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施罗德上台后,即对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实施“手术”。一改从前执政党的改革思路,大刀阔斧地削减社会福利,引起已习惯于高福利待遇的各阶层的抗议。本文通过分析施罗德上台以后针对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背景和具体措施,对其改革的成效做出评价,以期对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施罗德;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探析
一、施罗德政府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是世界上最为完善和复杂的国家之一,这一制度包括五个保险项目: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事故保险、护理保险,其中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是德国社会保险的三大支柱。近年来,德国国内面对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福利支出不堪重负三大难题,施罗德上台后对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根本的改革。
1998—2003年,施罗德实施了第一阶段的改革。这一时期的改革措施主要体现在签署了《觉醒与革新——德国迈向21世纪之路》的执政大纲和走“第三条道路”上。在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面,用分级的工作能力下降养老金取代原来的无职业能力和无工作能力养老金;调整了养老金的指数公式,加入了人口发展因子\+①i;鼓励发展企业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等商业性养老保险作为法定养老保险的有效补充,来减轻法定养老保险的负担。在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方面,积极推行就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以创造更多地就业岗位;消减长期失业;改革失业救济制度,规定失业救济金的领取须以领取失业保险津贴为前提。在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方面,规定雇员在生病、接受治疗和康复期间继续享受的工资由80%提高到100%,在依法享受病假工资的情况下,职工休假天数不变\+②。
2003—2005年,施罗德又实施了第二阶段的改革。这一时期施罗德政府的改革主要体现在“2010年规划”的改革计划及其制定颁布的一系列削减社会福利的改革措施上来,试图通过进一步削减医疗、养老和失业保险开支,使国家经济摆脱衰退。
1.德国联邦政府消减税收、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拉动经济发展,以便为社保制度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德国联邦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从2004年1月1日起对所有公民进行减税,总额高达150万欧元,基本收入所得税率降到16%,高税率降到45%;2005年继续减税,基本收入所得税降到15%,高税率42%,预计减税总额为215万欧元\+③。这一措施对个人和企业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个人将有更多的钱用于消费,满足了消费欲望和刺激了总需求;德国技术型的企业和中小型的企业可以积累资金增加投资,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以便增加工人的就业。总需求的增加和就业的增加又会推动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就会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为社会保险支出等其他社会福利支出提供坚强的物质后盾。
2.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其一,降低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提高养老保险的费率。从2O04起将养老津贴标准在税前工资所占的比重中从目前的48%降低到40%,同时将养老金缴费比例由19.5%上调为22%。养老保险的缴费率将逐步提高,目前的缴费水平占毛收入的19.5%, 2020年要提高到不超过毛收入的20%,2030年不超过毛收入的22%\+④。其二,提高法定退休年龄,重点是提高实际的退休年龄。在2006年—2008年期间,联邦政府不打算提高法定退休年龄(65岁),而是要逐步提高实际的退休年龄,决定把退休的实际年龄从60岁提高到63岁\+⑤,提前退休的激励机制被消除,创立的培训计划和适宜的工作环境使老年人更容易回到工作中去。
3.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其一,减少失业救济金,缩短失业救济金的领取期限。将申领失业救济的时限缩短为12个月;对年满55岁的失业者申领失业救济的时限延长为18个月,该措施在2006年生效。2004年,合并失业救济与社会救济,称为第二失业金,长期失业者只能领取第二失业金\+⑥,这种失业金标准明显下降,有27%的失业者不能享受失业救济,48%的失业者的收入较之以前有所下降。其二,加强职业培训,为失业者介绍工作,刺激就业增长。从2003年9月实施“促进长期失业者就业”的计划,争取两年内促进10万个25岁以上的失业者重新就业。此外,还实施为期1年半的促进青年就业和培训计划。同时,改革劳动局,劳动局将由原来以核发失业保险金和社会救济金为主,改为侧重为失业者介绍工作。对于长年失业者将加大促其就业的压力,这些人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劳动机构介绍的任何合法工作,即使其报酬低于平均水平。这种强制性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失业人员对社会保险制度的依赖,减轻了积极寻找工作的惰性。其三,鼓励中小型企业雇用失业人员,并且放宽了雇主增加雇员的人数。若中小型企业雇用一个失业人员,就可得到联邦政府10万欧元的贷款,给企业增加投资注入了资金,这就为企业创造新的岗位和增加就业提供了可能。此外,对于易增加就业的工艺品行业和小型企业,放宽了雇用人数的限制,从5人增加到了10个人。这一措施增强了雇主增加就业人数的积极性,缓解了失业压力。
