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思维的确非常复杂,可科学家们发现,人类的思维方式其实只有两种:
形象思维——根据事物的具体形象,依靠联想、想象、幻想进行思维。这种思维,常常带有强烈的情感。
逻辑思维——从事物的具体形象中抽象出概念,并依靠概念、判断、推论进行思维。这种思维多富于理性。
下面这个故事,或许能对我们理解这两种思维有所帮助。
专家买猫
安生
美国有一位工程师和一位逻辑学家,是无话不谈的好友。一次,两人相约赴埃及参观著名的金字塔。到埃及后,有一天,逻辑学家住进宾馆后,仍然习以为常地写起自己的旅行日记。工程师则独自倘徉在街头,忽然耳边传来一位老妇人的叫卖声:“卖猫啊,卖猫啊!”
工程师一看,在老妇人身旁放着一只黑色的玩具猫,标价500美元。这位妇人解释说,这只玩具猫是祖传宝物,因孙子病重,不得已才出卖以换取住院治疗费。工程师用手一举猫,发现猫身很重,看起来似乎是用黑铁铸就的。不过,那一对猫眼则是珍珠的。
于是,工程师就对那位老妇人说:“我给你300美元,只买下两只猫眼吧!”老妇人一算,觉得行,就同意了。工程师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宾馆,对逻辑学家说:“我只花了300美元竟然买下两颗硕大的珍珠!”看见珍珠就联想起更多的钱,并且非常的高兴,典型的形象思维。
逻辑学家一看这两颗大珍珠,少说也值上千美元,忙问朋友是怎么一回事。当工程师讲完缘由,逻辑学家忙问:“那位妇人是否还在原处?”工程师回答说:“她还坐在那里。想卖掉那只没有眼珠的黑铁猫!”逻辑学家听后,忙跑到街上,给了老妇人200美元,把猫买了回来。
工程师见后,嘲笑道:“你呀,花200美元买个没眼珠的铁猫!”逻辑学家却不声不响地坐下来摆弄琢磨这只铁猫,突然,他灵机一动,用小刀刮铁猫的脚,当黑漆脱落后,露出的是黄灿灿的一道金色的印迹,他高兴地大叫起来:“正如我所想,这猫是纯金的!”
原来,当年铸造这只金猫的主人,怕金身暴露,便自作主张将猫身用黑漆漆过,俨然如一只铁猫。对此,工程师十分后悔。
此时,逻辑学家转过来嘲笑他说:“你虽然知识很渊博,可就是缺乏一种思维的艺术,分析和判断事情不全面、深入。你应该好好想一想,猫的眼珠既然是珍珠做成,那猫的全身会是不值钱的黑铁所铸吗?” 看见珍珠,抽象出价值的概念,进行一系列的判断、推论。典型的逻辑思维。
07 一分情感打动你——记叙文的八种基本精彩模式之
一分情感打动你之一:单一情感类情节线
企盼
一个失去了母亲、还不到四岁的小女孩,在花园里看种花时,园丁告诉她,这花籽种在泥里浇下水去,就会发芽生长并开花。
那天晚上下起了倾盆大雨,她想起了园丁的话。于是,她偷偷地起床,把母亲的照片揣在怀里,冒着大雨走了出去。小女孩来到花园,用稚嫩的双手挖了一个小坑,将照片埋了进去。然后,小女孩穿着白色睡衣,在深夜的暴雨里,蹲在小坑前,专心致志地等待,盼望母亲像花草一样从泥土里长出来。
关于单一情感线,我们有如下的结论:
富于画面感又具有某种情感暗示的细节是情感线精彩的奥秘所在。
这种细节的暗示越强,读者就越容易“入戏”,情节就越煽情(喜怒哀乐等情感),文章也就越精彩。
老怪拆招:
○就这样为之动容
简简单单的故事细节:1、园丁教女孩种花; 2、小女孩种照片。
简简单单的细节串联,情节中既没有《007》那样惊险的悬念和推理,也不像《猫和老鼠》那样有精心设计的情节“陷阱”或“包袱”,甚至连一句作者自己的感慨和评论都没有。
可就这样简单的细节和串联,却让我们为之动容、辛酸。这是怎么回事?
○就这样被它打动
你有恻隐之心吗?有!
你善于联想或想象吗?善于!
你读到“小女孩种妈妈的照片”这样既有画面感、又包含“恻隐之心”暗示的细节,能阻止自己心酸的联想吗?不行!
你就这样被打动。
如果把《企盼》中“种照片”的细节改为“种花籽”,则对恻隐之心的暗示就要弱得多,文章也远不如原文煽情了。
像本文,就没有一句作者自己的感慨和议论。
还记得上章《买张车票看母亲》和文中最打动人的细节串联“母亲下意识地拽儿子衣角”+“西游记中白龙马的联想”吗?在这个让人潸然泪下的时刻,作者自己的感慨只会让文章减色,不信,同学们可以试着加几句,看是不是这样。
最具震撼力的作品,都是演员不哭观众哭,演员不笑观众笑。
同学们作文时,喜欢用“我非常的感动、激动,我感受到了……”等这一类的话,以后要注意克服这个毛病。这样做,对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多半没有什么好处。不信,分析一下自己的作文就知道了。
一分情感打动你之二:
“情感 + 逻辑”类情节线
小白猪
李捷鑫
家中小白猪失踪之后,妈一直很气恼。
当初妈决定买这头白猪来贴补家用,爸唠叨半天,说了一大堆。妈气不过了,咬牙用存了很久的私房钱买下。没想到养了几天,因为一时疏忽忘了关猪栅,居然给它逃跑了。妈为此自怨自艾难过了好几天。妈的心情不好,家中静下来,我和爸讲话都得小声小气的。
一个多礼拜后的一天,我在客厅,妈在厨房忙。突然,“砰”的一声,爸撞开门冲进来。
“看!这是什么!”爸两手举得高高的。妈双手在围裙上擦拭着,皱着眉从厨房走出来。“小白猪!”我和妈同时大叫出声。
爸把它送到妈面前,邀功似的:“我在湖边找到它的时候,脖子上还套根绳子,可能是邻近的小孩抓到了养着,玩腻了才放它回来的。”
接过小猪,妈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它满是泥巴的头,竟流下泪来。
爸走过去,一反平日的粗声粗气,温柔地轻揽着她的肩头:“找回来就好了,有什么好哭的呢。”
妈的脸有些红,轻躲开爸的手,擦擦眼泪,掩饰说:“我看看饭好了没有。”
客厅里只剩下我和爸,他把头舒服地靠着椅背。
“爸,可惜这只嫌小了点儿。”
爸猛地从椅子上跳了下来,难以置信地瞪着我。
我笑笑,“昨天我看到你去找古幺叔的。”
“好家伙!”爸一边笑一边摸口袋想找烟,又颓然放下,摇摇头,“我从你妈‘配给’我的烟钱里,东扣西扣好不容易才省下来的‘私房钱’。这下倒好,得戒烟了。”
我走到厨房,妈在炒菜。
“好大的油烟。”她撩起衣襟,擦拭一下眼睛。“你爸和你说些什么?”
“没有。”
“真的没有?”
我心虚地垂下头:“什么也没有。”
“大概是说这只猪怎么弄来的吧?”妈说,“他也真傻,猪是我养的,怎么会认不出来呢?”她弯腰摸摸小猪的头,嘴角含着淡淡的笑意,神采焕发,仿佛年轻了许多:“倒是我和你爸生活了四十年,居然不知道他有这么好的演戏天才。”
离开厨房,背后传来妈的声音:“告诉你爸,衣橱里有我以前替他存的两条‘长寿牌’香烟。”
门外,爸躺在摇椅上,面对着满天云彩的黄昏。
老怪说话:
多编排,少感慨,文章动人又精彩!
任何故事,都要把注意力放在细节描述和细节组合上,而不是作者自己的感慨和议论。好的情节编排,绝对胜过你的感慨和议论,一般说来,除非非常贴切、画龙点睛的那么一二句话,你的感慨和议论是越少越好。否则,极容易因你自己的一孔之见而局限了大家的想象和共鸣,最终影响到文章的感染力。
老怪拆招:
○一分情感打动你
这个故事,核心细节有四个:
1、老爸找回了丢失的小白猪;
2、识破了老爸的伎俩;
3、老妈也识破了老爸的伎俩;
4、妈给爸存的两条烟。
这四个核心细节的画面感都很强,同时还包含了强烈的家庭温情的暗示,很容易把读者打动。显然,这是一条以情感为基调的情节线。
○意外转折调动你
情节线在保持情感基调的同时,从第二个核心细节开始,每一个核心细节的推出,都给情节的发展带来一个大角度的转折——一个在我们的意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的结果。我们的逻辑思维就这样被激活了!
○两分智慧折服你
与上一篇《企盼》只是让人流下苦苦的泪水相比,本文给读者的感受要丰富多了,读者在感受到甜甜温情的同时,还在一系列与常规推理判断相异的转折变化中,充分体会到父、母、子三人各自的智慧,并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人性美。
情节线就这样在“情感 + 逻辑”的二维空间里得到了和谐完美的展开。
关于单一情感线,我们有如下的结论:
有画面感且具有某种情感暗示的细节+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细节串联,是“情感 +逻辑”类情节线,煽情又煽智、精彩无比的奥秘。
在《小白猪》中,如果把其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细节串联改为“意料之中、情理之中”式的平铺直叙,只要加上三句话就可以了(下文中画线黑体字的句子)。但这样一来,文章就远远不如原文那样精彩生动了,我们看下面改变后的结果:
小白猪
家中小白猪失踪之后,妈一直很气恼。
当初妈决定买这头白猪来贴补家用。爸唠叨半天,说了一大堆。妈气不过了,咬牙用存了很久的私房钱买下。没想到养了几天,因为一时疏忽忘了关猪栅,居然给它逃跑了。妈为此自怨自艾难过了好几天。妈的心情不好,家中静下来,我和爸讲话都得小声小气的。
爸决定买一头差不多的小白猪冒充,免得妈她老是心情不好。
一个多礼拜后的一天,我在客厅,妈在厨房忙。突然,“砰”的一声,爸撞开门冲进来。
“看!这是什么!”爸两手举得高高的。妈双手在围裙上擦拭着,皱着眉从厨房走出来。“小白猪!”我和妈同时大叫出声。
爸把它送到妈面前,邀功似的:“我在湖边找到它的时候,脖子上还套根绳子,可能是邻近的小孩抓到了养着,玩腻了才放它回来的。”
接过小猪,妈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它满是泥巴的头,竟流下泪来。
爸走过去,一反平日的粗声粗气,温柔地轻揽着她的肩头:“找回来就好了,有什么好哭的呢。”
爸还以为我们不知道呢。其实,我和妈都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妈的脸有些红,轻躲开爸的手,擦擦眼泪,掩饰说:“我看看饭好了没有。”
客厅里只剩下我和爸,他把头舒服地靠着椅背。
“爸,可惜这只嫌小了点儿。”
爸猛地从椅子上跳了下来,难以置信地瞪着我。
我笑笑,“昨天我看到你去找古幺叔的。”
“好家伙!”爸一边笑一边摸口袋想找烟,又颓然放下,摇摇头,“我从你妈 ‘配给’我的烟钱里,东扣西扣好不容易才省下来的‘私房钱’。这下倒好,得戒烟了。”
我妈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我走到厨房,妈在炒菜。
“好大的油烟。”她撩起衣襟,擦拭一下眼睛。“你爸和你说些什么?”
“没有。”
“真的没有?”
我心虚地垂下头:“什么也没有。”
“大概是说这只猪怎么弄来的吧?”妈说,“他也真傻,猪是我养的,怎么会认不出来呢?”她弯腰摸摸小猪的头,嘴角含着淡淡的笑意,神采焕发,仿佛年轻了许多:“倒是我和你爸生活了四十年,居然不知道他有这么好的演戏天才。”
离开厨房,背后传来妈的声音:“告诉你爸,衣橱里有我以前替他存的两条‘长寿牌’香烟。”
门外,爸躺在摇椅上,面对着满天云彩的黄昏。
看文章如此多娇,引你我赞叹竟折腰!
如果修辞手法再丰富一点,情节构造时,在上叙“单一情感线”和“情感 + 逻辑”线中,再揉进悬念、夸张、反差等结构手法,这时的文章会是什么样子呢?
一分情感打动你之三 :
“情感 + 结构手法(悬念)”类
心爱的
苦苓
一直不知道他是怎么爱上她的。
他最喜欢像个孩子般趴在她怀里,脸颊紧贴着她的胸脯,侧耳聆听她心跳的声音。
“侧耳聆听她心跳的声音。”这是她大一时写的诗;她从小就觉得自己的心跳特别快,有时候运动稍微激烈些,心脏就好像要从嘴里跳出来似的;即使渐渐长大,仍然是只要爬上两层楼,就仿佛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怦怦怦怦。
怦怦怦怦,她抚着剧烈跳动的胸口询问双亲,爸爸低头叹气,妈妈又流了一脸的泪。
终于知道自己有先天性心脏病时,她也流了一脸的泪。但后来就坚强了,不再怕病床、怕高悬的点滴筒、怕护士的白口罩,有时候还能平静地看着仪器上自己心跳的起伏,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变成死寂的横线。
上帝大概没有把她收回去的意思,三十岁那年,终于等到了愿意把心捐给她的人。手术前一天晚上她哭了一整夜,哭湿了白被单和枕头,她哭自己终于重新拾回了生命,也哭那个失去生命却救了她的人。
她只知道是个和自己同年龄的女子,结过婚,猝死于一场车祸。无从表达对那人的感激,她剪存了报道她换心手术的新闻,上面并列着她们两人的照片。
然后他就出现了。起初他在病房踟蹰,她还以为是访者,后来却成了常来聊天的访客,在百无聊赖的病中,她常为了期待他而忙着在病床上梳妆。初恋的喜悦强烈地冲击着她,毕竟由于自己生来脆弱的心,她连接吻也不曾。这一次她可以放心的吻了:别人的心在自己胸腔里规律的跳动着,她的心跳不再强烈,却十分安稳,她真的“放心”了,将半跪的他紧拥在胸前,她答应了婚事。
但她仍然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爱她,自己不过是个残缺的人,依旧孱弱的身子,胸前永远的疤痕……他竟然毫不弃嫌地、热烈地爱着。每次她追问原因,他总是笑而不答,也许历经沧桑的人感情较内敛吧。她知道他曾有过一次婚姻,但很快失去了。
她不知道的是他藏在衣柜底层的小盒子,她在偶然间发现,好奇地打开时,看见他的旧结婚照,含笑的新娘看来好面熟,好像……她凛然一惊,匆忙找出收存的换心剪报,不待对比,就知道是同一个人,那个把心捐给她的女子。
那颗心正在她胸中剧烈地跳着,怦怦怦怦。
老怪拆招:
○好奇心被打开
本文运用了“悬念”这一情节构造手法,文章一开始就挂出了一个悬念:他为什么会爱上她的?同时也推出了核心细节“他像孩子那样,聆听她的心跳”。但谁都没有意识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一切都在外松内紧的气氛中进行,有悬念的故事,一般都是这样。
随着对这位女子不幸遭遇的进一步披露,最初的悬念不但没有被揭开,反而越来越强,他怎么会爱上一个心脏残缺、身体孱弱的女子呢?情感和悬念像女孩子的辫子一样,层层缠绕、逐步推进,直到最后,一切真相大白……悬念的答案是找到了,可情感的五味瓶却被彻底地打翻了,对男女主人而言,幸乎?不幸乎?拟或还有更多的感受?
