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以来,全国新产籽棉陆续上市。从近期农业部对新疆自治区、山东、河北等棉花主产区的调研情况看,今年棉花产量比上年有所减少,质量下降,价格呈“高开高走”态势,收购进度明显慢于上年。
预计产量比上年有所减少
据地方农业部门初步统计,今年新疆、山东、河北三省区棉花种植面积4238万亩,比上年减1.4%;总产量408万吨,比上年减2.7%。其中,新疆面积2178万亩,增3.5%;总产量270万吨,增1.8%。山东省面积1150万亩,减9.1%;总产量80万吨,减14.3%。河北省面积910万亩,减2.2%;总产量58万吨,减5%。受持续低温阴雨等灾害性天气影响,今年棉花质量明显下降。
籽棉价格“高开高走”
山东省高唐县农业局反映,9月初棉花开秤价每斤为3.8元左右,随后持续上涨,目前每斤为5.8元,比开秤初期涨52.6%。新疆自治区玛纳斯县、昌吉市籽棉收购价从上市初的每斤4.5元左右涨至目前的5.5元左右,创出历史最高价。受籽棉价格持续走高影响,皮棉价格涨势强劲。截止10月14日,山东省皮棉价格每吨为20000元左右,比上市初期涨20.4%,同比涨50.3%。
收购进度缓慢
目前三省区新棉采摘已经过半,部分地区已经超过70%。但由于籽棉价格处于历史高位,经营风险加大,棉花企业收购谨慎,进度明显慢于去年,市场观望气氛浓厚。河北省辛集市天苑粮棉有限公司介绍,截止10月15日,已收70万斤籽棉,同比减少65%。由于籽棉价高量少,近期暂不准备大量收购籽棉,已加工的皮棉也不急于出售。山东高唐县和河北南宫市棉花收购进度分别为总量的30%和20%,远低于去年同期。
多因素支撑棉花价格持续走强
一是产需缺口扩大。受世界经济回升及国内经济持续向好拉动影响,我国纺织品需求较旺,带动棉花需求增长。但是,国内棉花供应却较为紧缺,供需缺口仍较大。2009/10年度,中国、世界棉花产量双双下降。今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7400万亩左右,同比持平。由于受灾害性天气影响,预计总产将略减。二是成本增加。由于人工成本上升和农药、农用柴油等农资价格上涨,今年植棉成本继续增加。山东省反映,2010年每亩棉花总成本1032元,同比增14.5%。而且,近年人工成本上升已成为植棉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在新疆玛纳斯市了解到,每亩棉田人工成本已达500-600元,同比增长15%,占棉花生产总成本的1/3以上,且经常雇不着工。三是棉农惜售。受新棉上市、籽棉涨价影响,多数棉农看好后市,普遍捂棉惜售,期望价格进一步上涨。据河北省南宫市凤岗办事处齐家屯高凤林反映,在本村230户棉农中,仅有5.6%的农户卖了棉花。当前棉花收购陷入“棉农不愿卖、棉企不敢收”的僵局。四是国际棉花价格高位运行。受全球经济持续好转、纺织行业需求复苏、世界棉花产量下降等因素影响,全球棉花供应偏紧,国际棉花价格持续上涨。9月份,Cotlook A指数104.73美分,比1月份上涨35.3%,创下2003年以来的最高点。由于我国棉花需求和消费对外依存度较高,国际棉价上涨传导到国内市场,进而影响国内棉价走势。
对当前棉花价格上涨的几点认识
从长期看国内棉价上涨具有必然性。棉花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受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影响,价格上涨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2000-2008年,我国棉花生产成本从625元/亩上涨到1080元/亩,涨72.8%。其中,人工成本从299元/亩增加到527元/亩,增76%。
棉价适度上涨对农民增收有利。棉花是我国第一大经济作物,在农民收入尤其是现金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2009年对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和新疆七个棉花主产省1300多棉农的调查显示,全国棉花主产区农户植棉收入占种植业收入的比重为34.58%,植棉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平均为15.27%,新疆、山东传统植棉区比重更高。棉花价格的上涨对于稳定植棉面积、提高棉花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应允许棉价适度上涨。
我国棉花产业将长期保持“大进大出”格局,国际市场波动对国内的影响将增强。我国纺织产品约40%用于出口,60%满足国内需求。尽管目前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相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有所降低,但纺织行业经历企业转制和技术改造后,在国际纺织业中的竞争优势明显,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仍将大量出口纺织品。但受水土资源日益紧缺、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低、传统棉区劳动力机会成本不断提高等因素影响,未来我国棉花产量很难满足需求,通过国际市场调剂余缺将成为我国棉花产业常态,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国内的影响将增强。
