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亲妈妈”,谁都能顾名思义,可如果加个前缀“婚内”,是否令你感到有些摸不着头脑?近日,某家长教育论坛上一则题为《我是婚内单亲妈妈》的帖子引发网友热议,妈妈们纷纷把爸爸们送上家庭教育的“缺位席”,替孩子讨父爱。
发帖称:我是婚内单亲妈妈,孩子长到9岁,一直是我陪伴其成长,做游戏、学习……孩子事无巨细统统找我,爸爸长期“缺位”。要么孩子睡了,爸爸才回来;要么,孩子上学了,爸爸才起床。最近,孩子抱怨爸爸没时间陪他,我也很郁闷,不是因为太累,而是因为爸爸的角色妈妈永远不能替代……
一帖引发众人感叹,上千位网友跟帖,不少妈妈报名加入“婚内单亲妈妈群”。一网友说:“我家情况和楼主差不多,孩子他爸是隐形的,只能日月交辉时见一面。”更有网友调侃:“我家孩子他爸是‘早上有图像没声音,晚上有声音没图像’”。
记者在某小学随机抽了一个班作为调查对象。配合调查的46名同学中,39人表示对爸爸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个字“忙”。所有同学无一例外地表示,他们喜欢课文《父爱深深》中那个虽然很忙,但仍会抽空亲自给儿子做音箱的父亲,因为父亲给了儿子时间、关注和爱。
老师篇:
父亲缺席对孩子的伤害猛于“狼爸”
(江敏,某小学校长)
在很多中国孩子的印象中,父亲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早晨眼睛没睁开,爸爸就出门了,夜晚自己进入梦乡,爸爸还没回来。学校的各类活动中更是鲜见爸爸的影子。在一个访谈节目中,影星成龙坦陈自己对儿子操心不多。他回忆,有一次好不容易有空去学校接儿子放学,在校门口左等右等不见人影,打电话一问,才知道儿子早上中学了,自己却在小学门口傻等。
您别笑,事实上,身边如此粗心大意的父亲大有人在。
前不久,上海的一所小学在全校推行一项特别的“爸爸教育”,明确规定活动的参与者只能是学生的爸爸,而不是常来开家长会的孩子的妈妈。校方表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注意到学校普遍存在父亲教育“缺席”的状况。
也许,在很多爸爸看来,赚钱养家,给孩子买玩具,就是爸爸的作用。但在更多孩子的眼里,爸爸的陪伴比爸爸买的玩具更重要。
前段时间,将三个孩子“打”进北大的“中国狼爸”萧百佑被炒成了名人,人们更多地关注于他对孩子不近人情的“狠”和“严”,却忽视了另一面: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作为父亲,他尽心尽力,从未缺席。
和很多吝惜时间的父亲不同,“狼爸”愿意为孩子的成长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他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家庭的价值、父亲的价值被高举。对比萧百佑式的父亲,现实生活中很多父亲在家庭中除了提供经济来源,更像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殊不知,对孩子的成长而言,父亲的缺席甚至猛于“狼爸”的“苛政”。
前一阵子,疯狂英语创办人李阳的离婚案进入了审理程序,从网上视频中看到:当李阳滔滔不绝辩解时,他的妻子忍不住质问他对家庭、孩子付出了多少?为什么几个月都不回家看女儿?面对李阳所谓“太忙”,其实很“爱”孩子的辩解,她问:“今天下午大女儿学校刚好有活动,你可以来吗?”李阳支支吾吾地称,下午已有安排……
生活中,不乏李阳这样的父亲。“忙”永远是他们没时间陪伴孩子的理由。我认为,中国家庭中,父亲的缺席和“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关系密切。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父亲主要负责赚钱、养家,维持家庭开支,母亲则负责照顾家庭内部事务。这种模式当然有合理性,但是如果父亲经常处于缺席状态,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因为和其他因素相比,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更大。一个结构完整、教育合理、气氛和谐的家庭有助于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
在我看来,比起对孩子不管不问的父亲,以“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而出名的“狼爸”萧百佑更像个称职的爸爸。
专家篇:
孩子懦弱、逞强皆因缺少父爱
