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中水集团为例,结合国家的相關政府补助项目,对其远洋渔业在新阶段的经济效益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通过比较分析2010~2015年的数据可知,中水集团的远洋捕捞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渐趋合理,产业链不断延长,但不容忽视的是其毛利率出现了下滑,企业越来越依赖于政府的补助。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政策扶植、人才培养与后备渔场开拓方面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远洋渔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远洋渔业;经济效益;中水集团
中图分类号 S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35-328-04
Abstract Taking CNFS OVERSEAS FISHERY CO.LTD as example,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subsidies,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pelagic fishery in the new stage was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By comparing data during 2010-2015, it was found that the Group's deepsea fishing in the water industry structure has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becoming more reasonable, continue to extend the industrial chain, but have seen a decline in its gross margin, companies are increasingly dependent on government subsidies.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corresponding recommendations were put forward from policy support, talents training and backup fisheries development, so as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elagic fishery.
Key words Pelagic fishery; Economic benefit; CNFS OVERSEAS FISHERY CO.LTD
远洋渔业是我国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远洋渔业的发展对我国参与国际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强我国与相关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增加渔业劳动力就业和渔民收入、促进我国水产品贸易、缓解近海渔业资源枯竭以及丰富国内的水产品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远洋渔业本身具有的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以及涉外性强等特性,准入门槛较高。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的经济大背景下,对远洋捕捞渔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研究,并根据具体的经营发展形式给予相应的发展政策建议就显得非常必要。笔者以中水集团为例对远洋渔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初步探讨。
1 现阶段我国远洋渔业的基本情况
远洋渔业是海洋水产业的组成部分,是指远离本国渔港或渔业基地,在别国沿岸海域或深海从事捕捞活动的水产生产事业。远洋渔业是由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助渔、导航仪器设备先进、完善,续航能力较长的大型加工母船(具有冷冻、冷藏、水产品加工、综合利用等设备)和若干捕捞子船、加油船、运输船组成的捕捞船队。其发展取决于本国的经济实力、工业化程度和海洋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国内外市场、消费水平等因素。主要渔具有拖网、围网、流网、延绳钓、标枪等。我国的远洋渔业一般是指远洋捕捞业,具体可以分为大洋性渔业和过洋性渔业[1]。
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的理论,与渔业资源丰富的国家开展远洋渔业的交流与合作,是我国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和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国务院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尽快组建我国的远洋渔业船队,放眼世界渔业资源,发展远洋渔业”的战略部署,为我国的远洋渔业发展奠定了基础。1985年3月,中国水产集团所属烟台、舟山、湛江公司以及福建远洋公司联合组成的我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开赴西非海岸作业,标志着我国远洋渔业的诞生[2]。
我国的远洋渔业从1985年起步,经历3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丰富我国水产品供给、促进渔民增收、推动农业国际交流合作和农产品贸易、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做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全国远洋渔业总产量203万t,总产值达185亿元,作业远洋渔船超过2 460艘,总功率近200万kW,船队总体规模和远洋渔业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我国远洋渔船整体装备水平显著提高,现代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远洋渔船船队初具规模;作业海域由最初的几个西非国家扩展到4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属经济区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公海和南极海域;我国先后与亚洲、非洲、南美和太平洋岛国等许多国家建立了渔业合作关系,与20多个国家签署了渔业合作协定、协议,加入了8个政府间国际渔业组织,实现了我国远洋渔业在现有国际渔业管理格局下的顺利发展[3]。