○一分悬念,几多期待
我们还发现,掺进了悬念的故事,比没有悬念的故事,多了几分吸引力,为什么?这个问题在本节的第九个范例中就可找到答案。
老怪说话:
悬念的加入,使得“单一情感线”在“煽情”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几分吸引力。
如果把《心爱的》一开始的悬念去掉,只需去掉文章的两句话就可以了(下面画黑线的部分)。但这样一来文章的吸引力和精彩程度就大打折扣。我们看下面改变后的结果:
心爱的(无悬念版)
一直不知道他是怎么爱上她的。
他最喜欢像个孩子般趴在她怀里,脸颊紧贴着她的胸脯,侧耳聆听她心跳的声音。
“侧耳聆听她心跳的声音。”这是她大一时写的诗;她从小就觉得自己的心跳特别快,有时候运动稍微激烈些,心脏就好像要从嘴里跳出来似的;即使渐渐长大,仍然是只要爬上两层楼,就仿佛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怦怦怦怦。
怦怦怦怦,她抚着剧烈跳动的胸口询问双亲,爸爸低头叹气,妈妈又流了一脸的泪。
终于知道自己有先天性心脏病时,她也流了一脸的泪。但后来就坚强了,不再怕病床、怕高悬的点滴筒、怕护士的白口罩,有时候还能平静地看着仪器上自己心跳的起伏,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变成死寂的横线。
上帝大约没有把她收回去的意思,三十岁那年,终于等到了愿意把心捐给她的人。手术前一天晚上她哭了一整夜,哭湿了白被单和枕头,她哭自己终于重新拾回了生命,也哭那个失去生命却救了她的人。
她只知道是个和自己同年龄的女子,结过婚,猝死于一场车祸。无从表达对那人的感激,她剪存了报道她换心手术的新闻,上面并列着她们两人的照片。
然后他就出现了。起初他在病房踟蹰,她还以为是访者,后来却成了常来聊天的访客,在百无聊赖的病中,她常为了期待他而忙着在病床上梳妆。初恋的喜悦强烈地冲击着她,毕竟由于自己生来脆弱的心,她连接吻也不曾。这一次她可以放心的吻了:别人的心在自己胸腔里规律的跳动着,她的心跳不再强烈,却十分安稳,她真的“放心”了,将半跪的他紧拥在胸前,她答应了婚事。
但她仍然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爱她,自己不过是个残缺的人,依旧孱弱的身子,胸前永远的疤痕……他竟然毫不弃嫌地、热烈地爱着。每次她追问原因,他总是笑而不答,也许历经沧桑的人感情较内敛吧。她知道他曾有过一次婚姻,但很快失去了。
她不知道的是他藏在衣柜底层的小盒子,她在偶然间发现,好奇地打开时,看见他的旧结婚照,含笑的新娘看来好面熟,好像……她凛然一惊,匆忙找出收存的换心剪报,不待对比,就知道是同一个人,那个把心捐给她的女子。
那颗心正在她胸中剧烈地跳着,怦怦怦怦。
说明:本节只是以悬念为例,说明结构手法对文章的影响,至于“反差、夸张、渲染”等其他结构手法,还会赋予文章以其它的色彩。具体情况,第九节《三分手法吸引你》还会详述。
一分情感打动你之四:
“情感 + 逻辑 + 结构手法(悬念)”类的情节线
第一瓶香槟酒
柯里德/文 郝平萍/译
当我爱上十六岁的英格时,我正好十七岁。我们是在游泳池里认识的。然而,我们的友谊当时只限制在冷饮店里的约会。
每当我想英格的时候(我每天要想她上百次),就兴奋地等待和她的再次见面。当她真的又来到我身边时,我事先准备好的许多美丽动人的句子都不翼而飞了。我胆怯、拘谨地坐在她身边,手脚无处放,不知所措。英格肯定也察觉到了这些,因为她在不断地设法让我活泼起来,或者让我感到我是她的保护人。我的自信心由此也坚定起来了。我拼命地鼓起勇气,开始定期地邀请我的英格去游泳或去冷饮店。
事情朝着顺利的方向发展。直到有一天英格告诉我,她对去冷饮店已感到厌倦了。那是小孩子去的地方。她要正正经经地出去一趟,像她姐姐那样去喝一杯香槟酒。
起初我装作什么也没听见。但我的耳朵里却不停地重复着香槟酒这几个字。我仅有的零钱几乎都花完了。尽管如此,我仍不露声色,而是用漫不经心的口气说道:“香槟酒,好呀,为什么不去喝一杯呢!”我的话似乎在表明,喝这种饮料对我来讲就像做任何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一样。人在热恋中是什么都能装得出来的。
钱终于存够了。我带着热恋的人来到城里最好的一座酒吧。这里富丽堂皇,婉转动人的音乐在低声地围绕着我们,侍者们悄声无息地来回走动。在这种高雅、朦胧的气氛下,我的胃也莫名其妙地作怪起来。
当我们在一张小桌旁就座后,我不得不集中精力,以免我和英格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丑。我把侍者唤来,激动之中尽可能用无所谓的口气要了一瓶香槟酒。侍者上了年纪,两边鬓角已经灰白,有一双亲切的眼睛。
他默默弯下腰,认真而严肃地重复道:“一瓶香槟酒,赶快。”
他是尊重我们的。在他的脸上没有一丝讽刺的笑容。看来我穿上姨妈送给我的西服和系上新的红领带是对的,周围的客人也都把我们看作是成年人。不管怎样,我已经十七岁了。英格穿的是她姐姐的漂亮的黑色连衣裙。
侍者回来了。他用熟练的动作打开了用一块雪白的餐巾裹着的酒瓶。然后,把冒着珍珠般泡沫的饮料倒进杯子里。太壮观了!我们仿佛置身在另一个世界里。“为了我们的爱情,干杯!”我说道,并举起杯子和英格碰杯。
喝第二杯时,我抚摸着英格的手,她不再抽回去了。喝第三杯时,她甚至允许我偷偷地吻她一下。香槟酒太棒了。英格说她已微醉了。我也同样浑身发热。可惜,酒已喝完了。我们还能再要一瓶吗?我偷偷地望一眼酒的价格表。哦,不行了。
“快一点来算账,经理先生。”我大声地喊道。真糟糕,我对自己的粗鲁既吃惊,又骄傲。侍者来了。他把账单放在一个银盘子里,默默地将账单挪到桌上。当他转身走后,我拿过账单,读道:“一瓶矿泉水加服务费共1.10马克。”下面写道:“原谅我,孩子。你们尚未成年,不能喝酒,但我确实不想扫你们的兴,所以擅自给你们换了矿泉水。你们的侍者。”
我的英格这辈子也不知道她喝的第一瓶香槟酒是矿泉水。
老怪说话:
悬念的加入,同样使“情感 + 逻辑”类情节线在原来“煽情且煽智”的基础上,增添了几分吸引力。
老怪拆招:
○非同寻常的账单,非同寻常的关爱
少年们青涩的恋情是很容易受伤的。本文两个主人公过早的恋情会遇到哪些意想不到的挫折呢?我们就是一直带着这个悬念、忐忑不安地读完本文的。
文章在前面80%的部分,都和《心爱的》类似,外松内紧、按部就班地释放悬念、情感,但在最后关头,当所有的读者都认为这对少年终于喝完了他们人生的第一瓶酒的时候,一个意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的爆炸性的包袱——“醉人的香槟酒其实是矿泉水”作为核心细节给抖了出来,这一安排不禁让你叫绝!同时也让文章的精彩度飙升了几个台阶。
情节线就这样在“情感 + 逻辑 + 结构手法(悬念)”的三维空间立体地变化着。
○情节全线出击,心绪四处泛起
三维情节线带给我们的感受也是全方位的,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耐人寻味的东西:年轻人的青涩和纯情,老侍者的善良、智慧和力量,被换掉的香槟酒和留言条等,对比单一的《企盼》,或者不单一的《小白猪》、《心爱的》,这个感觉会更深刻。
一个情感故事,同时还能调动读者的逻辑思维,并且又融合有悬念等结构手法,这个故事肯定是非常精彩的。它既能打动人,又能折服人,同时还吸引人!《第一瓶香槟酒》就是这样精心构造的佳作。
但这些东西,好像我们吃的药一样,没有完全天成的,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观察和细心提炼,平时不积累,考试时这些东西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
建议大家找来自己到目前为止写过的所有的记叙文,挨个儿分析一下文章中的情节变化,看看哪个具有这种立体的潜质,如果有,试着提炼改写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历数了情感类情节线的四个基本模式,心里更有底了。
记叙文历史上的第二个重大障碍,现在已经解决了一半。
我们可以就情感类情节线的精彩奥秘,得到如下初步结论。
情感类情节线的精彩奥秘:
让细节或细节串联,富于强烈的画面感 ,或者,具有强烈的情感暗示。
这种细节的暗示越强,读者就越容易“入戏”,情节就越煽情(喜怒哀乐等情感),文章也就越精彩。
想想我们的情感,谁没有过喜怒哀乐?!想想发生的事情,谁没经历岁月蹉跎?!稍用点心,记录下来,就是精彩素材!再用点脑,稍加雕琢,便成精彩文章!精彩的奥秘,从未如此靠近我们!问作文江湖,谁主沉浮?!
08 二分智慧折服你——
记叙文的八种基本精彩模式之二
两分智慧折服你之一:单一逻辑线
强烈要求
严大伟
地球人终于按捺不住,选派了一名代表,去同分管银河系的太空酋长谈判。
“这简直太不合理了!”那名代表愤愤不平地对酋长说,“人类的寿命实在太短促,好不容易苦心经营几十年,死亡便要把我们带离这个世界!我们强烈要求长生不老,永享天年!”酋长用他额前的独眼看了看这位代表,说:“这样吧,我带你去天鹅座Y星球看一眼吧。”
Y是个巨大的星球,但却像个拥挤不堪的蜂窝。见到来客,蜂窝里的白毛生物纷纷涌了出来,酋长连忙拉着人类代表升到空中。
集聚下方的白毛生物密密匝匝,已经看不到一点地面。随着一阵叽叽呱呱的叫声,突然轰地一下,它们齐声发出喊声,简直震耳欲聋。
人类代表惊奇地问酋长:“它们是什么生物?”酋长说:“说来话长。虽然它们的文明程度超过你们十倍,但吃空了这星球上的一切。它们已经绝育了四千五百年,可那时的人口密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极限!”
代表又问:“它们现在在齐声要求什么?”
酋长回答道:“因为它们是永远不死的,连自杀也不可能,所以每次一见到我就强烈要求赐予死亡!”
老怪拆招:
○情理之中的铺垫、出人意料的结果
全篇没有强烈的悬念,没有深层情感的挖掘,只有一个与初始要求截然相反的推理结果——“因为它们是永远不死的,连自杀也不可能,所以每次一见到我就强烈要求赐予死亡 ”,可这个结果在我们思想中掀起的波澜却非同一般,几乎可以改变你的生死观!
○意外,常与智慧同在
本文荒诞却启发智慧。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转折给人的感觉都是这样。
两分智慧折服你之二:
“逻辑 + 情感”类情节线
老两口
都筑道夫(日本)
他一进门,就迎出来一个白发老头。青年推销员恭恭敬敬鞠了一躬。“喔,喔,可回来了!你毕竟是回来了。”老头脱口而出,“老婆子快出来。儿子回来了,是洋一回来了。很健康,长大了,一表人才!”
老太太连滚带爬地出来了。只喊了一声“洋一”,就捂着嘴,眨巴着眼睛,再也说不出话来。推销员慌了手脚,刚要说“我……”时,老头摇头说:“有话以后再说。快上来,难为你还记得这个家。你下落不明的时候才小学六年级。我想你一定会回来,所以连这个旧门都不修理,不改原样,一直都在等着你呀。”
推销员实在待不下去了,便从这一家跑了出来。喊他留下来的声音始终留在他的耳边。“大概是走失了独生子,悲痛之余,老两口都精神失常了吧?倒怪可怜的。”他想着想着回到了公司,跟前辈谈这件事。老前辈说:“早告诉你就好了。那是小康之家,只有老两口。因为无聊,所以就这样作弄推销员。”
“上当了!好,我明天再去,假装是儿子,来个顺水推舟,伤伤他们的脑筋。”
“算了,算了吧,这回又该说是女儿回来了,拿出女人的衣服来给你穿。结果,你还是要逃跑的。”
老怪拆招:
○遭遇荒唐,感受辛酸
满嘴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老两口玩得够酷的!
刚开始,还真以为是个悲欢离合的感人故事,继续读下去,又觉得是一个搞笑的故事。实际上,也的确比较荒诞和搞笑。读到最后,在为老两口的绝招折服的同时,鼻子却有点酸酸的不是滋味。在变幻莫测、不断出乎读者意料的转折的后面,却蕴涵着情感上深刻的社会问题。
○何止一种回味
这篇文章的情节线,以逻辑上的演变转折,又包含了一些情感线的成分,在 “逻辑 + 情感”的平面上戏剧性地变化着,文章非常精彩,给我们以多重回味。
关于“逻辑 + 情感”线,我们有如下结论: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细节串联 + 富于画面感且具有某种情感暗示的细节,是“逻辑+情感”类情节线煽智又煽情的奥秘。
在《老两口》中,如果改变几个字,把“老两口作弄推销员的原因”这个细节所包含的情感暗示去掉,文章就变成了一个典型的搞笑故事,情节线也变为“单一的逻辑线”,只煽智不煽情。我们看下面改变后的结果:
老两口
他一进门,就迎出来一个白发老头。青年推销员恭恭敬敬鞠了一躬。“喔,喔,可回来了!你毕竟是回来了。”老头脱口而出,“老婆子快出来。儿子回来了,是洋一回来了。很健康,长大了,一表人才!”
老太太连滚带爬地出来了。只喊了一声“洋一”,就捂着嘴,眨巴着眼睛,再也说不出话来。推销员慌了手脚,刚要说“我……”时,老头摇头说:“有话以后再说。快上来,难为你还记得这个家。你下落不明的时候才小学六年级。我想你一定会回来,所以连这个旧门都不修理,不改原样,一直都在等着你呀。”
推销员实在待不下去了,便从这一家跑了出来。喊他留下来的声音始终留在他的耳边。“大概是走失了独生子,悲痛之余,老两口都精神失常了吧?倒怪可怜的。”他想着想着回到了公司,跟前辈谈这件事。老前辈说:“早告诉你就好了。那是小康之家,老两口是两个老顽童,常常这样作弄推销员。”
“上当了!好,我明天再去,假装是儿子,来个顺水推舟,伤伤他们的脑筋。”
“算了,算了吧,这回又该说是女儿回来了,拿出女人的衣服来给你穿。结果,你还是要逃跑的。”
原文中“只有老两口。因为无聊,所以”改成了“老两口像两个老顽童,常常”。
如果在充满智慧的“单一逻辑线”和“逻辑 + 情感”二维情节线中,再揉进悬念、夸张、反差等成分,让文章在充满智慧/智慧且煽情的同时,又具有各种诱人的色彩,这样的文章是什么样的呢?
聘任
埃克斯雷/文 陈伟雄/译
西奥·霍迪尔先生身材修长,面庞消瘦,两鬓斑白。他生性温和,平日寡言。研究学术问题,他精力充沛,记忆力惊人,而对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却不甚了了。
坎福特大学需要聘请一名工作人员,上百人要求申请该空缺位置,西奥也递上了申请书。最后,只有西奥等十五人获得面试的机会。
坎福特大学地处一个小镇上,周围仅有一家旅店,由于住客骤增,单人房间只好两个人同住了。跟西奥同住的是一位年轻人,叫亚当斯,足足比西奥年轻二十岁。亚当斯自信心甚强,且有一副洪亮的嗓音,旅店里时常可以听到他朗朗的笑声。这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校长及评选小组对所有的候选人进行了一次面试。筛选后只剩下西奥和亚当斯两人了。小组对聘请谁仍犹豫不决,只好让他俩在大学礼堂进行一次公开的演讲后,再行决定。演讲题目定为《古代苏门人的文明史》,三天后开讲。
在这三天功夫,西奥寸步不离房间,废寝忘餐,日夜赶写讲稿。而亚当斯却不见有任何动静——酒吧间里依旧传出他的笑声。每天他很晚才回来,一边问西奥的讲稿进展情况,一边叙述自己在弹子房、剧院和音乐厅的开心事。
到了演讲那天,大家来到礼堂,西奥和亚当斯分别在台上就座。直到此时,西奥才惊恐万状地发现,自己用打字机打好的讲稿不知什么时候不翼而飞了。
校长宣布说,演讲按姓名字母排列先后进行。亚当斯首当其冲。情绪颓丧的西奥抬头注视着亚当斯——只见他神情自若地从口袋里掏出窃来的讲稿,对着在座的教授们口若悬河、振振有词地讲开了。连西奥也暗自承认他确有超人的口才。亚当斯演讲完毕,场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亚当斯鞠了一个躬,脸上露出微笑,回到座位上去。
轮到西奥了。他的一切东西都写在稿子上面,由于心情不好,要另开思路是不可能的了。他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唯有用低沉而疲乏的声音,逐字逐句重复亚当斯刚才振振有词的演讲内容。等他讲完坐下来时,会场上只有零零落落的几下掌声。校长及全体评选小组成员退出会场,去讨论该聘任哪位候选人。礼堂内的人仿佛对决定的结果早已有了数。
亚当斯向西奥探过身来,用手拍了拍他的背,微笑着说道:“厄运呀,老兄。没办法,两者只选其一。”
这时,校长及小组成员回来了。“诸位先生,”校长说,“我们做出了选择——聘请西奥·霍迪尔先生!”
所有的听众都惊呆了。
校长继续说:“让我把讨论的情况向诸位披露吧。亚当斯先生口才过人,知识渊博,我们大家都深感钦佩,我本人也为之感动。但是,请不要忘了,亚当斯先生是拿着稿子去作演讲的。而霍迪尔先生呢,却凭着记忆力,把前者的演讲内容一字不漏地重复了一遍。当然,在这以前,他不可能看过那份讲稿的一字一句。我们缺的那项工作,正需要有这样天赋的人!”
大家陆续走出了会场。校长走到西奥面前,见西奥面上仍然挂着那副惊喜交集、不知所措的样子,便握着他的手,说道:“祝贺您,霍迪尔先生。不过我得提醒您一句,日后在咱们这儿工作,可要留神点,别把重要的材料到处乱放呀!”
老怪拆招:
○意外和悬念,起伏又多变
本文一波三折、悬念丛生,其中核心细节有三个:
·亚当斯在紧要关头偷走了西奥先生的演讲稿;
·西奥先生的应对;
·校长先生智慧的处理。
随着各核心细节的一一出现,我们的心一次次地被提到嗓子眼,又被一个个出乎意料的变化释然,可随即又陷入一个个新的悬念之中。我们一会儿猜测亚当斯为什么不好好准备决定命运的演讲发言;等明白了其中的缘由,还来不及对剽窃行为感到愤怒,又开始为西奥先生担心了……直到最后,当校长的睿智、圣明完全展现之后,我们的心才算踏实下来;我们的天空,才算亮堂起来。情节沿着“逻辑+悬念”的空间跌宕起伏、交错发展,煽智得不行!
○被你折服,被你吸引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转折变化的确充满着智慧,令人折服!而丛生的悬念,又强烈地吸引着读者一读为快,这就是“逻辑 + 结构手法(悬念)”情节线的风格特点。
脍炙人口的现代京剧《沙家浜》中“智斗”那段戏,也是以“逻辑 + 结构手法(悬念)”取胜的典范。如果我们想写出既跌宕起伏、充满智慧、令人折服,又充满吸引力的文章,只要在紧扣主题点和矛盾点的前提下,设计、提炼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细节串联,并适当加入“悬念”,我们就可以自如地达到目的了。
说明: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本文并不是十分绝对的“逻辑 + 悬念”类情节线。随着情节的发展,多少还调动了读者“气愤、同情、担心、庆幸”等情感,只不过这种调动比较隐晦。而且,由于文章的节奏很快,读者在情感方面的东西来不及得到展开和发展,情节就已经转入下一个高潮了。所以,我们还是把本文的情节线归于“逻辑 + 结构手法(悬念)”二维情节线。
老怪说话:
悬念的加入,使单一逻辑线在原有煽智的基础上,充满了吸引力。
一个故事,既能调动读者的逻辑思维,又融合有悬念等结构手法,使得这个故事既折服人,又吸引人!这样的故事当然精彩!《聘任》就是这样的佳作。
建议大家找来自己到目前为止写过的所有记叙文,逐篇分析一下文章中的情节变化,看看哪篇文章具有这种潜质。如果有,试着提炼改写一下,先提炼逻辑线,再加入悬念等手法,看看效果如何。
说明:举例列举了悬念对情节的影响,“反差、夸张、渲染”等其他结构手法对情节和文章的影响呢?别急,第九节《三分手法吸引你》会详细说明的。
两分智慧折服你之四:
“逻辑 + 情感 + 结构手法(悬念)”类情节线
记叙文情节的构造结构手法远不止“悬念”这一种。为便于比较,凡涉及到结构手法的时候,都以悬念为例。下面,我们再分析以逻辑线为主的三维情节线带给读者的是什么样的感受呢?我们一起看下面的例子:
一封寄给上帝的信
格雷戈里奥·洛佩兹/文陆煜泰/译
在谷地的一座小山包上,住着一户人家。
站在山顶上,能望见山脚下的小河,望见畜栏边上那块玉米地。玉米在扬花结苞,地里间种的豌豆也花开正茂——这可是庄稼人朝思夕盼的丰收前景呵!
