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阅读教学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1、要有合理的角色定位
面对新课程,面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师必须尽快地完成从解析者、传声筒、训导师到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转换。
2、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语文教学跟其他科目最大的不同在于对于任教老师阅读历史的追索和要求。文学与语文从来都是一衣带水的亲缘关系。良好的文学涵养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但对于教师的语文理论水平有积极的提升,从而指引学生进行具体的阅读能力训练,更有利于在文学的熏陶中帮助学生真正走进阅读领域和语文的王国。有益于学生语文能力的长远发展。
3、要把握精神脉络进行具体设计
教材历经改版,但基本的精神一直都贯穿始终,从这个意义上看,可谓是万变不离其宗。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在研究和备课中,站在宏观的精神脉络上把握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具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大纲和目标,明晰重难点,做到教学设计脱离教材但教学始终贯穿教材精神内核——爱的教育。
4、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
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新课改,新理念,新要求下,仅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必定会把学生带进阅读的死胡同。老师在向学生开列书单的同时,应积极指引学生走向更宽阔的外部视野。大自然,社会活动等,都是拓展视野,陶冶情操,价值培育和交流疏导的绝好机会。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独立思考的阅读习惯和观察体会能力。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三、摈弃传统观念,努力创设民主和谐氛围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你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哪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读写结合,以写带读
阅读的目的是收获知识,而收获知识的目的不是束之高阁,而是要运用到实践当中去。而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和学生往往是把阅读学习孤立起来,学生只是为阅读而阅读,理论上是掌握了知识,但实际上却对知识的本质一无所知,以至于在读完之后,不知道文章的真正含义,没有进入文本的世界中。因此,阅读教学的基础是“读”,但是,在此基础上,学生必须要学以致用,也就是要在阅读中找到文章的奥秘之处,并能够吸收消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和观点。在实际的教学中,主要归结出了“读写结合,以写带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动笔写作来加深阅读的收获。这主要可以从两方面组织:第一,可以以写“读后感”的形式,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感悟文本的思想情感,在写的过程中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并能够与作者形成共鸣。这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第二,以模仿写作的形式,让学生抓住文本的写作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模仿文本的写作格式进行创作。这里的模仿,主要是模仿学习写作技巧,如《皇帝的新装》中,说实话的小孩的出现,就是文章的转折点,因为小孩的出场,才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并达到高潮,而初中学生写作的不足之处,就在于行文平淡,没有起伏,也就没有了阅读的喜悦感。这样的训练,无疑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五、积极探索高效阅读教学模式
新的课堂,教师不是告诉而是启发、激趣、组织,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究,灵活运用,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此目标下,摆脱陈旧的教育理念的束缚,打破僵化的教学模式的桎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高效阅读的教学模式。
六、根据学生的性格,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的“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毕竟,初中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形成,不仅需要课内阅读,还需要课外阅读来构建。尤其是在素质教育之下,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课外阅读必须给学生选择的自由。当然,我们也必须要正视这样的一个事实,初中学生对图书的选择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有时候会“择书不当”,这不仅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没有帮助,可能还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教师在为学生列书目,或者提建议的时候,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能够阅读符合自己需求的书籍。这就如同初中学生交朋友一样,如果不想和他交朋友,那就意味着见面只是点点头,跟他打个招呼,却不会想要“读一读”进一步认識他。这是因为两个人之间没有共同的爱好和志向,阅读亦是如此。如果学生对选择的书不感兴趣,那很难继续读下去,即使读下去也是囫囵吞枣,毫无收获。如好动的学生会喜欢《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名着,文静斯文的女生可能较喜欢《爱的教育》之类的图书,意志坚强的学生,可能喜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的著作。
结语: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要有合理的角色定位
面对新课程,面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师必须尽快地完成从解析者、传声筒、训导师到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转换。
2、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语文教学跟其他科目最大的不同在于对于任教老师阅读历史的追索和要求。文学与语文从来都是一衣带水的亲缘关系。良好的文学涵养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但对于教师的语文理论水平有积极的提升,从而指引学生进行具体的阅读能力训练,更有利于在文学的熏陶中帮助学生真正走进阅读领域和语文的王国。有益于学生语文能力的长远发展。
3、要把握精神脉络进行具体设计
教材历经改版,但基本的精神一直都贯穿始终,从这个意义上看,可谓是万变不离其宗。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在研究和备课中,站在宏观的精神脉络上把握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具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大纲和目标,明晰重难点,做到教学设计脱离教材但教学始终贯穿教材精神内核——爱的教育。
4、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
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新课改,新理念,新要求下,仅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必定会把学生带进阅读的死胡同。老师在向学生开列书单的同时,应积极指引学生走向更宽阔的外部视野。大自然,社会活动等,都是拓展视野,陶冶情操,价值培育和交流疏导的绝好机会。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独立思考的阅读习惯和观察体会能力。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三、摈弃传统观念,努力创设民主和谐氛围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你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哪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读写结合,以写带读
阅读的目的是收获知识,而收获知识的目的不是束之高阁,而是要运用到实践当中去。而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和学生往往是把阅读学习孤立起来,学生只是为阅读而阅读,理论上是掌握了知识,但实际上却对知识的本质一无所知,以至于在读完之后,不知道文章的真正含义,没有进入文本的世界中。因此,阅读教学的基础是“读”,但是,在此基础上,学生必须要学以致用,也就是要在阅读中找到文章的奥秘之处,并能够吸收消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和观点。在实际的教学中,主要归结出了“读写结合,以写带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动笔写作来加深阅读的收获。这主要可以从两方面组织:第一,可以以写“读后感”的形式,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感悟文本的思想情感,在写的过程中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并能够与作者形成共鸣。这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第二,以模仿写作的形式,让学生抓住文本的写作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模仿文本的写作格式进行创作。这里的模仿,主要是模仿学习写作技巧,如《皇帝的新装》中,说实话的小孩的出现,就是文章的转折点,因为小孩的出场,才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并达到高潮,而初中学生写作的不足之处,就在于行文平淡,没有起伏,也就没有了阅读的喜悦感。这样的训练,无疑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五、积极探索高效阅读教学模式
新的课堂,教师不是告诉而是启发、激趣、组织,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究,灵活运用,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此目标下,摆脱陈旧的教育理念的束缚,打破僵化的教学模式的桎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高效阅读的教学模式。
六、根据学生的性格,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的“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毕竟,初中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形成,不仅需要课内阅读,还需要课外阅读来构建。尤其是在素质教育之下,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课外阅读必须给学生选择的自由。当然,我们也必须要正视这样的一个事实,初中学生对图书的选择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有时候会“择书不当”,这不仅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没有帮助,可能还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教师在为学生列书目,或者提建议的时候,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能够阅读符合自己需求的书籍。这就如同初中学生交朋友一样,如果不想和他交朋友,那就意味着见面只是点点头,跟他打个招呼,却不会想要“读一读”进一步认識他。这是因为两个人之间没有共同的爱好和志向,阅读亦是如此。如果学生对选择的书不感兴趣,那很难继续读下去,即使读下去也是囫囵吞枣,毫无收获。如好动的学生会喜欢《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名着,文静斯文的女生可能较喜欢《爱的教育》之类的图书,意志坚强的学生,可能喜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的著作。
结语: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