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评价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有效地教学评价体系将推动思想政治教学的发展。努力探索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本质和基本特征,以此促进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转变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教学任务之中,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调控性。传统思政课程教学评价理论体系已明显滞后于思政课程的改革,甚至制约教学和课程发展。思政课的教学评价向来就是一个难题,尽管如此,我们也应抓住教学改革的机遇,努力在教学评价理论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一直以来,传统思政课程的评价,一是重教师轻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教法轻学法,重结果轻过程,过多采取“量”的终结性评价。然而学生的道德品行具有强烈的内隐性,道德知识水平与道德行为之间关联不大,“知”者不一定“行”,“行”者也谓必真“知”,如果通过传统道德知识测试很难客观如实的评价学生的品行;二是教师通过对学生日常活动和学习情况的观察,对学生的道德情操给予“质”的表现性评价,又缺少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的评价。这两种教育评价单调片面,但都曾被广泛使用,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不过弊端也日渐暴露出来。因此,思政课程的教学评价改革势在必行。
在现实教学中,笔者认为思政课程的教学评价应做到“一个转变,四个特性”。
一、转变教学评价理念
目前,思政课程教育评价體系做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是客观的而必要的,努力建构发展性课程评价理论体系,以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当代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核心理念就是“以生为本”“以人为本”,建立一个发展的、动态的,放眼于未来,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评价理论体系。每个学生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都是我们的教育对象,真正做到“有教无类”;每个学生都有全面自我发展的权利,全面发展并非均衡发展,不是填坑补缺,而是自由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代替了传统智力理论,学生的潜能、个性和创造力就如七色阳关,各具特色,名有所长;过去单一评价目标转变为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体现了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特质。
我国教育家陶西平曾说:“教育就像一位根雕艺术家加工一个根雕艺术品的过程。”教师就是根雕艺术家,在发展性评价中至关重要,其的主要职责就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学生作为工作的中心,全面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思政课程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纵向的、个性化的发展,提高道德品行的水平,而不是对学生学业情况作一个“量”的终结性评价,或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类化等。
二、明确教学评价的四个特“性”
发展性教学评价理论是一个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内容全面性、评价结果科学性的现代教学评价理论体系。
(一)评价主体多元性
1.自评。发展性评价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教师鼓励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2.互评。思政课程不仅是道德知识传授学习的过程,还是实践探索的过程。团队合作是不可缺少的,互相交流、沟通、合作,尊重对方、展现自我。学习群体性的互评,能看到成绩,认清不足,彼此促进。
3.参评。家长是孩子们的启蒙教师,也是影响最深远的“老师”。家长能从日常生活和课后学习的细微之处洞悉孩子的言行、情感、价值观,家长与老师交流沟通,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4.导评。学校是知识的乐园,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师生朝夕相处,建立了融洽的情谊,全面掌握着学生的学习情况,情感变化,对学生的评价具有主导性。
此外,还有学校各级领导的审评,以及校外社会人士和相关团体人员的评价,都保证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二)发展性评价提倡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1.现今,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的评价方式,仍借助于文体式的封闭性的测试,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这种评价方式不利全面客观的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不符合高等校院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可喜的是,近年来,少数院校率先进行思想政治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由开放式考试代替了传统的封闭式考试。开放式考试成功与否,关键看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实用性。要来一个根本性的调整,做到“三少、三多”:社会热点民生问题多了,枯燥的理论就少了;分析的多了,死记的就少了;思路答案多了,低分的少了。开放性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既可以全方位回答,也可以执著于某一方面深挖探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思想政治课考试的根本目的,不是记住了多少理论,而是重在提升学生的德育认知水平,进而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由理论知识学习向社会实践能力转变的经验性课程,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纲》中已规定,至少拿出25%的学时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课的教学评价非常重要,是政治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社会实践方式也丰富多彩,包括参观、访问、座谈、社会调查、各种社区活动,义务劳动等。
