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乐曲《二泉映月》是由民间艺人华彦钧创作,1950年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为其录制保存的一首著名的传世之作。此曲原本没有曲名,录音时,杨荫浏先生提议,因阿炳经常在惠山泉庭上演奏,就把此曲定名为《二泉映月》。
【关键词】《二泉映月》;演奏版本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二泉映月》是一首抒发作者内心感受兼顾写景的作品。这首作品是阿炳随性在街头或泉边演奏,久而久之成曲,其中必定掺杂些曲作者的情感使这首作品变得意境深邃。
以下内容为我通过这学期对音乐表演美学这门课的学习,并借鉴华彦钧原版《二泉映月》录音,对闵慧芬,胡志平,宋飞这三位优秀二胡演奏家演奏的《二泉映月》这首作品的的理解。
一、真实性与创造性原则统一
音乐演奏作为二度创作,必须要兼顾真实性与创造性两个方面,演奏者必须仔细分析原有的音响资料与乐谱,再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表演,赋予作品新的灵魂。
根据所诉几点对于音乐演奏的看法,结合演奏的真实性与创作性,在三个风格迥异的《二泉映月》版本中,我个人最喜欢胡志平先生的演奏版本,从真实性方面分析,他所演奏的版本是最接近原曲的,从速度、情感处理上并不是最凄凉悲伤的,胡志平先生依靠着他特有的音色使整首作品的旋律变得非常流畅,从头到尾并没有非常大的起伏,正是这种平淡、由心而发的情感处理打动人心。在二度创作方面,他在演奏中并没有添加很多滑音,颤音。演奏得干净利落,展现在听众面前的就是一副静谧的泉水夜景。在前两小节的演奏中,与原版相比,胡志平先生在结束第一小节演奏时停顿了片刻再接第二小节,而原版是一气呵成。这样的二度创作在一开始便奠定了这首作品回味悠長的基调。胡志平先生在处理过程中增加了几个为数不多的颤音,他的颤音演奏的细腻而又密集,是他的非常具有个性的演奏特点,在这首作品中少量运用细密快速的颤音仿佛像是平静的泉面上泛起的涟漪。
从真实性与创造性方面分析闵慧芬先生演奏的《二泉映月》,她在进行二度创作时增加许多呼吸与弓头重音,呼吸产生的气口与她的轻重强弱处理更像是人在说话时叹息的语气,仿佛在描写阿炳生活在动荡年代穷困潦倒的悲惨处境。弓头重音的使用将这首作品变得更加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正如阿炳在真实生活的彷徨与无奈。
在音符节奏的处理上第二小节闵慧芬先生演奏的版本与原版对比有一些差异,如下图所示:
在第二小节的第三拍中,闵慧芬先生将原有的一拍附点节奏型变成前8后16的音型。这样的处理在音响效果上更加悲伤。
宋飞老师版本的《二泉映月》在阿炳的原版的基础上放慢的一些速度,更像是描写阿炳在泉边上演奏的景象。整首乐曲在二度创作的过程中增添了一些波弓技巧,虽然前两位演奏家在演奏处理这首作品时也使用了这种技巧,但胡志平先生与闵慧芬先生的波弓连接都形成了停顿,宋飞老师的波弓处理则是连贯的,像是阿炳在叙述人生的艰辛时的啜泣。
二、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华彦钧自小便接受各种音乐形式熏陶,中年时期染上恶习生活开始变得贫困潦倒,继而双目失明,沦落街头卖艺果腹。历经艰辛,饱尝了旧社会的辛酸屈辱。《二泉映月》是阿炳生活的写照,是他宣泄情感的传世之作。阿炳利用自己的创作天赋,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化作一段段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音曲,使听众在旋律中产生共鸣。由于他所处年代的局限性,他演奏这首作品的录音听上去非常的嘈杂,演奏时所用的技巧也比较有限,且当时所用的乐器特别是琴弦与现代使用的有所不同,现代专门有二泉琴弦与二泉二胡,模仿当时阿炳所用琴弦的声音与音域,来演奏这一类曲目。二泉琴的琴筒大小在普通二胡和中胡之间,琴杆比较长,二泉二胡琴弦较软,声音深沉,音色浑厚。