在当今世界远洋渔业产业转型、格局调整的新阶段,远洋渔业企业要努力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增强远洋渔业产业的整体效益作为主要着力点,积极培育壮大现代化的远洋渔业企业,促进捕捞、加工、物流业相互融合和一体化发展,努力打造一批远洋渔业知名企业和产品品牌。
2 远洋渔业企业经济效益浅析——以中水集团为例
以中水集团为例,选取2010~2015年上半年的数据(其中,涉及到年度比较的以年度数据为基础),对我国远洋渔业企业经济效益状况进行初步分析。
2.1 中水集团的基本情况 中水集团,亦即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其前身是中国水产联合总公司。截至2014年12月31日,中水集团的期末资产总额为92 903.6万元(其中,期末流动资产合计57 385.7万元,期末非流动资产合计为35 517.9万元),期末负债合计为8 644.2万元,期末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合计为84 259.4万元,股本本期期末余额为31 945.5万元[4]。 目前,中水集团涉及的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与联营企业共8家,具体情况见表1。中水集团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与控制关系见图1,实际控制人通过信托或者其他资产管理方式控制公司。从图1可以看出,中水集团的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都是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其持有中水集团股份的比例占到59.16%,中水集团的最终控制人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4]。
中水集团是一家主要从事大洋性远洋渔业及相关产业的生产经营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开发的股份制上市公司。公司目前的主要业务有远洋渔业捕捞、产品加工、储运、水产品贸易、渔船、渔机等相关渔需物资的进出口、对外经济技术和劳务合作等。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有鳕鱼、鱿鱼、虾、金枪鱼等海产品及加工制品。
2014年是中水集团公司的调整改革与转型发展之年,公司为了遏制资源、渔获价格下滑带来的冲击,在坚持“保稳定、促转型、谋增长”的工作总基调的基础上,一方面对存量业务进行了适度的调整,优化作业结构;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增量业务,通过项目并购、盘活资产开发新项目等方式着力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以期减低单独经营远洋捕捞业带来的高风险,提高其风险承受能力,保证集团公司的稳健发展。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7 875.64万元、利润总额2 009.49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 104.83万元,顺利完成年初制定的年度生产经营目标[4]。
2.2 中水集团捕捞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为了分析中水集团捕捞业务的经济效益,可以通过对2010~2015年上半年中水集团的捕捞产量、营业收入、个主营产业毛利率、捕捞成本的构成等之间的比例增减变化来进行纵向比较,计算本期与上期之间的增减变化,来讨论其间个变量的增减变化趋势,最终得出各个年度的成本收益及其各年度的增减变化。此外,还分析了国家财政补贴对集团公司利润的影响。
2.2.1 捕捞产量波动幅度大,产品结构渐趋合理。从表2可以看出,2010~2014年中水集团的捕捞总产量有很大的波动。其中,从2010年开始捕捞的渔获总量一直下降,到2012年降到5年间的最低,之后开始企稳回升,2014年渔获总量创5年新高。在按品种划分的具体捕捞产量方面,阿根廷鱿鱼与秘鲁鱿鱼在逐渐的形成相互补充的结构方式,中水集团可以根据渔场渔业资源的多寡进行相应的作业调整,从而保证了鱿鱼产量的稳定,但是仍然无法避免个别年份由于渔业资源波动的变化带来产量波动的影响;金枪鱼的捕捞产量除2011年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在2014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产;由于秋刀鱼属于2012年新增的项目,当年实现产量1 177 t的可喜成绩,在2013年新增一艘兼捕秋刀鱼的鱿鱼钓船后,实现产量同比增长178%,到2014年略有小幅的下降。
2.2.2 营业收入不断丰富,收入结构不断完善。2010~2015年中水集团收入按行业分类比例见表3。由表3可知,2010~2015年中水集团的营业收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公司逐渐的剥离了与公司的主营业务不相关的产业,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远洋捕捞以及与海洋产品加工与销售等二、三产业,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延长了远洋渔业产业链,减轻了其产业结构单一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捕捞业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由2014年年底的90.97%下降到2015年上半年的57.62%,而其最新通过对厦门新阳洲水产品工贸有限公司的收购进入水产品的加工、生产与销售领域,其中藻类加工业对其2015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的贡献达到了35.03%。通过重组整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中水集团将围绕金枪鱼、鱿鱼等远洋渔业资源开发,提升盈利能力,保障资源稳定,优化捕捞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加强远洋渔业生产和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专业化、系统化运营水平。