这个时候,地里最需要的莫过于水了,下一场大雨该多好呀,不然,下小阵雨也能给庄稼解解渴。莱恩科大叔心疼庄稼,这天他整个早上都搁下活儿不干,专门仔细地观察东北方向天空上云彩的变化。
“老婆子,我看这场雨可真的下定了。”
老婆子在忙着做饭,附和着说:“是要下雨了,真是上帝赐的福。”
大一点的孩子在地里干活儿,小一点的小孩在屋边玩耍。莱恩科大婶直起嗓子把他们喊回来:“吃饭喽……”
不出莱恩科大叔所料,当一家人正在吃饭的时候,天上的乌云像一座座巨大的山峰,滚动翻腾,从东北方向迅速涌来,越来越近。雨,大滴大滴地下起来了。空气也变得湿润凉爽了。
莱恩科大叔跑出屋外,跑到畜栏里,似乎要找点什么东西。其实,他什么也没找,而是想淋个痛快,使心里更加舒畅。他返回屋里,大声说道:“老天爷给咱们下的不是雨,是一块块新钱币,大的十分,小的五分咧……”
莱恩科大叔心花怒放。他出神地凝望着笼罩在雨幕中的秆粗苞肥的玉米和万千朵豌豆花,脸上显出了惬意的神情……
突然,狂风骤起,大块大块的冰雹夹杂着雨点从天空中倾泻下来。晶莹光洁的冰雹纷纷落下,这倒真的像天降钱币了。孩子们一窝蜂从屋里跑出去,冒着雨捡拾那些晶亮得像珍珠似的冰雹。
“哎呀,糟糕!”莱恩科大叔望着漫天冰雹,像挨了重重的一拳,立刻惊叫起来,“这冰雹不能再下了!”
然而,冰雹仍下个不停。它整整地下了一个小时,把屋顶、菜园、山坡、田地都盖满了。整个山谷一片白茫茫的,仿佛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盐。树木被打成光秃秃的,一张叶子都不剩;地里的玉米全给糟蹋了,豌豆花七零八落。莱恩科大叔伤心透了。冰雹过去后,他站在他那块玉米地里,对着孩子们唉声叹气地说:
“如果遭的是蝗灾,也不至于落到这个地步……这冰雹打得庄稼一棵不留!今年,我们连一颗玉米、一颗豆子也收不到了……”
黑夜降临了,这是个多么令人忧伤的夜晚。
“累死累活,颗粒无收!”
“没有哪一个人能帮咱们的忙!”
“今年就等着挨饿了……”
在这间处于谷地深处的孤零零的屋子里,人们心中只剩下唯一的希望:上帝救救我。
“庄稼看来是没有指望了,不过,咱们也不必太难过。别忘了,上帝不会让咱们饿死的。”
“不饿死一个人——牧师们都是这样说的嘛!”
找上帝救出苦海。希望之火在莱恩科大叔的心中彻夜燃烧。他从牧师的教诲中知道,上帝的眼睛洞察一切,人们心里想些什么,上帝也会知道。
莱恩科大叔身体健壮,在地里干起活儿来就像一头牛似的,力大无穷。别看他是个五大三粗的庄稼汉,他还是识点字的。到了礼拜天,天刚刚亮他就起来祷告。他确信有护神在冥冥中保佑他,于是,立刻拿起笔来写信,并准备亲自拿信到城里的邮局去投寄。
他写的不是什么别的信,而是一封寄给上帝的信。
“上帝,”他写道,“如果您不搭救,我们全家今年就要挨饿。我需要一百比索买种子,买粮食,以便在地里重新播种,维持生活,因为雹灾……”
他在信封上只写了三个字:上帝收。他把信装进信封以后,便带着一种难以平静的心情进城去了。到了邮局,他买了张邮票贴在信封上,把信投进邮箱里。
邮局里有个雇员,他既当邮差,又兼打杂。他从邮箱里取出了那封寄给上帝的信,递给领班时,忍不住一个劲儿地哈哈大笑。上帝住在哪里,他当了这么多年邮差,却从未听说过上帝的地址啊!领班是个和蔼可亲的胖子,他看到这封信,也不禁笑起来。但是,他很快就收敛了笑容,把信在自己的办公桌上顿了顿,神情严肃地说:
“多么坚定的信仰!但愿我的信仰也跟这个寄信人那样坚定。我要想他之所想,像他那样信心满怀地去开拓与上帝取得联系的通途!”
这封寄给上帝的信虽然没有办法送到上帝手中,但是,它却使领班深受感动。为了不使这信仰的奇迹幻灭,他心中升起了一个念头:以上帝的名义复信。然而,他把信拆开一看,才知道要回复这封信,不是费点纸张墨水、写几句好话就能把问题解决了的。不过,领班是个意志坚强、决不食言的人,既说复信,就得复信。他请雇员们捐款,自己也拿出了部分薪金;此外,他有几个朋友也高高兴兴地掏出了钱。因为他告诉他们,这是一个表示“上帝之爱”的行动。
领班无法凑够一百比索这样一笔巨款。他寄给莱恩科的钱只有其所需数目的一半多一点。他把钱装进信封,写上收信人的姓名和地址,并写了一封信。信上什么话也没有,只有一个签名:上帝。
又一个礼拜天到了。莱恩科大叔急着打听他的信件,早早就来到了邮局。把信交给他的还是那个雇员,领班则站在邮局门口的台阶上看着,心里甜滋滋的——哪位做了好事不感到愉快?!
莱恩科大叔对上帝给他寄钱的事是深信不疑的,所以,当他看见信封里装有一沓钞票的时候,脸上一点惊异的表情也没有。等到数清了钞票的数目,他竟生气起来:难道连上帝也出差错,克扣他所需要的金钱吗?这是绝不可能的事!
莱恩科大叔猛然转身走到柜台前,要来纸张、笔墨,在那张公用写字台上把信纸一摊,又挥起笔来。他眉头紧锁,沉思默想,显然是在搜索枯肠,寻找字句,来表达他那愤激的感情。写完信,他到柜台前买了张邮票,用舌头舔上点口水,举起拳头往信封狠狠一捶,把邮票贴上了。
信一投进邮箱,领班就走过去把它取了出来。信是这样写的:
上帝:
我要的钱没有如数收到,只收到七十比索。请再寄三十比索,我急需使用。下次付款切勿邮寄,因为邮局这帮家伙都是盗贼,没有一个好东西。
莱恩科
老怪说话:
悬念的加入,使单一逻辑线在原有煽智的基础上,充满了吸引力。
话说到此,对记叙文精彩奥秘的探索,对记叙文历史上两个重大障碍的探索,本该告一段落。只是……只是……作文的江湖……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一些学生问:老怪老师,我们的生活的确平淡,没有精彩又该咋办?
这,就要看情节的构造手法了!
老怪拆招:
○情感悬念多意外,转折变化尤精彩
本文的情节从头到尾充满 “突然180度”的大转弯,从“盼雨—下雨—雨变冰雹—厌雨”到“接到求救信—冒名捐赠—被误解”,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由得让读者的思维也一并跟着变化。逻辑线的主导地位就这样确立了。
在这些判断、推理转折变化的同时,悬念(给上帝写信求助,会有什么结果呢?)、情感(邮局职员的感动和善举)上的波折又纷纷流淌出来。让我们的注意力被悬念吸引,让我们的情感与故事中的人物同悲欢、共尴尬(可以想象接到莱恩科大叔回信后,邮局职员的失落和哭笑不得等复杂的情感。)。整个情节就是这样以逻辑为主,把逻辑、情感、结构手法(悬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
○三维情节线,感受看得见
较之本节的第一篇范例《强烈要求》的一维情节线,三维情节线带给我们的感受要丰富得多。
老怪说话:
悬念的加入,使 “逻辑 + 情感”类情节线在原有“煽智且煽情”的基础上,让文章充满了吸引力。
历数了逻辑类情节线的四种基本模式,精彩没有想象的难!记叙文历史上的第二个重大障碍,不再是待攻克的难关!
啥也不说了,再重温一遍我们在本节的发现吧。
逻辑类情节线的精彩奥秘:
具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细节串联
1、细节不一定要有画面感,但各细节一定要有紧密的因果联系,并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串联效果。
2、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转折越大,情节越精彩。
09 三分手法吸引你——
记叙文的八种基本精彩模式之三
语文的修辞、表现手法有很多,有的只是涉及个别词句的使用,对作品的结构和情节线并没有什么影响。比如文字的韵律、平仄,句子的排比、对偶等;有的则对文章的情节线和精彩度有重大的影响,比如悬念、反差、夸张、渲染等。下面,我们就选择对记叙文情节构造影响比较大的几种进行分析。
三分手法吸引你之一:
吸引人的悬念
一个包厢服务员的报复
戴宁加
一个小时前刚刚抵达此城的我遇见的头一位就问我:“您有票吗?”
“票?什么票?”
“今晚将有引起轰动的首场演出。”
“是部新剧目?”
“首次上演,剧作者是位英国人。一部空前绝后、惊险绝伦的侦探剧,剧中许多角色都由名演员担任。首场票几星期以前早就被抢购一空了。”
“剧名叫什么?”
“《公园街谋杀案》。”
“听这名字还真够惊险的。”
“要论惊险,那剧情才更叫人觉得够味。这不,全城的老少谁甘错失此良机?哪个不想先睹为快?可快至终场时,还没有人能弄明白究竟谁是谋杀者。当幕布徐徐落下的一刹那,也就是在您刚刚从那仿佛身临其境、叫人提心吊胆连大气都不敢出的紧张气氛中稍稍有所恢复的时刻,您才会恍然大悟,茅塞顿开。这无疑将是个您意料不到的答案。”
我平素酷爱以侦探故事为体裁的剧目,可以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每当看这些剧目时,从一开始便试图着手弄他个水落石出,究竟谁是凶手,每一句可疑、值得推敲的台词我都不放过,仔细咀嚼其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我总是凝神屏气,神智始终保持十二万分的清醒,为了把台词尽量一字不漏地记下来,我简直紧张到了极点,心脏的跳动急剧加快。对我来说,一部编排得很好的惊险侦探片可以给我的生活带来无限的乐趣。可眼下呢?首场票几星期前就早已售完,而黑市上的票价竟翻了整整二十倍。但无论如何,这场我是非看不可了!
然而要想在那些包厢席里获得一个席位,看来不费一笔是不成的。终于我付了这笔钱,神情激动地踏进了剧院大门。因进场稍稍晚了点,观众席里已是漆黑一片。当包厢服务员领着我来到我包厢跟前时,舞台上的幕布正缓缓上启。
“先生,这座位还不错吧?”他将手伸了过来,我丝毫没有理会他的这一举动。
“噢,谢谢。”
“愿为您效劳,是否可以替您把衣帽交托到存衣处那儿?”
“不用了,谢谢。”
稍过片刻,我想他大概已经走了,谁知他根本就没离开,一直在我的座位后面站着。
“来份节目单怎么样?”
“不,谢谢。”
“那上面还附有剧照呢!”
“谢谢,不必了。”
“来杯什么喝的怎么样?”
演出开始了,我不耐烦地摆了摆手。
“喝杯什么来着?”他又重复了一遍。
“不要,谢谢!”
我通常在这个时刻早就静下心来了,但此刻我却根本就无法静下来。
“散场后,您是否希望叫辆出租汽车呢?”
“不!”
“用不着叫车吗?”
“对!”
“那么现在是不是来点巧克力?”
“我什么也不需要,谢谢!”
剧情似乎一开始就很扣人心弦,我生怕错过或是漏掉哪句台词,可这服务员的絮叨真使我有些恼火。
“场间休息时你要杯香槟酒或是来几个面包卷什么的,好吗?”
“不,不要,我什么都不要!见鬼,快滚远点!”我真的恼火了。
直到这会儿,他才似乎意识到在我这儿恐怕赚不到分文。结果呢,我终于领略到了一个包厢服务员那可怕的报复,原因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我没有接受他的服务,使他失去了本可以从我身上赚得的一笔小费。他深深地向我鞠了一躬,然后伸手指着舞台上,凑近我的耳朵,压低了嗓音,深恶痛绝地说:
“瞧那个园丁,他就是凶手!”
关于悬念,有如下的结论:
一、“有问题,无答案”是悬念吸引人的关键。答案越不可琢磨,悬念感就越强,文章的吸引力就越大。反之,悬念感就弱,吸引力就小。
狗咬人毫无稀奇,人咬狗才是新闻。
做事情做一半,留一半,是毛病。毛病惹人烦,谁都不想要。
讲故事讲一半,留一半,是悬念。悬念令人迷,少了不过瘾。
例如:在《一个包厢服务员的报复》中,包厢服务员是如何报复的呢?因为这个服务员可能的报复方式实在是太多了,在得到实际结果之前,我们的确无法判断或估计出来,所以,这个问题的悬念感就非常强,文章的吸引力也非常的强。
而《一封写给上帝的信》中,莱恩科大叔能否收到上帝的回信呢?这个答案不外乎是:是或否。因而,这个问题的悬念感就远远弱于“包厢服务员是如何报复的”。
二、悬念对记叙文最大的贡献就是让文章充满吸引力,或者说是诱惑力,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读下去,直到揭开悬念为止。
所以,让一篇文章充满悬念不难,难的是让文章从头到尾都充满悬念,让读者没有不被吸引力的时候。我们比较熟悉的相声大师马三立先生的相声《祖传秘方》就是这样的经典作品。
如果你觉得文章的吸引力不够,不妨考虑把悬念作为调味品,加入到情节中去。哪怕没有让悬念充满情节的始终,哪怕只是像《一封写给上帝的信》那样,只在文章的中间才提出悬念,并很快给出悬念的答案。
三分手法吸引你之二:
刺激人的反差
大家还记得第八节中《北冰洋上的一个烟头》这篇文章吗?文中讲述了一个充满强烈反差色彩的故事。现在我们再来看下面的这篇文章:
永远的内疚
方方
人有时很奇怪,或许他干过很多的坏事犯过很多的错误他却一点也不记得;而一件很小的很算不了什么的事却可以让他萦绕于心,永远地感到内疚。
我便有很强烈的这种感受。说起来那的确是一件很小的事,而且那时我才十二三岁,可是它却折磨了我许多年,像一块石头压在心里,想起来便觉得沉重。大约是我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们最喜欢的一个姓丁的女教师突然调走了,换上了一个姓田的男老师。田老师又矮又胖,脸上没有一根胡子,眼睛又是出奇的小,简直与英俊潇洒无缘。与漂亮苗条的丁老师相比,实在令人看不顺眼,这一下子引起女生的愤怒,竟众志成城地对田老师采取了抵抗态度。然而在丁老师交班之时,曾单独将我作为班主席介绍给了田老师,田老师找我了解了一些班上的情况,大约我谈得很有条理,田老师对我很满意。头一天上课他便夸了我几句,这一下竟使我陷入一个很难堪的局面:我被敌视田老师的女生们孤立起来了。
我很不自在,感到孤独的滋味很难受,于是决定和我的同学们站在一起。我也开始与田老师为敌,和我的同学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为此很快成为学生领袖之一。田老师先是莫名其妙,后则失望无比,而我却因重新获得同学们的拥戴而兴奋不已。我们决定集体罢课,只要是田老师的课就全体到操场去做游戏。时值文革期间,老师已无力管教学生,只能听之任之。田老师的愤怒和焦急溢于言表,可我们却毫不理睬。有一天我们决定耍一耍田老师,这个主意是我出的。我说,等田老师一露面,我们便拥进教室,他以为我们是进教室上课了,心里一定很高兴,但我们进教室后就马上从窗户翻出去,让他空欢喜一场。我的主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于是我们照此实施了。那天,当我们所有的女生一窝蜂地跑进教室又一窝蜂地翻越窗子时,男生们不明白我们究竟要干什么,只是一旁起哄,如同助威。田老师远远看见我们进了教室,果然欢喜异常,然而当他走到教室门口时,脸色却骤然大变,他身体晃了一晃,仿佛是晕眩,手上的粉笔盒从备课本上滑下,粉笔“哗啦啦”撒了一地。那时的我们正在窗外偷看,许多女孩发出嘻嘻的笑声,然后一哄而去。我离开得最晚,我被田老师的表情所震动。大约便是那一天,有一个画面就永远嵌在了我的脑子里:那是一个胖胖的大人呆立着露出一副失魂落魄的神情。
从那时,一种对田老师的内疚就一直纠缠着我。我对自己自责过很多也对自己自慰过很多,可我仍然摆脱不了这种纠缠。我很想找田老师去认错,让他骂我一顿以便我得以解脱,可是有人告诉我,说田老师已经死了。
这件事使我常常想,人不能图一时之快去伤害别人,否则,更加深刻地伤害的只能是你自己。
关于反差,我们有如下的结论:
一、“截然相反的对比”是反差给人以强烈刺激/震撼的奥秘。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是宽带上网速度快还是拨号上网速度快?比一比就出来了。所以,享受了宽带快捷的网民是无法容忍拨号上网的,这就是“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
如果把比较做到极限,用截然相反的两端进行对比呢?
那就要比出心跳、比出刺激、比出震撼了!
二、反差对记叙文最大的贡献就是让你的文章充满刺激,给人的感官、思想以强烈的刺激,甚至是震撼,让读者很难忘记!
如果你觉得文章的情节有些平淡,不妨在情节构造时,考虑加入反差的成分,好好刺激一下读者的情感和感官,让你的情节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分手法吸引你之三:
富于戏剧性的夸张
有时候,我们手头的素材的确是比较平淡,很难提炼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细节串联,构造不出一波三折、精彩绝伦的情节线。可大家又不想让自己的文章平平淡淡,怎么办?
遇到这种情况,夸张这种结构手法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只要夸张得不失真,情节一样可以很精彩。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我的傻瓜妈妈
朱建勋
某报社记者王先生外出,适逢一所小学有一个作文比赛入选作品发表会,便过去采访。于次日将采访的精彩片断及感想刊了出来:
国小一至六年级的学生,每人都写了一篇题为《母亲》的作文。昨天,礼堂中挤满了孩子们的家长。获奖的小朋友——上台朗读自己的文章。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听到孩子们朗诵“我的妈妈是天下最伟大、最好的妈妈”,千篇一律的内容真让人想打瞌睡。我心中盘算,再听几位小朋友朗读,就先行离去。不料,下一位上台的女孩开口的头一句话,便使我大吃一惊。
她首先以清脆悦耳的声音高声地念出作文题目,并作自我介绍——《我的妈妈是傻瓜》(爆笑),五年级甲班 陈小华——
我的妈妈是真正的傻瓜,她经常做错事。妈妈经常同时洗衣服和烧饭,有好几次,妈妈做菜做到一半又去晒衣服,结果锅里的汤汁都溢了出来,她为了把火关掉,一紧张,就把还没有挂上竹竿的衣服全丢在地上。结果衣服弄脏了,锅子也被她弄翻了,两边都是一塌糊涂。
这时我的傻瓜妈妈就会以滑稽的表情,红着脸向我爸爸道歉:“我真差劲,对不起呀,下次我会注意啊!”
