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教书育人的信念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基本态度时,真正的教师就不得不去寻找能够进一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参照物”,以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这就是驱使我数次走访甘肃省T市S中学,先后对7位教师进行了课堂实录的原因。客观地讲,s中学在本地是一所拥有深厚校园文化、优秀师资队伍和浓郁学习氛围的高级中学,在对它的调查研究中,我感受到了非常强烈的冲击,同时也引发了笔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进一步思考。总的来说,所注意和观察到的问题与现象分别涉及到教师的责任关爱、专业知识、教学策略、发散思维、教学机智、涉身体验、研究意识和教育理想等八个方面。
一、用责任关爱收获教学成效
教育必须有爱,一名教师只有拥有了教育爱,才能正确地认识其职业,才能做到敬业、关心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才能配得上“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这一称号。
教师A业务优秀、教学成效优异,屡次荣获各种省、市级奖励,并被学校委以重任。和他交谈的过程中,他谈到:“我是一个爱学生的老师。刚做班主任的时候,还是很急躁的,总是希望学生一下子什么都知道,恨铁不成钢,但慢慢地时间长了,我就发现,对于学生的成长不能着急,要一步步来。现在我终于认识到,原来学生的发展本来就是这样的,就是要用爱来慢慢地感染他们,让他们懂得学习,懂得做人”,“对于教师来说,专业是重要的,专业应是综合的、严谨的、准确的,教学生要先教文化知识,但在教知识的时候,更应该教文化,要让学生学会做人,人格更重要”。试想,如果教师A没有心怀对教育的大爱,他能站在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立场上说出这番语重心长的话吗?他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教学成果吗?同样是一批专业知识储备扎实、教学方法策略运用得当的教师,A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的原因就在于——他是一个真正拥有教育爱的教师。
教师拥有教育爱的首要条件是有责任心。教师的责任心表现在对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对学生成长的责任感和对功利需要的约束上。教师当以教书育人为天职,对社会功利风气具备一定的抵抗力,将教育教学的目的放在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上。教师只有将教学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将教育看作理想而不是谋生手段时,无私、虔诚和崇高的爱才能在教师身上孕育而出,他才能用这种教育的大爱包容、激励、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二、用专业知识提升教学水平
对一名教师来说,专业知识是其任教的首要条件。专业知识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学科知识、教育知识、教学技能。学科知识是指有关该教师所教科目的专业知识体系,是教师能够传道授业的凭借;教育知识是指该教师对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认识和了解,是教师之为教师的根基;教学技能泛指语言技能、文字技能和对教学原则的了解等,是教师正常教学的基本保障。通过一段时间的听课观察,笔者认为,s中学的教师在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方面的储备是扎实的,他们拥有逻辑层级清晰的学科知识体系,并能在教学时做到讲解清晰、循序渐进、重点突出,这当然与老师们高超的教学技能不无关系,他们语言流畅、表达准确、板书优美,教师们高超的教学技能加上扎实的学科知识,展现了S中学雄厚的教育实力,提升了S中学的社会声誉。
尽管S中学的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方面无可挑剔,但个别年轻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身的认识上体会不深,具体表现为:讲授按部就班,没有激情;课堂管理松散无力,纪律欠佳;教学意识松懈,缺少准备,专业发展没有目标;缺乏研究意识等。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考虑,上述方面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难以形成一支素质过硬、教风严谨的教师队伍;从学校发展的角度考虑,上述方面不利于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从而导致学校教育质量下滑和社会声誉下降。因此,笔者认为除继续强调对专业学科知识和基本教学技能的巩固与学习外,学校还应重视教师教育观念的培育和良好教风教习的养成,通过教研、讲座、学习等途径充实教师的教育知识,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
三、用教学策略构建教学环境
教学策略也包含在教学技能之中,只不过更加强调其运用的情境性。课堂是师生交往的场所,因而充满了瞬息万变的情境,这些变动不居的情境对教师提出了两方面要求,一是恰当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稳定课堂秩序;二是在维护秩序的基础上保证教学质量。但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个别教师在这方面显然处理欠佳。