(付厚春,资深心理咨询师)
在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我发现在父爱缺失环境中长大的男性通常有两种性格倾向:一种明显缺乏阳刚之气,一种表面争强好胜,实则外强中干。其实,这两种性格都是内心安全感缺失的表现。很多以“忙碌”为借口缺席孩子教育的父亲,也许在孩子小的时候避免了教养的麻烦,但是未来也许会面对更大的麻烦。
今天的孩子和过去的孩子成长环境不同。过去的家庭大多是多子女家庭,且是熟人社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除了从父亲,还会从兄弟、叔伯、邻里等身上获得来自男性的影响。而如今,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同伴影响缺失,且很多人跟随父母离开生长地,在异地生活,缺乏过去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和地缘联系,对孩子影响最深的男性角色更多地来自父亲。可以说,对孩子的成长而言,今天家庭中父亲的角色比以往更加重要。因此,对今天的父亲而言,不能老想着教育孩子是妈妈的事情,而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发现,如今很多家庭是这样的格局:强势的母亲和“打酱油”的父亲。在母亲威严甚至是咄咄逼人的气势之下,父亲就是个看热闹的,最多给孩子投去一个同情的眼色。结果,男孩的锐气被一点点磨光,变得对母亲非常依赖;另外,正因为父亲难当大任,母亲会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希望他能弥补父亲缺失的“气场”,因此孩子有“恋母情结”的不在少数。
“恋母”的孩子会怎样?可能会一辈子陷在泥沼中出不来。有恋母情结的男人总是希望从妻子身上找到母亲的感觉。“你怎么不能像我妈一样?”“我妈从来不会这样。”这些话耳熟吧,可是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计回报的爱是父母之爱,这其中并不包括夫妻之爱。拿母爱的标准去要求妻子,这样的婚姻恐怕走不到底。
孩子恋母不是妈妈以为的“一时爱黏我”,而是意味着你的儿子一辈子在心理上无法“断奶”,无法真正长大。
所谓的“严母慈父”可能是“娘娘腔”男孩的制造机。严母必然强势,对孩子有着“秋风扫落叶”般的影响力,而“慈父”对孩子疏于管理,逃避责任,无法给孩子提供“男人的范本”,最终导致孩子变成温顺的“小白兔”,内心怯弱,犹豫温吞。
但并不是每位母亲都有强大的气场,一旦母亲不够强势而父亲角色缺位,生活中没有了对孩子说“不”喊“停”的人,那么男孩很容易变成有多动症倾向的“顽猴”,自制力差,缺乏规则意识,不懂得什么是怕,心里没有敬畏,会不断试探周围人的底线。突破学校和家庭的底线的事也许是逃课、打架,但挑战社会底线的事就有可能是暴力、吸毒等。 父亲是女儿生命中的第一个男性形象。父亲跟女儿的关系,决定了女孩在今后的生活中与其他男人相处的方式。我发现很多被父亲冷落的女孩,失去了了解男性的第一次机会,在今后的成长中,她们的内心深处总是对男性充满好奇,想要接近。尤其到了青春期,她们非常容易早恋,而今后也有可能对男性过度依赖,甚至出现死缠烂打的情况,因此造成一生的不幸。
还有另一种极端情况:在成长过程中,女孩缺少父亲的影响,她和男性接触时完全不知所措,惊慌失措。可想而知,在以后的恋爱中,她会怎样尴尬、难堪,甚至在工作中也会遇到很多对别人来说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
爸爸应该是勇士,是孩子的靠山,爸爸缺位直接造成孩子安全感的流失。在童年,相信每个人都玩过“比爸爸”的游戏。父亲是什么?他是家庭身份的象征,如果孩子内心感受到父亲的关注和支持,就会比其他孩子更有信心和活力。所以,当你成为父亲后,千万不要看轻这个角色,做好父亲,不仅是你的分内责任,更关系到孩子以后的人生幸福。
家长篇:
儿子4岁了,却跟父亲不熟
(方陌,女,35岁)
刚生完孩子,我得了轻微的“恐婴症”,就是产后抑郁症。整晚失眠,一分钟也睡不着,孩子就在我旁边的小床上,我看都不敢看一眼,这样连续好几天。巧的是,丈夫似乎也得了和我一样的病。朋友来探望,对我们两个都感到奇怪:这对新爸妈怎么对宝宝这么冷漠?我记得有部日本电影叫《丈夫得了抑郁症》,我想我丈夫应该也得了抑郁症吧,和我唯一不同的是,他睡在折叠床上也能鼾声震天。
他公司远又常加班,每天早上七点出门,晚上八九点才到家,基本上见不着孩子的面。到了周末,他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睡觉。我收拾房间,让他陪宝宝一会儿,婆婆就打来电话:“他平常工作这么累,好不容易有个星期天,还要带孩子?”