闵慧芬录制这首作品的年代大概是在上世纪80年代,这时期的录音设备已得到极大的改善,作为那个时期非常具有代表性色彩的二胡演奏家,闵慧芬先生在录制这首作品时体现了那个时代比较有特点的一种演奏技巧,即弓头重音的频繁使用。这种技巧处理方式符合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与审美趣味。
宋飞老师与胡志平先生的《二泉映月》录制于近几年,录音资料清晰流畅。在这首作品中使用的技巧更加丰富,演奏水平更加精炼,更符合当下人们的音乐审美趋势。难能可贵的是在此基础上两位演奏家还保留着阿炳原版作品的韵味与精髓。
三、技巧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刘天华先生在民国时期改良了传统二胡,增加的二胡演奏的把位,扩大了二胡演奏的音域,华彦钧在创作这首作品时,大量使用了高把位的音域与跳把技巧,使得这首作品乐思丰富。通过聆听阿炳演奏的录音,《二泉映月》音准良好,音色细腻深刻、潇洒磅礴、苍劲有力、刚柔相济、感人至深,体现了他的技艺之精湛。
闵慧芬先生演奏的《二泉映月》在音色上较阿炳的录音有了很大的提高,她演奏乐曲时运弓饱满,重音处理技巧突出,抓住了原曲的神韵。体现了闵慧芬先生一直以来在演奏中展现出的“情、气、格、韵”的统一。这得益于她平日刻苦练习与对民间音乐元素的认真学习。她在演奏这首作品时依靠高超的琴技,正确的把握了乐曲的基调,继而展现了这首乐曲的情感发展,体现了技巧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宋飞老师处理的《二泉映月》装饰音添加较多,这源于她从小接触与学习多种民间乐器,在演奏中借鉴了其他一些乐器的演奏特点,在《二泉映月》这首作品中她的音色融合了古典与民间元素,台风大气稳重,把自身对乐曲的理解融入舞台表演中并与乐曲的意境结合,从而勾起听众的联想。宋飞老师的装饰音添加恰到好处,体现了技巧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胡志平先生版本的《二泉映月》以其细腻的颤弓与精密的颤音配合其不矫揉造作的音色,完美的诠释出作者最真实的内心想法。他的左手按弦技巧非常突出,呈现出精准的旋律音高,且音色干净,平淡中留有无限的回味。这也是笔者最钦佩胡志平先生之处。
从音乐表演美学的三个美学原则方面,结合三位优秀演奏家演奏的版本及自身感受分析的《二泉映月》。如有不足望老师批评指正。
【关键词】《二泉映月》;演奏版本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二泉映月》是一首抒发作者内心感受兼顾写景的作品。这首作品是阿炳随性在街头或泉边演奏,久而久之成曲,其中必定掺杂些曲作者的情感使这首作品变得意境深邃。
以下内容为我通过这学期对音乐表演美学这门课的学习,并借鉴华彦钧原版《二泉映月》录音,对闵慧芬,胡志平,宋飞这三位优秀二胡演奏家演奏的《二泉映月》这首作品的的理解。
一、真实性与创造性原则统一
音乐演奏作为二度创作,必须要兼顾真实性与创造性两个方面,演奏者必须仔细分析原有的音响资料与乐谱,再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表演,赋予作品新的灵魂。
根据所诉几点对于音乐演奏的看法,结合演奏的真实性与创作性,在三个风格迥异的《二泉映月》版本中,我个人最喜欢胡志平先生的演奏版本,从真实性方面分析,他所演奏的版本是最接近原曲的,从速度、情感处理上并不是最凄凉悲伤的,胡志平先生依靠着他特有的音色使整首作品的旋律变得非常流畅,从头到尾并没有非常大的起伏,正是这种平淡、由心而发的情感处理打动人心。在二度创作方面,他在演奏中并没有添加很多滑音,颤音。演奏得干净利落,展现在听众面前的就是一副静谧的泉水夜景。在前两小节的演奏中,与原版相比,胡志平先生在结束第一小节演奏时停顿了片刻再接第二小节,而原版是一气呵成。这样的二度创作在一开始便奠定了这首作品回味悠長的基调。胡志平先生在处理过程中增加了几个为数不多的颤音,他的颤音演奏的细腻而又密集,是他的非常具有个性的演奏特点,在这首作品中少量运用细密快速的颤音仿佛像是平静的泉面上泛起的涟漪。
从真实性与创造性方面分析闵慧芬先生演奏的《二泉映月》,她在进行二度创作时增加许多呼吸与弓头重音,呼吸产生的气口与她的轻重强弱处理更像是人在说话时叹息的语气,仿佛在描写阿炳生活在动荡年代穷困潦倒的悲惨处境。弓头重音的使用将这首作品变得更加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正如阿炳在真实生活的彷徨与无奈。