在教师B的课堂上,分别出现了学生睡觉和说话声音过大的情况,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完全可以用善意提醒、眼神制止、走到学生跟前等方法来“冷”处理,也可以用转换话题、幽默玩笑、提出问题等方法来“热”处理,但教师B却采取了置之不理的方法(当然这也是处理方式之一),导致课堂噪音较大、教室后排秩序混乱,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一名教师除却掌握一些基本的教学原则、方法(如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讲授法、练习法等)外,更应掌握一些能够适应具体教学情境的策略和技巧,才能对教学环境进行有效的掌控,从而保证高水平的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日里对教学工作多研究、多思考,而不是将自己仅仅看成教学的“工具”,要不断的通过观察和反思来掌握实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技巧,从而保证自己的教学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
教学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泛指良好的教学秩序,是一种外在的约束;后者泛指强烈的知识吸引,是一种内在的自律。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优质教学的基本保证,从某种程度上讲,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教师教学建构的结果。在教学环境的建构上,一方面需要教师的权威和相应的手段方法,但另一方面也需要高超的教学艺术与强大的教学渲染,单凭其中某一个方面,则难以实现掌控课堂的目的。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融策略与艺术为一体,化知识与吸引为同用,才能构建出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保证各项教育目的得以实现。
四、用发散思维拓展教学视野
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存在,高中教学普遍存在“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情况,但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出来的学生在应试方面较为突出,却普遍存在思维狭窄、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差、生活能力差等情况。为此,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要在教学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拓展知识面,善于对所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应拥有广阔的教学视角。
教师C的授课内容是《庄暴见孟子》。在谈到音乐类型时,教师就雅乐与俗乐、先王之乐与世俗之乐、古之乐与今之乐等一系列相对的概念进行了讲解,并联系戏曲中的主流(京剧)和支流(秦腔、豫剧等),以及《诗经》中的“风、雅、颂”进行了发挥,学生反应热烈。这样做既传授了新知识,又巩固了旧知识,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非常好。此外,教师C还能就课文中孟子与齐王的对话策略指出孟子是一个拥 有谈话艺术的人,并指出谈话需要掌握恰当的火候,就和炒菜一样,火候恰当才会好吃,谈话的火候恰到好处,谈话的目的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思考。教师C不仅准确地解释了教学内容,还举一反三地联系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为人处世方面的教育。充分说明发散性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进了学生对新旧知识点的掌握。
教师C的上述教学实践反映了她高超的教学策略,也反映出她是一位教学视野开阔的优秀教师。开阔的教学视野由开放的知识体系、发散的教学思维和长远的教学打算共同组成。开放的知识体系给教师以拓展视野的可能,发散的教学思维给教师以拓展视野的条件,长远的教学打算则给教师以拓展视野的定位。一名教师,如果仅仅亦步亦趋地传授课本上的知识,而不能就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要进行内容丰富翔实、风格幽默有趣、目标深入长远的教学,他的教学将不受学生欢迎,纵然勉强上课,其所教出的学生也只能是一个木讷、思维简单、知识面窄的人。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要在开放的知识体系、发散的教学思维和长远的教学打算方面做足功课,才能用打开自己教学视野的方式来打开学生的学习视野,培育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五、用教学机智抓住教学时机
教学时机的出现带有偶然性,利用这一时机进行内容、方法恰当的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否能抓住教学时机,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则视教师的教学机智而定。
教师D的课堂中有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讲到某文中皇帝表扬臣子母亲为“孟母”时,教师D提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此时学生反应很大,开始相互议论起来,很有兴趣,但她却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兴奋点,未及时对“孟母三迁”的典故进行讲授,而是继续讲准备好的课堂教学内容。我认为,教师D痛失了一个教学良机,她忠实于课程内容,但格式化地传授设计好的课堂教学内容,不能就课堂突发情况及时调整讲授内容的教师,将不会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可能教师D置学生的热烈反应之不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许是教学时间的限制,或许有其他的原因,但她如能利用两三分钟时间对“孟母三迁”进行解释,并由此及彼地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和学习观的引导,既使学生了解一个文化典故,又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环境的重要性,应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这种错失良机的现象从某一个角度反映出该教师欠缺教学机智。针对突发的教学情况,教师如能在事后及时进行反思,平时多注意观察、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机智将在任何一名教师身上闪现,也会使教育情境中的小事变得富有意义。
