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只用了六年时间就在深圳中小板成功上市的行业创新标杆。公司始终专注于中高档针织纬编功能性面料及成衣的研发,为客户提供织造-染色-成衣全产业链服务,通过自主研发和产业链协同,差异化、高端化、优质化定位,成为细分领域的佼佼者,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9年,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东华大学、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泰慕士服装有限公司、上海三枪(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的“高耐摩色牢度热湿舒适针织产品开发关键技术”项目获得纺织之光201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弘扬“新时代纺织精神”助力行业科教发展
“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是致力于全国纺织行业科技教育事业发展,专注于进行公益活动的基金会,也是我国制造业中最早成立的行业性基金会。基金会的设立与推广,无疑对纺织行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世滨表示,“纺织之光”让无数企业和院校师生受益,为纺织服装行业科教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杨世滨表示,从科技来看,基金会评选科技进步奖不仅充分肯定了有关单位和个人在纺织行业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还隆重表彰了追求科学、追求进步的精神。一方面激发行业企业对科技工作的重视,推动纺织行业科技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基金会对获奖单位的宣传推广也能吸引行业资金,有利于企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从教育来看,基金会对行业内优秀教师和学生的奖励也充分调动和发挥了纺织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提高了行业内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为纺织行业的持续发展不断提供人才保障。
产业协同创新 填补行业空白
“当时,针织行业发展面临诸多关键性‘瓶颈’制约,如高品质针织面料的开发,必须将新型原料与先进的加工技术、染整技术相结合,开发热湿舒适、柔软合体、耐折皱等舒适性针织品,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必须实施节水、节能、减排生态针织染整工艺,才能保持稳健发展。”杨世滨介绍,于是嘉麟杰积极联合东华大学及其它上下游相关企业进行产业链协同创新,在科学梳理针织染整前处理、染色、整理主要技术问题基础上,系统研究制约针织染整发展的各工序关键技术,建立了非碱氧低温前处理、PH/温度双重响应无盐染色、深浓磨毛针织物湿摩擦牢度提升及热湿舒适高品质针织品开发应用示范生产线多条。在提高高效、节水、节能针织染整的同时,提升全针织产业链各个环节技术研发能力,有助于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同时通过针织产品的产品丰富和品质提升,还带动了相关行业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示范作用。
据悉,“高耐摩色牢度热湿舒适针织产品开发关键技术”不仅缩短了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在高品质热湿针织产品以及节水、节能、低耗、低排放染整技术上的差距,还填补了国内相关产品的空白,极大推动了行业的转型升级。
“该项目的成功研发,离不开各参与单位和研究人员的努力。这份荣誉是对嘉麟杰科研工作的肯定,也是对该项目参与人员的极大鼓舞。当然,这里面也包含着评审专家的指导意见和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杨世滨表示,以此次获奖为契机,今后嘉麟杰将继续加大科研工作的投入,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为行业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谈及该技术目前的应用与推广,杨世滨介绍,嘉麟杰一直在持续开发短流程工艺、热湿舒适新产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品,如再生涤纶、再生尼龙产品、健康防护针织产品等。特别是在原先的基础上,还进一步稳定了生产工艺;引进、改造了生产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优化了原料及生产工艺,提高了技术指标。这一系列的创新与升级,为“科技、时尚、绿色”针织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加大科研支持 培育更多专业人才
“科研工作是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基础,转型升级需要依靠创新来引领,而创新离不开科研工作的开展。但由于科研工作投入大,前期回报低,所以很多企业对科研工作的投入还是比较谨慎,而且资金投入的多少与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国内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在加上许多先进的科研成果短期内还不能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在这一定程度上极大限制了自主创新的能力。”杨世滨表示,尽管随着行业的发展,很多企业及院校对科研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也正在不断加深,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但科研工作的开展依然来不开企业坚定的信念,公益力量的推动,因此基金会今后应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扶持。
针对当前我国纺织行业人才结构性短缺日渐突出问题,杨世滨表示,纺织工业作为传统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要提高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企业要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这些工作都需要专业的人才来推动和展开,因此要加强人才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对此,他希望,基金会继续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坚持对行业内有相关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的奖励与支持工作;继续支持与促进行业内企业对科技工作的投入,推动企业科研水平的提升;继续支持行业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行业人才培育与建设工作,为行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科研心語
科研工作最基础的是不断学习,只有学习才能提升科研能力和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科研工作能够持续有效地开展,同时也需要除人才以外的各种其它方面的支持,包括硬件设备(生产能力)支持、资金投入以及政策支持等。特别是对科研工作者来说,还需要他们守住本心、静下心来潜心研究,才能更有使命感、责任感以及荣誉感,不断保持科研积极性。