2.2.3 捕捞毛利率不断下降,藻类加工异军突起。2010~2015年上半年中水集团分行业毛利率数据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捕捞产业属于大农业的范畴,整體的生产效率无法与工商业相比,属于典型的弱势产业。2010~2015年中水集团捕捞产业的毛利率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受国家海洋渔业资源、市场环境以及近年来国家鼓励远洋渔业产业的发展而形成的产业间竞争的影响,其毛利率由2010年的28.65%逐渐下降,至2013年由于金枪鱼资源持续处于低谷,而渔场投产船数大量增加摊薄单船产量以及鱼货价格同比大幅下降导致其毛利率出现负值,此后,一直在地位徘徊;修船业在2010~2015年基本上保持了较高的毛利率(2014年因由于大连南成修船有限公司浮船坞被撞而影响了年度的正常作业),除2014年之外的其余年份的平均毛利率为32.19%,在公司的各项业务中处于较高的水平;2015年公司通过并购厦门新阳洲水产品工贸有限公司的形式介入到海洋产品的加工行业,在上半年的生产作业过程中实现了16.33%的毛利率。同时,通过各相关子公司开展自营水产品的销售,为集团以后开展水产品的销售积累了经验,也实现了公司主营业务围绕海洋产品的多元化,为集团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2.2.4 捕捞成本集中度高,人力成本陡增。由于捕捞业在远洋渔业企业(中水集团)的主营业务收入中占较大的比重,其的成本收益变化对中水集团的经济效益产生很大的影响。由表5可知,材料消耗、燃料与人工成本占捕捞成本的相当大的比例,3种成本占捕捞总成本的比例最低的是2012年,为49.11%,2013年占比最高,为65.54%,3年的平均陈本占比为59.13%;在所有成本中材料消耗比较稳定,有小幅上升,燃料成本由于近年来原油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2014年出现了一定比例的下降;人工成本在所有成本的变化中表现最为抢眼,由2012年的12.84%陡增到2014年的20.69%,这与最近几年我国人力成本显著上升的态势相吻合。
2.2.5 财政补助对公司发展影响越来大。多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对远洋渔业加以扶持。这些政策多以补贴的形式加以落实,各从事远洋捕捞的企业也通过把各种补贴款项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从而转化为利润的一部分。因此,有必要对企业扣除财政补贴之后的经济效益情况进行分析。 政府补助是指公司从政府无偿取得货比资产或非货比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本公司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其中,燃油补贴、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补助、中小企业开拓资金等属于与收益相关的补助,而摊销的造船补贴则属于与资产相关的补助。
从表6可以看出,2010年以来随着政府对远洋渔业的逐渐重视与燃油补贴的深入实施,政府补助实现了高速的增长,从2010年的2 488.14万元猛增到2013年的9 169.46万元;在利润总额与净利润方面,由于近年来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远洋渔业竞争的加剧与资源、鱼价下滑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加上公司为了适应新形势对公司产能与结构的深化调整,2014年的利润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由表7可知,政府补助占公司利润的比例越来越大,各项补贴对公司利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在近年来加大了对远洋渔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远洋渔业捕捞业务受制于靠天吃饭的特性,虽然有财政的补贴为其保驾护航,但是公司的业绩稳定性依然较差。
3 结论与讨论
从2014年开始,中水集团在面对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开始了“捕捞为基、构筑平台、调整结构、升级转型”的发展战略调整,在稳抓原有远洋渔业主业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重大资产的重组,努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展对外并购、合理配置产能,强化渔获销售与成本控制,努力提高企业管理与内控水平,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这在2015年上半年的营业结构与收入方面的到了很好的体现。随着公司在产品加工、深海养鱼、鱼货销售、鱼需服务市场开拓等方面不断的加大投入,延长了公司的产业链,为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体上看,近年来特别是2015年以来,远洋捕捞业、藻类加工业、贸易与修船业是中水集团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其中,藻类加工在2015年上半年占公司利润的最大份额,达到了56.4%,捕捞业占公司的利润份额由去年同期的9661%下降到35.35%,实现了公司利润结构的优化配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的看到我国远洋渔业以及远洋渔业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在复杂多变的形式下,远洋渔业企业除了自身的风险高以外,还面临着公海渔业资源管理日趋严格,入渔国入渔条件日益苛刻,远洋渔业资源日渐衰退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外部环境因素。远洋渔业科技投入少支撑能力弱,对国际渔业资源等基本信息的调研还不是特别的充分,对渔业资源分布、变化规律和渔场信息掌握不准,难以为企业开发与政府决策提供精准、有效的依据;遠洋渔业成本上升,其主要是受燃料成本、捕捞船舶设备购置或建造、人工成本、资源使用等成本影响;远洋渔业人才匮乏,由于远洋渔业船员劳动强度大、出海时间长、风险性高,许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出现年龄老化等问题;世界渔业资源竞争压力大,当前世界各沿海国家与地区的近海渔业资源基本上属于过度饱和开发阶段,所以各国纷纷把目光转向公海,导致公海渔业资源紧张。