如今孩子4岁了,他从来没有单独带孩子出去玩过,偶尔带下楼转转,他永远让孩子坐在推车里,然后父子俩比赛演木头人,5分钟之内,他一定会回来把孩子交给我;他所谓的“陪”孩子,就是孩子玩玩具,他在一边玩手机游戏;他比我高13厘米、重20公斤,臂力却不能抱宝宝超过10分钟;只要孩子一哭,他立马大喊我的名字,并伴以如释重负的表情;他不知道如何给孩子换尿布、怎么冲奶粉,不会给孩子洗澡,没给宝宝讲过故事,连穿个衣服都能把孩子搞得哇哇大叫。
好吧,这些琐碎的事不会做,对孩子的爱总有吧,毕竟是孩子的亲爹啊!夜里孩子有点发烧,早上起床我跟他和保姆说起这件事,保姆面无表情地洗脸去了,他面无表情地继续睡觉去了。我强调道:“孩子发烧了啊!”他说:“我听到了。”他不是说爱孩子吗?爱的方式就是舍不得花时间、连一个担心的表情都不屑给?
自然,孩子跟他不熟,两岁之前从不肯让爸爸抱。有一次,我们一起去国外旅行,下着大雪,我抱着孩子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他说:“其他人都是爸爸抱着孩子,还都奇怪地看着我。”我冷笑,我倒是想让你抱,但是孩子能同意吗?你真肯抱吗?
我怕孩子以为自己生活在单亲家庭里,专门买了《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绘本,想培养他和爸爸之间的感情。奇怪的是,我讲了很多次,孩子就是听不进去。
我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孩子几乎不喜欢所有的成年男人;胆子特别小,怕滑滑梯怕高,连小飞虫都吓得他大叫;完全不运动。教育专家说,在培养孩子的勇气、坚持、创新和独立上,爸爸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孩子将来变成“娘娘腔”、懦夫。
孩子篇:
我绝不做爸爸那样的人
(李利宏,男,17岁)
小时候,住在同一个院子里的男孩喜欢聚在一起玩“地道战”游戏,他们每个人都配有一把木质小手枪。邻家小朋友的爸爸也给他做了一把,还用砂纸打磨得特别光滑,别在腰间显得格外神气。我也想要一把那样的小手枪,但我爸爸工作忙,成天在外面,于是我跑去找外公。外公视力不行,戴着老花镜磨蹭了半天,还没我自己做得好。每次别着那把粗制滥造的小手枪我都会自卑,但为了掩饰自卑,每次玩游戏,我抓起坏人来比谁都狠,小玩伴们似乎挺崇拜我,谁也看不出我得意洋洋的表情下隐藏着一颗自卑的心。而且,我还希望爸爸教我骑自行车,带我去郊游,当然这些都是想想罢了,我提出也是被拒绝,所以我提都没有提过。
我妈对我的管教特别严,小时候我还听话,但是十几岁之后,我跟她基本上就不交流了,我和小伙伴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有段时间,我特别爱去舅舅家,潜意识里有点把舅舅当爸爸的倾向,总觉得跟舅舅之间能建立起一种男人与男人之间的默契。
我对女孩萌发情愫要比周围的伙伴晚了一两年。当他们对女孩表现出强烈兴趣时,我对女孩的认知还停留在捉弄阶段,总觉得她们像我妈,敏感、脆弱、开不起玩笑、动不动就哭,简直是世界上最无聊的动物。
今年我上大学了,说不定过两年就有女朋友了,再过两年就会结婚。假如我结婚了,做了父亲,我发誓:一定尽己所能,做一个让孩子崇拜的老爹,让他可以尽情依靠。如果我有个男孩,我就给他做小手枪,带他去野外探险;如果有个女孩,我就永远站在被她需要的第一线,时刻等候召唤。
因此,我要感谢我的“隐形”父亲,有了他这个榜样,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成为他那样的男人。
【编辑:杨子】
发帖称:我是婚内单亲妈妈,孩子长到9岁,一直是我陪伴其成长,做游戏、学习……孩子事无巨细统统找我,爸爸长期“缺位”。要么孩子睡了,爸爸才回来;要么,孩子上学了,爸爸才起床。最近,孩子抱怨爸爸没时间陪他,我也很郁闷,不是因为太累,而是因为爸爸的角色妈妈永远不能替代……
一帖引发众人感叹,上千位网友跟帖,不少妈妈报名加入“婚内单亲妈妈群”。一网友说:“我家情况和楼主差不多,孩子他爸是隐形的,只能日月交辉时见一面。”更有网友调侃:“我家孩子他爸是‘早上有图像没声音,晚上有声音没图像’”。
