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组织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内在逻辑

来源 :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eli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既是现实需要,也是发展趋向。该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分析农村社会组织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发生机理、参与类型及参与途径,旨在探究其参与的内在逻辑,找到乡村应急管理的内生力量,并对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应急管理建设提供一些有益建议。
  [关键词]农村社会组织 应急管理 内在逻辑
  [中图分类号]D632.1;R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596(2020)08-0042-07
  一、问题的提出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打乱了人们原有的生产生活秩序和节奏,给社会带来的影响至深且巨。农村占地广、农业人口多,农村地区疫情隐忧不断,加大了疫情防控的难度。一方面农民的原子化、乡镇政府权力的弱化、村庄的老龄化等问题依然存在,给防疫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另一方面农业的弱质性、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滞后性,导致农村的灾后恢复工作困难重重,随时可能会发生因灾致贫、返贫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要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把群众发动起来,构筑起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1]。农村社会组织作为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是农民自愿搭建的发展经济、传承文化、维护秩序的平台,具有组织动员、资源整合等功能。若充分调动农村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定能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优势,建造具有韧性的社区防线。
  目前,学术界围绕着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展开丰富的研究,从整体来看,多数是在功能性视阈下探究农村社会组织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服务以及生态保护方面所具备的功能[2]。譬如,关注农村经济发展的学者认为农村社会组织尤其是农民合作组织和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协助农民提升生产技术、拓宽销售渠道,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不可小觑的重要力量[3]。侧重研究乡村政治的学者提出,农村社会组织很好地充当着政府与农民之间利益协调的纽带,纾缓基层政府的行政压力[4]。对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学者比较关心的是后税费时代,面对基层政府出现“悬浮化”、村委会凸显行政化,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二者如何协同的问题,而对农村社会组织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却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以农村社会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力量在宣传教育、物品支援、心理重建、社区防疫和脆弱人群援助方面呈现持续性的深入参与,展现出巨大能量与作用。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内在问题,如农村社会组织应急管理自身建设不足,信息共享网络不完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对农村社会组织的参与缺乏长效机制等。如果对农村社会组织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加以剖析,探究其参与过程及内在逻辑,并对其有效引导,促进其提升能力、补齐短板,将对农村社会组织创新发展以及基层应急管理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发生机理
  发生机理是社会主体之所以产生行动的基本原由。分析发生机理的过程不仅可以阐明某一社会主体在事件中何以形成,而且可以说明这一社会主体在事件中的重要性。农村社会组织是基于深厚的群众基础,由农民自愿建立的,以完善乡村社会自治能力为导向的服务性、互助性与公益性组织。其情感基础、服务职能以及外部力量支持,共同构成了农村社会组织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机理。
  (一)情感共同体构成了农村社会组织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必要性
  情感共同体是指人们在血缘、族缘、姻缘、友缘、地缘、业缘等感情的基础之上结成的集体[5]。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其产生的影响波及全部社会主体,尽管有些主体远离突发事件所发生的区域,然而他们依然会受到情感的牵连。因为不论是对受灾地区遭受的灾难性伤害,还是对自身因灾难而造成的损失,他们总会怀有某种怜悯或伤感之情,从而形成一种情感的共鸣。这种情感共鸣成为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精神纽带,“同一群体”效应应运而生,使得各社会主体能够快速地参与协同抗灾救灾的行动。“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就是这个道理。例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河南嵩县竹园沟村300位村民日夜抢收50000kg大葱捐赠武汉;云南93户村民自发捐赠香蕉,接力开车送到1800km外的湖北黄石。情感共同体凝聚着不同组织和不同个体,也是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动力来源和感情基础。