②企业内部因素。由于中水集团在过去的很长时间以底拖网捕捞作业为主,经营结构比较单一,虽然近年来逐步加大协调对底层鱼类、中上层鱼类和深水层鱼类的立体开发利用投入,但是难以扭转短期结构单一的局面;捕捞产业相关投入品的成本不断上升,特别是人力成本的上升给公司的经济效益提高造成很大的压力;作为远洋渔业的第二产业加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于远洋捕捞业的发展,远洋渔业产业链的有效延伸与一体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展远洋渔业,是沿海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本国综合经济实力、工业化程度和海洋科学技术水平的具体体现[5]。远洋渔业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生态效益是指减少对我国近海资源的压力和有效利用国际自然资源的有效途径,提高了我国的资源利用总量;社会效益包括增加就业岗位,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维护海洋权益等;经济效益是主要的、第一位的,从该研究分析可知,远洋渔业虽然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但是长期来看其经济潜力巨大,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需要不断加大对远洋渔业的投入,继续完善远洋渔业产业的产业链,提升其一体化水平,国家也应该给与远洋渔业更多的关注与扶持。具体建议如下:①由于远洋渔业属于高投资、高风险的弱质产业,具有很大外部性经济特性,所以需要适度加大财政用于远洋渔业企业的投入,包括提高渔船等生产性装备的研发、更新换代、建造购置和改造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加大对远洋渔业资源的调查、科学研究、渔业监督、观察员计划等方面的投入,提升远洋远洋的产业竞争力。②加强后备人才队伍的建设,远洋渔业受其专业性强,涉及的领域广等特性影响需要航海技术、轮机管理、捕捞技术、制冷与空调、电子技术、管理、经济、外贸、法律等各个方面专业人才的支持,有效解决职务船员队伍供给失衡、海洋产品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③积极开发后备渔场资源,政府应积极鼓励组织远洋渔业企业进行远洋渔业资源探捕鱼调查,掌握目标海域和目标鱼种的渔业资源状况、中心渔场的形成机制、开发潜力和适合的渔具渔法,探求可规模化开发的后备渔场资源,为远洋渔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云经才.中水集团发展远洋渔业的环境分析与战略选择[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
[2] 赵兴武.强化安全管理 促进远洋渔业安全健康发展[J].中国水产,2015(7):6-9.
[3] 汪洋.转变远洋渔业发展方式 向远洋渔业强国迈进[J].中国水产,2015(4):1-2.
[4] 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2010-2015年年度与半年度报告[R].企业公告,2010-2015.
[5] 孙建富,王丹.辽宁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J].辽宁经济,2015(4):36-39.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2015,43(35):351-352,366
关键词 远洋渔业;经济效益;中水集团
中图分类号 S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35-328-04
Abstract Taking CNFS OVERSEAS FISHERY CO.LTD as example,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subsidies,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pelagic fishery in the new stage was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By comparing data during 2010-2015, it was found that the Group's deepsea fishing in the water industry structure has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becoming more reasonable, continue to extend the industrial chain, but have seen a decline in its gross margin, companies are increasingly dependent on government subsidies.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corresponding recommendations were put forward from policy support, talents training and backup fisheries development, so as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elagic fishery.
Key words Pelagic fishery; Economic benefit; CNFS OVERSEAS FISHERY CO.LTD
远洋渔业是我国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远洋渔业的发展对我国参与国际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强我国与相关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增加渔业劳动力就业和渔民收入、促进我国水产品贸易、缓解近海渔业资源枯竭以及丰富国内的水产品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远洋渔业本身具有的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以及涉外性强等特性,准入门槛较高。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的经济大背景下,对远洋捕捞渔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研究,并根据具体的经营发展形式给予相应的发展政策建议就显得非常必要。笔者以中水集团为例对远洋渔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初步探讨。