记者在某小学随机抽了一个班作为调查对象。配合调查的46名同学中,39人表示对爸爸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个字“忙”。所有同学无一例外地表示,他们喜欢课文《父爱深深》中那个虽然很忙,但仍会抽空亲自给儿子做音箱的父亲,因为父亲给了儿子时间、关注和爱。
老师篇:
父亲缺席对孩子的伤害猛于“狼爸”
(江敏,某小学校长)
在很多中国孩子的印象中,父亲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早晨眼睛没睁开,爸爸就出门了,夜晚自己进入梦乡,爸爸还没回来。学校的各类活动中更是鲜见爸爸的影子。在一个访谈节目中,影星成龙坦陈自己对儿子操心不多。他回忆,有一次好不容易有空去学校接儿子放学,在校门口左等右等不见人影,打电话一问,才知道儿子早上中学了,自己却在小学门口傻等。
您别笑,事实上,身边如此粗心大意的父亲大有人在。
前不久,上海的一所小学在全校推行一项特别的“爸爸教育”,明确规定活动的参与者只能是学生的爸爸,而不是常来开家长会的孩子的妈妈。校方表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注意到学校普遍存在父亲教育“缺席”的状况。
也许,在很多爸爸看来,赚钱养家,给孩子买玩具,就是爸爸的作用。但在更多孩子的眼里,爸爸的陪伴比爸爸买的玩具更重要。
前段时间,将三个孩子“打”进北大的“中国狼爸”萧百佑被炒成了名人,人们更多地关注于他对孩子不近人情的“狠”和“严”,却忽视了另一面: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作为父亲,他尽心尽力,从未缺席。
和很多吝惜时间的父亲不同,“狼爸”愿意为孩子的成长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他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家庭的价值、父亲的价值被高举。对比萧百佑式的父亲,现实生活中很多父亲在家庭中除了提供经济来源,更像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殊不知,对孩子的成长而言,父亲的缺席甚至猛于“狼爸”的“苛政”。
前一阵子,疯狂英语创办人李阳的离婚案进入了审理程序,从网上视频中看到:当李阳滔滔不绝辩解时,他的妻子忍不住质问他对家庭、孩子付出了多少?为什么几个月都不回家看女儿?面对李阳所谓“太忙”,其实很“爱”孩子的辩解,她问:“今天下午大女儿学校刚好有活动,你可以来吗?”李阳支支吾吾地称,下午已有安排……
生活中,不乏李阳这样的父亲。“忙”永远是他们没时间陪伴孩子的理由。我认为,中国家庭中,父亲的缺席和“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关系密切。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父亲主要负责赚钱、养家,维持家庭开支,母亲则负责照顾家庭内部事务。这种模式当然有合理性,但是如果父亲经常处于缺席状态,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因为和其他因素相比,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更大。一个结构完整、教育合理、气氛和谐的家庭有助于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
在我看来,比起对孩子不管不问的父亲,以“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而出名的“狼爸”萧百佑更像个称职的爸爸。
专家篇:
孩子懦弱、逞强皆因缺少父爱
(付厚春,资深心理咨询师)
在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我发现在父爱缺失环境中长大的男性通常有两种性格倾向:一种明显缺乏阳刚之气,一种表面争强好胜,实则外强中干。其实,这两种性格都是内心安全感缺失的表现。很多以“忙碌”为借口缺席孩子教育的父亲,也许在孩子小的时候避免了教养的麻烦,但是未来也许会面对更大的麻烦。