而爸爸就会笑着回答说:“你真蠢。”
不过我认为说这话的爸爸也一样是傻瓜爸爸(大笑)。有一天早上,大家正在吃早饭的时候,爸爸突然慌慌张张地从房间里奔出来,他一边穿上衣、打领带,一边找公事包,找到以后说了声:“啊!糟啦,来不及了。”就奔出了大门。
“放心,他一会儿就会回来。”妈妈倒是相当镇静。
果然不出所料,爸爸没多久就走回来了,而且很不好意思地挠着头说:“你们看,我空忙了一场,竟然忘了今天是星期天呢!哈哈……”
这就是我说爸爸也是傻瓜的原因。
由这种爸爸和妈妈所生下的我,当然不可能是聪明的,弟弟也一样是傻瓜,我家里每一个人都是傻瓜(笑)。可是我……(全场突然安静下来)我非常喜欢我的傻瓜妈妈,我比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还要喜欢她(观众席中许多母亲不禁拿出手帕来擦眼泪)。
我长大以后,也要变成像傻瓜妈妈一样的女人,和像我的傻瓜爸爸一样的男人结婚、生小孩,然后抚养像我一样的傻瓜姐姐,和像弟弟一样的傻瓜弟弟,变成像我现在的家一样温暖又快乐的家庭。请傻瓜妈妈一定要保持健康等到那时候(大家纷纷流泪)。
等到这个小女孩朗诵结束以后,我才看清楚原来是一位身穿学生服、外罩红毛衣、扎着两条小辫子的女学生。她在泪水、笑容和鼓掌声中步下讲台,表情带着惊讶,然后跑向因高兴而流泪的“傻瓜妈妈”身边。
老怪拆招:
○大智若“傻”,真情最酷
这篇文章以“妈傻、爹傻、孩子傻”这三个带有夸张性色彩的悬念为线索,逐渐展开故事情节。每揭开一个悬念,引出一段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转折变化(母亲对父亲一会就要回来的断定等),又马上推出一个新的悬念,情节跌宕起伏,紧凑自然。
同时,悬念、转折中透出的真情(母亲做不好家务时父亲的反应,父亲忘记周日,冲出门去上班时母亲的表现等)也无不感人。情节线在“情感 + 逻辑 + 结构手法(夸张、悬念)”的三维空间中协调发展,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精彩文章!
○夸张出戏剧,平淡也出奇
但我们细想一下,其实,文章的素材非常普通,不就是妈妈做家务时的偶尔手忙脚乱和爸爸偶尔犯糊涂这一类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吗?这些情况我们也遇到过,有的甚至比这个还要精彩,但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生动、精彩和不落俗套呢?
关键全在一个“傻”字上!
出洋相的情况谁都有,但一夸张到“傻”的程度,马上就有了悬念:只有说妈妈好的,那有说妈妈傻的呢?我要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悬念和吸引力就有了。
等悬念揭开,明白了所谓的“傻”原来是充满了温情和善良的“傻”时,细节中暗含的情感暗示,不禁又让人泛起情感上的波澜。心里刚刚平静,情节又出现了大逆转:怎么爸爸也傻呢?于是,又来了这么一通折腾。文章真的是跌宕起伏、很是精彩。
就这么一个夸张,原本挺平淡的素材就有了波澜,满盘皆活!
如果把“傻”字去掉,文章就没有了夸张和悬念,意料之外的转折和凸显出的家庭亲情也要大打折扣,文章就不精彩了。下面就是改变后的结果:
三分手法吸引你之四:
富于感染力的渲染
有很多素材,虽然多少也包含一点可供挖掘的亮点,但还是普通平淡的一面居多。如果按常规思维叙述,文章多半也就流于一般了。如果能结合一些“题外花絮”,适当地渲染一下,文章就会感染力大增,变得不同凡响。这就是渲染的力量。
在德国,一个年轻的记者偶然遇到了一场突发事件,出于职业的习惯把它们拍了下来,没想到后来这段片子就获得了大奖。就这么件一般性的新闻事件,如果让你来报道,你能把它渲染成一个惊险神奇、感人至深的故事吗?下面的这位作者就能。
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
潘炫
很久以前,德国一家电视台推出高薪征集“十秒钟惊险镜头”活动。许多新闻工作者为此趋之若鹜,征集活动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诸多的参赛作品中,一个名叫“卧倒”的镜头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冠军。
拍摄这十秒钟镜头的作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而其他参赛选手多是一些在圈内很有名气的大家。所以这个十秒钟镜头一时引起了轰动。对于这个作品,每个人都渴望一睹为快。几个星期以后,获奖作品在电视的强档栏目中播出。那天晚上,大部分人都坐在电视前观看了这组镜头。最初是等待、好奇或者议论纷纷,十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在那十秒钟后足足肃静了十分钟。(渲染1)
镜头是这样的:在一个小火车站上,一个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列徐徐而来的火车扳道岔。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列火车从相反的方向驶近车站。假如他不及时扳道岔,两列火车必定相撞,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时,他无意中回过头来一看,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铁轨那一端玩耍,而那列开始进站的火车就行驶在这条铁轨上。
抢救儿子或避免一场灾难——他可以选择的时间太少了。那一刻,他威严地朝儿子喊了一声:“卧倒!”同时,冲过去扳动了道岔。
一眨眼的工夫,这列火车进入了预定的轨道。
那一边,火车也呼啸而过。车上的旅客丝毫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曾经千钧一发;他们也丝毫不知道,一个小生命卧倒在铁轨边上,丝毫未伤。这一幕刚好被一个从此经过的记者摄入镜头中。
人们猜测,那个扳道工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后来,人们才渐渐知道,那个扳道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许多记者在进一步的采访中了解到,他唯一的优点就是忠于职守,从没迟到、早退、旷工或误工过一秒钟。(渲染2)
这个消息几乎震住了每一个人,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儿子是一个弱智儿童。他告诉记者,他曾一遍一遍地告诫儿子说:“你长大后能干的工作太少了,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儿子听不懂父亲的话,依然傻乎乎的,但在生命攸关的那一秒钟,他却“卧倒”了——这是他在跟父亲玩打仗游戏时唯一能听懂并做得最出色的动作。
老怪拆招:
○绝对悬念,绝对精彩
读完最后一句,很少有人不爆笑叫绝的!
这篇文章的题目本身就包含了一系列悬念:包厢服务员的报复?他为什么要报复?他是怎么报复的呢?悬念高高地挂在那里,故事在不露声色地进行。在服务员指出凶手前,你明知道作者在一步步地揭开悬念,但就是怎么也摸不透情节的走向和最后的结果,而这一切又更加吸引你不漏过文章的每一个字,直到最后一个标点符号。
悬念真是被做到极致!悬念对读者的吸引力也体现到了极致。
老怪说话
如何运用结构手法,让文章更精彩呢?
1、用悬念吸引人;
2、用反差震撼人;
3、用夸张折腾人;
4、用渲染感染人;
要让平淡的素材不平淡,悬念、反差、夸张、渲染,至少要有一样是出色的!
10 精彩锵锵套牢你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总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
曾老怪说:精彩的作文也是一样的,不精彩的作文各有不同。
归纳前三节的结论,记叙文的精彩缘由就真相大白了。
作文原理好是好,可是,谁作文时,是先想原理后作文的?基本没有吧?!况且,很多学生连作文的素材都想不出来,就更别说原理了 …… 愁啊愁,唾沫星子染白了老师的头!
怎么才能活用“原理”作好文呢?
一般说来,写作训练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材从心出”寻素材——所谓作文没的写,全是浮躁在作孽,静下心来稍思考,内心深处料不绝。
小李,某校高三学生,钢厂老李的后代,一米八多的个子,一天没几句话,作文总也写不好。一天被老李逼急了,找到老怪说:您这“原理”的确挺有道理的,可俺的作文就是觉得没啥可写,咋办啊?
老怪:晕,咋会没啥可写呢?天上星星多,地上素材多。每天都有那么多事情发生,你小子敢说没的写?
小李:嗯,每天就是吃饭上课做作业,的确没啥可以写。
老怪:你小子有心不?
小李:有。
老怪:有心就好,谁心里没点喜怒哀乐事,说说吧,先拣印象深的说个一两件。
小李:嗯 …… 有一次作文讲评时,老师说我有一个词用得挺准的,回去告诉老爸,老爸不相信,我挺生气的。
老怪:哦,这事是个不错的素材啊,可以用到很多题目中去,比如,一件难忘的事,我的父亲,生活的印迹……
小李(受到鼓励,有些高兴,来了点情绪):还有一次,我去楼下院里打篮球,多打了一会儿,回来后,我爸那叫一个唠叨。其实吧,打会儿球,休息休息大脑,再学习,效率更高。可让我爸一唠叨,弄得我郁闷得不行,好长时间都没法静下心来学习。
老怪:哦,这素材你觉得怎样?
小李:不错,挺典型的,也都可以用到上面的那些题目中,还可以用在“谈效率”、“谈学习”,“代沟”、“好心办坏事”等题目中去。
老怪:别总拿你老爸说事了,白天上班操心工作,晚上回家操心儿子,也挺不容易的。
小李:嗯。
老怪:除了你爸,就没别的人和事给你留下点印象,让你为它欢喜为它忧的?比如,你和同学的,你和老师的,你在路上看到的,你在外面听到的?
小李:我想想 …… 哦,想起来了,有一件事 …… 又想起了一件 ……
不一会功夫,小李至少想起了20件活灵活现、生动独特、让人欢喜让人忧的事情。
作文,真是没料可写吗?
依老怪看,人人心里都有料,喜怒哀乐全是宝,稍加留意勤记录,素材多得写不了。
“作文原理”第六条
(文艺作品精彩三原则):
记叙文精彩的缘由是——
·一分情感打动你:
富于画面感且包含某种情感暗示的细节/细节串,调动情感打动人;
·两分智慧折服你: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细节串联,启迪智慧折服人;
·三分手法迷惑你:
悬念吸引人,反差震撼人,夸张折腾人,渲染感染人。
在情感、逻辑、结构手法这三点上,你至少要有一样是出色的!做到了这点,你就可得心应手写文章,想不精彩都不可以!
特别说明:
1、本原理不仅对记叙文适用,对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同样适用。只不过在具体细节、表现侧重上略有调整而已。
2、本原理不仅对文章适用,对音乐绘画、舞蹈戏曲、影视戏剧、相声小品等也都适用。所以,我们也称之为文艺作品精彩三原则!
“作文原理”第七条:
材从心出。作文素材就是生活中那些有意思的、难忘记的、让你喜怒哀乐的事情!
第二阶段:“文从口出”选好材——没有素材盼素材,素材多了难选材。叫声同学你莫慌,轻松一招帮你忙。
阿猫,某班著名“话唠(东北方言,就是此人话多的意思)”,善用唾沫星子扁人,却有一个致命伤:能说不能写,一到作文就玩儿完。
老怪:猫啊,咋闷闷不乐的,又挨老班(指其班主任)训了?
阿猫:嘿嘿,都是作文惹的祸。
老怪:你小子平时屁嗑一套套的,作文时怎么就咯屁了呢?
阿猫:不怨我啊,屁嗑多有意思啊,作文多没劲啊,您看这作文题《我的爸爸》,多俗一题目啊,满街泛滥的。
老怪:哪儿俗了,天天和爸妈在一起,那么多素材,写写又怎么啦?
阿猫:俗就俗在这儿,素材多也不是啥好事,都挑花了眼,心烦意乱的,不知道写哪几件好,也不知道按啥顺序展开好。
老怪:自己不会谋篇布局,还推说题目俗,你也够俗的!
阿猫(不好意思地):让您看出来了?
老怪:你说,你们同学间平时议论父母不?
阿猫:议论啊!
老怪:都议论什么?是父母的年龄、相貌,还是职业、地位,还是财富、衣着啊?
阿猫:年龄、相貌说得少,职业、性格、对孩子的态度说得多,财富、地位、衣着啥的,也很少说。
老怪:那就照你们平时说得多的,说几句吧。
阿猫:好吧。我老爸是个工程师,性格比较温和。人家都说严父慈母,可我们家是严母慈父。老爸温和,老妈倒是有点更年期的症状,脾气说来就来。我爸这人待我特宽厚,对学习,他不像别的父母那样,整天唠叨啊,整天要求第一名啊,一百分啊。他说,只要我努力了,并且有进步,他就会很开心。我们班同学都挺羡慕我有这么一个好老爸的。一次,学校要求填一个调查表,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家长怎么看待自己的孩子,下面有三个选项:优秀、良好、一般。我说,我爸肯定认为我很优秀,我们同学都不相信,起哄道:就您每次全班三十名以后的排名,能算优秀?然后,就一起搞了个测验,我们找了部电话,按下免提键,我开始给我老爸打电话。
——我:老爸,学校有个调查表,需要问您几个问题。
——老爸说好啊,问吧。
——…… 问了前面几个问题后,该问关键问题了。
——我:老爸,您认为您的孩子是优秀、良好呢,还是一般?
——老爸(毫不迟疑地):优秀。
围听的同学一阵怪叫。
——老爸:怎么回事,这么闹腾?
——我:老爸,我成绩不好,班上才是中等靠后,怎么会是优秀呢?
——老爸:成绩只是一个方面,你做事尽心尽力,心地善良厚道,这么多的优秀品质,当然优秀了。只要你保持这些优秀品质,学习迟早会学得很好的!
老怪:55555,太感人了!
阿猫:是啊,我当时也特感动,特自豪,特有面子!
老怪:就照你刚才说的写吧,文章差不了!
阿猫就照刚才说的内容、顺序和结构,补了一篇给他的老师。
一周后,作文讲评,阿猫的作文破天荒地被他的老师大夸特夸,阿猫也从此跻身作文高手的行列!
“作文原理”第八条:
文从口出。
生活中怎么结构,作文就怎么布局!
日常说话时的内容、侧重和结构,都是经过很多人PK后的精华。只有大家都感兴趣的,都喜欢的,才会保持流传下来。
所以,我们说:当素材很多,不知如何选择、如何展开时,不妨借力打牛,以口为鉴,生活中是怎么说的(内容、顺序、侧重),作文时就怎么写。
第三阶段:“文从理出”亮精彩——文从口出是本能,文从理出是才能。二能合一方精彩,此生不再怕作文!
小K,一位淳朴内秀的女生,读书很多,性格很好,善于观察,恬静豁达。一天,陪同学找老怪问问题,问完后,略带羞涩地仍不离开。
老怪:是不是有什么话要对老师说?
小K:嗯,是的,我特想告诉您……可又怕您说我骄傲。
老怪:嘿嘿,有了进步和师长好友分享分享,不算骄傲!
小K:嗯,听了您对记叙文精彩奥秘的课,我突然觉得我开窍了。现在,我觉得我特别会欣赏精彩的门道。遇到有趣的事情,我一下子就能看出门道了,不像以前只能瞧个热闹。
老怪:哦,何以见得?
小K:跟您说件有趣的事吧。前阵子家里吃饭时,我老爸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家人,给地主家打工,家里很穷,要过春节了,家里还什么都没买,最后就写了副对联贴在门口,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然后让我们猜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
老怪:哦,是什么意思呢?
小K:是啊,我们猜啊猜啊,我二叔二婶还是博士硕士呢,也没猜出来。
老怪:嘿,那后来有人猜出来了吗?
小K:有啊,我奶奶从厨房过来,听了后,没出两分钟,就说,我知道了,是“缺衣少食”的意思。
老怪:缺衣少食?
小K:嗯,缺一少十,可不是缺衣少食嘛?!
老怪:哈哈,你奶奶够聪明的。
小K:是啊,我都没想到我奶奶有这么聪明。
老怪:这事是挺有趣的!
小K:嗯,要搁以前过去也就过去了,可现在我会分析了。开心完了,我就想啊,这事精彩在哪儿呢?我觉得最精彩的就是连我的博士二叔和硕士二婶都没猜出来,却被我小学学历的奶奶猜出来了。这个转折多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啊!您想啊,要是与奶奶PK的是一群老头老太太,那奶奶的胜出就一点都不出人意料,一点都不精彩了!
老怪:嘿嘿,还真是这样!
小K:这还没完呢。
老怪:????
小K:上个星期二,我们写作文,题目是很老套的“一件难忘的事”,我就写了这件事。为了让最后“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更突出一些,我在文章开头还特别说了句“博士二叔和硕士二婶是我那小学学历的奶奶这辈子最大的骄傲”,写猜谜的过程时,又突出了二叔二婶的冥思苦想,以及我对他们寄予的希望,还有看他们都猜不出来后的失望和放弃,心想,连博士硕士都猜不出来,肯定很难猜,我也就别想了。通过对这几点的重点描写,来突出最后奶奶猜出来时的转折效果。
老怪:不简单,能活学活用啦!
小K:嗯,老师,还有呢,昨天作文讲评,张sir(指语文老师)念了我的作文,还特别表扬了我构思精巧,详略得当!
老怪:是啊,我也觉得是这样。
小K:老怪老师,我以前最大的毛病就是文章平淡、详略不得当。现在,我心里可有数了,根据精彩的“原理”来判断,绝对知道哪些该突出详写,哪些该忽略带过。我肯定再也不会犯文章平淡和详略不得当的错误了!
真是个内秀的孩子!
好一双发现精彩的眼睛!
精彩素材,谁都会遇到几个。
稍加打磨,3~5篇作文写下来,你的眼睛,你的心境,还有你的文章,一定不会与往日同语!
“作文原理”第九条:
文从理出。
从精彩原理出发,分析体会事情精彩的门道,你就能胸有成竹地谋篇布局,得心应手地写出精彩文章!
给大伙一个打磨精彩的参考计划吧:
1、文从心出。列10~20个让你欢喜让你忧的素材;
2、文从口出。从上面的素材中,选出你认为精彩的,按生活中的叙述习惯,写3~5篇作文;
3、文从理出。按记叙文的精彩原理,分析情节是否精彩,与主题是否融合?如果的确融合且精彩,则看它们还可以改头换面,用于什么样的作文题。如不是,则根据要素原理和精彩原理一一提炼修改,直到达标。
以上历练完毕,作文江湖一等一的高手唾手可得!
考虑到中高考对作文时间的限制,平时练习时,可以参考下面的程序写作。
精彩构思十分钟,大考小试都从容
拿到一个作文题后,参考写作程序如下:
一、文从心出寻素材。
花两分钟的时间确定素材:在哪些让你欢喜让你忧的事情中,找出那些适合本次命题的素材。
二、文从口出用好材。
花两分钟的时间确定布局:平时生活是怎么说这个问题的,本次也可以按这个侧重、结构、顺序来谋篇布局。
三、文从理出写精彩。
花四到六分钟分析精彩,看故事情节线的突出点是什么:煽情的细节?智慧的转折?莫测的悬念?刺激的反差?……
然后适当取舍,让精彩更加突出,衔接更加流畅,组合更加精致。
四、动笔。
开始写作,一气呵成,一篇或打动人、或折服人、或吸引人、或兼而有之的记叙文成也!