1 现阶段我国远洋渔业的基本情况
远洋渔业是海洋水产业的组成部分,是指远离本国渔港或渔业基地,在别国沿岸海域或深海从事捕捞活动的水产生产事业。远洋渔业是由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助渔、导航仪器设备先进、完善,续航能力较长的大型加工母船(具有冷冻、冷藏、水产品加工、综合利用等设备)和若干捕捞子船、加油船、运输船组成的捕捞船队。其发展取决于本国的经济实力、工业化程度和海洋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国内外市场、消费水平等因素。主要渔具有拖网、围网、流网、延绳钓、标枪等。我国的远洋渔业一般是指远洋捕捞业,具体可以分为大洋性渔业和过洋性渔业[1]。
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的理论,与渔业资源丰富的国家开展远洋渔业的交流与合作,是我国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和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国务院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尽快组建我国的远洋渔业船队,放眼世界渔业资源,发展远洋渔业”的战略部署,为我国的远洋渔业发展奠定了基础。1985年3月,中国水产集团所属烟台、舟山、湛江公司以及福建远洋公司联合组成的我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开赴西非海岸作业,标志着我国远洋渔业的诞生[2]。
我国的远洋渔业从1985年起步,经历3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丰富我国水产品供给、促进渔民增收、推动农业国际交流合作和农产品贸易、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做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全国远洋渔业总产量203万t,总产值达185亿元,作业远洋渔船超过2 460艘,总功率近200万kW,船队总体规模和远洋渔业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我国远洋渔船整体装备水平显著提高,现代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远洋渔船船队初具规模;作业海域由最初的几个西非国家扩展到4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属经济区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公海和南极海域;我国先后与亚洲、非洲、南美和太平洋岛国等许多国家建立了渔业合作关系,与20多个国家签署了渔业合作协定、协议,加入了8个政府间国际渔业组织,实现了我国远洋渔业在现有国际渔业管理格局下的顺利发展[3]。
在当今世界远洋渔业产业转型、格局调整的新阶段,远洋渔业企业要努力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增强远洋渔业产业的整体效益作为主要着力点,积极培育壮大现代化的远洋渔业企业,促进捕捞、加工、物流业相互融合和一体化发展,努力打造一批远洋渔业知名企业和产品品牌。
2 远洋渔业企业经济效益浅析——以中水集团为例
以中水集团为例,选取2010~2015年上半年的数据(其中,涉及到年度比较的以年度数据为基础),对我国远洋渔业企业经济效益状况进行初步分析。
2.1 中水集团的基本情况 中水集团,亦即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其前身是中国水产联合总公司。截至2014年12月31日,中水集团的期末资产总额为92 903.6万元(其中,期末流动资产合计57 385.7万元,期末非流动资产合计为35 517.9万元),期末负债合计为8 644.2万元,期末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合计为84 259.4万元,股本本期期末余额为31 945.5万元[4]。 目前,中水集团涉及的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与联营企业共8家,具体情况见表1。中水集团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与控制关系见图1,实际控制人通过信托或者其他资产管理方式控制公司。从图1可以看出,中水集团的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都是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其持有中水集团股份的比例占到59.16%,中水集团的最终控制人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4]。
中水集团是一家主要从事大洋性远洋渔业及相关产业的生产经营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开发的股份制上市公司。公司目前的主要业务有远洋渔业捕捞、产品加工、储运、水产品贸易、渔船、渔机等相关渔需物资的进出口、对外经济技术和劳务合作等。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有鳕鱼、鱿鱼、虾、金枪鱼等海产品及加工制品。
2014年是中水集团公司的调整改革与转型发展之年,公司为了遏制资源、渔获价格下滑带来的冲击,在坚持“保稳定、促转型、谋增长”的工作总基调的基础上,一方面对存量业务进行了适度的调整,优化作业结构;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增量业务,通过项目并购、盘活资产开发新项目等方式着力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以期减低单独经营远洋捕捞业带来的高风险,提高其风险承受能力,保证集团公司的稳健发展。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7 875.64万元、利润总额2 009.49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 104.83万元,顺利完成年初制定的年度生产经营目标[4]。