一般来说,教学机智的出现是无法预期、计划和规范的,只能通过接触和观察,在关注学生的过程中产生,它不仅是教学经验积累的结果,而且是教师进行反思和研究的结果。为此,一个懂得抓住教学时机的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这里的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反应等,只有在尊重的基础上,教师才能拥有敏锐的洞察力,从而生成教学机智。其次,要重视课堂中“小事”的影响力。课堂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可能引发出“蝴蝶效应”,是否能够重视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则决定着能否收获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适时地抓住一些“关键事件”进行“即席创作”,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举措。
六、用涉身体验激发教学智慧
教师E曾经给自己的孩子做过班主任,她的孩子现在在国内一流高校就读。当谈到这段经历时,她说:“我在学校的时候要面对自己的孩子,在家里的时候同样还要面对自己的孩子,你知道当班主任难,做自己孩子的班主任更难,我就怕把自己的孩子教不好,更怕他的同学笑话他说‘你妈妈什么都不懂,和个农村妇女一模一样’,所以平时就逼得我不得不思考教育,在管学生和上课时就更加注意方法内容。”她接着谈到,在面对生活与教育合一的问题时,她努力寻找出二者之间的切合点,在这个切合点上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为优质的教育教学寻找到新的突破口。正是这种涉身的体验,使得这位教师拥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并对教育工作有了自己独到的理解,教学效果斐然。
对教育生活的涉身体验,激发教师E对教育工作不断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而教育智慧,就在这种应激的思考中应势而生。拥有教育智慧的她寻找到了解决做自己孩子班主任的方法,也为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寻找到了一条阳关大道。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每一位教师都要用同样的方法来激发自己的教学智慧,但要说明的是,教学智慧的出现离不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投入和全身心参与教育活动的体验。
七、用研究意识创造教学特色
教师F的课是一节习题课,在讲课过程中,他所展现出来的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知识掌握能力等都很有水准。但听课不久,我就在自己的听课笔记上记下了“讲课非常严谨,但前10分钟没有亮点”的记录。快下课时,我在听课笔记上写到“这位老师给我的感觉就和昨天晚上青歌赛中评委点评的一样,在基本功、语言、教态、方法上都基本没有大的问题,但就是由于太过中规中矩,显得毫无特点,没有特色。一个成功的优秀教师,应是在拥有上述条件的基础上能呈现自己特点的教师,这种特点绵延在教师的举手投足、字里行间、言谈身教中,是一种无形但却有力的感染”。这种所谓“无形但却有力的感染”,就是教学特色。
教学特色是在教学过程中和对教学的研究过程中形成。一名教师,如不对所教科目、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是难以在讲课时出彩的。教师F的课之所以显得平铺直叙、没有节奏、感染力不强,不是由于他课前准备不足,而是由于平时缺乏对课程、教材、教法的研究与思考,换句话说,风格不鲜明的教师F并没有明显的研究意识或他的研究意识尚未觉醒。当教师能随时随地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时候,他就拥有了研究意识。一位拥有研究意识的教师,不仅能深刻地对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更能将其反思的结果运用到新的教学实践中,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专属于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同时,一名教师也只有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其教学才能够彰显出生命力和感染力,才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八、用教育理想坚定教学目的
教育因理想而深刻,教师因理想而伟大。优秀的教师总是心怀理想,面向未来,并对教育有着自己独到而深刻理解。
“我的教育理想就是要让学生洋气而不土气,自信而不自卑。我一定要让我的学生大大方方、体体面面、干干净净地走出校门。等到他们上大学的时候,不用家长陪着,只要给他们自己一张卡,拿着就自己坐上火车到北京、上海上大学去了。”一位老师在和我谈话时如是说。简单的话语,却折射出崇高的教育理想。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它:第一,使学生成才的理想,即让学生在教育中获得知识,能够在学业上有所成就;第二,使学生成人的理想,即让学生在教育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对自身和社会有一个清醒的认知;第三,使学生成功的理想,即让学生在教育中体会到快乐,并拥有良好的社会生存技能,合成才与成人于一体。当一名教师坚定其教育理想,才能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他的教育理想,才能生成明确的教学目的,而不至于盲目教学。同时,明确的教学目的也将引导教师用研究的方式去寻找教育智慧、教学机智,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总的来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杜威),身处在教育中的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用教育的滋养来求得自身价值的实现,这种自生自养的教育一方面来自外部的熏陶,但更多的来自人的自我实践。为此,教师必须要学会澄清教育观念,努力获得专业知识,积极赢取教育时机,学会投身教育实践,学会进行教育研究,这样才能在未知的人生旅途中创造一个个的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一、用责任关爱收获教学成效
