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六环节”;教学模式;理论基础;基
本程序;实施原则;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8—0053—01
从有信息技术开始,教育界就试图将这种先进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提高教学质量。但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单纯的网络教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效,于是开始反思教学理论和技术的结合方式,用不同的教学理论、技术手段组织实施教学,于是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就应用而生了。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概述
“模式”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
我国教育界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二、背景
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因素被逐渐融入课堂教学之中,“班班通”和电子白板设备基本普及,信息化教学在农村基础教育学校进入实验阶段。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摸索出一套适合基础教育阶段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我校从2013年秋季开设网络实验教学班和2016年安装了触摸式电子白板设备以来,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六环节教学模式。
三、理论基础
美国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类行为主要是由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作用于环境而产生结果的行为。在学习情境中,操作性行为更有代表性。传递——接受式就是根据这一理论设计的。
美国的布鲁纳是发现学习理论的提出者。他强调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的情境,注重形成学生的内部动机,学生能够亲自参与信息的组织和提取。发现学习模式就是根据这一理论设计的。
近年来,前者在有些学者那里被彻底打倒,遭到了全盘否定,然而在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那里却巍然不动;后者却被有些学者捧上了天,但在基础教育一线教师那里很难普及。笔者认为,基础教育的最基本功能应以“传承”为主,“创新”为辅,“传承”是为“创新”做准备的。
笔者所探讨的信息化六环节教学模式是以斯金纳的接受学习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为基础,将信息网络因素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以信息化环境为支撑,以六环助学案和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接受学习方式为主、发现探究学习方式为辅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四、基本程序
1. 课前演讲,自我发展。演讲1分钟,能力收获一辈子。每节课前,安排1名学生演讲,培养学生的演讲水平,提高即兴发言的能力。
2. 温故知新,自学检测。一是网络教学实验班由教师通过教学系统发布自学检测题,学生在网络上完成并提交;二是普通班由教师提前印发六环助学案,由学生提前完成并上交。通过检查学生对自学检测题的完成情况,来了解学生对新课的自学情况,并予以反馈,以便于有的放矢。
3.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形成内部动机的情境。
4. 合作探究,互助提高。主要采用问题法、小组讨论法、演示法、讲授法、展示法等方法进行。网络实验班利用网络教学系统平台授课,普通班以六环助学案为载体,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讲授,也可以借助“班班通”电子白板互动软件或畅言教学通软件授课。
5. 知识小结,画龙点睛。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6. 效果测试,反馈评价。网络实验班将测试题发布到教学系统上,学生完成测试并提交,教师统计结果。普通班由学生完成助学案,教师审阅并统计结果。
五、实施原则
1. 教师主导性原则。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自律性较差和自学能力较弱,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操控者,教师的主導作用不能放弃。
2. 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始终是课堂教学的对象,要求教师始终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3. 过程互动性原则。通过多种手段实现互动,达到沟通、交流、展示的目的。
4. 要素信息化原则。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将信息化因素融合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去,视频、文本、图片、课件、音频的运用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
六、教学效果
在信息化环境下,结合基础教育阶段的实际情况,信息化六环节教学模式能够被教学一线的教师所理解和接受,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能体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理念,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能在实践中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七、实施建议
以信息化环境为支撑,使用网络教学系统平台和“班班通”电子白板互动软件、网络教学资源。
以信息化六环节助学案为载体,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作业于一体。助学案以表格形式呈现,主要反映两部分内容,一栏呈现教师对课堂的操控流程和内容即教案,另一栏呈现学生活动的流程和内容即学案,即集学生的学案和作业于一体。可以使用讲授法、演示法、问答法、发现法和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编辑:郭裕嘉
本程序;实施原则;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8—0053—01
从有信息技术开始,教育界就试图将这种先进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提高教学质量。但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单纯的网络教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效,于是开始反思教学理论和技术的结合方式,用不同的教学理论、技术手段组织实施教学,于是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就应用而生了。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概述
“模式”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
我国教育界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二、背景
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因素被逐渐融入课堂教学之中,“班班通”和电子白板设备基本普及,信息化教学在农村基础教育学校进入实验阶段。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摸索出一套适合基础教育阶段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我校从2013年秋季开设网络实验教学班和2016年安装了触摸式电子白板设备以来,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六环节教学模式。
三、理论基础
美国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类行为主要是由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作用于环境而产生结果的行为。在学习情境中,操作性行为更有代表性。传递——接受式就是根据这一理论设计的。
美国的布鲁纳是发现学习理论的提出者。他强调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的情境,注重形成学生的内部动机,学生能够亲自参与信息的组织和提取。发现学习模式就是根据这一理论设计的。
近年来,前者在有些学者那里被彻底打倒,遭到了全盘否定,然而在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那里却巍然不动;后者却被有些学者捧上了天,但在基础教育一线教师那里很难普及。笔者认为,基础教育的最基本功能应以“传承”为主,“创新”为辅,“传承”是为“创新”做准备的。
笔者所探讨的信息化六环节教学模式是以斯金纳的接受学习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为基础,将信息网络因素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以信息化环境为支撑,以六环助学案和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接受学习方式为主、发现探究学习方式为辅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四、基本程序
1. 课前演讲,自我发展。演讲1分钟,能力收获一辈子。每节课前,安排1名学生演讲,培养学生的演讲水平,提高即兴发言的能力。
2. 温故知新,自学检测。一是网络教学实验班由教师通过教学系统发布自学检测题,学生在网络上完成并提交;二是普通班由教师提前印发六环助学案,由学生提前完成并上交。通过检查学生对自学检测题的完成情况,来了解学生对新课的自学情况,并予以反馈,以便于有的放矢。
3.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形成内部动机的情境。
4. 合作探究,互助提高。主要采用问题法、小组讨论法、演示法、讲授法、展示法等方法进行。网络实验班利用网络教学系统平台授课,普通班以六环助学案为载体,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讲授,也可以借助“班班通”电子白板互动软件或畅言教学通软件授课。
5. 知识小结,画龙点睛。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6. 效果测试,反馈评价。网络实验班将测试题发布到教学系统上,学生完成测试并提交,教师统计结果。普通班由学生完成助学案,教师审阅并统计结果。
五、实施原则
1. 教师主导性原则。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自律性较差和自学能力较弱,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操控者,教师的主導作用不能放弃。
2. 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始终是课堂教学的对象,要求教师始终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3. 过程互动性原则。通过多种手段实现互动,达到沟通、交流、展示的目的。
4. 要素信息化原则。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将信息化因素融合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去,视频、文本、图片、课件、音频的运用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
六、教学效果
在信息化环境下,结合基础教育阶段的实际情况,信息化六环节教学模式能够被教学一线的教师所理解和接受,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能体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理念,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能在实践中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七、实施建议
以信息化环境为支撑,使用网络教学系统平台和“班班通”电子白板互动软件、网络教学资源。
以信息化六环节助学案为载体,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作业于一体。助学案以表格形式呈现,主要反映两部分内容,一栏呈现教师对课堂的操控流程和内容即教案,另一栏呈现学生活动的流程和内容即学案,即集学生的学案和作业于一体。可以使用讲授法、演示法、问答法、发现法和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