2.2 中水集团捕捞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为了分析中水集团捕捞业务的经济效益,可以通过对2010~2015年上半年中水集团的捕捞产量、营业收入、个主营产业毛利率、捕捞成本的构成等之间的比例增减变化来进行纵向比较,计算本期与上期之间的增减变化,来讨论其间个变量的增减变化趋势,最终得出各个年度的成本收益及其各年度的增减变化。此外,还分析了国家财政补贴对集团公司利润的影响。
2.2.1 捕捞产量波动幅度大,产品结构渐趋合理。从表2可以看出,2010~2014年中水集团的捕捞总产量有很大的波动。其中,从2010年开始捕捞的渔获总量一直下降,到2012年降到5年间的最低,之后开始企稳回升,2014年渔获总量创5年新高。在按品种划分的具体捕捞产量方面,阿根廷鱿鱼与秘鲁鱿鱼在逐渐的形成相互补充的结构方式,中水集团可以根据渔场渔业资源的多寡进行相应的作业调整,从而保证了鱿鱼产量的稳定,但是仍然无法避免个别年份由于渔业资源波动的变化带来产量波动的影响;金枪鱼的捕捞产量除2011年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在2014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产;由于秋刀鱼属于2012年新增的项目,当年实现产量1 177 t的可喜成绩,在2013年新增一艘兼捕秋刀鱼的鱿鱼钓船后,实现产量同比增长178%,到2014年略有小幅的下降。
2.2.2 营业收入不断丰富,收入结构不断完善。2010~2015年中水集团收入按行业分类比例见表3。由表3可知,2010~2015年中水集团的营业收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公司逐渐的剥离了与公司的主营业务不相关的产业,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远洋捕捞以及与海洋产品加工与销售等二、三产业,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延长了远洋渔业产业链,减轻了其产业结构单一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捕捞业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由2014年年底的90.97%下降到2015年上半年的57.62%,而其最新通过对厦门新阳洲水产品工贸有限公司的收购进入水产品的加工、生产与销售领域,其中藻类加工业对其2015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的贡献达到了35.03%。通过重组整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中水集团将围绕金枪鱼、鱿鱼等远洋渔业资源开发,提升盈利能力,保障资源稳定,优化捕捞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加强远洋渔业生产和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专业化、系统化运营水平。
2.2.3 捕捞毛利率不断下降,藻类加工异军突起。2010~2015年上半年中水集团分行业毛利率数据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捕捞产业属于大农业的范畴,整體的生产效率无法与工商业相比,属于典型的弱势产业。2010~2015年中水集团捕捞产业的毛利率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受国家海洋渔业资源、市场环境以及近年来国家鼓励远洋渔业产业的发展而形成的产业间竞争的影响,其毛利率由2010年的28.65%逐渐下降,至2013年由于金枪鱼资源持续处于低谷,而渔场投产船数大量增加摊薄单船产量以及鱼货价格同比大幅下降导致其毛利率出现负值,此后,一直在地位徘徊;修船业在2010~2015年基本上保持了较高的毛利率(2014年因由于大连南成修船有限公司浮船坞被撞而影响了年度的正常作业),除2014年之外的其余年份的平均毛利率为32.19%,在公司的各项业务中处于较高的水平;2015年公司通过并购厦门新阳洲水产品工贸有限公司的形式介入到海洋产品的加工行业,在上半年的生产作业过程中实现了16.33%的毛利率。同时,通过各相关子公司开展自营水产品的销售,为集团以后开展水产品的销售积累了经验,也实现了公司主营业务围绕海洋产品的多元化,为集团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2.2.4 捕捞成本集中度高,人力成本陡增。由于捕捞业在远洋渔业企业(中水集团)的主营业务收入中占较大的比重,其的成本收益变化对中水集团的经济效益产生很大的影响。由表5可知,材料消耗、燃料与人工成本占捕捞成本的相当大的比例,3种成本占捕捞总成本的比例最低的是2012年,为49.11%,2013年占比最高,为65.54%,3年的平均陈本占比为59.13%;在所有成本中材料消耗比较稳定,有小幅上升,燃料成本由于近年来原油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2014年出现了一定比例的下降;人工成本在所有成本的变化中表现最为抢眼,由2012年的12.84%陡增到2014年的20.69%,这与最近几年我国人力成本显著上升的态势相吻合。
2.2.5 财政补助对公司发展影响越来大。多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对远洋渔业加以扶持。这些政策多以补贴的形式加以落实,各从事远洋捕捞的企业也通过把各种补贴款项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从而转化为利润的一部分。因此,有必要对企业扣除财政补贴之后的经济效益情况进行分析。 政府补助是指公司从政府无偿取得货比资产或非货比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本公司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其中,燃油补贴、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补助、中小企业开拓资金等属于与收益相关的补助,而摊销的造船补贴则属于与资产相关的补助。
从表6可以看出,2010年以来随着政府对远洋渔业的逐渐重视与燃油补贴的深入实施,政府补助实现了高速的增长,从2010年的2 488.14万元猛增到2013年的9 169.46万元;在利润总额与净利润方面,由于近年来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远洋渔业竞争的加剧与资源、鱼价下滑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加上公司为了适应新形势对公司产能与结构的深化调整,2014年的利润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由表7可知,政府补助占公司利润的比例越来越大,各项补贴对公司利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在近年来加大了对远洋渔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远洋渔业捕捞业务受制于靠天吃饭的特性,虽然有财政的补贴为其保驾护航,但是公司的业绩稳定性依然较差。