  (二)农村社会组织的职能为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提供了可行性
  在突发公共事件影响下,企业停工停产、交通限行、社区封闭,不但给人们带来經济损失、生活不便、心理创伤等问题,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医疗废弃物,生活环境面临环境污染的风险,这就急需社会各方力量发挥作用,积极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具体包括动员和整合社会力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农村社会组织天然具有服务性、互助性与公益性,按照功能和目标,可分为经济合作组织、文化科技组织、社会福利组织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的职能也有所不同。经济类社会组织一般是为突发公共事件提供技术支持,助力本村农民农产品合作供销;社会福利类社会组织则是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帮助体弱多病的老人购买生活物品;文化科技类社会组织利用传统资源,为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提供必要的宣传与科普;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则动员和整合社会力量支援灾区。可见,农村社会组织的职能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各类型社会组织根据其自身特性在处理事件中的不同环节发挥着独特作用,为其参与提供了现实可行性。
  (三)政府、外来社会力量的有效引导使农村社会组织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具备了现实性
  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过程中,政府毋庸置疑地成为应急管理的中枢指挥。但是在突发状态下,因突发公共事件的不确定性、复杂性,政府在短期内所能配置的应急资源有限,难免会出现一些领域无法采取及时、有效的应急措施,出现“政府失灵”现象,因此政府亟须考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在基层应急管理中,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力量就是农村社会组织,它有其独特优势:一方面农村社会组织所具备的草根优势可以发挥积极宣传作用,有助于提高村民认识突发事件、参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治理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具有灵活性,它能够利用自身广泛的社会触角,大量收集信息、及早发现事件的源头,继而提供应急治理所需的预警信息。   对此,中央政府多次下发文件鼓励在农村成立社会组织,引导其参与应急管理。2007年11月,十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提出,“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进行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6]。这一文件为农村社会组织的生存、发展和作用发挥提供了良好的法律支持。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再次明确了“坚持政府主导、社会互助、灾民自救,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组织的作用”“组织开展地方政府分管领导、灾害管理人员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的培训”[7],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指明具体的完善方向。2017年底,民政部紧跟应急管理需求,颁布《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并提出了“到2020年,平均每个农村社区实现拥有不少于5个社会组织”的要求。可以预期的是,若对农村社会组织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加以引导,农村社会组织将成为基层应急管理不可小觑的重要力量。
  三、参与途径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农村社会组织根据不同的发生机理形成自发型、合作型两种参与类型。自发型参与以应急任务为导向,一般通过“同心圆”式的组织结构进行自合作;合作型参与以应急管理目标为导向,构建应急管理多主体间的协调合作。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农村社会组织通过两种方式参与,积极联防联控,助力村集体经济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推动防疫工作忙中有序,事半功倍。
  (一)自发型参与:“同心圆”式合作
  自发型参与以情感机理为关联方式,表现为应急管理中的自组织现象,即若无外部命令,系统内部依据情感程度或心照不宣的规则,临时自发组成各尽其责的有序结构。它的价值在于允许个人通过志愿行动或捐赠表现他们的价值和关切之情[8]。在突发公共事件中,自组织一般以应急任务为导向,主要任务就是开展志愿性防灾救灾活动,如农村社区自发成立的劝返队、巡逻队、采买队以及志愿队等,都属于自组织。
