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有科研院所生产任务的快速增长,仪器设备及条保项目设施等固定资产的交付明显增加,固定资产的处置、调拨、借用及维修保养数量也迅速增长。面对新的资产管理形势,亟需通过建立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推进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梳理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细化管理环节,明确管理责任,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
[关键词]资产信息化 全生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X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070-01
一、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推进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的背景。
1、落实精细化管理,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国有企业全系统内坚定不移地推进精益生产和精细化管理工作,全面推进“整顿工作现场、规范工作秩序、推进基础管理工作”活动,将资产管理工作与精细管理和管理提升相结合,力争通过改进资产管理流程和管理技术,理顺物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主导和支撑关系,加强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消除浪费,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精细化管理持续改善过程中,资产管理存在以下主要问题:资产数量庞大、资产管理涉及部门多,处理流程烦琐,各使用单位资产状态反馈不及时;对低值易耗资产的管理不够到位,低值易耗资产没有进行编码管理,资产状态和使用情况资产管理部门无法详细掌握;条保技改项目建设周期长,无法对资产变动情况全程监控;资产、财务、使用部门管理信息互不集成,数据不一致、历史数据跟踪难度大等;资产盘点无法进行条码系统操作,难以确保盘点工作完全准确无误差。
根据新的形势,以前的资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精细化管理要求,亟需我们通过加大资产管理系统承载的信息量,建立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来摸清家底、动态监控,建立“标准的资产管理规范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标准的工作流程、标准的编码体系”,将信息化、数字化触角延伸到资产管理各个环节,在同一平台上集成资产计划管理、检定管理、资产使用、资产变动、资产维护、资产报废等整个资产运营过程的管理,实现资产全过程生命周期动态管理,将资产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和分析紧密地融入资产管理管理活动中。同时资产管理系统通过集成现有的系统资源,及时发布资产相关信息,对各资产使用单元之间进行多元化管理,形成一个跨机构、跨部门、跨人员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这是贯彻精益生产和精细化管理,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2、加强成本控制、规范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
国有资产使用成本的不断上升已成为影响企业整体经营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专用资产的价值创造力较低,收益低于资产成本的现象凸现,同时,各使用单位固定资产占而不用、重复购置等情况也屡有发生。
通过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摸清家底,将各部门资产信息数据库进行集成统一,对资产实行全生命周期动态监控,为我所“监督控制、绩效考核、成本核算”提供依据,从资产的购置使用、调剂、处置等全方位综合考虑,加强成本核算、规范成本管理,切实推进降本增效,最大限度的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二、建立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推进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的主要做法。
1、顶层策划、优化设计
建立一个以资产全面管理为手段、以资产业务流程管理和计量仪器设备检定管理为核心的整体资产管理系统,以实现资产管理信息集成化管理,信息深度应用、信息资源共享,形成配置合理,运行高效资产管理体系。
在资产管理系统整体设计框架下,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实现资产的全面管理及应用目标。
2、项目实施的基本思路
全生命周期化: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上集成资产计划管理、检定管理、资产入库、资产使用、资产变动、资产维护、资产报废等整个资产运营过程的管理,实现我所资产全过程生命周期动态管理。
全员化:在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中,明确资产使用人责任,确立使用单位资产管理员制度,加强维修、定检等资产管理相关部门人员的参与与对接,对资产进行同步管理,实现资产管理的全员化目标。
可靠性:在资产计划管理、检定管理、资产使用、资产变动、资产维护、资产报废等整个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过程中,应确保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资产数据的完整真实。
可扩展性及兼容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具有容量的可扩展性,同时应选择成熟化的商业软件,与财务管理系统等相关系统能够完美衔接。
易操作性:整个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全中文友好界面,方便准确地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和提示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易学易用。
三、成果应用的效果
