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国庆阅兵放大了军人在中国人心目中的荣誉感,伴随而来的是2009年冬季征兵热潮。
荣誉感激发参军热情
军人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几十年内一直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今年75岁的程先生是一名已经退休的老兵,谈到他38年的军队生涯,他说自己“绝对不会后悔”。1956年,22岁的他高中毕业报考了解放军测绘学院。“当时,军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简直到了崇拜的地步。”
嫁给军人也一度是很多姑娘的梦想。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09年进行的调查中,最受年轻女性青睐的十大职业中,军人(20.5%)仍然占有一席之地,与IT精英(45.1%)、公务员(37.9%)、医生(35.6%)、律师(29.5%)等同入榜单。
而在2009年,军人身上被赋予的荣誉感通过国庆阅兵被放大。刘桂霞是清华大学法学院2009届本科毕业生,2009年10月份,她在她的家乡山东省邑昌县递交了入伍申请。“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气势磅礴的国庆阅兵式震撼着每一个国人的心。英姿飒爽的女兵方阵更是深深吸引着我,我迫不及待想成为她们中的一员”。她说。
刘桂霞能够申请报名,也得益于今年的一项新政策。从2009年起,女兵的征集方式由原来的推荐报名调整为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原本几乎不对外公开征招的女兵,给怀揣军队梦的女孩带来了新的机会。而对于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入伍年龄,也放宽到了24岁。这无疑都有利于刘桂霞这样的申请者。
大学生携笔从戎
11月1日,在四川成都市设立的咨询报名点上,有3000多名青年现场报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占40%左右。
今年18岁的杜坤目前还是四川师范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在报名现场,他说,当兵是他从小的梦想。而且,他认为自己的优势是年龄小,“当兵回来有资本继续读书”。如果是服义务兵兵役,他只需要在部队服役两年。
跟四川一样,2009年,全国各地征兵的主体对象调整为各类大学和高中学校应届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征集学历高的青年入伍,目的是为了优化兵员质量。根据统计数据,全国将征集13万名大学毕业生入伍。2008年,这个数字还只是3.9万余名。2001年首次面向高校试点征兵时,只有1000余名大学生被批准入伍。
姚天理目前是位于福建福州市某舰艇部队的行政人员。2003年,他从北京工业大学毕业,跟他的同学不同,他没有选择留在北京工作,而是成为当年全校唯一一名入伍的毕业生。“全凭一腔热血”,他说,高中毕业他就想报考军校,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成行。
“部队对大学生很重视,我本科毕业一入伍就是副连中尉。”姚天理介绍说,即便是义务兵,大学生也直接是二级士官。在大连舰艇学院培训一年后,他去过基层舰艇舰队,后来来到福州现在的部队机关,目前他已经是副营级别,“比在地方还是提拔得快一些”。
目前,本科学历在部队还具有一定的优势。“在30岁以上的群体中有优势,但是比起新招募的大学生,在年龄上又存在劣势”。姚天理说。
不仅仅为待遇
王先生原是山东省莒南县负责征兵的人员之一,见证了从20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初近20年的入伍热。
他所在的是基层县城,征兵的对象大多是来自农村的青年。“在20世纪80年代,农村考大学的青年还非常少。入伍当兵几乎是唯一能够跳出农门的方式”。他说。那时候,谁家有人去当兵,是件很荣耀的事情。“如果能提干,留在部队再好不过,即便将来退伍或者专业,也能分配到相对不错的工作,比如说一些政府机关”。而他本人,就是此前从部队转业回到县城工作的。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经济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村的青年人也面临更多的选择,除了考大学,外出打工能赚到的收入也逐渐增加,而从部队转业之后,国家能够安排的工作也不再局限于公务员,因此吸引力下降。“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老观念再次盛行。
“目前部队给出的条件不错,部队人员的待遇在近几年连续上涨,开始与社会工资持平甚至更高,这对年轻人又重新产生了吸引力。”王先生说。虽然在农村征兵的学历要求仍然是初中文化水平以上,但全国招收的农村青年的比例在逐年减少。2009年,北京市即把招收入伍的农村青年的比例由原来的20%又减少到15%。
事实上,待遇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来自另一方面的驱动是能够得到锻炼。北京的孙女士在2005年把家里的独子送到了远在内蒙古的部队。“儿子高中毕业之后,经常跟一些街头少年混在一起,我很担心他‘学坏”。孙女士说,现在城里的家长一般都不合得送孩子去当兵,但是,儿子在部队锻炼了三年的结果让她很欣慰。“懂事多了,现在自己找到了一份工作,踏踏实实地干”。
北京科技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刘景胜今年也报了名参军,他们学校跟他一样的热血青年有几十人。他的父亲就曾是一名军人,他是伴着父亲对部队的美好回忆长大的。他说:“军队严格的训练管理、严明的组织纪律、顽强拼搏的战斗精神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将为锻炼我们强健的体魄、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而这些品质,也被公认为当今的年轻人所缺乏的。