4.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医疗保险支出的项目,由个人自己负担。2005年起从普通保险项目中剔除例如配眼镜、丧葬、生育、看病打车费,但要单独参加治牙保险,此项保险仍属于强制保险范畴;对所有的医疗服务(包括住院治疗费以及药费)个人要在保险费之外承担10%费用,但有最低为5欧元最高为10欧元的限制;看病每个季度最高支付10欧元的门诊费,过去免费就医现改为每次看病交10欧元挂号费;住院费每天是10欧元,一年有28天的限制,每年总的额外支出费用最高限额是病人年毛收入的2%,慢性病人要支付1%;处方药范围缩小,非处方药不再免费;除此之外,许多医疗保险公司为参加常规体检和采取预防性措施的人提供奖金计划,提高了个人参与的积极性\+⑦。
二、德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成效评析
(一)积极效果
1.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政府的财政赤字,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2005年的GDP增长率为1%,2006年增加到了2.7%。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险福利支出的削减,使政府的财政赤字减少,1998年财政赤字为778亿马克,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1999年降至550亿马克,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2000年消除了财政赤字\+⑧,2006年财政赤字约为395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23072亿欧元)的1.7%,这是德国至2001年以来,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首次低于3%。由此看出,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德国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
2.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强制措施,增强了个人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减轻了人们对社会保险制度的依赖。为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医疗保险改革中删除了许多医疗项目,转为个人自己承担,还增加了医疗费用的个人承担的比例,突出了个人的责任感。失业保险改革中,合并失业救济金和社会救济金,减少失业救济金的领取期限,降低了失业后的待遇水平;同时,促进长期就业,积极地为失业者介绍工作,若失业者拒绝就业,就会受到惩罚;鼓励自主创业,政府提供资金及优惠政策等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措施,刺激了人们寻找工作的积极性,失业人数大为降低。据统计,1998年施罗德刚上台的时候,失业人数为384.9万人,而1999年失业人数降为350.3万人\+⑨,降幅达到近9%,2006年更为强劲的资本和机械投资以及建筑活动帮助了劳动力市场,到了2007年10月份德国的失业人数为343.4万人,失业率降至8.2%,这是自1995年6月份以来首次降至350万人。
(二)消极效果
德国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的历史久远,高福利的观念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了,德国的社会保险改革,尤其是“2010年计划”一揽子方案中涉及到的社会保险改革,从根本上动摇了德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例如合并失业救济金和社会救济金,并且缩短了领取期限,与改革前相比大幅度降低了失业人员的福利水平,使得习惯了优厚福利待遇的德国人对于政府的改革持有疑虑。因此,改革阻力重重。
三、对中国的启示
1.为迎接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在不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的前提下,养老保险制度要具备可持续的基金基础。德国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和优厚的福利待遇造成了政府财政的赤字,延缓了经济的发展,成为德国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所以,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为迎接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提前做好准备:改革现收现付制,增加基金积累制,增强个人养老的责任感;延长退休年龄,推迟退休金的领取,让老年人老有所用,继续发挥老年人力资本的效力,既为个人养老积累了资金,又为中国经济发展做了贡献。
2.加大职业培训方面的支出,提高劳动者的文化和技能水平。德国政府对职业培训和就业工作十分重视,一方面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就业门路,创造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又以国家投入充足的资金为支撑,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雇用失业者,同时还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工作,为失业人员再就业创造条件。目前我国的失业人口中大部分是文化水平低和缺乏技术的人,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他们显得束手无策,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所以,这就需要政府政策的合理引导,加大对下岗人员职业培训的财政投入,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和技术水平。