通过建立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推进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实现了摸清家底、理顺关系、预算控制、合理采购、资源平衡、合理分配、责任到人、避免流失、及时维护、延长寿命、过程控制、动态监控,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购置预算控制水平不断提高,有效避免重复购置和浪费,节省大量资金。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以来,通过利用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各单位资产基础信息的统计汇总比对分析功能,根据现有资产保有量情况,资产管理部门不断提高购置预算控制水平,进一步加强资产购置必要性、经济性、可行性的前期论证工作,加强资源整合,减少对不必要贵重仪表设备的购置数量,提高贵重资产周转率及使用效率。将新设备购买率降低10%以上,采购劳动力减少10%左右,节省了大量资金。
2、不良资产处置加快,对收益低于资产成本的不良资产变现能力进一步提高。
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动态筛选10年以上的闲置废旧资产,通过购置申请型号比对,内部使用确认,进行资产处置流程审批,最后完成不良资产的竞价销售。根据对各使用单位资产占用情况核算固定资产使用费,鼓励使用单位对闲置的仪器设备进行上交,由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调剂,通过盘活资产,合理配置资源,将积压存货进行资源互补,减少在外采购,对价值创造能力低的资产及时调整和处置变现,减少收益低于资本成本的低效资产占用。
3、资产周转率和使用效率明显提高,资源配置日趋合理。
依靠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进行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和监控,通过固定资产使用费的核算等手段,资产周转率和使用效率明显提高。
4、信息化水平和资产管理效率大幅提高,资产管理执行力明显增强。
通过实施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所有资产相关业务数据及时动态更新,各权限部门能够实时监控资产的使用状态,并对其业务处理进行有效控制,实现真正的动态监控。灵活的自定义业务流程,充分发挥工作流对资产管理的有效控制,通过建立计量仪器设备检定管理体系,进一步增强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统计的信息化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手段,加强各部门间信息反馈速度 ,建立资产管理协同机制,实现各机构、部门、人员之间的协同运作管理,提高整体资产使用效率,信息化水平和资产管理效率大幅提高。
同时,资产信息系统通过建立资产卡片,理清归属关系,通过资产清查模块提供的自动化辅助手段,极大的降低资产盘点清查时的失误,提高了盘点效率与准确性。
5、重点仪表设备检定及时性得到保证,故障率有效降低,使用效率明显增加。
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和汇总全所的资产数据,对仪表设备的运行状态有全面的了解,由于重点仪表设备检定过程由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刚性控制,重点仪表设备检定计划任务的自动下发、检定、记录,实现整个检定过程的有效闭环管理,有效防范计量仪器设备分配、检定过程中的不合理行为,保证了重点仪表设备的检定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追踪维保计划的落实,做好维修过程的检查和监督工作,减少了重点仪表设备在科研生产过程中故障的发生率。同时,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追踪维保计划的落实,做好重点仪表设备维修保养过程的检查和监督工作,确保重点仪表设备维修的及时有效,延长预期使用寿命,进一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艳玲《资产生命周期管理构建探究》[J],《当代经济》2014年08期。
[2]胡成杰《浅析企业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17期。
[关键词]资产信息化 全生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X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070-01
一、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推进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的背景。
1、落实精细化管理,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国有企业全系统内坚定不移地推进精益生产和精细化管理工作,全面推进“整顿工作现场、规范工作秩序、推进基础管理工作”活动,将资产管理工作与精细管理和管理提升相结合,力争通过改进资产管理流程和管理技术,理顺物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主导和支撑关系,加强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消除浪费,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精细化管理持续改善过程中,资产管理存在以下主要问题:资产数量庞大、资产管理涉及部门多,处理流程烦琐,各使用单位资产状态反馈不及时;对低值易耗资产的管理不够到位,低值易耗资产没有进行编码管理,资产状态和使用情况资产管理部门无法详细掌握;条保技改项目建设周期长,无法对资产变动情况全程监控;资产、财务、使用部门管理信息互不集成,数据不一致、历史数据跟踪难度大等;资产盘点无法进行条码系统操作,难以确保盘点工作完全准确无误差。
根据新的形势,以前的资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精细化管理要求,亟需我们通过加大资产管理系统承载的信息量,建立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来摸清家底、动态监控,建立“标准的资产管理规范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标准的工作流程、标准的编码体系”,将信息化、数字化触角延伸到资产管理各个环节,在同一平台上集成资产计划管理、检定管理、资产使用、资产变动、资产维护、资产报废等整个资产运营过程的管理,实现资产全过程生命周期动态管理,将资产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和分析紧密地融入资产管理管理活动中。同时资产管理系统通过集成现有的系统资源,及时发布资产相关信息,对各资产使用单元之间进行多元化管理,形成一个跨机构、跨部门、跨人员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这是贯彻精益生产和精细化管理,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2、加强成本控制、规范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
国有资产使用成本的不断上升已成为影响企业整体经营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专用资产的价值创造力较低,收益低于资产成本的现象凸现,同时,各使用单位固定资产占而不用、重复购置等情况也屡有发生。