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杨世滨
2019年,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东华大学、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泰慕士服装有限公司、上海三枪(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的“高耐摩色牢度热湿舒适针织产品开发关键技术”项目获得纺织之光201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弘扬“新时代纺织精神”助力行业科教发展
“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是致力于全国纺织行业科技教育事业发展,专注于进行公益活动的基金会,也是我国制造业中最早成立的行业性基金会。基金会的设立与推广,无疑对纺织行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世滨表示,“纺织之光”让无数企业和院校师生受益,为纺织服装行业科教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杨世滨表示,从科技来看,基金会评选科技进步奖不仅充分肯定了有关单位和个人在纺织行业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还隆重表彰了追求科学、追求进步的精神。一方面激发行业企业对科技工作的重视,推动纺织行业科技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基金会对获奖单位的宣传推广也能吸引行业资金,有利于企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从教育来看,基金会对行业内优秀教师和学生的奖励也充分调动和发挥了纺织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提高了行业内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为纺织行业的持续发展不断提供人才保障。
产业协同创新 填补行业空白
“当时,针织行业发展面临诸多关键性‘瓶颈’制约,如高品质针织面料的开发,必须将新型原料与先进的加工技术、染整技术相结合,开发热湿舒适、柔软合体、耐折皱等舒适性针织品,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必须实施节水、节能、减排生态针织染整工艺,才能保持稳健发展。”杨世滨介绍,于是嘉麟杰积极联合东华大学及其它上下游相关企业进行产业链协同创新,在科学梳理针织染整前处理、染色、整理主要技术问题基础上,系统研究制约针织染整发展的各工序关键技术,建立了非碱氧低温前处理、PH/温度双重响应无盐染色、深浓磨毛针织物湿摩擦牢度提升及热湿舒适高品质针织品开发应用示范生产线多条。在提高高效、节水、节能针织染整的同时,提升全针织产业链各个环节技术研发能力,有助于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同时通过针织产品的产品丰富和品质提升,还带动了相关行业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示范作用。
据悉,“高耐摩色牢度热湿舒适针织产品开发关键技术”不仅缩短了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在高品质热湿针织产品以及节水、节能、低耗、低排放染整技术上的差距,还填补了国内相关产品的空白,极大推动了行业的转型升级。
“该项目的成功研发,离不开各参与单位和研究人员的努力。这份荣誉是对嘉麟杰科研工作的肯定,也是对该项目参与人员的极大鼓舞。当然,这里面也包含着评审专家的指导意见和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杨世滨表示,以此次获奖为契机,今后嘉麟杰将继续加大科研工作的投入,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为行业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谈及该技术目前的应用与推广,杨世滨介绍,嘉麟杰一直在持续开发短流程工艺、热湿舒适新产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品,如再生涤纶、再生尼龙产品、健康防护针织产品等。特别是在原先的基础上,还进一步稳定了生产工艺;引进、改造了生产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优化了原料及生产工艺,提高了技术指标。这一系列的创新与升级,为“科技、时尚、绿色”针织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加大科研支持 培育更多专业人才
“科研工作是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基础,转型升级需要依靠创新来引领,而创新离不开科研工作的开展。但由于科研工作投入大,前期回报低,所以很多企业对科研工作的投入还是比较谨慎,而且资金投入的多少与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国内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在加上许多先进的科研成果短期内还不能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在这一定程度上极大限制了自主创新的能力。”杨世滨表示,尽管随着行业的发展,很多企业及院校对科研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也正在不断加深,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但科研工作的开展依然来不开企业坚定的信念,公益力量的推动,因此基金会今后应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扶持。
针对当前我国纺织行业人才结构性短缺日渐突出问题,杨世滨表示,纺织工业作为传统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要提高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企业要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这些工作都需要专业的人才来推动和展开,因此要加强人才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对此,他希望,基金会继续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坚持对行业内有相关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的奖励与支持工作;继续支持与促进行业内企业对科技工作的投入,推动企业科研水平的提升;继续支持行业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行业人才培育与建设工作,为行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科研心語
科研工作最基础的是不断学习,只有学习才能提升科研能力和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科研工作能够持续有效地开展,同时也需要除人才以外的各种其它方面的支持,包括硬件设备(生产能力)支持、资金投入以及政策支持等。特别是对科研工作者来说,还需要他们守住本心、静下心来潜心研究,才能更有使命感、责任感以及荣誉感,不断保持科研积极性。
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杨世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