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探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ghuis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生活在21世纪的人应当具有的最重要的素质,这已成为当前国际教育界的基本共识。而教育作为一种塑造人的活动,创造性是它的一个基本属性。实现教育创新的核心,是如何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如何使学生学会自主创新地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和交流,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作为一名政治课教师,我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来自社会的呼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客观要求。我深知肩负的重任,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我做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创新理论和创新方法自觉转化为创新实践
  
  在政治课教育过程中,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教学,能够把抽象、枯燥的理论变得具体、生动、形象,还能增加课堂容量。比如,我在讲经济常识中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哲学常识中的“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关系原理”、“质量互变”,以及政治常识中的“国家职能”等相对抽象和难理解的教学内容时,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设计了资料展观、图片演示、动漫播放等教学环节,收到良好效果。
  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我还自制了一些教具对抽象理论进行直观演示。例如,对“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把握,一直是老师和学生共同面对的教学和学习难点。我便有针对性地和同学们一起利用简单的物理原理制作了一个矛盾主次方面相互转化演示器,在演示的过程中让同学们参与进来,通过把抽象理论形象化、具体化,使同学们很容易地理解了事物的性质发生变化,使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地位和力量发生了转化。这样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还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创设情境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使之形成求新变通的良好思维品质。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是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去发现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我在讲经济常识部分中“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内容时,将学生分组,他们的任务是,利用课余时间分别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并担任相应的职务,比如,总经理、董事长等。在课堂上,我随机请同学介绍自己公司的基本情况,以及如何经营好自己的公司。这样,他们在情境体验过程中,既掌握了公司类型的特点,学到了书本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组织、协调、管理、经营等实践能力,同时,他们还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实践证明,创设情境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当然,各种教学手段各有其独特的地方,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及能力目标的要求,适时、灵活、恰当地运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将理论知识引入生活,指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和学习的基本原则,不联系实际的理论如空中楼阁,会失去它应有的意义。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及教学要求是,使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来指导生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统一,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然而,传统的教育把学生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积累,而轻视知识的创造性运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扼杀了学生的想像力,泯灭了创新精神,严重阻碍了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思想觉悟的进程。比如,我在讲“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时,为了传授知识、培养创新能力,我结合由于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造成的资源浪费、经济波动等现实存在的现象,并把这现象以数据资料和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然后提出问题:如何才能弥补和避免这些弱点?让大家思考,大胆提出建议,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这时,学生对市场调节引发的现象非常震惊和遗憾,于是积极开动脑筋,踊跃发言,参与意识以及创新热情空前高涨。我及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引导、点拨,指导他们和启发他们运用已学知识为国为民献计献策。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不但掌握了宏观调控的具体知识而且还迸发出创造性地进行思考和实践的学习热情,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培养了创新精神。
  通过二十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新性的工作,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同时,又要引导和指导学生能够自主创新性地学习,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求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延续与发扬,应该成为21世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责编 袁 妮)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本文就教学反思的含义、内容、途径、方法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以便政治教师在教学反思中不断实现超越和提高。  【关键词】 新课改 政治 教学反思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并把反思看做是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教学经验 教学反思。这个公式明确告诉我们: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总结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联合西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给予西医常规疗法联合大承气汤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
编制试卷必须充分尊重《考试大纲》,试卷不仅体现了对语文学科外延的正确把握,“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生活处处有语文,而且也是对在《考试大纲》的指导下进行复习迎考的所有师生的理解与尊重。我们要检测的是学生运用语文工具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以适当的覆盖面求得对学生所掌握的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全面检查,是考试必须实现的要义。在我看来,一份语文试卷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宽阔的生活外延
【摘 要】 复述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手段,是极好的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形式。在课堂中适时有效地使用复述,既能够培养学生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灵动创造性思维能力,又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推动教学向更深层次发展,进而实现积累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等一系列目标。  【关键词】 复述 语文教学 课堂效果 语言表达 思维训练    复述,在语文教学中是指,将看过或学过的文本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的过程。这
传统的语文教学片面追求工具性和科学性,却忽视了人文性。这样,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因此,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学必须走出误区,确立“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勇于并善于开拓语文教学的新局面。下面是笔者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以教师讲解为主变为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为主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压抑,创造性潜能难以被挖掘出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引导学
藏医学认为,胃隐伏热便秘,是由于各种原因使热邪降致胃内,而在寒气作用下,胃内热邪不能外散,伏于寒气之下,胃火上亢所致。表呈寒象,内属热证。出现胃部灼热,大便干燥秘结。诊疗主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