通过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摸清家底,将各部门资产信息数据库进行集成统一,对资产实行全生命周期动态监控,为我所“监督控制、绩效考核、成本核算”提供依据,从资产的购置使用、调剂、处置等全方位综合考虑,加强成本核算、规范成本管理,切实推进降本增效,最大限度的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二、建立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推进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的主要做法。
1、顶层策划、优化设计
建立一个以资产全面管理为手段、以资产业务流程管理和计量仪器设备检定管理为核心的整体资产管理系统,以实现资产管理信息集成化管理,信息深度应用、信息资源共享,形成配置合理,运行高效资产管理体系。
在资产管理系统整体设计框架下,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实现资产的全面管理及应用目标。
2、项目实施的基本思路
全生命周期化: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上集成资产计划管理、检定管理、资产入库、资产使用、资产变动、资产维护、资产报废等整个资产运营过程的管理,实现我所资产全过程生命周期动态管理。
全员化:在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中,明确资产使用人责任,确立使用单位资产管理员制度,加强维修、定检等资产管理相关部门人员的参与与对接,对资产进行同步管理,实现资产管理的全员化目标。
可靠性:在资产计划管理、检定管理、资产使用、资产变动、资产维护、资产报废等整个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过程中,应确保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资产数据的完整真实。
可扩展性及兼容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具有容量的可扩展性,同时应选择成熟化的商业软件,与财务管理系统等相关系统能够完美衔接。
易操作性:整个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全中文友好界面,方便准确地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和提示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易学易用。
三、成果应用的效果
通过建立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推进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实现了摸清家底、理顺关系、预算控制、合理采购、资源平衡、合理分配、责任到人、避免流失、及时维护、延长寿命、过程控制、动态监控,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购置预算控制水平不断提高,有效避免重复购置和浪费,节省大量资金。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以来,通过利用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各单位资产基础信息的统计汇总比对分析功能,根据现有资产保有量情况,资产管理部门不断提高购置预算控制水平,进一步加强资产购置必要性、经济性、可行性的前期论证工作,加强资源整合,减少对不必要贵重仪表设备的购置数量,提高贵重资产周转率及使用效率。将新设备购买率降低10%以上,采购劳动力减少10%左右,节省了大量资金。
2、不良资产处置加快,对收益低于资产成本的不良资产变现能力进一步提高。
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动态筛选10年以上的闲置废旧资产,通过购置申请型号比对,内部使用确认,进行资产处置流程审批,最后完成不良资产的竞价销售。根据对各使用单位资产占用情况核算固定资产使用费,鼓励使用单位对闲置的仪器设备进行上交,由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调剂,通过盘活资产,合理配置资源,将积压存货进行资源互补,减少在外采购,对价值创造能力低的资产及时调整和处置变现,减少收益低于资本成本的低效资产占用。
3、资产周转率和使用效率明显提高,资源配置日趋合理。
依靠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进行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和监控,通过固定资产使用费的核算等手段,资产周转率和使用效率明显提高。
4、信息化水平和资产管理效率大幅提高,资产管理执行力明显增强。
通过实施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所有资产相关业务数据及时动态更新,各权限部门能够实时监控资产的使用状态,并对其业务处理进行有效控制,实现真正的动态监控。灵活的自定义业务流程,充分发挥工作流对资产管理的有效控制,通过建立计量仪器设备检定管理体系,进一步增强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统计的信息化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手段,加强各部门间信息反馈速度 ,建立资产管理协同机制,实现各机构、部门、人员之间的协同运作管理,提高整体资产使用效率,信息化水平和资产管理效率大幅提高。
同时,资产信息系统通过建立资产卡片,理清归属关系,通过资产清查模块提供的自动化辅助手段,极大的降低资产盘点清查时的失误,提高了盘点效率与准确性。
5、重点仪表设备检定及时性得到保证,故障率有效降低,使用效率明显增加。
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和汇总全所的资产数据,对仪表设备的运行状态有全面的了解,由于重点仪表设备检定过程由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刚性控制,重点仪表设备检定计划任务的自动下发、检定、记录,实现整个检定过程的有效闭环管理,有效防范计量仪器设备分配、检定过程中的不合理行为,保证了重点仪表设备的检定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追踪维保计划的落实,做好维修过程的检查和监督工作,减少了重点仪表设备在科研生产过程中故障的发生率。同时,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追踪维保计划的落实,做好重点仪表设备维修保养过程的检查和监督工作,确保重点仪表设备维修的及时有效,延长预期使用寿命,进一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艳玲《资产生命周期管理构建探究》[J],《当代经济》2014年08期。
[2]胡成杰《浅析企业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