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不过是对写作范围稍加限制,由你自己命题的命题作文。你自己确定了题目后,所有的操作程序和上面一样。
形象思维——根据事物的具体形象,依靠联想、想象、幻想进行思维。这种思维,常常带有强烈的情感。
逻辑思维——从事物的具体形象中抽象出概念,并依靠概念、判断、推论进行思维。这种思维多富于理性。
下面这个故事,或许能对我们理解这两种思维有所帮助。
专家买猫
安生
美国有一位工程师和一位逻辑学家,是无话不谈的好友。一次,两人相约赴埃及参观著名的金字塔。到埃及后,有一天,逻辑学家住进宾馆后,仍然习以为常地写起自己的旅行日记。工程师则独自倘徉在街头,忽然耳边传来一位老妇人的叫卖声:“卖猫啊,卖猫啊!”
工程师一看,在老妇人身旁放着一只黑色的玩具猫,标价500美元。这位妇人解释说,这只玩具猫是祖传宝物,因孙子病重,不得已才出卖以换取住院治疗费。工程师用手一举猫,发现猫身很重,看起来似乎是用黑铁铸就的。不过,那一对猫眼则是珍珠的。
于是,工程师就对那位老妇人说:“我给你300美元,只买下两只猫眼吧!”老妇人一算,觉得行,就同意了。工程师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宾馆,对逻辑学家说:“我只花了300美元竟然买下两颗硕大的珍珠!”看见珍珠就联想起更多的钱,并且非常的高兴,典型的形象思维。
逻辑学家一看这两颗大珍珠,少说也值上千美元,忙问朋友是怎么一回事。当工程师讲完缘由,逻辑学家忙问:“那位妇人是否还在原处?”工程师回答说:“她还坐在那里。想卖掉那只没有眼珠的黑铁猫!”逻辑学家听后,忙跑到街上,给了老妇人200美元,把猫买了回来。
工程师见后,嘲笑道:“你呀,花200美元买个没眼珠的铁猫!”逻辑学家却不声不响地坐下来摆弄琢磨这只铁猫,突然,他灵机一动,用小刀刮铁猫的脚,当黑漆脱落后,露出的是黄灿灿的一道金色的印迹,他高兴地大叫起来:“正如我所想,这猫是纯金的!”
原来,当年铸造这只金猫的主人,怕金身暴露,便自作主张将猫身用黑漆漆过,俨然如一只铁猫。对此,工程师十分后悔。
此时,逻辑学家转过来嘲笑他说:“你虽然知识很渊博,可就是缺乏一种思维的艺术,分析和判断事情不全面、深入。你应该好好想一想,猫的眼珠既然是珍珠做成,那猫的全身会是不值钱的黑铁所铸吗?” 看见珍珠,抽象出价值的概念,进行一系列的判断、推论。典型的逻辑思维。
07 一分情感打动你——记叙文的八种基本精彩模式之
一分情感打动你之一:单一情感类情节线
企盼
一个失去了母亲、还不到四岁的小女孩,在花园里看种花时,园丁告诉她,这花籽种在泥里浇下水去,就会发芽生长并开花。
那天晚上下起了倾盆大雨,她想起了园丁的话。于是,她偷偷地起床,把母亲的照片揣在怀里,冒着大雨走了出去。小女孩来到花园,用稚嫩的双手挖了一个小坑,将照片埋了进去。然后,小女孩穿着白色睡衣,在深夜的暴雨里,蹲在小坑前,专心致志地等待,盼望母亲像花草一样从泥土里长出来。
关于单一情感线,我们有如下的结论:
富于画面感又具有某种情感暗示的细节是情感线精彩的奥秘所在。
这种细节的暗示越强,读者就越容易“入戏”,情节就越煽情(喜怒哀乐等情感),文章也就越精彩。
老怪拆招:
○就这样为之动容
简简单单的故事细节:1、园丁教女孩种花; 2、小女孩种照片。
简简单单的细节串联,情节中既没有《007》那样惊险的悬念和推理,也不像《猫和老鼠》那样有精心设计的情节“陷阱”或“包袱”,甚至连一句作者自己的感慨和评论都没有。
可就这样简单的细节和串联,却让我们为之动容、辛酸。这是怎么回事?
○就这样被它打动
你有恻隐之心吗?有!
你善于联想或想象吗?善于!
你读到“小女孩种妈妈的照片”这样既有画面感、又包含“恻隐之心”暗示的细节,能阻止自己心酸的联想吗?不行!
你就这样被打动。
如果把《企盼》中“种照片”的细节改为“种花籽”,则对恻隐之心的暗示就要弱得多,文章也远不如原文煽情了。
像本文,就没有一句作者自己的感慨和议论。
还记得上章《买张车票看母亲》和文中最打动人的细节串联“母亲下意识地拽儿子衣角”+“西游记中白龙马的联想”吗?在这个让人潸然泪下的时刻,作者自己的感慨只会让文章减色,不信,同学们可以试着加几句,看是不是这样。
最具震撼力的作品,都是演员不哭观众哭,演员不笑观众笑。
同学们作文时,喜欢用“我非常的感动、激动,我感受到了……”等这一类的话,以后要注意克服这个毛病。这样做,对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多半没有什么好处。不信,分析一下自己的作文就知道了。
一分情感打动你之二:
“情感 + 逻辑”类情节线
小白猪
李捷鑫
家中小白猪失踪之后,妈一直很气恼。
当初妈决定买这头白猪来贴补家用,爸唠叨半天,说了一大堆。妈气不过了,咬牙用存了很久的私房钱买下。没想到养了几天,因为一时疏忽忘了关猪栅,居然给它逃跑了。妈为此自怨自艾难过了好几天。妈的心情不好,家中静下来,我和爸讲话都得小声小气的。
一个多礼拜后的一天,我在客厅,妈在厨房忙。突然,“砰”的一声,爸撞开门冲进来。
“看!这是什么!”爸两手举得高高的。妈双手在围裙上擦拭着,皱着眉从厨房走出来。“小白猪!”我和妈同时大叫出声。
爸把它送到妈面前,邀功似的:“我在湖边找到它的时候,脖子上还套根绳子,可能是邻近的小孩抓到了养着,玩腻了才放它回来的。”
接过小猪,妈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它满是泥巴的头,竟流下泪来。
爸走过去,一反平日的粗声粗气,温柔地轻揽着她的肩头:“找回来就好了,有什么好哭的呢。”
妈的脸有些红,轻躲开爸的手,擦擦眼泪,掩饰说:“我看看饭好了没有。”
客厅里只剩下我和爸,他把头舒服地靠着椅背。
“爸,可惜这只嫌小了点儿。”
爸猛地从椅子上跳了下来,难以置信地瞪着我。
我笑笑,“昨天我看到你去找古幺叔的。”
“好家伙!”爸一边笑一边摸口袋想找烟,又颓然放下,摇摇头,“我从你妈‘配给’我的烟钱里,东扣西扣好不容易才省下来的‘私房钱’。这下倒好,得戒烟了。”
我走到厨房,妈在炒菜。
“好大的油烟。”她撩起衣襟,擦拭一下眼睛。“你爸和你说些什么?”
“没有。”
“真的没有?”
我心虚地垂下头:“什么也没有。”
“大概是说这只猪怎么弄来的吧?”妈说,“他也真傻,猪是我养的,怎么会认不出来呢?”她弯腰摸摸小猪的头,嘴角含着淡淡的笑意,神采焕发,仿佛年轻了许多:“倒是我和你爸生活了四十年,居然不知道他有这么好的演戏天才。”
离开厨房,背后传来妈的声音:“告诉你爸,衣橱里有我以前替他存的两条‘长寿牌’香烟。”
门外,爸躺在摇椅上,面对着满天云彩的黄昏。
老怪说话:
多编排,少感慨,文章动人又精彩!
任何故事,都要把注意力放在细节描述和细节组合上,而不是作者自己的感慨和议论。好的情节编排,绝对胜过你的感慨和议论,一般说来,除非非常贴切、画龙点睛的那么一二句话,你的感慨和议论是越少越好。否则,极容易因你自己的一孔之见而局限了大家的想象和共鸣,最终影响到文章的感染力。
老怪拆招:
○一分情感打动你
这个故事,核心细节有四个:
1、老爸找回了丢失的小白猪;
2、识破了老爸的伎俩;
3、老妈也识破了老爸的伎俩;
4、妈给爸存的两条烟。
这四个核心细节的画面感都很强,同时还包含了强烈的家庭温情的暗示,很容易把读者打动。显然,这是一条以情感为基调的情节线。
○意外转折调动你
情节线在保持情感基调的同时,从第二个核心细节开始,每一个核心细节的推出,都给情节的发展带来一个大角度的转折——一个在我们的意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的结果。我们的逻辑思维就这样被激活了!
○两分智慧折服你
与上一篇《企盼》只是让人流下苦苦的泪水相比,本文给读者的感受要丰富多了,读者在感受到甜甜温情的同时,还在一系列与常规推理判断相异的转折变化中,充分体会到父、母、子三人各自的智慧,并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人性美。
情节线就这样在“情感 + 逻辑”的二维空间里得到了和谐完美的展开。
关于单一情感线,我们有如下的结论:
有画面感且具有某种情感暗示的细节+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细节串联,是“情感 +逻辑”类情节线,煽情又煽智、精彩无比的奥秘。
在《小白猪》中,如果把其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细节串联改为“意料之中、情理之中”式的平铺直叙,只要加上三句话就可以了(下文中画线黑体字的句子)。但这样一来,文章就远远不如原文那样精彩生动了,我们看下面改变后的结果:
小白猪
家中小白猪失踪之后,妈一直很气恼。
当初妈决定买这头白猪来贴补家用。爸唠叨半天,说了一大堆。妈气不过了,咬牙用存了很久的私房钱买下。没想到养了几天,因为一时疏忽忘了关猪栅,居然给它逃跑了。妈为此自怨自艾难过了好几天。妈的心情不好,家中静下来,我和爸讲话都得小声小气的。
爸决定买一头差不多的小白猪冒充,免得妈她老是心情不好。
一个多礼拜后的一天,我在客厅,妈在厨房忙。突然,“砰”的一声,爸撞开门冲进来。
“看!这是什么!”爸两手举得高高的。妈双手在围裙上擦拭着,皱着眉从厨房走出来。“小白猪!”我和妈同时大叫出声。
爸把它送到妈面前,邀功似的:“我在湖边找到它的时候,脖子上还套根绳子,可能是邻近的小孩抓到了养着,玩腻了才放它回来的。”
接过小猪,妈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它满是泥巴的头,竟流下泪来。
爸走过去,一反平日的粗声粗气,温柔地轻揽着她的肩头:“找回来就好了,有什么好哭的呢。”
爸还以为我们不知道呢。其实,我和妈都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妈的脸有些红,轻躲开爸的手,擦擦眼泪,掩饰说:“我看看饭好了没有。”
客厅里只剩下我和爸,他把头舒服地靠着椅背。
“爸,可惜这只嫌小了点儿。”
爸猛地从椅子上跳了下来,难以置信地瞪着我。
我笑笑,“昨天我看到你去找古幺叔的。”
“好家伙!”爸一边笑一边摸口袋想找烟,又颓然放下,摇摇头,“我从你妈 ‘配给’我的烟钱里,东扣西扣好不容易才省下来的‘私房钱’。这下倒好,得戒烟了。”
我妈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我走到厨房,妈在炒菜。
“好大的油烟。”她撩起衣襟,擦拭一下眼睛。“你爸和你说些什么?”
“没有。”
“真的没有?”
我心虚地垂下头:“什么也没有。”
“大概是说这只猪怎么弄来的吧?”妈说,“他也真傻,猪是我养的,怎么会认不出来呢?”她弯腰摸摸小猪的头,嘴角含着淡淡的笑意,神采焕发,仿佛年轻了许多:“倒是我和你爸生活了四十年,居然不知道他有这么好的演戏天才。”
离开厨房,背后传来妈的声音:“告诉你爸,衣橱里有我以前替他存的两条‘长寿牌’香烟。”
门外,爸躺在摇椅上,面对着满天云彩的黄昏。
看文章如此多娇,引你我赞叹竟折腰!
如果修辞手法再丰富一点,情节构造时,在上叙“单一情感线”和“情感 + 逻辑”线中,再揉进悬念、夸张、反差等结构手法,这时的文章会是什么样子呢?
一分情感打动你之三 :
“情感 + 结构手法(悬念)”类
心爱的
苦苓
一直不知道他是怎么爱上她的。
他最喜欢像个孩子般趴在她怀里,脸颊紧贴着她的胸脯,侧耳聆听她心跳的声音。
“侧耳聆听她心跳的声音。”这是她大一时写的诗;她从小就觉得自己的心跳特别快,有时候运动稍微激烈些,心脏就好像要从嘴里跳出来似的;即使渐渐长大,仍然是只要爬上两层楼,就仿佛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怦怦怦怦。
怦怦怦怦,她抚着剧烈跳动的胸口询问双亲,爸爸低头叹气,妈妈又流了一脸的泪。
终于知道自己有先天性心脏病时,她也流了一脸的泪。但后来就坚强了,不再怕病床、怕高悬的点滴筒、怕护士的白口罩,有时候还能平静地看着仪器上自己心跳的起伏,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变成死寂的横线。
上帝大概没有把她收回去的意思,三十岁那年,终于等到了愿意把心捐给她的人。手术前一天晚上她哭了一整夜,哭湿了白被单和枕头,她哭自己终于重新拾回了生命,也哭那个失去生命却救了她的人。
她只知道是个和自己同年龄的女子,结过婚,猝死于一场车祸。无从表达对那人的感激,她剪存了报道她换心手术的新闻,上面并列着她们两人的照片。
然后他就出现了。起初他在病房踟蹰,她还以为是访者,后来却成了常来聊天的访客,在百无聊赖的病中,她常为了期待他而忙着在病床上梳妆。初恋的喜悦强烈地冲击着她,毕竟由于自己生来脆弱的心,她连接吻也不曾。这一次她可以放心的吻了:别人的心在自己胸腔里规律的跳动着,她的心跳不再强烈,却十分安稳,她真的“放心”了,将半跪的他紧拥在胸前,她答应了婚事。
但她仍然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爱她,自己不过是个残缺的人,依旧孱弱的身子,胸前永远的疤痕……他竟然毫不弃嫌地、热烈地爱着。每次她追问原因,他总是笑而不答,也许历经沧桑的人感情较内敛吧。她知道他曾有过一次婚姻,但很快失去了。
她不知道的是他藏在衣柜底层的小盒子,她在偶然间发现,好奇地打开时,看见他的旧结婚照,含笑的新娘看来好面熟,好像……她凛然一惊,匆忙找出收存的换心剪报,不待对比,就知道是同一个人,那个把心捐给她的女子。
那颗心正在她胸中剧烈地跳着,怦怦怦怦。
老怪拆招:
○好奇心被打开
本文运用了“悬念”这一情节构造手法,文章一开始就挂出了一个悬念:他为什么会爱上她的?同时也推出了核心细节“他像孩子那样,聆听她的心跳”。但谁都没有意识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一切都在外松内紧的气氛中进行,有悬念的故事,一般都是这样。
随着对这位女子不幸遭遇的进一步披露,最初的悬念不但没有被揭开,反而越来越强,他怎么会爱上一个心脏残缺、身体孱弱的女子呢?情感和悬念像女孩子的辫子一样,层层缠绕、逐步推进,直到最后,一切真相大白……悬念的答案是找到了,可情感的五味瓶却被彻底地打翻了,对男女主人而言,幸乎?不幸乎?拟或还有更多的感受?
