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有句俗话叫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饮食的研究和创新就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怎样做出色香味及营养俱全的一餐饭已经成为每个中国家庭每天必做的事情。而对于身处万里之遥的非洲维和军官来说,似乎吃饱肚子才是安全顺利度过一天的唯一检验标准。在贫穷战乱的国家,能吃上可口的饭菜成了每个维和军官最为奢侈的愿望。
战后的利比里亚,由于工业和农业基本瘫痪,加之当地物产贫乏,生活物资基本依赖进口。记得刚来到这儿的时候,在超市里才能买到诸如土豆、洋葱、黄瓜等蔬菜,而且也仅仅只有这几样蔬菜而已。听国内以前维和的同志介绍,有一次因为运鸡蛋的船在海里翻了,直接导致整个国家一个月没有鸡蛋吃。同时,大量依赖进口容易造成当地物价虚高。利国虽然经济落后,但这里的消费水平却是整个非洲地区数一数二的,一棵白菜可以卖到80元人民币,运气好的时候能碰到青椒,但三四个买下来基本就要花掉10美金。这些在国内随处可见的白菜价蔬菜,在这里都成了高档食品。
写到这,亲爱的小伙伴们可能要疑惑了:这么艰难的生活,你们怎么过啊?当地人岂不是直接等死算了。稍安勿躁,其实联合国内部有专门为工作人员提供的商店,出售各类商品。一开始本以为是个好消息,后来发现商品的价格跟外面的超市基本相当,有些甚至更贵,尤其是蔬菜一类的食品。慢慢地时间长了,我们发现在利比里亚有两个物价体系,一是针对UN(联合国)、外国生意人及本国高收入人群的,另一个就是为当地人服务的价格,他们以利币交易,换算下来比美元要划算很多。熟悉利国的情况以后,当地华人朋友也会带我们去当地市场买东西,不过考虑到安全及卫生状况,偶尔去一次还是很需要勇气的—那里的卫生状况会极大地挑战你的忍耐力和胆量。一般我们也只会买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虽然现杀的牛羊肉很新鲜,而且价格便宜,几乎是国内价格的一半,但是由于埃博拉的影响,我们也只是看一看,没敢买。刚来任务区的时候,由于正是埃博拉高峰时期,联利团要求严禁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尽量避免和当地人接触,所以打算去当地超市采购食品的计划也只能果断放弃了。
很多人可能都对当地人吃什么很感兴趣,其实这也是我刚到非洲时的疑问。由于十年内战,经济极度落后,想想在这样恶劣的生活条件下岂不得饿死很多人?经过当地久居华人的介绍和实地探查,到后来才知道其实在这儿并没有饥饿这一说。因为这里有着独特的自然气候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路边到处都是随手可摘的芒果树、莲雾树、香蕉树和椰子树。基本上是饿了就爬树,而且一年几季,吃到嘴软。实在不行,还可以挖地,地里面有着产量丰富的根茎类植物木薯,所以当地的朋友们即使啥都不干,也不会挨饿。有一个有趣的例子,据说当地人种植玉米时习惯在丛林里放一把火,然后拿个木棍在地上戳上一排洞,再把玉米种子撒进去,一切就OK了,剩下的事情只是唱歌跳舞,到了时间去地里收割。
在城里,可以看到很多的路边摊甚是热闹。常常是架上一个大烤炉,上面摆上满满的木薯、香蕉、玉米,用炭火慢慢烤,也有烤鸡、烤鱼的,闻起来确实很香。还听当地人说木薯和芭蕉煮熟后,像国内捣糯米那样可劲地舂,最后的成品会非常软糯弹牙,香味十足。这个我后来在一次核查部队的时候尝试过,确实如此,捣烂后的木薯非常软糯,有嚼劲儿,拌上特制的蔬菜辣椒酱,香辣可口。
利国人吃饭还有一个奇特的习惯(与其说奇特,不如说简单)——几块砖头和泥土垒起的锅灶,上面架一口锅,三五个人围坐在一起,每人手拿一个盆,抓起来就开始吃,基本就没有什么卫生和形象可言了。
因此,来到利国的任务区,对我们维和军人而言,不但要接受工作上的考验,更要挑战生活上的艰难。做饭自然就成了难倒很多大男人的绊脚石。之前很多维和军官,在家从未下过厨,来到利国锻炼一年以后,最差的也成了做饭的好手,有的甚至都达到厨师的水准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人有着自己的饮食习惯。蒙罗市内有不少外国餐馆,偶尔我们也过去打打牙祭。但三明治、面包、披萨一类的西方食品,吃上几次基本上就足够了。好在蒙罗市内也有几家中餐馆,由于主要针对当地华人,菜品的味道相当地道。川菜、粤菜、湘菜等等,只要是你喜欢的口味,基本都能满足。唯一要吐槽的就是价格,只有当你能够接受将美元看成人民币去花的时候,才能安心去消费了。而最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当你下班后,饿得七荤八素,累得腰酸背痛,只能清水煮面条的时候,你的一帮损友还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各种美食,晒各种不想吃,晒各种要减肥,此时心中即使再怨恨,也只能仰天长叹了。