教育必须有爱,一名教师只有拥有了教育爱,才能正确地认识其职业,才能做到敬业、关心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才能配得上“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这一称号。
教师A业务优秀、教学成效优异,屡次荣获各种省、市级奖励,并被学校委以重任。和他交谈的过程中,他谈到:“我是一个爱学生的老师。刚做班主任的时候,还是很急躁的,总是希望学生一下子什么都知道,恨铁不成钢,但慢慢地时间长了,我就发现,对于学生的成长不能着急,要一步步来。现在我终于认识到,原来学生的发展本来就是这样的,就是要用爱来慢慢地感染他们,让他们懂得学习,懂得做人”,“对于教师来说,专业是重要的,专业应是综合的、严谨的、准确的,教学生要先教文化知识,但在教知识的时候,更应该教文化,要让学生学会做人,人格更重要”。试想,如果教师A没有心怀对教育的大爱,他能站在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立场上说出这番语重心长的话吗?他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教学成果吗?同样是一批专业知识储备扎实、教学方法策略运用得当的教师,A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的原因就在于——他是一个真正拥有教育爱的教师。
教师拥有教育爱的首要条件是有责任心。教师的责任心表现在对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对学生成长的责任感和对功利需要的约束上。教师当以教书育人为天职,对社会功利风气具备一定的抵抗力,将教育教学的目的放在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上。教师只有将教学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将教育看作理想而不是谋生手段时,无私、虔诚和崇高的爱才能在教师身上孕育而出,他才能用这种教育的大爱包容、激励、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二、用专业知识提升教学水平
对一名教师来说,专业知识是其任教的首要条件。专业知识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学科知识、教育知识、教学技能。学科知识是指有关该教师所教科目的专业知识体系,是教师能够传道授业的凭借;教育知识是指该教师对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认识和了解,是教师之为教师的根基;教学技能泛指语言技能、文字技能和对教学原则的了解等,是教师正常教学的基本保障。通过一段时间的听课观察,笔者认为,s中学的教师在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方面的储备是扎实的,他们拥有逻辑层级清晰的学科知识体系,并能在教学时做到讲解清晰、循序渐进、重点突出,这当然与老师们高超的教学技能不无关系,他们语言流畅、表达准确、板书优美,教师们高超的教学技能加上扎实的学科知识,展现了S中学雄厚的教育实力,提升了S中学的社会声誉。
尽管S中学的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方面无可挑剔,但个别年轻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身的认识上体会不深,具体表现为:讲授按部就班,没有激情;课堂管理松散无力,纪律欠佳;教学意识松懈,缺少准备,专业发展没有目标;缺乏研究意识等。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考虑,上述方面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难以形成一支素质过硬、教风严谨的教师队伍;从学校发展的角度考虑,上述方面不利于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从而导致学校教育质量下滑和社会声誉下降。因此,笔者认为除继续强调对专业学科知识和基本教学技能的巩固与学习外,学校还应重视教师教育观念的培育和良好教风教习的养成,通过教研、讲座、学习等途径充实教师的教育知识,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
三、用教学策略构建教学环境
教学策略也包含在教学技能之中,只不过更加强调其运用的情境性。课堂是师生交往的场所,因而充满了瞬息万变的情境,这些变动不居的情境对教师提出了两方面要求,一是恰当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稳定课堂秩序;二是在维护秩序的基础上保证教学质量。但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个别教师在这方面显然处理欠佳。
在教师B的课堂上,分别出现了学生睡觉和说话声音过大的情况,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完全可以用善意提醒、眼神制止、走到学生跟前等方法来“冷”处理,也可以用转换话题、幽默玩笑、提出问题等方法来“热”处理,但教师B却采取了置之不理的方法(当然这也是处理方式之一),导致课堂噪音较大、教室后排秩序混乱,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一名教师除却掌握一些基本的教学原则、方法(如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讲授法、练习法等)外,更应掌握一些能够适应具体教学情境的策略和技巧,才能对教学环境进行有效的掌控,从而保证高水平的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日里对教学工作多研究、多思考,而不是将自己仅仅看成教学的“工具”,要不断的通过观察和反思来掌握实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技巧,从而保证自己的教学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