○一分悬念,几多期待
我们还发现,掺进了悬念的故事,比没有悬念的故事,多了几分吸引力,为什么?这个问题在本节的第九个范例中就可找到答案。
老怪说话:
悬念的加入,使得“单一情感线”在“煽情”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几分吸引力。
如果把《心爱的》一开始的悬念去掉,只需去掉文章的两句话就可以了(下面画黑线的部分)。但这样一来文章的吸引力和精彩程度就大打折扣。我们看下面改变后的结果:
心爱的(无悬念版)
一直不知道他是怎么爱上她的。
他最喜欢像个孩子般趴在她怀里,脸颊紧贴着她的胸脯,侧耳聆听她心跳的声音。
“侧耳聆听她心跳的声音。”这是她大一时写的诗;她从小就觉得自己的心跳特别快,有时候运动稍微激烈些,心脏就好像要从嘴里跳出来似的;即使渐渐长大,仍然是只要爬上两层楼,就仿佛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怦怦怦怦。
怦怦怦怦,她抚着剧烈跳动的胸口询问双亲,爸爸低头叹气,妈妈又流了一脸的泪。
终于知道自己有先天性心脏病时,她也流了一脸的泪。但后来就坚强了,不再怕病床、怕高悬的点滴筒、怕护士的白口罩,有时候还能平静地看着仪器上自己心跳的起伏,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变成死寂的横线。
上帝大约没有把她收回去的意思,三十岁那年,终于等到了愿意把心捐给她的人。手术前一天晚上她哭了一整夜,哭湿了白被单和枕头,她哭自己终于重新拾回了生命,也哭那个失去生命却救了她的人。
她只知道是个和自己同年龄的女子,结过婚,猝死于一场车祸。无从表达对那人的感激,她剪存了报道她换心手术的新闻,上面并列着她们两人的照片。
然后他就出现了。起初他在病房踟蹰,她还以为是访者,后来却成了常来聊天的访客,在百无聊赖的病中,她常为了期待他而忙着在病床上梳妆。初恋的喜悦强烈地冲击着她,毕竟由于自己生来脆弱的心,她连接吻也不曾。这一次她可以放心的吻了:别人的心在自己胸腔里规律的跳动着,她的心跳不再强烈,却十分安稳,她真的“放心”了,将半跪的他紧拥在胸前,她答应了婚事。
但她仍然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爱她,自己不过是个残缺的人,依旧孱弱的身子,胸前永远的疤痕……他竟然毫不弃嫌地、热烈地爱着。每次她追问原因,他总是笑而不答,也许历经沧桑的人感情较内敛吧。她知道他曾有过一次婚姻,但很快失去了。
她不知道的是他藏在衣柜底层的小盒子,她在偶然间发现,好奇地打开时,看见他的旧结婚照,含笑的新娘看来好面熟,好像……她凛然一惊,匆忙找出收存的换心剪报,不待对比,就知道是同一个人,那个把心捐给她的女子。
那颗心正在她胸中剧烈地跳着,怦怦怦怦。
说明:本节只是以悬念为例,说明结构手法对文章的影响,至于“反差、夸张、渲染”等其他结构手法,还会赋予文章以其它的色彩。具体情况,第九节《三分手法吸引你》还会详述。
一分情感打动你之四:
“情感 + 逻辑 + 结构手法(悬念)”类的情节线
第一瓶香槟酒
柯里德/文 郝平萍/译
当我爱上十六岁的英格时,我正好十七岁。我们是在游泳池里认识的。然而,我们的友谊当时只限制在冷饮店里的约会。
每当我想英格的时候(我每天要想她上百次),就兴奋地等待和她的再次见面。当她真的又来到我身边时,我事先准备好的许多美丽动人的句子都不翼而飞了。我胆怯、拘谨地坐在她身边,手脚无处放,不知所措。英格肯定也察觉到了这些,因为她在不断地设法让我活泼起来,或者让我感到我是她的保护人。我的自信心由此也坚定起来了。我拼命地鼓起勇气,开始定期地邀请我的英格去游泳或去冷饮店。
事情朝着顺利的方向发展。直到有一天英格告诉我,她对去冷饮店已感到厌倦了。那是小孩子去的地方。她要正正经经地出去一趟,像她姐姐那样去喝一杯香槟酒。
起初我装作什么也没听见。但我的耳朵里却不停地重复着香槟酒这几个字。我仅有的零钱几乎都花完了。尽管如此,我仍不露声色,而是用漫不经心的口气说道:“香槟酒,好呀,为什么不去喝一杯呢!”我的话似乎在表明,喝这种饮料对我来讲就像做任何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一样。人在热恋中是什么都能装得出来的。
钱终于存够了。我带着热恋的人来到城里最好的一座酒吧。这里富丽堂皇,婉转动人的音乐在低声地围绕着我们,侍者们悄声无息地来回走动。在这种高雅、朦胧的气氛下,我的胃也莫名其妙地作怪起来。
当我们在一张小桌旁就座后,我不得不集中精力,以免我和英格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丑。我把侍者唤来,激动之中尽可能用无所谓的口气要了一瓶香槟酒。侍者上了年纪,两边鬓角已经灰白,有一双亲切的眼睛。
他默默弯下腰,认真而严肃地重复道:“一瓶香槟酒,赶快。”
他是尊重我们的。在他的脸上没有一丝讽刺的笑容。看来我穿上姨妈送给我的西服和系上新的红领带是对的,周围的客人也都把我们看作是成年人。不管怎样,我已经十七岁了。英格穿的是她姐姐的漂亮的黑色连衣裙。
侍者回来了。他用熟练的动作打开了用一块雪白的餐巾裹着的酒瓶。然后,把冒着珍珠般泡沫的饮料倒进杯子里。太壮观了!我们仿佛置身在另一个世界里。“为了我们的爱情,干杯!”我说道,并举起杯子和英格碰杯。
喝第二杯时,我抚摸着英格的手,她不再抽回去了。喝第三杯时,她甚至允许我偷偷地吻她一下。香槟酒太棒了。英格说她已微醉了。我也同样浑身发热。可惜,酒已喝完了。我们还能再要一瓶吗?我偷偷地望一眼酒的价格表。哦,不行了。
“快一点来算账,经理先生。”我大声地喊道。真糟糕,我对自己的粗鲁既吃惊,又骄傲。侍者来了。他把账单放在一个银盘子里,默默地将账单挪到桌上。当他转身走后,我拿过账单,读道:“一瓶矿泉水加服务费共1.10马克。”下面写道:“原谅我,孩子。你们尚未成年,不能喝酒,但我确实不想扫你们的兴,所以擅自给你们换了矿泉水。你们的侍者。”
我的英格这辈子也不知道她喝的第一瓶香槟酒是矿泉水。
老怪说话:
悬念的加入,同样使“情感 + 逻辑”类情节线在原来“煽情且煽智”的基础上,增添了几分吸引力。
老怪拆招:
○非同寻常的账单,非同寻常的关爱
少年们青涩的恋情是很容易受伤的。本文两个主人公过早的恋情会遇到哪些意想不到的挫折呢?我们就是一直带着这个悬念、忐忑不安地读完本文的。
文章在前面80%的部分,都和《心爱的》类似,外松内紧、按部就班地释放悬念、情感,但在最后关头,当所有的读者都认为这对少年终于喝完了他们人生的第一瓶酒的时候,一个意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的爆炸性的包袱——“醉人的香槟酒其实是矿泉水”作为核心细节给抖了出来,这一安排不禁让你叫绝!同时也让文章的精彩度飙升了几个台阶。
情节线就这样在“情感 + 逻辑 + 结构手法(悬念)”的三维空间立体地变化着。
○情节全线出击,心绪四处泛起
三维情节线带给我们的感受也是全方位的,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耐人寻味的东西:年轻人的青涩和纯情,老侍者的善良、智慧和力量,被换掉的香槟酒和留言条等,对比单一的《企盼》,或者不单一的《小白猪》、《心爱的》,这个感觉会更深刻。
一个情感故事,同时还能调动读者的逻辑思维,并且又融合有悬念等结构手法,这个故事肯定是非常精彩的。它既能打动人,又能折服人,同时还吸引人!《第一瓶香槟酒》就是这样精心构造的佳作。
但这些东西,好像我们吃的药一样,没有完全天成的,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观察和细心提炼,平时不积累,考试时这些东西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
建议大家找来自己到目前为止写过的所有的记叙文,挨个儿分析一下文章中的情节变化,看看哪个具有这种立体的潜质,如果有,试着提炼改写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历数了情感类情节线的四个基本模式,心里更有底了。
记叙文历史上的第二个重大障碍,现在已经解决了一半。
我们可以就情感类情节线的精彩奥秘,得到如下初步结论。
情感类情节线的精彩奥秘:
让细节或细节串联,富于强烈的画面感 ,或者,具有强烈的情感暗示。
这种细节的暗示越强,读者就越容易“入戏”,情节就越煽情(喜怒哀乐等情感),文章也就越精彩。
想想我们的情感,谁没有过喜怒哀乐?!想想发生的事情,谁没经历岁月蹉跎?!稍用点心,记录下来,就是精彩素材!再用点脑,稍加雕琢,便成精彩文章!精彩的奥秘,从未如此靠近我们!问作文江湖,谁主沉浮?!
08 二分智慧折服你——
记叙文的八种基本精彩模式之二
两分智慧折服你之一:单一逻辑线
强烈要求
严大伟
地球人终于按捺不住,选派了一名代表,去同分管银河系的太空酋长谈判。
“这简直太不合理了!”那名代表愤愤不平地对酋长说,“人类的寿命实在太短促,好不容易苦心经营几十年,死亡便要把我们带离这个世界!我们强烈要求长生不老,永享天年!”酋长用他额前的独眼看了看这位代表,说:“这样吧,我带你去天鹅座Y星球看一眼吧。”
Y是个巨大的星球,但却像个拥挤不堪的蜂窝。见到来客,蜂窝里的白毛生物纷纷涌了出来,酋长连忙拉着人类代表升到空中。
集聚下方的白毛生物密密匝匝,已经看不到一点地面。随着一阵叽叽呱呱的叫声,突然轰地一下,它们齐声发出喊声,简直震耳欲聋。
人类代表惊奇地问酋长:“它们是什么生物?”酋长说:“说来话长。虽然它们的文明程度超过你们十倍,但吃空了这星球上的一切。它们已经绝育了四千五百年,可那时的人口密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极限!”
代表又问:“它们现在在齐声要求什么?”
酋长回答道:“因为它们是永远不死的,连自杀也不可能,所以每次一见到我就强烈要求赐予死亡!”
老怪拆招:
○情理之中的铺垫、出人意料的结果
全篇没有强烈的悬念,没有深层情感的挖掘,只有一个与初始要求截然相反的推理结果——“因为它们是永远不死的,连自杀也不可能,所以每次一见到我就强烈要求赐予死亡 ”,可这个结果在我们思想中掀起的波澜却非同一般,几乎可以改变你的生死观!
○意外,常与智慧同在
本文荒诞却启发智慧。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转折给人的感觉都是这样。
两分智慧折服你之二:
“逻辑 + 情感”类情节线
老两口
都筑道夫(日本)
他一进门,就迎出来一个白发老头。青年推销员恭恭敬敬鞠了一躬。“喔,喔,可回来了!你毕竟是回来了。”老头脱口而出,“老婆子快出来。儿子回来了,是洋一回来了。很健康,长大了,一表人才!”
老太太连滚带爬地出来了。只喊了一声“洋一”,就捂着嘴,眨巴着眼睛,再也说不出话来。推销员慌了手脚,刚要说“我……”时,老头摇头说:“有话以后再说。快上来,难为你还记得这个家。你下落不明的时候才小学六年级。我想你一定会回来,所以连这个旧门都不修理,不改原样,一直都在等着你呀。”
推销员实在待不下去了,便从这一家跑了出来。喊他留下来的声音始终留在他的耳边。“大概是走失了独生子,悲痛之余,老两口都精神失常了吧?倒怪可怜的。”他想着想着回到了公司,跟前辈谈这件事。老前辈说:“早告诉你就好了。那是小康之家,只有老两口。因为无聊,所以就这样作弄推销员。”
“上当了!好,我明天再去,假装是儿子,来个顺水推舟,伤伤他们的脑筋。”
“算了,算了吧,这回又该说是女儿回来了,拿出女人的衣服来给你穿。结果,你还是要逃跑的。”
老怪拆招:
○遭遇荒唐,感受辛酸
满嘴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老两口玩得够酷的!
刚开始,还真以为是个悲欢离合的感人故事,继续读下去,又觉得是一个搞笑的故事。实际上,也的确比较荒诞和搞笑。读到最后,在为老两口的绝招折服的同时,鼻子却有点酸酸的不是滋味。在变幻莫测、不断出乎读者意料的转折的后面,却蕴涵着情感上深刻的社会问题。
○何止一种回味
这篇文章的情节线,以逻辑上的演变转折,又包含了一些情感线的成分,在 “逻辑 + 情感”的平面上戏剧性地变化着,文章非常精彩,给我们以多重回味。
关于“逻辑 + 情感”线,我们有如下结论: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细节串联 + 富于画面感且具有某种情感暗示的细节,是“逻辑+情感”类情节线煽智又煽情的奥秘。
在《老两口》中,如果改变几个字,把“老两口作弄推销员的原因”这个细节所包含的情感暗示去掉,文章就变成了一个典型的搞笑故事,情节线也变为“单一的逻辑线”,只煽智不煽情。我们看下面改变后的结果:
老两口
他一进门,就迎出来一个白发老头。青年推销员恭恭敬敬鞠了一躬。“喔,喔,可回来了!你毕竟是回来了。”老头脱口而出,“老婆子快出来。儿子回来了,是洋一回来了。很健康,长大了,一表人才!”
老太太连滚带爬地出来了。只喊了一声“洋一”,就捂着嘴,眨巴着眼睛,再也说不出话来。推销员慌了手脚,刚要说“我……”时,老头摇头说:“有话以后再说。快上来,难为你还记得这个家。你下落不明的时候才小学六年级。我想你一定会回来,所以连这个旧门都不修理,不改原样,一直都在等着你呀。”
推销员实在待不下去了,便从这一家跑了出来。喊他留下来的声音始终留在他的耳边。“大概是走失了独生子,悲痛之余,老两口都精神失常了吧?倒怪可怜的。”他想着想着回到了公司,跟前辈谈这件事。老前辈说:“早告诉你就好了。那是小康之家,老两口是两个老顽童,常常这样作弄推销员。”
“上当了!好,我明天再去,假装是儿子,来个顺水推舟,伤伤他们的脑筋。”
“算了,算了吧,这回又该说是女儿回来了,拿出女人的衣服来给你穿。结果,你还是要逃跑的。”
原文中“只有老两口。因为无聊,所以”改成了“老两口像两个老顽童,常常”。
如果在充满智慧的“单一逻辑线”和“逻辑 + 情感”二维情节线中,再揉进悬念、夸张、反差等成分,让文章在充满智慧/智慧且煽情的同时,又具有各种诱人的色彩,这样的文章是什么样的呢?
聘任
埃克斯雷/文 陈伟雄/译
西奥·霍迪尔先生身材修长,面庞消瘦,两鬓斑白。他生性温和,平日寡言。研究学术问题,他精力充沛,记忆力惊人,而对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却不甚了了。
坎福特大学需要聘请一名工作人员,上百人要求申请该空缺位置,西奥也递上了申请书。最后,只有西奥等十五人获得面试的机会。
坎福特大学地处一个小镇上,周围仅有一家旅店,由于住客骤增,单人房间只好两个人同住了。跟西奥同住的是一位年轻人,叫亚当斯,足足比西奥年轻二十岁。亚当斯自信心甚强,且有一副洪亮的嗓音,旅店里时常可以听到他朗朗的笑声。这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校长及评选小组对所有的候选人进行了一次面试。筛选后只剩下西奥和亚当斯两人了。小组对聘请谁仍犹豫不决,只好让他俩在大学礼堂进行一次公开的演讲后,再行决定。演讲题目定为《古代苏门人的文明史》,三天后开讲。
在这三天功夫,西奥寸步不离房间,废寝忘餐,日夜赶写讲稿。而亚当斯却不见有任何动静——酒吧间里依旧传出他的笑声。每天他很晚才回来,一边问西奥的讲稿进展情况,一边叙述自己在弹子房、剧院和音乐厅的开心事。
到了演讲那天,大家来到礼堂,西奥和亚当斯分别在台上就座。直到此时,西奥才惊恐万状地发现,自己用打字机打好的讲稿不知什么时候不翼而飞了。
校长宣布说,演讲按姓名字母排列先后进行。亚当斯首当其冲。情绪颓丧的西奥抬头注视着亚当斯——只见他神情自若地从口袋里掏出窃来的讲稿,对着在座的教授们口若悬河、振振有词地讲开了。连西奥也暗自承认他确有超人的口才。亚当斯演讲完毕,场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亚当斯鞠了一个躬,脸上露出微笑,回到座位上去。
轮到西奥了。他的一切东西都写在稿子上面,由于心情不好,要另开思路是不可能的了。他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唯有用低沉而疲乏的声音,逐字逐句重复亚当斯刚才振振有词的演讲内容。等他讲完坐下来时,会场上只有零零落落的几下掌声。校长及全体评选小组成员退出会场,去讨论该聘任哪位候选人。礼堂内的人仿佛对决定的结果早已有了数。
亚当斯向西奥探过身来,用手拍了拍他的背,微笑着说道:“厄运呀,老兄。没办法,两者只选其一。”
这时,校长及小组成员回来了。“诸位先生,”校长说,“我们做出了选择——聘请西奥·霍迪尔先生!”
所有的听众都惊呆了。
校长继续说:“让我把讨论的情况向诸位披露吧。亚当斯先生口才过人,知识渊博,我们大家都深感钦佩,我本人也为之感动。但是,请不要忘了,亚当斯先生是拿着稿子去作演讲的。而霍迪尔先生呢,却凭着记忆力,把前者的演讲内容一字不漏地重复了一遍。当然,在这以前,他不可能看过那份讲稿的一字一句。我们缺的那项工作,正需要有这样天赋的人!”
大家陆续走出了会场。校长走到西奥面前,见西奥面上仍然挂着那副惊喜交集、不知所措的样子,便握着他的手,说道:“祝贺您,霍迪尔先生。不过我得提醒您一句,日后在咱们这儿工作,可要留神点,别把重要的材料到处乱放呀!”
老怪拆招:
○意外和悬念,起伏又多变
本文一波三折、悬念丛生,其中核心细节有三个:
·亚当斯在紧要关头偷走了西奥先生的演讲稿;
·西奥先生的应对;
·校长先生智慧的处理。
随着各核心细节的一一出现,我们的心一次次地被提到嗓子眼,又被一个个出乎意料的变化释然,可随即又陷入一个个新的悬念之中。我们一会儿猜测亚当斯为什么不好好准备决定命运的演讲发言;等明白了其中的缘由,还来不及对剽窃行为感到愤怒,又开始为西奥先生担心了……直到最后,当校长的睿智、圣明完全展现之后,我们的心才算踏实下来;我们的天空,才算亮堂起来。情节沿着“逻辑+悬念”的空间跌宕起伏、交错发展,煽智得不行!
○被你折服,被你吸引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转折变化的确充满着智慧,令人折服!而丛生的悬念,又强烈地吸引着读者一读为快,这就是“逻辑 + 结构手法(悬念)”情节线的风格特点。
脍炙人口的现代京剧《沙家浜》中“智斗”那段戏,也是以“逻辑 + 结构手法(悬念)”取胜的典范。如果我们想写出既跌宕起伏、充满智慧、令人折服,又充满吸引力的文章,只要在紧扣主题点和矛盾点的前提下,设计、提炼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细节串联,并适当加入“悬念”,我们就可以自如地达到目的了。
说明: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本文并不是十分绝对的“逻辑 + 悬念”类情节线。随着情节的发展,多少还调动了读者“气愤、同情、担心、庆幸”等情感,只不过这种调动比较隐晦。而且,由于文章的节奏很快,读者在情感方面的东西来不及得到展开和发展,情节就已经转入下一个高潮了。所以,我们还是把本文的情节线归于“逻辑 + 结构手法(悬念)”二维情节线。
老怪说话:
悬念的加入,使单一逻辑线在原有煽智的基础上,充满了吸引力。
一个故事,既能调动读者的逻辑思维,又融合有悬念等结构手法,使得这个故事既折服人,又吸引人!这样的故事当然精彩!《聘任》就是这样的佳作。
建议大家找来自己到目前为止写过的所有记叙文,逐篇分析一下文章中的情节变化,看看哪篇文章具有这种潜质。如果有,试着提炼改写一下,先提炼逻辑线,再加入悬念等手法,看看效果如何。
说明:举例列举了悬念对情节的影响,“反差、夸张、渲染”等其他结构手法对情节和文章的影响呢?别急,第九节《三分手法吸引你》会详细说明的。
两分智慧折服你之四:
“逻辑 + 情感 + 结构手法(悬念)”类情节线
记叙文情节的构造结构手法远不止“悬念”这一种。为便于比较,凡涉及到结构手法的时候,都以悬念为例。下面,我们再分析以逻辑线为主的三维情节线带给读者的是什么样的感受呢?我们一起看下面的例子:
一封寄给上帝的信
格雷戈里奥·洛佩兹/文陆煜泰/译
在谷地的一座小山包上,住着一户人家。
站在山顶上,能望见山脚下的小河,望见畜栏边上那块玉米地。玉米在扬花结苞,地里间种的豌豆也花开正茂——这可是庄稼人朝思夕盼的丰收前景呵!