3.增强个人在医疗保险中的责任感,节约医疗成本,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德国医疗保险是在政府监督下,由保险公司、参保人和雇主共同管理的,有利于严格控制医疗费用滥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德国政府鼓励个人自费参与医疗服务活动,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完全依赖公费的医疗保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疗费用支出负担,另一方面节约了医疗资源。我国医疗保险改革过程中,强化个人责任,杜绝医疗资源的浪费仍是绕不开的难题,德国的做法对我们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Express 2005
[2] International Labor Org. LABASTA Database 2005
[3] http://www.stats.gov.cn/tjsj/qtsj/gjsj/2006
[4]和春雷著:《当代德国社会保障制度》,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P117
[5]刘跃斌、高颖:《德国的养老保险体制改革》,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P658
[6]丁建定:《社保改革:施罗德在反对声中蹚水而行》载《中国社会保障》, 2005年第5期。P30
[7]Agenda 2010 [R] Press and Information Office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2004 P9
[8]同上P16
[9]同上P16
[10]同上P12
[11]同上P14
[12]丁建定:《社保改革:施罗德在反对声中蹚水而行》,载《中国社会保障》, 2005年底5期 。P31
[13]国际劳工组织:《劳工统计年鉴》2002
注释:
①刘跃斌 高颖 德国的养老保险体制改革 [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P658
②丁建定 社保改革:施罗德在反对声中蹚水而行 [J]中国社会保障 2005(5)P30
③Agenda 2010 [R]Press and Information Office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2004 P9
④ 同上P16
⑤ 同上P16
⑥ Agenda 2010 [R]Press and Information Office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2004 P12
⑦ 同上P14
⑧丁建定 社保改革:施罗德在反对声中蹚水而行 [J]中国社会保障 2005(5)P31
⑨国际劳工组织《劳工统计年鉴》2002
(作者通讯地址: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300134)
关键词:施罗德;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探析
一、施罗德政府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是世界上最为完善和复杂的国家之一,这一制度包括五个保险项目: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事故保险、护理保险,其中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是德国社会保险的三大支柱。近年来,德国国内面对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福利支出不堪重负三大难题,施罗德上台后对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根本的改革。
1998—2003年,施罗德实施了第一阶段的改革。这一时期的改革措施主要体现在签署了《觉醒与革新——德国迈向21世纪之路》的执政大纲和走“第三条道路”上。在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面,用分级的工作能力下降养老金取代原来的无职业能力和无工作能力养老金;调整了养老金的指数公式,加入了人口发展因子\+①i;鼓励发展企业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等商业性养老保险作为法定养老保险的有效补充,来减轻法定养老保险的负担。在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方面,积极推行就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以创造更多地就业岗位;消减长期失业;改革失业救济制度,规定失业救济金的领取须以领取失业保险津贴为前提。在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方面,规定雇员在生病、接受治疗和康复期间继续享受的工资由80%提高到100%,在依法享受病假工资的情况下,职工休假天数不变\+②。
2003—2005年,施罗德又实施了第二阶段的改革。这一时期施罗德政府的改革主要体现在“2010年规划”的改革计划及其制定颁布的一系列削减社会福利的改革措施上来,试图通过进一步削减医疗、养老和失业保险开支,使国家经济摆脱衰退。