教学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泛指良好的教学秩序,是一种外在的约束;后者泛指强烈的知识吸引,是一种内在的自律。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优质教学的基本保证,从某种程度上讲,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教师教学建构的结果。在教学环境的建构上,一方面需要教师的权威和相应的手段方法,但另一方面也需要高超的教学艺术与强大的教学渲染,单凭其中某一个方面,则难以实现掌控课堂的目的。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融策略与艺术为一体,化知识与吸引为同用,才能构建出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保证各项教育目的得以实现。
四、用发散思维拓展教学视野
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存在,高中教学普遍存在“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情况,但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出来的学生在应试方面较为突出,却普遍存在思维狭窄、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差、生活能力差等情况。为此,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要在教学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拓展知识面,善于对所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应拥有广阔的教学视角。
教师C的授课内容是《庄暴见孟子》。在谈到音乐类型时,教师就雅乐与俗乐、先王之乐与世俗之乐、古之乐与今之乐等一系列相对的概念进行了讲解,并联系戏曲中的主流(京剧)和支流(秦腔、豫剧等),以及《诗经》中的“风、雅、颂”进行了发挥,学生反应热烈。这样做既传授了新知识,又巩固了旧知识,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非常好。此外,教师C还能就课文中孟子与齐王的对话策略指出孟子是一个拥 有谈话艺术的人,并指出谈话需要掌握恰当的火候,就和炒菜一样,火候恰当才会好吃,谈话的火候恰到好处,谈话的目的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思考。教师C不仅准确地解释了教学内容,还举一反三地联系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为人处世方面的教育。充分说明发散性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进了学生对新旧知识点的掌握。
教师C的上述教学实践反映了她高超的教学策略,也反映出她是一位教学视野开阔的优秀教师。开阔的教学视野由开放的知识体系、发散的教学思维和长远的教学打算共同组成。开放的知识体系给教师以拓展视野的可能,发散的教学思维给教师以拓展视野的条件,长远的教学打算则给教师以拓展视野的定位。一名教师,如果仅仅亦步亦趋地传授课本上的知识,而不能就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要进行内容丰富翔实、风格幽默有趣、目标深入长远的教学,他的教学将不受学生欢迎,纵然勉强上课,其所教出的学生也只能是一个木讷、思维简单、知识面窄的人。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要在开放的知识体系、发散的教学思维和长远的教学打算方面做足功课,才能用打开自己教学视野的方式来打开学生的学习视野,培育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五、用教学机智抓住教学时机
教学时机的出现带有偶然性,利用这一时机进行内容、方法恰当的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否能抓住教学时机,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则视教师的教学机智而定。
教师D的课堂中有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讲到某文中皇帝表扬臣子母亲为“孟母”时,教师D提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此时学生反应很大,开始相互议论起来,很有兴趣,但她却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兴奋点,未及时对“孟母三迁”的典故进行讲授,而是继续讲准备好的课堂教学内容。我认为,教师D痛失了一个教学良机,她忠实于课程内容,但格式化地传授设计好的课堂教学内容,不能就课堂突发情况及时调整讲授内容的教师,将不会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可能教师D置学生的热烈反应之不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许是教学时间的限制,或许有其他的原因,但她如能利用两三分钟时间对“孟母三迁”进行解释,并由此及彼地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和学习观的引导,既使学生了解一个文化典故,又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环境的重要性,应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这种错失良机的现象从某一个角度反映出该教师欠缺教学机智。针对突发的教学情况,教师如能在事后及时进行反思,平时多注意观察、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机智将在任何一名教师身上闪现,也会使教育情境中的小事变得富有意义。