这个时候,地里最需要的莫过于水了,下一场大雨该多好呀,不然,下小阵雨也能给庄稼解解渴。莱恩科大叔心疼庄稼,这天他整个早上都搁下活儿不干,专门仔细地观察东北方向天空上云彩的变化。
“老婆子,我看这场雨可真的下定了。”
老婆子在忙着做饭,附和着说:“是要下雨了,真是上帝赐的福。”
大一点的孩子在地里干活儿,小一点的小孩在屋边玩耍。莱恩科大婶直起嗓子把他们喊回来:“吃饭喽……”
不出莱恩科大叔所料,当一家人正在吃饭的时候,天上的乌云像一座座巨大的山峰,滚动翻腾,从东北方向迅速涌来,越来越近。雨,大滴大滴地下起来了。空气也变得湿润凉爽了。
莱恩科大叔跑出屋外,跑到畜栏里,似乎要找点什么东西。其实,他什么也没找,而是想淋个痛快,使心里更加舒畅。他返回屋里,大声说道:“老天爷给咱们下的不是雨,是一块块新钱币,大的十分,小的五分咧……”
莱恩科大叔心花怒放。他出神地凝望着笼罩在雨幕中的秆粗苞肥的玉米和万千朵豌豆花,脸上显出了惬意的神情……
突然,狂风骤起,大块大块的冰雹夹杂着雨点从天空中倾泻下来。晶莹光洁的冰雹纷纷落下,这倒真的像天降钱币了。孩子们一窝蜂从屋里跑出去,冒着雨捡拾那些晶亮得像珍珠似的冰雹。
“哎呀,糟糕!”莱恩科大叔望着漫天冰雹,像挨了重重的一拳,立刻惊叫起来,“这冰雹不能再下了!”
然而,冰雹仍下个不停。它整整地下了一个小时,把屋顶、菜园、山坡、田地都盖满了。整个山谷一片白茫茫的,仿佛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盐。树木被打成光秃秃的,一张叶子都不剩;地里的玉米全给糟蹋了,豌豆花七零八落。莱恩科大叔伤心透了。冰雹过去后,他站在他那块玉米地里,对着孩子们唉声叹气地说:
“如果遭的是蝗灾,也不至于落到这个地步……这冰雹打得庄稼一棵不留!今年,我们连一颗玉米、一颗豆子也收不到了……”
黑夜降临了,这是个多么令人忧伤的夜晚。
“累死累活,颗粒无收!”
“没有哪一个人能帮咱们的忙!”
“今年就等着挨饿了……”
在这间处于谷地深处的孤零零的屋子里,人们心中只剩下唯一的希望:上帝救救我。
“庄稼看来是没有指望了,不过,咱们也不必太难过。别忘了,上帝不会让咱们饿死的。”
“不饿死一个人——牧师们都是这样说的嘛!”
找上帝救出苦海。希望之火在莱恩科大叔的心中彻夜燃烧。他从牧师的教诲中知道,上帝的眼睛洞察一切,人们心里想些什么,上帝也会知道。
莱恩科大叔身体健壮,在地里干起活儿来就像一头牛似的,力大无穷。别看他是个五大三粗的庄稼汉,他还是识点字的。到了礼拜天,天刚刚亮他就起来祷告。他确信有护神在冥冥中保佑他,于是,立刻拿起笔来写信,并准备亲自拿信到城里的邮局去投寄。
他写的不是什么别的信,而是一封寄给上帝的信。
“上帝,”他写道,“如果您不搭救,我们全家今年就要挨饿。我需要一百比索买种子,买粮食,以便在地里重新播种,维持生活,因为雹灾……”
他在信封上只写了三个字:上帝收。他把信装进信封以后,便带着一种难以平静的心情进城去了。到了邮局,他买了张邮票贴在信封上,把信投进邮箱里。
邮局里有个雇员,他既当邮差,又兼打杂。他从邮箱里取出了那封寄给上帝的信,递给领班时,忍不住一个劲儿地哈哈大笑。上帝住在哪里,他当了这么多年邮差,却从未听说过上帝的地址啊!领班是个和蔼可亲的胖子,他看到这封信,也不禁笑起来。但是,他很快就收敛了笑容,把信在自己的办公桌上顿了顿,神情严肃地说:
“多么坚定的信仰!但愿我的信仰也跟这个寄信人那样坚定。我要想他之所想,像他那样信心满怀地去开拓与上帝取得联系的通途!”
这封寄给上帝的信虽然没有办法送到上帝手中,但是,它却使领班深受感动。为了不使这信仰的奇迹幻灭,他心中升起了一个念头:以上帝的名义复信。然而,他把信拆开一看,才知道要回复这封信,不是费点纸张墨水、写几句好话就能把问题解决了的。不过,领班是个意志坚强、决不食言的人,既说复信,就得复信。他请雇员们捐款,自己也拿出了部分薪金;此外,他有几个朋友也高高兴兴地掏出了钱。因为他告诉他们,这是一个表示“上帝之爱”的行动。
领班无法凑够一百比索这样一笔巨款。他寄给莱恩科的钱只有其所需数目的一半多一点。他把钱装进信封,写上收信人的姓名和地址,并写了一封信。信上什么话也没有,只有一个签名:上帝。
又一个礼拜天到了。莱恩科大叔急着打听他的信件,早早就来到了邮局。把信交给他的还是那个雇员,领班则站在邮局门口的台阶上看着,心里甜滋滋的——哪位做了好事不感到愉快?!
莱恩科大叔对上帝给他寄钱的事是深信不疑的,所以,当他看见信封里装有一沓钞票的时候,脸上一点惊异的表情也没有。等到数清了钞票的数目,他竟生气起来:难道连上帝也出差错,克扣他所需要的金钱吗?这是绝不可能的事!
莱恩科大叔猛然转身走到柜台前,要来纸张、笔墨,在那张公用写字台上把信纸一摊,又挥起笔来。他眉头紧锁,沉思默想,显然是在搜索枯肠,寻找字句,来表达他那愤激的感情。写完信,他到柜台前买了张邮票,用舌头舔上点口水,举起拳头往信封狠狠一捶,把邮票贴上了。
信一投进邮箱,领班就走过去把它取了出来。信是这样写的:
上帝:
我要的钱没有如数收到,只收到七十比索。请再寄三十比索,我急需使用。下次付款切勿邮寄,因为邮局这帮家伙都是盗贼,没有一个好东西。
莱恩科
老怪说话:
悬念的加入,使单一逻辑线在原有煽智的基础上,充满了吸引力。
话说到此,对记叙文精彩奥秘的探索,对记叙文历史上两个重大障碍的探索,本该告一段落。只是……只是……作文的江湖……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一些学生问:老怪老师,我们的生活的确平淡,没有精彩又该咋办?
这,就要看情节的构造手法了!
老怪拆招:
○情感悬念多意外,转折变化尤精彩
本文的情节从头到尾充满 “突然180度”的大转弯,从“盼雨—下雨—雨变冰雹—厌雨”到“接到求救信—冒名捐赠—被误解”,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由得让读者的思维也一并跟着变化。逻辑线的主导地位就这样确立了。
在这些判断、推理转折变化的同时,悬念(给上帝写信求助,会有什么结果呢?)、情感(邮局职员的感动和善举)上的波折又纷纷流淌出来。让我们的注意力被悬念吸引,让我们的情感与故事中的人物同悲欢、共尴尬(可以想象接到莱恩科大叔回信后,邮局职员的失落和哭笑不得等复杂的情感。)。整个情节就是这样以逻辑为主,把逻辑、情感、结构手法(悬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
○三维情节线,感受看得见
较之本节的第一篇范例《强烈要求》的一维情节线,三维情节线带给我们的感受要丰富得多。
老怪说话:
悬念的加入,使 “逻辑 + 情感”类情节线在原有“煽智且煽情”的基础上,让文章充满了吸引力。
历数了逻辑类情节线的四种基本模式,精彩没有想象的难!记叙文历史上的第二个重大障碍,不再是待攻克的难关!
啥也不说了,再重温一遍我们在本节的发现吧。
逻辑类情节线的精彩奥秘:
具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细节串联
1、细节不一定要有画面感,但各细节一定要有紧密的因果联系,并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串联效果。
2、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转折越大,情节越精彩。
09 三分手法吸引你——
记叙文的八种基本精彩模式之三
语文的修辞、表现手法有很多,有的只是涉及个别词句的使用,对作品的结构和情节线并没有什么影响。比如文字的韵律、平仄,句子的排比、对偶等;有的则对文章的情节线和精彩度有重大的影响,比如悬念、反差、夸张、渲染等。下面,我们就选择对记叙文情节构造影响比较大的几种进行分析。
三分手法吸引你之一:
吸引人的悬念
一个包厢服务员的报复
戴宁加
一个小时前刚刚抵达此城的我遇见的头一位就问我:“您有票吗?”
“票?什么票?”
“今晚将有引起轰动的首场演出。”
“是部新剧目?”
“首次上演,剧作者是位英国人。一部空前绝后、惊险绝伦的侦探剧,剧中许多角色都由名演员担任。首场票几星期以前早就被抢购一空了。”
“剧名叫什么?”
“《公园街谋杀案》。”
“听这名字还真够惊险的。”
“要论惊险,那剧情才更叫人觉得够味。这不,全城的老少谁甘错失此良机?哪个不想先睹为快?可快至终场时,还没有人能弄明白究竟谁是谋杀者。当幕布徐徐落下的一刹那,也就是在您刚刚从那仿佛身临其境、叫人提心吊胆连大气都不敢出的紧张气氛中稍稍有所恢复的时刻,您才会恍然大悟,茅塞顿开。这无疑将是个您意料不到的答案。”
我平素酷爱以侦探故事为体裁的剧目,可以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每当看这些剧目时,从一开始便试图着手弄他个水落石出,究竟谁是凶手,每一句可疑、值得推敲的台词我都不放过,仔细咀嚼其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我总是凝神屏气,神智始终保持十二万分的清醒,为了把台词尽量一字不漏地记下来,我简直紧张到了极点,心脏的跳动急剧加快。对我来说,一部编排得很好的惊险侦探片可以给我的生活带来无限的乐趣。可眼下呢?首场票几星期前就早已售完,而黑市上的票价竟翻了整整二十倍。但无论如何,这场我是非看不可了!
然而要想在那些包厢席里获得一个席位,看来不费一笔是不成的。终于我付了这笔钱,神情激动地踏进了剧院大门。因进场稍稍晚了点,观众席里已是漆黑一片。当包厢服务员领着我来到我包厢跟前时,舞台上的幕布正缓缓上启。
“先生,这座位还不错吧?”他将手伸了过来,我丝毫没有理会他的这一举动。
“噢,谢谢。”
“愿为您效劳,是否可以替您把衣帽交托到存衣处那儿?”
“不用了,谢谢。”
稍过片刻,我想他大概已经走了,谁知他根本就没离开,一直在我的座位后面站着。
“来份节目单怎么样?”
“不,谢谢。”
“那上面还附有剧照呢!”
“谢谢,不必了。”
“来杯什么喝的怎么样?”
演出开始了,我不耐烦地摆了摆手。
“喝杯什么来着?”他又重复了一遍。
“不要,谢谢!”
我通常在这个时刻早就静下心来了,但此刻我却根本就无法静下来。
“散场后,您是否希望叫辆出租汽车呢?”
“不!”
“用不着叫车吗?”
“对!”
“那么现在是不是来点巧克力?”
“我什么也不需要,谢谢!”
剧情似乎一开始就很扣人心弦,我生怕错过或是漏掉哪句台词,可这服务员的絮叨真使我有些恼火。
“场间休息时你要杯香槟酒或是来几个面包卷什么的,好吗?”
“不,不要,我什么都不要!见鬼,快滚远点!”我真的恼火了。
直到这会儿,他才似乎意识到在我这儿恐怕赚不到分文。结果呢,我终于领略到了一个包厢服务员那可怕的报复,原因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我没有接受他的服务,使他失去了本可以从我身上赚得的一笔小费。他深深地向我鞠了一躬,然后伸手指着舞台上,凑近我的耳朵,压低了嗓音,深恶痛绝地说:
“瞧那个园丁,他就是凶手!”
关于悬念,有如下的结论:
一、“有问题,无答案”是悬念吸引人的关键。答案越不可琢磨,悬念感就越强,文章的吸引力就越大。反之,悬念感就弱,吸引力就小。
狗咬人毫无稀奇,人咬狗才是新闻。
做事情做一半,留一半,是毛病。毛病惹人烦,谁都不想要。
讲故事讲一半,留一半,是悬念。悬念令人迷,少了不过瘾。
例如:在《一个包厢服务员的报复》中,包厢服务员是如何报复的呢?因为这个服务员可能的报复方式实在是太多了,在得到实际结果之前,我们的确无法判断或估计出来,所以,这个问题的悬念感就非常强,文章的吸引力也非常的强。
而《一封写给上帝的信》中,莱恩科大叔能否收到上帝的回信呢?这个答案不外乎是:是或否。因而,这个问题的悬念感就远远弱于“包厢服务员是如何报复的”。
二、悬念对记叙文最大的贡献就是让文章充满吸引力,或者说是诱惑力,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读下去,直到揭开悬念为止。
所以,让一篇文章充满悬念不难,难的是让文章从头到尾都充满悬念,让读者没有不被吸引力的时候。我们比较熟悉的相声大师马三立先生的相声《祖传秘方》就是这样的经典作品。
如果你觉得文章的吸引力不够,不妨考虑把悬念作为调味品,加入到情节中去。哪怕没有让悬念充满情节的始终,哪怕只是像《一封写给上帝的信》那样,只在文章的中间才提出悬念,并很快给出悬念的答案。
三分手法吸引你之二:
刺激人的反差
大家还记得第八节中《北冰洋上的一个烟头》这篇文章吗?文中讲述了一个充满强烈反差色彩的故事。现在我们再来看下面的这篇文章:
永远的内疚
方方
人有时很奇怪,或许他干过很多的坏事犯过很多的错误他却一点也不记得;而一件很小的很算不了什么的事却可以让他萦绕于心,永远地感到内疚。
我便有很强烈的这种感受。说起来那的确是一件很小的事,而且那时我才十二三岁,可是它却折磨了我许多年,像一块石头压在心里,想起来便觉得沉重。大约是我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们最喜欢的一个姓丁的女教师突然调走了,换上了一个姓田的男老师。田老师又矮又胖,脸上没有一根胡子,眼睛又是出奇的小,简直与英俊潇洒无缘。与漂亮苗条的丁老师相比,实在令人看不顺眼,这一下子引起女生的愤怒,竟众志成城地对田老师采取了抵抗态度。然而在丁老师交班之时,曾单独将我作为班主席介绍给了田老师,田老师找我了解了一些班上的情况,大约我谈得很有条理,田老师对我很满意。头一天上课他便夸了我几句,这一下竟使我陷入一个很难堪的局面:我被敌视田老师的女生们孤立起来了。
我很不自在,感到孤独的滋味很难受,于是决定和我的同学们站在一起。我也开始与田老师为敌,和我的同学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为此很快成为学生领袖之一。田老师先是莫名其妙,后则失望无比,而我却因重新获得同学们的拥戴而兴奋不已。我们决定集体罢课,只要是田老师的课就全体到操场去做游戏。时值文革期间,老师已无力管教学生,只能听之任之。田老师的愤怒和焦急溢于言表,可我们却毫不理睬。有一天我们决定耍一耍田老师,这个主意是我出的。我说,等田老师一露面,我们便拥进教室,他以为我们是进教室上课了,心里一定很高兴,但我们进教室后就马上从窗户翻出去,让他空欢喜一场。我的主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于是我们照此实施了。那天,当我们所有的女生一窝蜂地跑进教室又一窝蜂地翻越窗子时,男生们不明白我们究竟要干什么,只是一旁起哄,如同助威。田老师远远看见我们进了教室,果然欢喜异常,然而当他走到教室门口时,脸色却骤然大变,他身体晃了一晃,仿佛是晕眩,手上的粉笔盒从备课本上滑下,粉笔“哗啦啦”撒了一地。那时的我们正在窗外偷看,许多女孩发出嘻嘻的笑声,然后一哄而去。我离开得最晚,我被田老师的表情所震动。大约便是那一天,有一个画面就永远嵌在了我的脑子里:那是一个胖胖的大人呆立着露出一副失魂落魄的神情。
从那时,一种对田老师的内疚就一直纠缠着我。我对自己自责过很多也对自己自慰过很多,可我仍然摆脱不了这种纠缠。我很想找田老师去认错,让他骂我一顿以便我得以解脱,可是有人告诉我,说田老师已经死了。
这件事使我常常想,人不能图一时之快去伤害别人,否则,更加深刻地伤害的只能是你自己。
关于反差,我们有如下的结论:
一、“截然相反的对比”是反差给人以强烈刺激/震撼的奥秘。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是宽带上网速度快还是拨号上网速度快?比一比就出来了。所以,享受了宽带快捷的网民是无法容忍拨号上网的,这就是“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
如果把比较做到极限,用截然相反的两端进行对比呢?
那就要比出心跳、比出刺激、比出震撼了!
二、反差对记叙文最大的贡献就是让你的文章充满刺激,给人的感官、思想以强烈的刺激,甚至是震撼,让读者很难忘记!
如果你觉得文章的情节有些平淡,不妨在情节构造时,考虑加入反差的成分,好好刺激一下读者的情感和感官,让你的情节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分手法吸引你之三:
富于戏剧性的夸张
有时候,我们手头的素材的确是比较平淡,很难提炼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细节串联,构造不出一波三折、精彩绝伦的情节线。可大家又不想让自己的文章平平淡淡,怎么办?
遇到这种情况,夸张这种结构手法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只要夸张得不失真,情节一样可以很精彩。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我的傻瓜妈妈
朱建勋
某报社记者王先生外出,适逢一所小学有一个作文比赛入选作品发表会,便过去采访。于次日将采访的精彩片断及感想刊了出来:
国小一至六年级的学生,每人都写了一篇题为《母亲》的作文。昨天,礼堂中挤满了孩子们的家长。获奖的小朋友——上台朗读自己的文章。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听到孩子们朗诵“我的妈妈是天下最伟大、最好的妈妈”,千篇一律的内容真让人想打瞌睡。我心中盘算,再听几位小朋友朗读,就先行离去。不料,下一位上台的女孩开口的头一句话,便使我大吃一惊。
她首先以清脆悦耳的声音高声地念出作文题目,并作自我介绍——《我的妈妈是傻瓜》(爆笑),五年级甲班 陈小华——
我的妈妈是真正的傻瓜,她经常做错事。妈妈经常同时洗衣服和烧饭,有好几次,妈妈做菜做到一半又去晒衣服,结果锅里的汤汁都溢了出来,她为了把火关掉,一紧张,就把还没有挂上竹竿的衣服全丢在地上。结果衣服弄脏了,锅子也被她弄翻了,两边都是一塌糊涂。
这时我的傻瓜妈妈就会以滑稽的表情,红着脸向我爸爸道歉:“我真差劲,对不起呀,下次我会注意啊!”