  自发型参与呈现“同心圆”式合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基于情感的连接,人们需要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表达自己的情感,抚慰民众焦虑、恐慌以及心理创伤。一旦有牵头人在微信群、微博、论坛等发布相关信息,便会吸引许多参与者,生成简单的合作网络,形成本着自愿原则结合而成的自组织。这时,自组织需要一个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将聚集的参与者转化为有序的集体力量。自发型参与的农村社会组织的组织结构呈现为“同心圆”式,即组织内部以成员的参与态度、参与频率及在组织中发挥的影响力为界,形成不同的圈层。一般以具有影响力或主要负责人为“内圈”,承担动员群众、对接资源、分配具体工作的职责,“外圈”主要由志愿者和受组织吸引参与到组织活动中的村民组成,他们一般富有志愿精神,愿意为组织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出一份力量。如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时,农村社区成立的劝返队、巡逻队,大多是以党员或村干部为中心“内圈”,2~3个村民小组为防疫单位,动员村民参与形成“外圈”,分批次、分时间段在“卡点处”登记、查询、测体温,对外地返乡人员进行留意询问,到有家人在疫区工作的村民家里做思想工作。“同心圆”式的组织结构最大范围地动员全体村民联防联控,调动了村民参与应急管理的积极性,将村民之间的自合作功效发挥到了极致。但是,自发型参与的组织是任务型的,缺乏管理实体,随着事件逐渐缓解,农村社会组织将不再提供应急服务,逐步解散,政府替代其职能继续发挥作用。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自组织常以微信群、自媒体等渠道发布信息,辨别信息真假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难免遇到亦真亦假消息时就盲目跟风。
  (二)合作型参与:多主体间协调合作
  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和外界环境进行交换,以获取自身生存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资源。应急管理中,农村社会组织对外界环境的资源依赖更为显著,合作型参与应运而生。这是指以应急管理目标为导向,以农村社会组织为平台,与政府、企业进行合作,从而提升应急管理的社会动员、社会服务能力。它的组织载体主要是农村社区已存在的公益性、服务型组织,他们关注本社区的老人、妇女、儿童的需求与村庄的生存环境。比如促进妇女发展的妇女艺术协会、广场舞队;服务老人的老年协会;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的社工小组以及环境保护组织、用水协会等。这种组织一般组织结构较为完整,管理者或发起者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的社会工作能力。这种组织在发展动力上不仅仅依赖于本村村民,还会得到乡镇政府、专业社会组织、企业等多方的支持,形成较为稳定的社会支持网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农村社会组织与应急管理主体进行合作,主体间的资源逐步“交换”,实现协同整合,形成不同的应急管理参与路径。
  1.自合作式参与。农村社会组织自合作,是在复杂的应急管理情景下,组织自发涌现并通过主动式网络构建开展行动,它强调合作关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农村存在一定数量的公益型、服务型社区组织,基于不同的服务职能、资源(物资、人员或信息)互补的诉求,自愿加入合作网络中,承担相应的工作安排,完成社区内的防疫宣傳、动员群众参与,救助贫困老人,保护环境、维护乡村秩序等应急目标。如河南周山村现有活跃农村生活的艺术协会、关爱老人生活的老年协会、关注妇女发展与赋权的妇女手工艺协会等5个社会组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周山村社会组织合力参与联防联控,承担不同角色,如艺术协会担任宣传者,提供防疫宣传资料,将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特点和防范重点编成顺口溜,录成三句半表演视频,发到村民微信群里,送到村广播站,协助政府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减少村民心理恐慌;老年协会承担信息沟通工作,协会成员既有乡镇退休干部、老党员,又有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他们配合艺术协会的防疫宣传,到家动员村民居家勿出、及时上报疫区返乡人员信息。同时,收集村民的防疫诉求,不易出现弄虚作假、瞒报谎报的情况。
  2.协同式合作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是非常态化的管理方式,涉及面广且复杂细微,应急管理服务的提供既需要政府从宏观把握、规划,又需要社会组织在细节处的补充。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时,基层政府根据现实需要赋予了一些农村社会组织以提供社会服务的职责,协同政府推进乡村治理,如把农村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经济能人以及热心人士召集起来,培育和发展乡贤理事会,提供农村公共服务、开展农村公益事业,参与乡村治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乡贤理事会对社会资源整合相对快速,提供服务较为全面,有效弥补基层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比如,安徽舒城、广东宋桂镇等地乡贤理事会广泛动员会员筹集口罩、消毒液等应急资源,急收农产品送往一线,缓解一线防疫工作的燃眉之急。在捐赠这批防疫物资的同时,他们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下,防疫、生产两不误,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开展合作,寻找温室育苗、化肥、农机设备过渡安置,积极春耕备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冲刺。   3.互补式合作参与。专业性社会团体资源网络丰富,专业能力过硬,可以提供与农村社会组织应急服务内容不同的产品,弥补农村社会组织应急管理能力的不足,回应社会需求。这是一种取长补短的合作模式,双方互相独立,专业性社会团体以自身资源优势助推农村社会组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困境。针对疫情期间农产品面临的滞销问题,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整合中国银联及部分银行的线上金融支付渠道资源,与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充分合作,搭建线上销售平台,开设产销信息绿色通道,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并减免贫困地区手续费,为疫区群众“菜篮子”采购提供补贴等措施,推动滞销农产品及副食业产品线上销售。需特别说明的是,合作型参与须实现组织间的信息共享,一旦在过程中出现信息不对称,便会出现低效甚至失灵现象。
