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堂对中国教育提供了什么启示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各名校把自己的经典课程免费搬上网,供公共享用,这已经是持续了多少年的事情了。如今,因为许多志愿人员的翻译服务,这些公开课在中国各大门户网站风行,对中国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挑战。
  然而,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这种公开课给中国的义务教育提供了什么样的启示?众所周知,中国的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和落后地区的义务教育,长期经费不足,教员不足。不久前提出了教育开支到达4%GDP的目标,早已官僚化的教育部门突然觉得有钱可烧,纷纷计划着派特权教师出国考察。在这种体制中,我们很难想像提高了的教育经费会落到孩子们身上。我们更应该着眼的,是如何寻找一套低成本、高效率的义务教育手段。
  目前农村和偏远地区所面临的困境尤难克服。随着人口老化和城市化进程,农村的孩子越来越少,流动性越来越高。你在穷乡僻壤建了坚固的校舍,却可能没有学生就读。孩子们都跟着父母进城了,而且可能长年居无定所,难以追踪。在这种情况下,义务教育的质量如何保证?我们需要更灵活的措施。
  公开课就是个很好的办法。教育部应该拿出经费,聘请明星级的中小学教师,展开义务教育核心课程的公开教学,把各个年级的核心课程全部覆盖。这种公开课不仅要免费在网上传播,而且要在各地电视的教育频道上演,更可以制作成光盘,随着教材免费向各地发放。各城市的中小学,必须免费向民工子弟开放。如果一时人满为患,则可以借助公开课教学,以媒体代替老师,并提供相应的辅导。这样,我们就能保证每一个孩子,不管走到哪里,至少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接受一流教师的授课。
  我们需要中国版的“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的计划。中国当下最为特殊的国情是,在未来20年数亿农民进城,形成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移民。这使得传统那种以固定校舍为基础的体制难以适应。如果以公开课为核心,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帮助中小学生们消化这些课程的辅导性服务网络,那么孩子们不管在哪里,在什么条件下,就都能接受具有相当的质量保证的义务教育。教育体制可以适应人口的流动。而网络、光盘、电视等现代传媒,把授课的成本几乎降到微不足道的地步。建立这种全国性的体系,费用不仅完全能够为中国目前的经济水平所承担,甚至可以说非常低廉。消减几次大规模的出国考察,大学少几栋豪华建筑,这些钱就都出来了。更不用说,我们还可以围绕着公开课体系,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志愿者,对孩子们进行辅导。这大概是目前中国教育回报最高的投资。
其他文献
年过六旬的杨霞丹戴了一顶红呢软帽,系一条黄丝巾,看上去年轻而有活力。这是她为参加1月15日“国家记忆2 010·致敬历史记录者”评选特别挑选的服饰。这个会上出席的多是自称“真正的草根”的她口中的“传说中的大家”,比如熊景明、沈志华、章立凡、徐友渔、雷颐、张鸣。  2010年,早已退休在家的杨霞丹看到家乡四川省武胜县网站上组织的“现在就开始回忆”征文活动,被勾起兴趣,陆续写了回忆性文章《一个中学生的
期刊
“可能我和很多人都一样,从小到大完全按着别人的引导和脚步生活:从爸妈说要多吃多睡才能长得像别的孩子一样壮,到老师说要好好学习才能有出息……仿佛只有别人的生活才是最美好的。”  “学习上、生活上,被推着往前走,蹒跚无力,迷茫困惑,不知如何解决。惟一能做的,好像就是这样艰难往前走的同时,坚持上‘幸福课’。”  网友的这些文字,出现在豆瓣小组“每天早起一小时,网络课程天天上”举办的“《幸福》了吗”征文比