而爸爸就会笑着回答说:“你真蠢。”
不过我认为说这话的爸爸也一样是傻瓜爸爸(大笑)。有一天早上,大家正在吃早饭的时候,爸爸突然慌慌张张地从房间里奔出来,他一边穿上衣、打领带,一边找公事包,找到以后说了声:“啊!糟啦,来不及了。”就奔出了大门。
“放心,他一会儿就会回来。”妈妈倒是相当镇静。
果然不出所料,爸爸没多久就走回来了,而且很不好意思地挠着头说:“你们看,我空忙了一场,竟然忘了今天是星期天呢!哈哈……”
这就是我说爸爸也是傻瓜的原因。
由这种爸爸和妈妈所生下的我,当然不可能是聪明的,弟弟也一样是傻瓜,我家里每一个人都是傻瓜(笑)。可是我……(全场突然安静下来)我非常喜欢我的傻瓜妈妈,我比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还要喜欢她(观众席中许多母亲不禁拿出手帕来擦眼泪)。
我长大以后,也要变成像傻瓜妈妈一样的女人,和像我的傻瓜爸爸一样的男人结婚、生小孩,然后抚养像我一样的傻瓜姐姐,和像弟弟一样的傻瓜弟弟,变成像我现在的家一样温暖又快乐的家庭。请傻瓜妈妈一定要保持健康等到那时候(大家纷纷流泪)。
等到这个小女孩朗诵结束以后,我才看清楚原来是一位身穿学生服、外罩红毛衣、扎着两条小辫子的女学生。她在泪水、笑容和鼓掌声中步下讲台,表情带着惊讶,然后跑向因高兴而流泪的“傻瓜妈妈”身边。
老怪拆招:
○大智若“傻”,真情最酷
这篇文章以“妈傻、爹傻、孩子傻”这三个带有夸张性色彩的悬念为线索,逐渐展开故事情节。每揭开一个悬念,引出一段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转折变化(母亲对父亲一会就要回来的断定等),又马上推出一个新的悬念,情节跌宕起伏,紧凑自然。
同时,悬念、转折中透出的真情(母亲做不好家务时父亲的反应,父亲忘记周日,冲出门去上班时母亲的表现等)也无不感人。情节线在“情感 + 逻辑 + 结构手法(夸张、悬念)”的三维空间中协调发展,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精彩文章!
○夸张出戏剧,平淡也出奇
但我们细想一下,其实,文章的素材非常普通,不就是妈妈做家务时的偶尔手忙脚乱和爸爸偶尔犯糊涂这一类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吗?这些情况我们也遇到过,有的甚至比这个还要精彩,但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生动、精彩和不落俗套呢?
关键全在一个“傻”字上!
出洋相的情况谁都有,但一夸张到“傻”的程度,马上就有了悬念:只有说妈妈好的,那有说妈妈傻的呢?我要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悬念和吸引力就有了。
等悬念揭开,明白了所谓的“傻”原来是充满了温情和善良的“傻”时,细节中暗含的情感暗示,不禁又让人泛起情感上的波澜。心里刚刚平静,情节又出现了大逆转:怎么爸爸也傻呢?于是,又来了这么一通折腾。文章真的是跌宕起伏、很是精彩。
就这么一个夸张,原本挺平淡的素材就有了波澜,满盘皆活!
如果把“傻”字去掉,文章就没有了夸张和悬念,意料之外的转折和凸显出的家庭亲情也要大打折扣,文章就不精彩了。下面就是改变后的结果:
三分手法吸引你之四:
富于感染力的渲染
有很多素材,虽然多少也包含一点可供挖掘的亮点,但还是普通平淡的一面居多。如果按常规思维叙述,文章多半也就流于一般了。如果能结合一些“题外花絮”,适当地渲染一下,文章就会感染力大增,变得不同凡响。这就是渲染的力量。
在德国,一个年轻的记者偶然遇到了一场突发事件,出于职业的习惯把它们拍了下来,没想到后来这段片子就获得了大奖。就这么件一般性的新闻事件,如果让你来报道,你能把它渲染成一个惊险神奇、感人至深的故事吗?下面的这位作者就能。
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
潘炫
很久以前,德国一家电视台推出高薪征集“十秒钟惊险镜头”活动。许多新闻工作者为此趋之若鹜,征集活动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诸多的参赛作品中,一个名叫“卧倒”的镜头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冠军。
拍摄这十秒钟镜头的作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而其他参赛选手多是一些在圈内很有名气的大家。所以这个十秒钟镜头一时引起了轰动。对于这个作品,每个人都渴望一睹为快。几个星期以后,获奖作品在电视的强档栏目中播出。那天晚上,大部分人都坐在电视前观看了这组镜头。最初是等待、好奇或者议论纷纷,十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在那十秒钟后足足肃静了十分钟。(渲染1)
镜头是这样的:在一个小火车站上,一个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列徐徐而来的火车扳道岔。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列火车从相反的方向驶近车站。假如他不及时扳道岔,两列火车必定相撞,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时,他无意中回过头来一看,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铁轨那一端玩耍,而那列开始进站的火车就行驶在这条铁轨上。
抢救儿子或避免一场灾难——他可以选择的时间太少了。那一刻,他威严地朝儿子喊了一声:“卧倒!”同时,冲过去扳动了道岔。
一眨眼的工夫,这列火车进入了预定的轨道。
那一边,火车也呼啸而过。车上的旅客丝毫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曾经千钧一发;他们也丝毫不知道,一个小生命卧倒在铁轨边上,丝毫未伤。这一幕刚好被一个从此经过的记者摄入镜头中。
人们猜测,那个扳道工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后来,人们才渐渐知道,那个扳道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许多记者在进一步的采访中了解到,他唯一的优点就是忠于职守,从没迟到、早退、旷工或误工过一秒钟。(渲染2)
这个消息几乎震住了每一个人,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儿子是一个弱智儿童。他告诉记者,他曾一遍一遍地告诫儿子说:“你长大后能干的工作太少了,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儿子听不懂父亲的话,依然傻乎乎的,但在生命攸关的那一秒钟,他却“卧倒”了——这是他在跟父亲玩打仗游戏时唯一能听懂并做得最出色的动作。
老怪拆招:
○绝对悬念,绝对精彩
读完最后一句,很少有人不爆笑叫绝的!
这篇文章的题目本身就包含了一系列悬念:包厢服务员的报复?他为什么要报复?他是怎么报复的呢?悬念高高地挂在那里,故事在不露声色地进行。在服务员指出凶手前,你明知道作者在一步步地揭开悬念,但就是怎么也摸不透情节的走向和最后的结果,而这一切又更加吸引你不漏过文章的每一个字,直到最后一个标点符号。
悬念真是被做到极致!悬念对读者的吸引力也体现到了极致。
老怪说话
如何运用结构手法,让文章更精彩呢?
1、用悬念吸引人;
2、用反差震撼人;
3、用夸张折腾人;
4、用渲染感染人;
要让平淡的素材不平淡,悬念、反差、夸张、渲染,至少要有一样是出色的!
10 精彩锵锵套牢你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总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
曾老怪说:精彩的作文也是一样的,不精彩的作文各有不同。
归纳前三节的结论,记叙文的精彩缘由就真相大白了。
作文原理好是好,可是,谁作文时,是先想原理后作文的?基本没有吧?!况且,很多学生连作文的素材都想不出来,就更别说原理了 …… 愁啊愁,唾沫星子染白了老师的头!
怎么才能活用“原理”作好文呢?
一般说来,写作训练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材从心出”寻素材——所谓作文没的写,全是浮躁在作孽,静下心来稍思考,内心深处料不绝。
小李,某校高三学生,钢厂老李的后代,一米八多的个子,一天没几句话,作文总也写不好。一天被老李逼急了,找到老怪说:您这“原理”的确挺有道理的,可俺的作文就是觉得没啥可写,咋办啊?
老怪:晕,咋会没啥可写呢?天上星星多,地上素材多。每天都有那么多事情发生,你小子敢说没的写?
小李:嗯,每天就是吃饭上课做作业,的确没啥可以写。
老怪:你小子有心不?
小李:有。
老怪:有心就好,谁心里没点喜怒哀乐事,说说吧,先拣印象深的说个一两件。
小李:嗯 …… 有一次作文讲评时,老师说我有一个词用得挺准的,回去告诉老爸,老爸不相信,我挺生气的。
老怪:哦,这事是个不错的素材啊,可以用到很多题目中去,比如,一件难忘的事,我的父亲,生活的印迹……
小李(受到鼓励,有些高兴,来了点情绪):还有一次,我去楼下院里打篮球,多打了一会儿,回来后,我爸那叫一个唠叨。其实吧,打会儿球,休息休息大脑,再学习,效率更高。可让我爸一唠叨,弄得我郁闷得不行,好长时间都没法静下心来学习。
老怪:哦,这素材你觉得怎样?
小李:不错,挺典型的,也都可以用到上面的那些题目中,还可以用在“谈效率”、“谈学习”,“代沟”、“好心办坏事”等题目中去。
老怪:别总拿你老爸说事了,白天上班操心工作,晚上回家操心儿子,也挺不容易的。
小李:嗯。
老怪:除了你爸,就没别的人和事给你留下点印象,让你为它欢喜为它忧的?比如,你和同学的,你和老师的,你在路上看到的,你在外面听到的?
小李:我想想 …… 哦,想起来了,有一件事 …… 又想起了一件 ……
不一会功夫,小李至少想起了20件活灵活现、生动独特、让人欢喜让人忧的事情。
作文,真是没料可写吗?
依老怪看,人人心里都有料,喜怒哀乐全是宝,稍加留意勤记录,素材多得写不了。
“作文原理”第六条
(文艺作品精彩三原则):
记叙文精彩的缘由是——
·一分情感打动你:
富于画面感且包含某种情感暗示的细节/细节串,调动情感打动人;
·两分智慧折服你: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细节串联,启迪智慧折服人;
·三分手法迷惑你:
悬念吸引人,反差震撼人,夸张折腾人,渲染感染人。
在情感、逻辑、结构手法这三点上,你至少要有一样是出色的!做到了这点,你就可得心应手写文章,想不精彩都不可以!
特别说明:
1、本原理不仅对记叙文适用,对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同样适用。只不过在具体细节、表现侧重上略有调整而已。
2、本原理不仅对文章适用,对音乐绘画、舞蹈戏曲、影视戏剧、相声小品等也都适用。所以,我们也称之为文艺作品精彩三原则!
“作文原理”第七条:
材从心出。作文素材就是生活中那些有意思的、难忘记的、让你喜怒哀乐的事情!
第二阶段:“文从口出”选好材——没有素材盼素材,素材多了难选材。叫声同学你莫慌,轻松一招帮你忙。
阿猫,某班著名“话唠(东北方言,就是此人话多的意思)”,善用唾沫星子扁人,却有一个致命伤:能说不能写,一到作文就玩儿完。
老怪:猫啊,咋闷闷不乐的,又挨老班(指其班主任)训了?
阿猫:嘿嘿,都是作文惹的祸。
老怪:你小子平时屁嗑一套套的,作文时怎么就咯屁了呢?
阿猫:不怨我啊,屁嗑多有意思啊,作文多没劲啊,您看这作文题《我的爸爸》,多俗一题目啊,满街泛滥的。
老怪:哪儿俗了,天天和爸妈在一起,那么多素材,写写又怎么啦?
阿猫:俗就俗在这儿,素材多也不是啥好事,都挑花了眼,心烦意乱的,不知道写哪几件好,也不知道按啥顺序展开好。
老怪:自己不会谋篇布局,还推说题目俗,你也够俗的!
阿猫(不好意思地):让您看出来了?
老怪:你说,你们同学间平时议论父母不?
阿猫:议论啊!
老怪:都议论什么?是父母的年龄、相貌,还是职业、地位,还是财富、衣着啊?
阿猫:年龄、相貌说得少,职业、性格、对孩子的态度说得多,财富、地位、衣着啥的,也很少说。
老怪:那就照你们平时说得多的,说几句吧。
阿猫:好吧。我老爸是个工程师,性格比较温和。人家都说严父慈母,可我们家是严母慈父。老爸温和,老妈倒是有点更年期的症状,脾气说来就来。我爸这人待我特宽厚,对学习,他不像别的父母那样,整天唠叨啊,整天要求第一名啊,一百分啊。他说,只要我努力了,并且有进步,他就会很开心。我们班同学都挺羡慕我有这么一个好老爸的。一次,学校要求填一个调查表,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家长怎么看待自己的孩子,下面有三个选项:优秀、良好、一般。我说,我爸肯定认为我很优秀,我们同学都不相信,起哄道:就您每次全班三十名以后的排名,能算优秀?然后,就一起搞了个测验,我们找了部电话,按下免提键,我开始给我老爸打电话。
——我:老爸,学校有个调查表,需要问您几个问题。
——老爸说好啊,问吧。
——…… 问了前面几个问题后,该问关键问题了。
——我:老爸,您认为您的孩子是优秀、良好呢,还是一般?
——老爸(毫不迟疑地):优秀。
围听的同学一阵怪叫。
——老爸:怎么回事,这么闹腾?
——我:老爸,我成绩不好,班上才是中等靠后,怎么会是优秀呢?
——老爸:成绩只是一个方面,你做事尽心尽力,心地善良厚道,这么多的优秀品质,当然优秀了。只要你保持这些优秀品质,学习迟早会学得很好的!
老怪:55555,太感人了!
阿猫:是啊,我当时也特感动,特自豪,特有面子!
老怪:就照你刚才说的写吧,文章差不了!
阿猫就照刚才说的内容、顺序和结构,补了一篇给他的老师。
一周后,作文讲评,阿猫的作文破天荒地被他的老师大夸特夸,阿猫也从此跻身作文高手的行列!
“作文原理”第八条:
文从口出。
生活中怎么结构,作文就怎么布局!
日常说话时的内容、侧重和结构,都是经过很多人PK后的精华。只有大家都感兴趣的,都喜欢的,才会保持流传下来。
所以,我们说:当素材很多,不知如何选择、如何展开时,不妨借力打牛,以口为鉴,生活中是怎么说的(内容、顺序、侧重),作文时就怎么写。
第三阶段:“文从理出”亮精彩——文从口出是本能,文从理出是才能。二能合一方精彩,此生不再怕作文!
小K,一位淳朴内秀的女生,读书很多,性格很好,善于观察,恬静豁达。一天,陪同学找老怪问问题,问完后,略带羞涩地仍不离开。
老怪:是不是有什么话要对老师说?
小K:嗯,是的,我特想告诉您……可又怕您说我骄傲。
老怪:嘿嘿,有了进步和师长好友分享分享,不算骄傲!
小K:嗯,听了您对记叙文精彩奥秘的课,我突然觉得我开窍了。现在,我觉得我特别会欣赏精彩的门道。遇到有趣的事情,我一下子就能看出门道了,不像以前只能瞧个热闹。
老怪:哦,何以见得?
小K:跟您说件有趣的事吧。前阵子家里吃饭时,我老爸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家人,给地主家打工,家里很穷,要过春节了,家里还什么都没买,最后就写了副对联贴在门口,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然后让我们猜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
老怪:哦,是什么意思呢?
小K:是啊,我们猜啊猜啊,我二叔二婶还是博士硕士呢,也没猜出来。
老怪:嘿,那后来有人猜出来了吗?
小K:有啊,我奶奶从厨房过来,听了后,没出两分钟,就说,我知道了,是“缺衣少食”的意思。
老怪:缺衣少食?
小K:嗯,缺一少十,可不是缺衣少食嘛?!
老怪:哈哈,你奶奶够聪明的。
小K:是啊,我都没想到我奶奶有这么聪明。
老怪:这事是挺有趣的!
小K:嗯,要搁以前过去也就过去了,可现在我会分析了。开心完了,我就想啊,这事精彩在哪儿呢?我觉得最精彩的就是连我的博士二叔和硕士二婶都没猜出来,却被我小学学历的奶奶猜出来了。这个转折多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啊!您想啊,要是与奶奶PK的是一群老头老太太,那奶奶的胜出就一点都不出人意料,一点都不精彩了!
老怪:嘿嘿,还真是这样!
小K:这还没完呢。
老怪:????
小K:上个星期二,我们写作文,题目是很老套的“一件难忘的事”,我就写了这件事。为了让最后“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更突出一些,我在文章开头还特别说了句“博士二叔和硕士二婶是我那小学学历的奶奶这辈子最大的骄傲”,写猜谜的过程时,又突出了二叔二婶的冥思苦想,以及我对他们寄予的希望,还有看他们都猜不出来后的失望和放弃,心想,连博士硕士都猜不出来,肯定很难猜,我也就别想了。通过对这几点的重点描写,来突出最后奶奶猜出来时的转折效果。
老怪:不简单,能活学活用啦!
小K:嗯,老师,还有呢,昨天作文讲评,张sir(指语文老师)念了我的作文,还特别表扬了我构思精巧,详略得当!
老怪:是啊,我也觉得是这样。
小K:老怪老师,我以前最大的毛病就是文章平淡、详略不得当。现在,我心里可有数了,根据精彩的“原理”来判断,绝对知道哪些该突出详写,哪些该忽略带过。我肯定再也不会犯文章平淡和详略不得当的错误了!
真是个内秀的孩子!
好一双发现精彩的眼睛!
精彩素材,谁都会遇到几个。
稍加打磨,3~5篇作文写下来,你的眼睛,你的心境,还有你的文章,一定不会与往日同语!
“作文原理”第九条:
文从理出。
从精彩原理出发,分析体会事情精彩的门道,你就能胸有成竹地谋篇布局,得心应手地写出精彩文章!
给大伙一个打磨精彩的参考计划吧:
1、文从心出。列10~20个让你欢喜让你忧的素材;
2、文从口出。从上面的素材中,选出你认为精彩的,按生活中的叙述习惯,写3~5篇作文;
3、文从理出。按记叙文的精彩原理,分析情节是否精彩,与主题是否融合?如果的确融合且精彩,则看它们还可以改头换面,用于什么样的作文题。如不是,则根据要素原理和精彩原理一一提炼修改,直到达标。
以上历练完毕,作文江湖一等一的高手唾手可得!
考虑到中高考对作文时间的限制,平时练习时,可以参考下面的程序写作。
精彩构思十分钟,大考小试都从容
拿到一个作文题后,参考写作程序如下:
一、文从心出寻素材。
花两分钟的时间确定素材:在哪些让你欢喜让你忧的事情中,找出那些适合本次命题的素材。
二、文从口出用好材。
花两分钟的时间确定布局:平时生活是怎么说这个问题的,本次也可以按这个侧重、结构、顺序来谋篇布局。
三、文从理出写精彩。
花四到六分钟分析精彩,看故事情节线的突出点是什么:煽情的细节?智慧的转折?莫测的悬念?刺激的反差?……
然后适当取舍,让精彩更加突出,衔接更加流畅,组合更加精致。
四、动笔。
开始写作,一气呵成,一篇或打动人、或折服人、或吸引人、或兼而有之的记叙文成也!
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不过是对写作范围稍加限制,由你自己命题的命题作文。你自己确定了题目后,所有的操作程序和上面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