今天的孩子和过去的孩子成长环境不同。过去的家庭大多是多子女家庭,且是熟人社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除了从父亲,还会从兄弟、叔伯、邻里等身上获得来自男性的影响。而如今,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同伴影响缺失,且很多人跟随父母离开生长地,在异地生活,缺乏过去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和地缘联系,对孩子影响最深的男性角色更多地来自父亲。可以说,对孩子的成长而言,今天家庭中父亲的角色比以往更加重要。因此,对今天的父亲而言,不能老想着教育孩子是妈妈的事情,而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发现,如今很多家庭是这样的格局:强势的母亲和“打酱油”的父亲。在母亲威严甚至是咄咄逼人的气势之下,父亲就是个看热闹的,最多给孩子投去一个同情的眼色。结果,男孩的锐气被一点点磨光,变得对母亲非常依赖;另外,正因为父亲难当大任,母亲会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希望他能弥补父亲缺失的“气场”,因此孩子有“恋母情结”的不在少数。
“恋母”的孩子会怎样?可能会一辈子陷在泥沼中出不来。有恋母情结的男人总是希望从妻子身上找到母亲的感觉。“你怎么不能像我妈一样?”“我妈从来不会这样。”这些话耳熟吧,可是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计回报的爱是父母之爱,这其中并不包括夫妻之爱。拿母爱的标准去要求妻子,这样的婚姻恐怕走不到底。
孩子恋母不是妈妈以为的“一时爱黏我”,而是意味着你的儿子一辈子在心理上无法“断奶”,无法真正长大。
所谓的“严母慈父”可能是“娘娘腔”男孩的制造机。严母必然强势,对孩子有着“秋风扫落叶”般的影响力,而“慈父”对孩子疏于管理,逃避责任,无法给孩子提供“男人的范本”,最终导致孩子变成温顺的“小白兔”,内心怯弱,犹豫温吞。
但并不是每位母亲都有强大的气场,一旦母亲不够强势而父亲角色缺位,生活中没有了对孩子说“不”喊“停”的人,那么男孩很容易变成有多动症倾向的“顽猴”,自制力差,缺乏规则意识,不懂得什么是怕,心里没有敬畏,会不断试探周围人的底线。突破学校和家庭的底线的事也许是逃课、打架,但挑战社会底线的事就有可能是暴力、吸毒等。 父亲是女儿生命中的第一个男性形象。父亲跟女儿的关系,决定了女孩在今后的生活中与其他男人相处的方式。我发现很多被父亲冷落的女孩,失去了了解男性的第一次机会,在今后的成长中,她们的内心深处总是对男性充满好奇,想要接近。尤其到了青春期,她们非常容易早恋,而今后也有可能对男性过度依赖,甚至出现死缠烂打的情况,因此造成一生的不幸。
还有另一种极端情况:在成长过程中,女孩缺少父亲的影响,她和男性接触时完全不知所措,惊慌失措。可想而知,在以后的恋爱中,她会怎样尴尬、难堪,甚至在工作中也会遇到很多对别人来说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
爸爸应该是勇士,是孩子的靠山,爸爸缺位直接造成孩子安全感的流失。在童年,相信每个人都玩过“比爸爸”的游戏。父亲是什么?他是家庭身份的象征,如果孩子内心感受到父亲的关注和支持,就会比其他孩子更有信心和活力。所以,当你成为父亲后,千万不要看轻这个角色,做好父亲,不仅是你的分内责任,更关系到孩子以后的人生幸福。
家长篇:
儿子4岁了,却跟父亲不熟
(方陌,女,35岁)
刚生完孩子,我得了轻微的“恐婴症”,就是产后抑郁症。整晚失眠,一分钟也睡不着,孩子就在我旁边的小床上,我看都不敢看一眼,这样连续好几天。巧的是,丈夫似乎也得了和我一样的病。朋友来探望,对我们两个都感到奇怪:这对新爸妈怎么对宝宝这么冷漠?我记得有部日本电影叫《丈夫得了抑郁症》,我想我丈夫应该也得了抑郁症吧,和我唯一不同的是,他睡在折叠床上也能鼾声震天。
他公司远又常加班,每天早上七点出门,晚上八九点才到家,基本上见不着孩子的面。到了周末,他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睡觉。我收拾房间,让他陪宝宝一会儿,婆婆就打来电话:“他平常工作这么累,好不容易有个星期天,还要带孩子?”