1.德国联邦政府消减税收、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拉动经济发展,以便为社保制度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德国联邦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从2004年1月1日起对所有公民进行减税,总额高达150万欧元,基本收入所得税率降到16%,高税率降到45%;2005年继续减税,基本收入所得税降到15%,高税率42%,预计减税总额为215万欧元\+③。这一措施对个人和企业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个人将有更多的钱用于消费,满足了消费欲望和刺激了总需求;德国技术型的企业和中小型的企业可以积累资金增加投资,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以便增加工人的就业。总需求的增加和就业的增加又会推动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就会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为社会保险支出等其他社会福利支出提供坚强的物质后盾。
2.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其一,降低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提高养老保险的费率。从2O04起将养老津贴标准在税前工资所占的比重中从目前的48%降低到40%,同时将养老金缴费比例由19.5%上调为22%。养老保险的缴费率将逐步提高,目前的缴费水平占毛收入的19.5%, 2020年要提高到不超过毛收入的20%,2030年不超过毛收入的22%\+④。其二,提高法定退休年龄,重点是提高实际的退休年龄。在2006年—2008年期间,联邦政府不打算提高法定退休年龄(65岁),而是要逐步提高实际的退休年龄,决定把退休的实际年龄从60岁提高到63岁\+⑤,提前退休的激励机制被消除,创立的培训计划和适宜的工作环境使老年人更容易回到工作中去。
3.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其一,减少失业救济金,缩短失业救济金的领取期限。将申领失业救济的时限缩短为12个月;对年满55岁的失业者申领失业救济的时限延长为18个月,该措施在2006年生效。2004年,合并失业救济与社会救济,称为第二失业金,长期失业者只能领取第二失业金\+⑥,这种失业金标准明显下降,有27%的失业者不能享受失业救济,48%的失业者的收入较之以前有所下降。其二,加强职业培训,为失业者介绍工作,刺激就业增长。从2003年9月实施“促进长期失业者就业”的计划,争取两年内促进10万个25岁以上的失业者重新就业。此外,还实施为期1年半的促进青年就业和培训计划。同时,改革劳动局,劳动局将由原来以核发失业保险金和社会救济金为主,改为侧重为失业者介绍工作。对于长年失业者将加大促其就业的压力,这些人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劳动机构介绍的任何合法工作,即使其报酬低于平均水平。这种强制性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失业人员对社会保险制度的依赖,减轻了积极寻找工作的惰性。其三,鼓励中小型企业雇用失业人员,并且放宽了雇主增加雇员的人数。若中小型企业雇用一个失业人员,就可得到联邦政府10万欧元的贷款,给企业增加投资注入了资金,这就为企业创造新的岗位和增加就业提供了可能。此外,对于易增加就业的工艺品行业和小型企业,放宽了雇用人数的限制,从5人增加到了10个人。这一措施增强了雇主增加就业人数的积极性,缓解了失业压力。
4.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医疗保险支出的项目,由个人自己负担。2005年起从普通保险项目中剔除例如配眼镜、丧葬、生育、看病打车费,但要单独参加治牙保险,此项保险仍属于强制保险范畴;对所有的医疗服务(包括住院治疗费以及药费)个人要在保险费之外承担10%费用,但有最低为5欧元最高为10欧元的限制;看病每个季度最高支付10欧元的门诊费,过去免费就医现改为每次看病交10欧元挂号费;住院费每天是10欧元,一年有28天的限制,每年总的额外支出费用最高限额是病人年毛收入的2%,慢性病人要支付1%;处方药范围缩小,非处方药不再免费;除此之外,许多医疗保险公司为参加常规体检和采取预防性措施的人提供奖金计划,提高了个人参与的积极性\+⑦。
二、德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成效评析
(一)积极效果
1.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政府的财政赤字,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2005年的GDP增长率为1%,2006年增加到了2.7%。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险福利支出的削减,使政府的财政赤字减少,1998年财政赤字为778亿马克,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1999年降至550亿马克,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2000年消除了财政赤字\+⑧,2006年财政赤字约为395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23072亿欧元)的1.7%,这是德国至2001年以来,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首次低于3%。由此看出,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德国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
2.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强制措施,增强了个人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减轻了人们对社会保险制度的依赖。为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医疗保险改革中删除了许多医疗项目,转为个人自己承担,还增加了医疗费用的个人承担的比例,突出了个人的责任感。失业保险改革中,合并失业救济金和社会救济金,减少失业救济金的领取期限,降低了失业后的待遇水平;同时,促进长期就业,积极地为失业者介绍工作,若失业者拒绝就业,就会受到惩罚;鼓励自主创业,政府提供资金及优惠政策等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措施,刺激了人们寻找工作的积极性,失业人数大为降低。据统计,1998年施罗德刚上台的时候,失业人数为384.9万人,而1999年失业人数降为350.3万人\+⑨,降幅达到近9%,2006年更为强劲的资本和机械投资以及建筑活动帮助了劳动力市场,到了2007年10月份德国的失业人数为343.4万人,失业率降至8.2%,这是自1995年6月份以来首次降至350万人。