预计产量比上年有所减少
据地方农业部门初步统计,今年新疆、山东、河北三省区棉花种植面积4238万亩,比上年减1.4%;总产量408万吨,比上年减2.7%。其中,新疆面积2178万亩,增3.5%;总产量270万吨,增1.8%。山东省面积1150万亩,减9.1%;总产量80万吨,减14.3%。河北省面积910万亩,减2.2%;总产量58万吨,减5%。受持续低温阴雨等灾害性天气影响,今年棉花质量明显下降。
籽棉价格“高开高走”
山东省高唐县农业局反映,9月初棉花开秤价每斤为3.8元左右,随后持续上涨,目前每斤为5.8元,比开秤初期涨52.6%。新疆自治区玛纳斯县、昌吉市籽棉收购价从上市初的每斤4.5元左右涨至目前的5.5元左右,创出历史最高价。受籽棉价格持续走高影响,皮棉价格涨势强劲。截止10月14日,山东省皮棉价格每吨为20000元左右,比上市初期涨20.4%,同比涨50.3%。
收购进度缓慢
目前三省区新棉采摘已经过半,部分地区已经超过70%。但由于籽棉价格处于历史高位,经营风险加大,棉花企业收购谨慎,进度明显慢于去年,市场观望气氛浓厚。河北省辛集市天苑粮棉有限公司介绍,截止10月15日,已收70万斤籽棉,同比减少65%。由于籽棉价高量少,近期暂不准备大量收购籽棉,已加工的皮棉也不急于出售。山东高唐县和河北南宫市棉花收购进度分别为总量的30%和20%,远低于去年同期。
多因素支撑棉花价格持续走强
一是产需缺口扩大。受世界经济回升及国内经济持续向好拉动影响,我国纺织品需求较旺,带动棉花需求增长。但是,国内棉花供应却较为紧缺,供需缺口仍较大。2009/10年度,中国、世界棉花产量双双下降。今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7400万亩左右,同比持平。由于受灾害性天气影响,预计总产将略减。二是成本增加。由于人工成本上升和农药、农用柴油等农资价格上涨,今年植棉成本继续增加。山东省反映,2010年每亩棉花总成本1032元,同比增14.5%。而且,近年人工成本上升已成为植棉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在新疆玛纳斯市了解到,每亩棉田人工成本已达500-600元,同比增长15%,占棉花生产总成本的1/3以上,且经常雇不着工。三是棉农惜售。受新棉上市、籽棉涨价影响,多数棉农看好后市,普遍捂棉惜售,期望价格进一步上涨。据河北省南宫市凤岗办事处齐家屯高凤林反映,在本村230户棉农中,仅有5.6%的农户卖了棉花。当前棉花收购陷入“棉农不愿卖、棉企不敢收”的僵局。四是国际棉花价格高位运行。受全球经济持续好转、纺织行业需求复苏、世界棉花产量下降等因素影响,全球棉花供应偏紧,国际棉花价格持续上涨。9月份,Cotlook A指数104.73美分,比1月份上涨35.3%,创下2003年以来的最高点。由于我国棉花需求和消费对外依存度较高,国际棉价上涨传导到国内市场,进而影响国内棉价走势。
对当前棉花价格上涨的几点认识
从长期看国内棉价上涨具有必然性。棉花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受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影响,价格上涨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2000-2008年,我国棉花生产成本从625元/亩上涨到1080元/亩,涨72.8%。其中,人工成本从299元/亩增加到527元/亩,增76%。
棉价适度上涨对农民增收有利。棉花是我国第一大经济作物,在农民收入尤其是现金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2009年对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和新疆七个棉花主产省1300多棉农的调查显示,全国棉花主产区农户植棉收入占种植业收入的比重为34.58%,植棉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平均为15.27%,新疆、山东传统植棉区比重更高。棉花价格的上涨对于稳定植棉面积、提高棉花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应允许棉价适度上涨。
我国棉花产业将长期保持“大进大出”格局,国际市场波动对国内的影响将增强。我国纺织产品约40%用于出口,60%满足国内需求。尽管目前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相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有所降低,但纺织行业经历企业转制和技术改造后,在国际纺织业中的竞争优势明显,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仍将大量出口纺织品。但受水土资源日益紧缺、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低、传统棉区劳动力机会成本不断提高等因素影响,未来我国棉花产量很难满足需求,通过国际市场调剂余缺将成为我国棉花产业常态,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国内的影响将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