如今孩子4岁了,他从来没有单独带孩子出去玩过,偶尔带下楼转转,他永远让孩子坐在推车里,然后父子俩比赛演木头人,5分钟之内,他一定会回来把孩子交给我;他所谓的“陪”孩子,就是孩子玩玩具,他在一边玩手机游戏;他比我高13厘米、重20公斤,臂力却不能抱宝宝超过10分钟;只要孩子一哭,他立马大喊我的名字,并伴以如释重负的表情;他不知道如何给孩子换尿布、怎么冲奶粉,不会给孩子洗澡,没给宝宝讲过故事,连穿个衣服都能把孩子搞得哇哇大叫。
好吧,这些琐碎的事不会做,对孩子的爱总有吧,毕竟是孩子的亲爹啊!夜里孩子有点发烧,早上起床我跟他和保姆说起这件事,保姆面无表情地洗脸去了,他面无表情地继续睡觉去了。我强调道:“孩子发烧了啊!”他说:“我听到了。”他不是说爱孩子吗?爱的方式就是舍不得花时间、连一个担心的表情都不屑给?
自然,孩子跟他不熟,两岁之前从不肯让爸爸抱。有一次,我们一起去国外旅行,下着大雪,我抱着孩子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他说:“其他人都是爸爸抱着孩子,还都奇怪地看着我。”我冷笑,我倒是想让你抱,但是孩子能同意吗?你真肯抱吗?
我怕孩子以为自己生活在单亲家庭里,专门买了《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绘本,想培养他和爸爸之间的感情。奇怪的是,我讲了很多次,孩子就是听不进去。
我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孩子几乎不喜欢所有的成年男人;胆子特别小,怕滑滑梯怕高,连小飞虫都吓得他大叫;完全不运动。教育专家说,在培养孩子的勇气、坚持、创新和独立上,爸爸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孩子将来变成“娘娘腔”、懦夫。
孩子篇:
我绝不做爸爸那样的人
(李利宏,男,17岁)
小时候,住在同一个院子里的男孩喜欢聚在一起玩“地道战”游戏,他们每个人都配有一把木质小手枪。邻家小朋友的爸爸也给他做了一把,还用砂纸打磨得特别光滑,别在腰间显得格外神气。我也想要一把那样的小手枪,但我爸爸工作忙,成天在外面,于是我跑去找外公。外公视力不行,戴着老花镜磨蹭了半天,还没我自己做得好。每次别着那把粗制滥造的小手枪我都会自卑,但为了掩饰自卑,每次玩游戏,我抓起坏人来比谁都狠,小玩伴们似乎挺崇拜我,谁也看不出我得意洋洋的表情下隐藏着一颗自卑的心。而且,我还希望爸爸教我骑自行车,带我去郊游,当然这些都是想想罢了,我提出也是被拒绝,所以我提都没有提过。
我妈对我的管教特别严,小时候我还听话,但是十几岁之后,我跟她基本上就不交流了,我和小伙伴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有段时间,我特别爱去舅舅家,潜意识里有点把舅舅当爸爸的倾向,总觉得跟舅舅之间能建立起一种男人与男人之间的默契。
我对女孩萌发情愫要比周围的伙伴晚了一两年。当他们对女孩表现出强烈兴趣时,我对女孩的认知还停留在捉弄阶段,总觉得她们像我妈,敏感、脆弱、开不起玩笑、动不动就哭,简直是世界上最无聊的动物。
今年我上大学了,说不定过两年就有女朋友了,再过两年就会结婚。假如我结婚了,做了父亲,我发誓:一定尽己所能,做一个让孩子崇拜的老爹,让他可以尽情依靠。如果我有个男孩,我就给他做小手枪,带他去野外探险;如果有个女孩,我就永远站在被她需要的第一线,时刻等候召唤。
因此,我要感谢我的“隐形”父亲,有了他这个榜样,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成为他那样的男人。
【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