一般来说,教学机智的出现是无法预期、计划和规范的,只能通过接触和观察,在关注学生的过程中产生,它不仅是教学经验积累的结果,而且是教师进行反思和研究的结果。为此,一个懂得抓住教学时机的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这里的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反应等,只有在尊重的基础上,教师才能拥有敏锐的洞察力,从而生成教学机智。其次,要重视课堂中“小事”的影响力。课堂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可能引发出“蝴蝶效应”,是否能够重视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则决定着能否收获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适时地抓住一些“关键事件”进行“即席创作”,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举措。
六、用涉身体验激发教学智慧
教师E曾经给自己的孩子做过班主任,她的孩子现在在国内一流高校就读。当谈到这段经历时,她说:“我在学校的时候要面对自己的孩子,在家里的时候同样还要面对自己的孩子,你知道当班主任难,做自己孩子的班主任更难,我就怕把自己的孩子教不好,更怕他的同学笑话他说‘你妈妈什么都不懂,和个农村妇女一模一样’,所以平时就逼得我不得不思考教育,在管学生和上课时就更加注意方法内容。”她接着谈到,在面对生活与教育合一的问题时,她努力寻找出二者之间的切合点,在这个切合点上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为优质的教育教学寻找到新的突破口。正是这种涉身的体验,使得这位教师拥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并对教育工作有了自己独到的理解,教学效果斐然。
对教育生活的涉身体验,激发教师E对教育工作不断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而教育智慧,就在这种应激的思考中应势而生。拥有教育智慧的她寻找到了解决做自己孩子班主任的方法,也为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寻找到了一条阳关大道。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每一位教师都要用同样的方法来激发自己的教学智慧,但要说明的是,教学智慧的出现离不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投入和全身心参与教育活动的体验。
七、用研究意识创造教学特色
教师F的课是一节习题课,在讲课过程中,他所展现出来的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知识掌握能力等都很有水准。但听课不久,我就在自己的听课笔记上记下了“讲课非常严谨,但前10分钟没有亮点”的记录。快下课时,我在听课笔记上写到“这位老师给我的感觉就和昨天晚上青歌赛中评委点评的一样,在基本功、语言、教态、方法上都基本没有大的问题,但就是由于太过中规中矩,显得毫无特点,没有特色。一个成功的优秀教师,应是在拥有上述条件的基础上能呈现自己特点的教师,这种特点绵延在教师的举手投足、字里行间、言谈身教中,是一种无形但却有力的感染”。这种所谓“无形但却有力的感染”,就是教学特色。
教学特色是在教学过程中和对教学的研究过程中形成。一名教师,如不对所教科目、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是难以在讲课时出彩的。教师F的课之所以显得平铺直叙、没有节奏、感染力不强,不是由于他课前准备不足,而是由于平时缺乏对课程、教材、教法的研究与思考,换句话说,风格不鲜明的教师F并没有明显的研究意识或他的研究意识尚未觉醒。当教师能随时随地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时候,他就拥有了研究意识。一位拥有研究意识的教师,不仅能深刻地对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更能将其反思的结果运用到新的教学实践中,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专属于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同时,一名教师也只有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其教学才能够彰显出生命力和感染力,才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八、用教育理想坚定教学目的
教育因理想而深刻,教师因理想而伟大。优秀的教师总是心怀理想,面向未来,并对教育有着自己独到而深刻理解。
“我的教育理想就是要让学生洋气而不土气,自信而不自卑。我一定要让我的学生大大方方、体体面面、干干净净地走出校门。等到他们上大学的时候,不用家长陪着,只要给他们自己一张卡,拿着就自己坐上火车到北京、上海上大学去了。”一位老师在和我谈话时如是说。简单的话语,却折射出崇高的教育理想。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它:第一,使学生成才的理想,即让学生在教育中获得知识,能够在学业上有所成就;第二,使学生成人的理想,即让学生在教育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对自身和社会有一个清醒的认知;第三,使学生成功的理想,即让学生在教育中体会到快乐,并拥有良好的社会生存技能,合成才与成人于一体。当一名教师坚定其教育理想,才能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他的教育理想,才能生成明确的教学目的,而不至于盲目教学。同时,明确的教学目的也将引导教师用研究的方式去寻找教育智慧、教学机智,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总的来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杜威),身处在教育中的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用教育的滋养来求得自身价值的实现,这种自生自养的教育一方面来自外部的熏陶,但更多的来自人的自我实践。为此,教师必须要学会澄清教育观念,努力获得专业知识,积极赢取教育时机,学会投身教育实践,学会进行教育研究,这样才能在未知的人生旅途中创造一个个的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辉煌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