3 结论与讨论
从2014年开始,中水集团在面对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开始了“捕捞为基、构筑平台、调整结构、升级转型”的发展战略调整,在稳抓原有远洋渔业主业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重大资产的重组,努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展对外并购、合理配置产能,强化渔获销售与成本控制,努力提高企业管理与内控水平,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这在2015年上半年的营业结构与收入方面的到了很好的体现。随着公司在产品加工、深海养鱼、鱼货销售、鱼需服务市场开拓等方面不断的加大投入,延长了公司的产业链,为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体上看,近年来特别是2015年以来,远洋捕捞业、藻类加工业、贸易与修船业是中水集团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其中,藻类加工在2015年上半年占公司利润的最大份额,达到了56.4%,捕捞业占公司的利润份额由去年同期的9661%下降到35.35%,实现了公司利润结构的优化配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的看到我国远洋渔业以及远洋渔业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在复杂多变的形式下,远洋渔业企业除了自身的风险高以外,还面临着公海渔业资源管理日趋严格,入渔国入渔条件日益苛刻,远洋渔业资源日渐衰退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外部环境因素。远洋渔业科技投入少支撑能力弱,对国际渔业资源等基本信息的调研还不是特别的充分,对渔业资源分布、变化规律和渔场信息掌握不准,难以为企业开发与政府决策提供精准、有效的依据;遠洋渔业成本上升,其主要是受燃料成本、捕捞船舶设备购置或建造、人工成本、资源使用等成本影响;远洋渔业人才匮乏,由于远洋渔业船员劳动强度大、出海时间长、风险性高,许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出现年龄老化等问题;世界渔业资源竞争压力大,当前世界各沿海国家与地区的近海渔业资源基本上属于过度饱和开发阶段,所以各国纷纷把目光转向公海,导致公海渔业资源紧张。②企业内部因素。由于中水集团在过去的很长时间以底拖网捕捞作业为主,经营结构比较单一,虽然近年来逐步加大协调对底层鱼类、中上层鱼类和深水层鱼类的立体开发利用投入,但是难以扭转短期结构单一的局面;捕捞产业相关投入品的成本不断上升,特别是人力成本的上升给公司的经济效益提高造成很大的压力;作为远洋渔业的第二产业加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于远洋捕捞业的发展,远洋渔业产业链的有效延伸与一体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展远洋渔业,是沿海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本国综合经济实力、工业化程度和海洋科学技术水平的具体体现[5]。远洋渔业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生态效益是指减少对我国近海资源的压力和有效利用国际自然资源的有效途径,提高了我国的资源利用总量;社会效益包括增加就业岗位,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维护海洋权益等;经济效益是主要的、第一位的,从该研究分析可知,远洋渔业虽然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但是长期来看其经济潜力巨大,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需要不断加大对远洋渔业的投入,继续完善远洋渔业产业的产业链,提升其一体化水平,国家也应该给与远洋渔业更多的关注与扶持。具体建议如下:①由于远洋渔业属于高投资、高风险的弱质产业,具有很大外部性经济特性,所以需要适度加大财政用于远洋渔业企业的投入,包括提高渔船等生产性装备的研发、更新换代、建造购置和改造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加大对远洋渔业资源的调查、科学研究、渔业监督、观察员计划等方面的投入,提升远洋远洋的产业竞争力。②加强后备人才队伍的建设,远洋渔业受其专业性强,涉及的领域广等特性影响需要航海技术、轮机管理、捕捞技术、制冷与空调、电子技术、管理、经济、外贸、法律等各个方面专业人才的支持,有效解决职务船员队伍供给失衡、海洋产品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③积极开发后备渔场资源,政府应积极鼓励组织远洋渔业企业进行远洋渔业资源探捕鱼调查,掌握目标海域和目标鱼种的渔业资源状况、中心渔场的形成机制、开发潜力和适合的渔具渔法,探求可规模化开发的后备渔场资源,为远洋渔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云经才.中水集团发展远洋渔业的环境分析与战略选择[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
[2] 赵兴武.强化安全管理 促进远洋渔业安全健康发展[J].中国水产,2015(7):6-9.
[3] 汪洋.转变远洋渔业发展方式 向远洋渔业强国迈进[J].中国水产,2015(4):1-2.
[4] 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2010-2015年年度与半年度报告[R].企业公告,2010-2015.
[5] 孙建富,王丹.辽宁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J].辽宁经济,2015(4):36-39.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2015,43(35):351-35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