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改写了中欧经贸历史。截至2019年,欧盟已连续16年保持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地位。这样的贸易成绩与投资成果交相辉映:2020年年末,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工作历时7年终于画上了句号,只待落地实施。经过数年积累,中欧经贸合作两面开花,为双边贸易创造了更大的可能性和市场空间。
至此,欧盟与中国合作,在全球贸易棋局上又落下了两枚关键棋子。这能否缓和近几年美国四处设置贸易壁垒营造的紧张气氛?
欧盟经济复苏了吗?
202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普遍负增长,欧盟也不例外。
根据欧盟统计局发布的初步数据,2020年,欧盟和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GDP)分别下降6.4%和6.8%。2020年第四季度,欧盟和欧元区GDP环比分别下降0.5%和0.7%,分别较第三季度回落12个百分点和13.1个百分点;同比分别下降4.8%和5.1%,降幅较第三季度分别扩大0.6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
在欧盟主要经济体中,2020年,德国、法国、西班牙、波兰、比利时、立陶宛经济分别同比下降5%、8.3%、11%、2.8%、6.2%、1.3%。其中,德國、西班牙、比利时经济在2020年第四季度均实现环比增长,法国经济的下滑程度远低于市场预期。
投资方面,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2020年,欧盟27国直接投资(FDI)流入额由2019年的3 730亿美元降至1 100亿美元,降幅达71%。欧盟有17个成员国吸收外资出现下滑。其中,德国吸收外资降至230亿美元,降幅近60%;法国吸收外资降至210亿美元,下降39%。
2020年5月,欧盟推出一项名为“欧盟下一代”的经济复兴计划,拟设立7 500亿欧元(约合5.8万亿元人民币)专项经济复苏基金。经过几个月的讨论,已经有欧盟成员国通过了该计划。这毫无疑问将助力欧盟地区未来数年经济发展,推动该地区数字化改造、“绿色革命”进程。
中欧贸易趋势能否保持?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总额为6 495.3亿美元,同比增长4.9%。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额为3 909.8亿美元,同比增长6.7%;中国自欧盟进口额为2 585.5亿美元,同比增长2.3%。
分月度看,中国对欧盟出口额自2020年6月由负转正,当月同比增长1.8%,此后一路向上,12月同比增长7.2%。在出口带动下,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总额自2020年7月起实现正增长。
2020年,中国对欧盟主要出口家具、医疗仪器、药品、纺织品、玩具、鞋靴、车辆等,自欧盟主要进口机电产品、塑料制品、纺织品、运输设备、化工产品等。
虽然中国在与欧盟贸易中处于顺差地位,但是在商品价值上长期不对等。这是因为加工贸易在中国对欧盟出口中占据不小的比重,中国企业长期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而欧盟企业在产品设计、核心零部件制造、品牌、营销等环节具有优势,拿到了利润大头。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中国企业攀上全球价值链中高端道阻且长。至少最近10年,不少中国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投资方式进入欧洲市场,想以此获得技术、品牌等资源。路途肯定曲折,但也并不是毫无收获。
众所周知,欧盟在汽车、化工制药、电子电气、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几乎代表全球最高发展水平,技术标准和市场准入也较为严苛。要想赢得全球市场,就必须先达到欧盟标准要求,似乎成了很多中国外贸企业的共识。事实上,追求出口高标准有助于中国企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发起冲击。
在2020年初期疫情中,由于很多国家关闭了港口,全球海运受阻,大量货物滞留在港口无法正常运输,同时航空运输也处于半停滞状态。而中欧班列加速奔跑,在疫情中大显身手。
数据说明了这一点。根据国铁集团公布的数据,2020年,中欧班列开行量和载货量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开行中欧班列1.24万列、发送113.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50%、56%,年度开行量首次突破1万列,月均开行量稳定在1 000列以上。
中国驻欧盟使团于2019年发布的《数说中欧经贸关系》显示,2011年3月,重庆发出第一趟开往德国的集装箱班列;到2018年,中欧班列已增至6 300列。2020年,中欧班列开行量逆势增长,显示了中欧贸易往来的密切程度。
经受住了2020年不确定性因素的磨砺,2021年中欧贸易趋势大概率向好。不过,欧盟不仅要治愈英国“脱欧”带来的创伤,而且要重新定义与美国的经贸关系,仍存些许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