  四、相关建议
  农村社会组织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组织与应急管理框架中最前沿的防控实体,参与基层应急管理既是必然也是实然。通过这场疫情,农村社会组织充分展现了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内在动力与可行性方式,为纳入应急管理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当然,农村社会组织的参与依然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仍需在信息共享、自身应急能力建设上下功夫,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本文结合农村社会组织实际需求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加强农村社会组织的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农村社会组织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与其本身的组织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加强农村社会组织自身应急管理能力既拓宽了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领域,又直接提升了基层应急管理的效能。
  1.转变角色观念。在应急管理中,农村社会组织及村民应摒弃被动参与的角色,将自己视为应急管理的主体,视为不可或缺的主体力量。只有具备主体意识的参与主体才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应急管理全过程,才会全面且理性地思考自身的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农村社会组织要将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作为组织发展的重要内容,提高防范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努力做好基层应急管理的排头兵。
  2.提升技能。农村社会组织扎根于乡村,在应急管理中动员参与、整合乡村资源方面具备天然的优势,其组织平台又奠定了基层应急管理的基础,及时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可以使其参与更有效率,发挥更大作用。这就要求农村社会组织将应急管理纳入运行机制,开展科学化、规范化的应急管理培训,培养组织成员的应急管理素养。同时,要与政府、外来社会组织、专家和学者进行合作,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社会组织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时的运行模式,不断提高组织的专业化素质。
  (二)完善基层应急管理机制
  完善基层应急管理机制不仅是为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提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方案,更是最大限度地鼓励、支持、引导农村社会组织科学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1.将农村社会组织纳入社会动员机制。农村社会组织是整合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力量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应急管理相关的政策、工作制度中应该明确农村社会组织的具体工作职责,并按照农村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程度,从经费资助、应急设施配置和应急培训等方面,为农村社会组织提供必要的帮助。
  2.将农村社会组织纳入政府应急管理培训制度。《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6]。为此,农村社会组织的应急管理专业培训理应纳入政府年度考核与年度工作计划,加强农村社会组织的應急管理培训。
  3.将农村社会组织纳入基层应急决策机制。在基层应急管理决策时,应评估多方利益,吸纳多方意见,将损失降至最低。将农村社会组织、专业协会、企业的代表纳入决策议事机制,一方面促进在应急决策中能充分听取和反映应急多元主体的需求与建议;另一方面有助于农村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深刻领会基层政府和应急部门的部署安排,更加主动地协调资源,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三)构建信息共享的网络
  构建多元应急管理主体参与的信息共享网络,须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统一的信息交流平台。政府应将社会组织应急网络纳入政府部门应急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建立二者之间实时联动的信息沟通渠道,派相关人员负责与监督,确保信息对称。与此同时,加入信息甄别功能,一方面防控虚假信息,对造谣及重复上传的信息进行删选;另一方面及时公布已接收到的捐赠物资,将核实统计后的信息置顶,既减少海量信息的堆积,又避免应急资源滞留的混乱状态。需要强调的是,信息共享的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它不单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信息中枢,更为重要的是在日常的基层治理中,农村社会组织可在此平台上与政府保持互动,使信息资源与服务共享常态化。
  参考文献
  [1]王道勇.群防群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合作应对[N].光明日报,2020-03-27(06).
  [2]吕方.再造乡土团结:农村社会组织发展与“新公共性”[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33-138.