每思及此,我就无法抑制自己对伟大祖国的无限思念和热爱,亲爱的小伙伴们,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吧,不要因为饭菜不合口就不吃,生活不如意就抱怨。想一想此刻非洲的小伙伴们,或许你就会平静很多了。珍惜拥有,热爱生活,你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不说了,说多了都是口水!做饭去了……
战后的利比里亚,由于工业和农业基本瘫痪,加之当地物产贫乏,生活物资基本依赖进口。记得刚来到这儿的时候,在超市里才能买到诸如土豆、洋葱、黄瓜等蔬菜,而且也仅仅只有这几样蔬菜而已。听国内以前维和的同志介绍,有一次因为运鸡蛋的船在海里翻了,直接导致整个国家一个月没有鸡蛋吃。同时,大量依赖进口容易造成当地物价虚高。利国虽然经济落后,但这里的消费水平却是整个非洲地区数一数二的,一棵白菜可以卖到80元人民币,运气好的时候能碰到青椒,但三四个买下来基本就要花掉10美金。这些在国内随处可见的白菜价蔬菜,在这里都成了高档食品。
写到这,亲爱的小伙伴们可能要疑惑了:这么艰难的生活,你们怎么过啊?当地人岂不是直接等死算了。稍安勿躁,其实联合国内部有专门为工作人员提供的商店,出售各类商品。一开始本以为是个好消息,后来发现商品的价格跟外面的超市基本相当,有些甚至更贵,尤其是蔬菜一类的食品。慢慢地时间长了,我们发现在利比里亚有两个物价体系,一是针对UN(联合国)、外国生意人及本国高收入人群的,另一个就是为当地人服务的价格,他们以利币交易,换算下来比美元要划算很多。熟悉利国的情况以后,当地华人朋友也会带我们去当地市场买东西,不过考虑到安全及卫生状况,偶尔去一次还是很需要勇气的—那里的卫生状况会极大地挑战你的忍耐力和胆量。一般我们也只会买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虽然现杀的牛羊肉很新鲜,而且价格便宜,几乎是国内价格的一半,但是由于埃博拉的影响,我们也只是看一看,没敢买。刚来任务区的时候,由于正是埃博拉高峰时期,联利团要求严禁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尽量避免和当地人接触,所以打算去当地超市采购食品的计划也只能果断放弃了。
很多人可能都对当地人吃什么很感兴趣,其实这也是我刚到非洲时的疑问。由于十年内战,经济极度落后,想想在这样恶劣的生活条件下岂不得饿死很多人?经过当地久居华人的介绍和实地探查,到后来才知道其实在这儿并没有饥饿这一说。因为这里有着独特的自然气候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路边到处都是随手可摘的芒果树、莲雾树、香蕉树和椰子树。基本上是饿了就爬树,而且一年几季,吃到嘴软。实在不行,还可以挖地,地里面有着产量丰富的根茎类植物木薯,所以当地的朋友们即使啥都不干,也不会挨饿。有一个有趣的例子,据说当地人种植玉米时习惯在丛林里放一把火,然后拿个木棍在地上戳上一排洞,再把玉米种子撒进去,一切就OK了,剩下的事情只是唱歌跳舞,到了时间去地里收割。
在城里,可以看到很多的路边摊甚是热闹。常常是架上一个大烤炉,上面摆上满满的木薯、香蕉、玉米,用炭火慢慢烤,也有烤鸡、烤鱼的,闻起来确实很香。还听当地人说木薯和芭蕉煮熟后,像国内捣糯米那样可劲地舂,最后的成品会非常软糯弹牙,香味十足。这个我后来在一次核查部队的时候尝试过,确实如此,捣烂后的木薯非常软糯,有嚼劲儿,拌上特制的蔬菜辣椒酱,香辣可口。
利国人吃饭还有一个奇特的习惯(与其说奇特,不如说简单)——几块砖头和泥土垒起的锅灶,上面架一口锅,三五个人围坐在一起,每人手拿一个盆,抓起来就开始吃,基本就没有什么卫生和形象可言了。
因此,来到利国的任务区,对我们维和军人而言,不但要接受工作上的考验,更要挑战生活上的艰难。做饭自然就成了难倒很多大男人的绊脚石。之前很多维和军官,在家从未下过厨,来到利国锻炼一年以后,最差的也成了做饭的好手,有的甚至都达到厨师的水准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人有着自己的饮食习惯。蒙罗市内有不少外国餐馆,偶尔我们也过去打打牙祭。但三明治、面包、披萨一类的西方食品,吃上几次基本上就足够了。好在蒙罗市内也有几家中餐馆,由于主要针对当地华人,菜品的味道相当地道。川菜、粤菜、湘菜等等,只要是你喜欢的口味,基本都能满足。唯一要吐槽的就是价格,只有当你能够接受将美元看成人民币去花的时候,才能安心去消费了。而最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当你下班后,饿得七荤八素,累得腰酸背痛,只能清水煮面条的时候,你的一帮损友还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各种美食,晒各种不想吃,晒各种要减肥,此时心中即使再怨恨,也只能仰天长叹了。
每思及此,我就无法抑制自己对伟大祖国的无限思念和热爱,亲爱的小伙伴们,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吧,不要因为饭菜不合口就不吃,生活不如意就抱怨。想一想此刻非洲的小伙伴们,或许你就会平静很多了。珍惜拥有,热爱生活,你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不说了,说多了都是口水!做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