荣誉感激发参军热情
军人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几十年内一直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今年75岁的程先生是一名已经退休的老兵,谈到他38年的军队生涯,他说自己“绝对不会后悔”。1956年,22岁的他高中毕业报考了解放军测绘学院。“当时,军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简直到了崇拜的地步。”
嫁给军人也一度是很多姑娘的梦想。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09年进行的调查中,最受年轻女性青睐的十大职业中,军人(20.5%)仍然占有一席之地,与IT精英(45.1%)、公务员(37.9%)、医生(35.6%)、律师(29.5%)等同入榜单。
而在2009年,军人身上被赋予的荣誉感通过国庆阅兵被放大。刘桂霞是清华大学法学院2009届本科毕业生,2009年10月份,她在她的家乡山东省邑昌县递交了入伍申请。“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气势磅礴的国庆阅兵式震撼着每一个国人的心。英姿飒爽的女兵方阵更是深深吸引着我,我迫不及待想成为她们中的一员”。她说。
刘桂霞能够申请报名,也得益于今年的一项新政策。从2009年起,女兵的征集方式由原来的推荐报名调整为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原本几乎不对外公开征招的女兵,给怀揣军队梦的女孩带来了新的机会。而对于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入伍年龄,也放宽到了24岁。这无疑都有利于刘桂霞这样的申请者。
大学生携笔从戎
11月1日,在四川成都市设立的咨询报名点上,有3000多名青年现场报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占40%左右。
今年18岁的杜坤目前还是四川师范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在报名现场,他说,当兵是他从小的梦想。而且,他认为自己的优势是年龄小,“当兵回来有资本继续读书”。如果是服义务兵兵役,他只需要在部队服役两年。
跟四川一样,2009年,全国各地征兵的主体对象调整为各类大学和高中学校应届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征集学历高的青年入伍,目的是为了优化兵员质量。根据统计数据,全国将征集13万名大学毕业生入伍。2008年,这个数字还只是3.9万余名。2001年首次面向高校试点征兵时,只有1000余名大学生被批准入伍。
姚天理目前是位于福建福州市某舰艇部队的行政人员。2003年,他从北京工业大学毕业,跟他的同学不同,他没有选择留在北京工作,而是成为当年全校唯一一名入伍的毕业生。“全凭一腔热血”,他说,高中毕业他就想报考军校,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成行。
“部队对大学生很重视,我本科毕业一入伍就是副连中尉。”姚天理介绍说,即便是义务兵,大学生也直接是二级士官。在大连舰艇学院培训一年后,他去过基层舰艇舰队,后来来到福州现在的部队机关,目前他已经是副营级别,“比在地方还是提拔得快一些”。
目前,本科学历在部队还具有一定的优势。“在30岁以上的群体中有优势,但是比起新招募的大学生,在年龄上又存在劣势”。姚天理说。
不仅仅为待遇
王先生原是山东省莒南县负责征兵的人员之一,见证了从20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初近20年的入伍热。
他所在的是基层县城,征兵的对象大多是来自农村的青年。“在20世纪80年代,农村考大学的青年还非常少。入伍当兵几乎是唯一能够跳出农门的方式”。他说。那时候,谁家有人去当兵,是件很荣耀的事情。“如果能提干,留在部队再好不过,即便将来退伍或者专业,也能分配到相对不错的工作,比如说一些政府机关”。而他本人,就是此前从部队转业回到县城工作的。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经济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村的青年人也面临更多的选择,除了考大学,外出打工能赚到的收入也逐渐增加,而从部队转业之后,国家能够安排的工作也不再局限于公务员,因此吸引力下降。“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老观念再次盛行。
“目前部队给出的条件不错,部队人员的待遇在近几年连续上涨,开始与社会工资持平甚至更高,这对年轻人又重新产生了吸引力。”王先生说。虽然在农村征兵的学历要求仍然是初中文化水平以上,但全国招收的农村青年的比例在逐年减少。2009年,北京市即把招收入伍的农村青年的比例由原来的20%又减少到15%。
事实上,待遇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来自另一方面的驱动是能够得到锻炼。北京的孙女士在2005年把家里的独子送到了远在内蒙古的部队。“儿子高中毕业之后,经常跟一些街头少年混在一起,我很担心他‘学坏”。孙女士说,现在城里的家长一般都不合得送孩子去当兵,但是,儿子在部队锻炼了三年的结果让她很欣慰。“懂事多了,现在自己找到了一份工作,踏踏实实地干”。
北京科技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刘景胜今年也报了名参军,他们学校跟他一样的热血青年有几十人。他的父亲就曾是一名军人,他是伴着父亲对部队的美好回忆长大的。他说:“军队严格的训练管理、严明的组织纪律、顽强拼搏的战斗精神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将为锻炼我们强健的体魄、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而这些品质,也被公认为当今的年轻人所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