  [3]杜吟棠.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的历史和现状[J].经济研究参考,2002(25):13-19.
  [4]董玉萍.农村社会组织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17):9278-9280.
  [5]谢俊贵.灾变危机管理的社会协同问题[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2):104-108.
  [6]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7]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011年10月16日修订)[EB/OL].(2011-11-01).http://www.gov.cn/yjgl/2011-11/01/content_1983551.htm.
  [8]聂磊.危机管理中的社会组织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遭遇到产业关键技术“瓶颈”和创新能力不足等难题怎么办?  地方政府要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定位精准的好成果、好项目哪里找?  一个联合科技攻关项目帮助企业打通了拓展国际市场的“任督二脉”。中国科协为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请来14位院士专家出谋划策,并建立了研发中心,迅速帮助风神轮胎“攻克”了部分产品的欧盟A级标准,总体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一次产业技术学术论坛引进了一个总投资
期刊
三、学会办事机构职业化建设  全国学会办事机构的领导与管理工作作为一种职业,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学会办事机构职业化建设就是专职人员社会化、管理科学化、做事专业化,它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组织、管理、人员三个层面进行。在组织层面,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职能定位;在架构层面,要有适应环境和目标的社会组织机构;在人员层面,要有社会化的高素质和有胜任能力的专职工作人员;在管理层面,要有法治程序和规则
期刊
[摘 要]随着全国性行业协会学会与行政机关脱离挂靠关系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脱钩”后的行业协会学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已经从外部转向内部。全国性行业协会学会在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内部管理等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基本质上是目前我国科技社团能力建设实践层面问题的体现。本文围绕“脱钩”大背景下给科技社团能力建设方面带来的问题及其对策,以中国公路学会在“脱钩”背景下的改革实践为例,从理念、制
期刊
近期,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社会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细化了社会智库的概念内涵和组织特征,强调了发展社会智库对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扶持和规范并重的发展原则。  社会智库是相对于官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多处涉及社会组织、慈善事业、志愿服务等工作,摘录如下:  一、直接提及的要点内容  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摘自:第六部分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条 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  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
期刊
台湾海峡,一条长300公里,宽150公里的海峡,在闽台之间飘然而过,近代百年间,两岸朝发夕至,舟揖相通。然而,四十多年来,由于两岸政治的藩篱,使台湾海峡成为台湾省与祖国大陆之间难以逾越的天堑。  然而这山重水隔,兄弟参商是炎黄子孙的一块心病。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数十年来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不断地努力;而回归祖国也是台湾岛内有识之士的共同期望。基于这项共识,人们将关注两岸交流的目光投向了与台湾隔海相望
期刊
《关于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具体贯彻和落实。优化政策环境,能充分保障社会智库的人财物和生存空间,不断扩大社会智库的规模,提高其研究质量,提高其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发挥社会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作用。针对社会智库存在的具体问题,《意见》构建了扶持社会智库发展的政
期刊
[摘要]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科技馆展教团队的应急科普实践为例,通过对比应急科普与常态科普在背景、关注度、内容、形式、目标等方面的差异,探讨科技馆应急科普与常态科普内涵的异同,同时尝试理清科技馆应急科普与常态科普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今后科技馆开展应急科普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科技馆应急科普常态科普  [中图分类号]G315;G269.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自2014年1月起,上海市科协根据《中国科协关于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通知》(科协发学字〔2013〕58号)、《中国科协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重要批示精神的通知》(科协发学字〔2013〕61号)及《中国科协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
期刊
[摘要]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是精准扶贫的主要手段和重要内容。该文通过对全国10个省(区)实地督查,了解和掌握各地科技社团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现状、经验做法,探究各地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困境。在此基础上,从提高精准识别、优化扶贫模式、扩大典型示范、推进农技协发展、强化项目管理、完善政策机制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可操作的对策。  [关键词]科技社团精准扶贫实地督查  [中图分类号]G322.2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