期刊
我和小阳、小雪一家人坐在阳光下的“新元素”餐厅外屋,头顶上是一个遮凉篷,人颇多,这是一个以时尚品位为主调的餐厅,它所经营的主食是有征服力的——中西结合,一个时下流行的饮食潮流。  这家餐厅驻扎在丽都饭店附近,我有些时日没光顾过了,下了出租居然一时找不到方向。小阳在电话中大叫:错了,你去的不是东边那是北边,回头,往前右拐。  我匆匆地奔去了,小阳从凉篷里探出头向我招手。  刚在他们一家人面前站定,就
期刊
老徐翻看着老婆的手机,发现草稿箱里存着100多条信息,当打开最早的一条信息时,眼泪忍不住的流了下来。  “老徐,现在特别想和你说说话,就像高中时咱俩牵着手在夕阳下散步,边走边聊。我知道如果我和你说了我的想法,你肯定会说我小女生气,总是胡思乱想些不着边际的事情,呵呵,其实这就是我的真实想法,我不要求你给我钱、给我房子、给我汽车,我只是希望在我需要你的时候,你能在我身边。  “妈的冠心病又犯了,当时我
期刊
我是个乡下孩子。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但没文化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会因为朴素而比有文化的母亲少一分,只不过有的时候会以“特别”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念高三那年的一个周末,母亲第一次搭别人的车来到县城的一中。在递给我两罐咸菜后,又兴奋地给我一盒包装得挺漂亮的营养液。我惊讶地问母亲:“咱家那么困难,买它干什么?”母亲很认真地说:“听人家说这东西补脑子,喝了它,准能考上大学。”我摩挲着那
期刊
有没有这样一种累,让你很享受?  生活中,经常听到朋友会这样说,活着真累。人累,心也累。为什么现代人会活的那么累呢?其实,说这样话的人,大多数是从事脑力劳动的工作者,而干体力活的人,很少会这么说,顶多就是干这活,真不容易。有这样感叹的时间,不如好好睡一觉呢!闲谈中,都是你羡慕我,我羡慕你,自己有的,好像就没有好的,最好的都在别人眼中。  我们,总是嫌自己拥有的不够好。  其实,是我们忘了。我们最初
期刊
这个时代是个功名的时代,时代里的每个人都在追求着功成名就,有着与之如影随形的拜金主义。女明星可以为了上位而跟导演上床;男作家可以为了走红而抄袭,还可以死不认账;那些踢球的恨不得也能一球成名……而那些还未曾功成名就的小白领们,那就得老老实实的像均特·威克和沃夫冈·舒尔所著的《疯狂的功成名就》里写的那样,把工作当成了打仗,把职场当作了战场。在这片战场上,所有的人延续着雄性动物几百万年来不曾间断过的争斗
期刊
10年前,网恋还是个贬义词,是不成熟的标志。那时节虽然也有不少成年男女网恋,不过大多不好意思告诉别人,怕别人觉得自己太幼稚、没文化。那时节,多数男女靠相亲解决婚恋问题。时至今日,风水轮流转,我周边五成以上的新婚夫妇相识于网络。倒是相亲渐渐无人问津,成为一件很老土的事情。  相亲淡出现实生活。是社会发展之必然。媒人介绍对象,原本完全出于媒人自己的眼光,多半不能与男女双方的口味吻合。网络给了青年男女撇
期刊
给予很简单,就像把左手的东西交给右手。是很令人幸福的事情。  有一个很自私的人,自私到连一粒米都舍不得给予他人,于是人们都叫他吝啬鬼。  一天。佛祖经过他住的地方,得知此事,便决定登门点化他。  佛祖耐心地给他讲了“舍便是得”的道理。在聆听了佛祖的教诲后,他也似有所悟。这时,门外来了一个乞丐,于是佛祖便叫他前去施舍。他捧着一碗饭来到门前,可在给予的那一刻,他说什么也不肯松开自己的手。  试了几次,
期刊
天冷了,你知道加衣。心里遭遇了冷霜,你拿什么焐热冻得发抖的心灵?  7岁以前,我最讨厌吃的蔬菜是菠菜,我总觉得菠菜的叶子和根部都是甜甜的,不该是蔬菜应有的味道。在我少年的心里,似乎永远不缺少糖分,我觉得所有蔬菜都应该是成的才对。  上初中以后,突然有一天,我发现自己竟然爱上了菠菜拌豆芽的味道。后来,饭菜里只要有菠篆加入,我的食欲就会大增。这让我大为惊奇。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多年,为什么小时候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