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淋巴结清扫术在进展期远端胃癌治疗中的优势探讨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xo0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D2+淋巴结清扫术在进展期远端胃癌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305例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68例(22.3%)行D2+淋巴结清扫术(D2+组),237例(77.7%)行D2淋巴结清扫术(D2组)。对比两种不同范围的淋巴结清扫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

305例患者中位生存期36月,5年总生存率为40.3%。其中D2+组和D2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50.4%和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9)。但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淋巴结清扫方式并不是一项独立预后因素(P=0.174)。分层预后分析显示,对于肿瘤最大径4 cm以上、Borrmann Ⅲ~Ⅳ型、低-未分化型、T4期、N2期、N3期及No.6组淋巴结阳性患者,D2+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D2组(均P<0.05)。

结论

对于肿瘤较大、分化较差及分期较晚的部分进展期胃癌患者,行D2+淋巴结清扫术或可使其生存获益。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拖出式适形切除术治疗极低位直肠癌的手术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肛肠外科对符合Rullier极低位直肠癌外科学分类标准Ⅱ、Ⅲ型的29例患者施行经肛门拖出式适形切除术。结果29例极低位直肠癌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术中出血(69.5±32.8)ml,手术时间(138.3±35.6)min。术后临床病理学结果:远切缘距离(0.
期刊
目的分析胸腹腔镜联合食管切除术(TLE)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及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3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连续行TLE的35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评价该术式的临床疗效;根据患者接受TLE手术日期的顺序,将TLE开展的早期阶段150例病例平均分为3组,即TLE 1组、TLE 2组及TLE 3组,每组50例,比较3组间的围手术期指标,以分析该术式
期刊
目的分析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南京第八一医院普通外科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41例合并肝硬化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27例(65.9%)患者出现并发症,按发病频数依次为腹水(15例)、肺部感染(8例)、出血(5例)、切口感染(4例)、术后肝肾功能障碍(4例)、胃排空延迟
目的介绍完全腹腔镜下远端用胃空肠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总结1例胃窦部中分化腺癌患者施行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后采用胃空肠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的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具体方法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并发症,术后第8天出院。结论在完全腹腔镜下胃空肠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操作简便,术后患者并发症少,值得推荐。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胃肠肿瘤的发病人数极其庞大。随着肿瘤研究的深入,临床肿瘤数据库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重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中心自1994年开始建立、并逐步完善的"多位一体"胃肠肿瘤数据库至今已经20年。现将"多位一体"胃肠肿瘤数据库的组成、日常运作及建设的经验进行总结,期待更多的单位自发建库并逐步走向数据共享,以推动我国胃肠外科的发展。
胃癌腹膜转移常被段,预后极差。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常规治疗不能有效地改善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预后,多学科联合治疗已成为发展的方向。近年来,积极的治疗方案如减瘤术、腹腔化疗和双向化疗等已开始应用于临床,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各种治疗方法不断出现,使个性化治疗成为可能。根据患者临床特征及生物标记物表达选择针对性个体化治疗,是未来胃癌腹膜转移治疗的发展方向。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与腹腔冲洗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胃肠外科收治并接受腹腔脱落细胞检查的18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腹腔冲洗生理盐水量的不同分为200 ml组(40例)、500 ml组(45例)和1000 ml组(100例),比较3组患者腹腔脱落细胞的阳性检出率,并分析在检出率最高组患者中,影响腹腔脱落细胞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