(三)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思想政治课的评价内容应是全面的,既包括教师“教”的评价,也包括学生“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对学生评价,不拘泥于学习的学业成绩,应看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交流能力合作意识以及探索创新精神,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发展性评价倡导个体、纵面健康全面的发展。今天比昨天有哪些进步,明天将会有什么的发展,个体素质的全面提升。让学生看到自己进步和发展的空间,给予学生“质”无等级的描述性评价,多为激励、鼓舞学生促进学生知、情、意、信、行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转变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教学任务之中,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调控性。传统思政课程教学评价理论体系已明显滞后于思政课程的改革,甚至制约教学和课程发展。思政课的教学评价向来就是一个难题,尽管如此,我们也应抓住教学改革的机遇,努力在教学评价理论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一直以来,传统思政课程的评价,一是重教师轻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教法轻学法,重结果轻过程,过多采取“量”的终结性评价。然而学生的道德品行具有强烈的内隐性,道德知识水平与道德行为之间关联不大,“知”者不一定“行”,“行”者也谓必真“知”,如果通过传统道德知识测试很难客观如实的评价学生的品行;二是教师通过对学生日常活动和学习情况的观察,对学生的道德情操给予“质”的表现性评价,又缺少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的评价。这两种教育评价单调片面,但都曾被广泛使用,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不过弊端也日渐暴露出来。因此,思政课程的教学评价改革势在必行。
在现实教学中,笔者认为思政课程的教学评价应做到“一个转变,四个特性”。
一、转变教学评价理念
目前,思政课程教育评价體系做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是客观的而必要的,努力建构发展性课程评价理论体系,以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当代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核心理念就是“以生为本”“以人为本”,建立一个发展的、动态的,放眼于未来,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评价理论体系。每个学生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都是我们的教育对象,真正做到“有教无类”;每个学生都有全面自我发展的权利,全面发展并非均衡发展,不是填坑补缺,而是自由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代替了传统智力理论,学生的潜能、个性和创造力就如七色阳关,各具特色,名有所长;过去单一评价目标转变为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体现了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特质。
我国教育家陶西平曾说:“教育就像一位根雕艺术家加工一个根雕艺术品的过程。”教师就是根雕艺术家,在发展性评价中至关重要,其的主要职责就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学生作为工作的中心,全面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思政课程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纵向的、个性化的发展,提高道德品行的水平,而不是对学生学业情况作一个“量”的终结性评价,或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类化等。
二、明确教学评价的四个特“性”
发展性教学评价理论是一个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内容全面性、评价结果科学性的现代教学评价理论体系。
(一)评价主体多元性
1.自评。发展性评价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教师鼓励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2.互评。思政课程不仅是道德知识传授学习的过程,还是实践探索的过程。团队合作是不可缺少的,互相交流、沟通、合作,尊重对方、展现自我。学习群体性的互评,能看到成绩,认清不足,彼此促进。
3.参评。家长是孩子们的启蒙教师,也是影响最深远的“老师”。家长能从日常生活和课后学习的细微之处洞悉孩子的言行、情感、价值观,家长与老师交流沟通,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4.导评。学校是知识的乐园,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师生朝夕相处,建立了融洽的情谊,全面掌握着学生的学习情况,情感变化,对学生的评价具有主导性。
此外,还有学校各级领导的审评,以及校外社会人士和相关团体人员的评价,都保证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二)发展性评价提倡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1.现今,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的评价方式,仍借助于文体式的封闭性的测试,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这种评价方式不利全面客观的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不符合高等校院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可喜的是,近年来,少数院校率先进行思想政治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由开放式考试代替了传统的封闭式考试。开放式考试成功与否,关键看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实用性。要来一个根本性的调整,做到“三少、三多”:社会热点民生问题多了,枯燥的理论就少了;分析的多了,死记的就少了;思路答案多了,低分的少了。开放性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既可以全方位回答,也可以执著于某一方面深挖探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思想政治课考试的根本目的,不是记住了多少理论,而是重在提升学生的德育认知水平,进而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由理论知识学习向社会实践能力转变的经验性课程,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纲》中已规定,至少拿出25%的学时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课的教学评价非常重要,是政治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社会实践方式也丰富多彩,包括参观、访问、座谈、社会调查、各种社区活动,义务劳动等。
(三)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思想政治课的评价内容应是全面的,既包括教师“教”的评价,也包括学生“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对学生评价,不拘泥于学习的学业成绩,应看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交流能力合作意识以及探索创新精神,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发展性评价倡导个体、纵面健康全面的发展。今天比昨天有哪些进步,明天将会有什么的发展,个体素质的全面提升。让学生看到自己进步和发展的空间,给予学生“质”无等级的描述性评价,多为激励、鼓舞学生促进学生知、情、意、信、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