(二)消极效果
德国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的历史久远,高福利的观念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了,德国的社会保险改革,尤其是“2010年计划”一揽子方案中涉及到的社会保险改革,从根本上动摇了德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例如合并失业救济金和社会救济金,并且缩短了领取期限,与改革前相比大幅度降低了失业人员的福利水平,使得习惯了优厚福利待遇的德国人对于政府的改革持有疑虑。因此,改革阻力重重。
三、对中国的启示
1.为迎接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在不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的前提下,养老保险制度要具备可持续的基金基础。德国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和优厚的福利待遇造成了政府财政的赤字,延缓了经济的发展,成为德国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所以,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为迎接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提前做好准备:改革现收现付制,增加基金积累制,增强个人养老的责任感;延长退休年龄,推迟退休金的领取,让老年人老有所用,继续发挥老年人力资本的效力,既为个人养老积累了资金,又为中国经济发展做了贡献。
2.加大职业培训方面的支出,提高劳动者的文化和技能水平。德国政府对职业培训和就业工作十分重视,一方面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就业门路,创造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又以国家投入充足的资金为支撑,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雇用失业者,同时还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工作,为失业人员再就业创造条件。目前我国的失业人口中大部分是文化水平低和缺乏技术的人,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他们显得束手无策,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所以,这就需要政府政策的合理引导,加大对下岗人员职业培训的财政投入,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和技术水平。
3.增强个人在医疗保险中的责任感,节约医疗成本,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德国医疗保险是在政府监督下,由保险公司、参保人和雇主共同管理的,有利于严格控制医疗费用滥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德国政府鼓励个人自费参与医疗服务活动,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完全依赖公费的医疗保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疗费用支出负担,另一方面节约了医疗资源。我国医疗保险改革过程中,强化个人责任,杜绝医疗资源的浪费仍是绕不开的难题,德国的做法对我们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Express 2005
[2] International Labor Org. LABASTA Database 2005
[3] http://www.stats.gov.cn/tjsj/qtsj/gjsj/2006
[4]和春雷著:《当代德国社会保障制度》,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P117
[5]刘跃斌、高颖:《德国的养老保险体制改革》,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P658
[6]丁建定:《社保改革:施罗德在反对声中蹚水而行》载《中国社会保障》, 2005年第5期。P30
[7]Agenda 2010 [R] Press and Information Office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2004 P9
[8]同上P16
[9]同上P16
[10]同上P12
[11]同上P14
[12]丁建定:《社保改革:施罗德在反对声中蹚水而行》,载《中国社会保障》, 2005年底5期 。P31
[13]国际劳工组织:《劳工统计年鉴》2002
注释:
①刘跃斌 高颖 德国的养老保险体制改革 [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P658
②丁建定 社保改革:施罗德在反对声中蹚水而行 [J]中国社会保障 2005(5)P30
③Agenda 2010 [R]Press and Information Office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2004 P9
④ 同上P16
⑤ 同上P16
⑥ Agenda 2010 [R]Press and Information Office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2004 P12
⑦ 同上P14
⑧丁建定 社保改革:施罗德在反对声中蹚水而行 [J]中国社会保障 2005(5)P31
⑨国际劳工组织《劳工统计年鉴》2002
(作者通讯地址: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30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