在音符节奏的处理上第二小节闵慧芬先生演奏的版本与原版对比有一些差异,如下图所示:
在第二小节的第三拍中,闵慧芬先生将原有的一拍附点节奏型变成前8后16的音型。这样的处理在音响效果上更加悲伤。
宋飞老师版本的《二泉映月》在阿炳的原版的基础上放慢的一些速度,更像是描写阿炳在泉边上演奏的景象。整首乐曲在二度创作的过程中增添了一些波弓技巧,虽然前两位演奏家在演奏处理这首作品时也使用了这种技巧,但胡志平先生与闵慧芬先生的波弓连接都形成了停顿,宋飞老师的波弓处理则是连贯的,像是阿炳在叙述人生的艰辛时的啜泣。
二、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华彦钧自小便接受各种音乐形式熏陶,中年时期染上恶习生活开始变得贫困潦倒,继而双目失明,沦落街头卖艺果腹。历经艰辛,饱尝了旧社会的辛酸屈辱。《二泉映月》是阿炳生活的写照,是他宣泄情感的传世之作。阿炳利用自己的创作天赋,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化作一段段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音曲,使听众在旋律中产生共鸣。由于他所处年代的局限性,他演奏这首作品的录音听上去非常的嘈杂,演奏时所用的技巧也比较有限,且当时所用的乐器特别是琴弦与现代使用的有所不同,现代专门有二泉琴弦与二泉二胡,模仿当时阿炳所用琴弦的声音与音域,来演奏这一类曲目。二泉琴的琴筒大小在普通二胡和中胡之间,琴杆比较长,二泉二胡琴弦较软,声音深沉,音色浑厚。
闵慧芬录制这首作品的年代大概是在上世纪80年代,这时期的录音设备已得到极大的改善,作为那个时期非常具有代表性色彩的二胡演奏家,闵慧芬先生在录制这首作品时体现了那个时代比较有特点的一种演奏技巧,即弓头重音的频繁使用。这种技巧处理方式符合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与审美趣味。
宋飞老师与胡志平先生的《二泉映月》录制于近几年,录音资料清晰流畅。在这首作品中使用的技巧更加丰富,演奏水平更加精炼,更符合当下人们的音乐审美趋势。难能可贵的是在此基础上两位演奏家还保留着阿炳原版作品的韵味与精髓。
三、技巧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刘天华先生在民国时期改良了传统二胡,增加的二胡演奏的把位,扩大了二胡演奏的音域,华彦钧在创作这首作品时,大量使用了高把位的音域与跳把技巧,使得这首作品乐思丰富。通过聆听阿炳演奏的录音,《二泉映月》音准良好,音色细腻深刻、潇洒磅礴、苍劲有力、刚柔相济、感人至深,体现了他的技艺之精湛。
闵慧芬先生演奏的《二泉映月》在音色上较阿炳的录音有了很大的提高,她演奏乐曲时运弓饱满,重音处理技巧突出,抓住了原曲的神韵。体现了闵慧芬先生一直以来在演奏中展现出的“情、气、格、韵”的统一。这得益于她平日刻苦练习与对民间音乐元素的认真学习。她在演奏这首作品时依靠高超的琴技,正确的把握了乐曲的基调,继而展现了这首乐曲的情感发展,体现了技巧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宋飞老师处理的《二泉映月》装饰音添加较多,这源于她从小接触与学习多种民间乐器,在演奏中借鉴了其他一些乐器的演奏特点,在《二泉映月》这首作品中她的音色融合了古典与民间元素,台风大气稳重,把自身对乐曲的理解融入舞台表演中并与乐曲的意境结合,从而勾起听众的联想。宋飞老师的装饰音添加恰到好处,体现了技巧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胡志平先生版本的《二泉映月》以其细腻的颤弓与精密的颤音配合其不矫揉造作的音色,完美的诠释出作者最真实的内心想法。他的左手按弦技巧非常突出,呈现出精准的旋律音高,且音色干净,平淡中留有无限的回味。这也是笔者最钦佩胡志平先生之处。
从音乐表演美学的三个美学原则方面,结合三位优秀演奏家演奏的版本及自身感受分析的《二泉映月》。如有不足望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