动机
化学教学中存在一种怪现象,有不少老师和学生都习惯于画实验、讲实验、听实验、背实验,忽视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然而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之一,化学实验既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符合认知规律;又能让学生动手动手动脑,开发创造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化学实验,可以给学生创造某种认知情境和情感气氛,用以激发学习动机,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1 鼓励学生大胆做实验,让学生学会动手
有些学生上实验课时老是畏手畏脚小心翼翼,就连往试管里装药品这样简单的操作也不会;而有一些学生则只是一个看客,看别人操作自己不动手,这样的学生叫实验盲。我曾见过这样的同学,上大學了还不会动手操作实验仪器,每次实验都要依靠同组同学来完成,更重要的是他上的还是师范大学化学系,以后还要当老师。自己都不会做实验的老师很难想象他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所以在化学课上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的做,不要怕出错,也不要怕踫坏仪器,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熟练的操作各种化学仪器。
2 提高实验观察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抓住现象的本质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引导学生不能只注意实验的表面现象,还要注意克服偏离观察意图的单纯兴趣和偏好的心理障碍。
为了避免实验观察的盲目性,在化学实验课中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师生共同研究活动中应该观察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对活动中仪器、操作和现象的观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如观察物质燃烧现象的一般方法是:1.有无火焰,火焰是什么颜色。2.放热(这是燃烧的共同现象)。3.产物特征。还可以通过设问质疑,引发学生相应的思维活动。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有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力的敏锐性主要是指在观察过程中能抓住化学变化过程中陌生的、偶然的、稍纵即逝的现象。例如在镁条的燃烧实验中,镁条燃烧产生的白烟很快就被产生的白光所掩盖,学生很容易忽略,能否捕捉到这一现象正是敏锐性的重要表现。
3 训练语言表达,提高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最好的表现方式就是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教给学生如何描述实验现象,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许多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完成的,通过分析对比一次次的实验结果,找出每一次实验结果的差异,从这些细微的差别中居里夫人发现了镭,雷利发现了稀有气体。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实验记录就是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及时而且如实的记录下来的过程。因此,要求学生按照实验观察的程序,及时把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事实如实的记录下来。
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不能指望一蹴而就,要逐步加以培养。
如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金属》单元测试题里有这样一个题:为了测定某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利用该合金与稀硫酸反应,进行了三次实验,所得相关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1所示。(实验中的误差忽略不计)。
(1)试计算该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2)从上表数据分析,当所取合金的质量与所用稀硫酸的质量比为????----__时,表明合金中的锌与稀硫酸中的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这个题目的就是考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4 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在化学中有较多验证性实验,老师应尽量把这些实验过程当作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要注意引导学生有意地去设计探究性实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和探究,一方面能从探究过程中透过各种实验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想像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中学生设计实验的方案很多,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去探究其中的原因。探究性实验通常的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培养探究能力要注意循序渐进性,可按照“引导阶段-提高阶段-独立设计阶段”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由基本到综合,让学生逐步适应。在学习最初老师可给出一些现成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去实践,然后慢慢过渡到老师布置实验课题,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最后由学生自己选定实验课题,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实验得出结论。
总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应全面、完整的认识化学实验能力的内涵,着眼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素质。
作者单位
江西省乐平市历居山中学 江西省乐平市 33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