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成了“手机奴隶”

来源 :启迪·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zheng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叫手机,我叫互联网,我帮你呼叫转移,我替你隐身撒谎,我24小时工作,我每天从不下岗,你离开我寸步难行,你没了我心里发痒。
  就这样,我们从科学主子变成了科技奴隶。今天,你关机了吗?
  
  经过一夜雨水的洗涤,大地显得格外清新。一大早,我们就徒步进入了法国南部山区。各种植物和树木翠绿葱郁,生机盎然。突然,我听见一阵微弱的响声,听起来不像是鸟叫。我身边的意大利同伴听到响声,毫不犹豫地掏出手机,是他妻子打来的电话,询问他徒步旅行的进展情况。在接下来的10分钟里,他既不聆听鸟儿歌唱,也不观赏清晨美景,而是一直和不在面前的人交谈。
  这就是我准备沿圣地亚哥横穿西班牙北部的长达一个月徒步旅行的开始。我决定借这次旅行在某种程度上摆脱我的手机和电脑屏幕。这一次逃离让我进一步领悟了亨利·大卫·梭罗的话:“我已经成为我的工具的工具。”
  在我开始徒步旅行之前,我在一本名为《Adbusters》的杂志上读到一篇有趣的文章,题目叫做《科技奴隶》,作者是埃里克·斯雷特。在文章中,斯雷特回忆道:“有一次,我坐在一辆拥挤的公交车上,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位中年男子。突然,这名男子的手机响了,他非但没有接听,还将手机随手从车窗扔了出去。我惊呆了。我不知道那手机是他的还是他偷来的,或许他根本不知道手机是什么。但就是凭这个看似漫不经心的动作,他成功地将自己从某种东西中解放了出来,而这种东西却几乎耗尽了我的全部精力。”这个故事让我产生了共鸣。就像今天众多的其他人一样,我的生活基于联通——不论是上网还是打手机。但是,在沉迷于使用手机5年而不能自拔之后,我意识到,我的手机不但没有让我和他人联系得更紧密,它反而成为了隔离我与周围的人和社区的一堵墙。
  全世界有几十亿人在使用手机。尽管手机看起来很棒,似乎是解放了通讯工具,使我们摆脱了办公室的束缚,但事实上恰恰相反。使用手机模糊了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之间的界限,增加了家庭和朋友之间的压力和紧张气氛。正如埃里克·斯雷特在他的文章中写的:“好像我们越有‘联系’,越变得疏远。”
  联系过于紧密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好事。在徒步旅行途中,我几次迷路。但在迷路的途中,我看到了意外的景色以及令我惊讶不已的小镇。在美国一迷路,我就打手机向朋友问路。有了手机,你就不太可能走错路,也就看不到新鲜事物,不能意外地结识到新朋友。
  所以,最近回到佛蒙特州伯灵顿的家中之后,我收起手机,用一辆锈迹斑斑的旧自行车换来一部固定电话。如果有必要,这部固定电话同样能让我联系上亲朋好友。现在,我外出时不会立即打个电话或确认是否忘了带手机。因此,我在附近一带看到了我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的东西,像街区旁的大花园,路边的艺术装饰和雕塑。现在,我不会紧盯着手机屏幕,我已经在街头和超市结识新的朋友,开始和以前没有说过话的邻居聊天,跟我的老朋友们见面,而不是打电话。
  有一天,我和邻居们一起惊奇地看着一头驼鹿穿过大街向湖边跑去。不知道为什么,这头驼鹿比手机更能搞好邻里之间的关系。
   晋华云摘自《知识窗》 编辑/叶琪
其他文献
就在刚才,我收到了一条短信,内容是关于执行全民抠门的官方通知:“从新年这一刻开始,请您尽量选乘公交,选用节能家电,珍惜每一滴水……国家节能中心。”虽然不是规定,但至少是善意的提醒。在这个消费横行的社会,你还在买、买、买不停吗?你还在用信用卡“我刷、我刷、我刷刷刷”吗?当你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从商场、超市回到家里,是不是也觉得自己买的东西有点儿多?  消费是一种病。当我们在无休止掏钱的时候,在消费的路
期刊
你还在不断地给自己定义为消费达人吗?  如果你回答“是”,那你真的out了。    在我没变成一个节约狂之前,我曾经是个流连于超市、商场,经常受到免费、打折、促销诱惑的人,家里总是堆着用不完的纸巾、喝不完的快要过期的打折酸奶、十几个塑料杯、六个外观看上去差不多的吹风机(他们告诉我说每一个都是升级版的,其实不过换了不同样式的风筒),甚至还有三片婴儿纸尿裤,这是在一次疯狂大减价中意外到手的,好吧,我承
期刊
不使用纸制品,不使用电器,不乘坐产生碳污染的交通工具。超级节水、自制面包、只买方圆250里内的蔬果。2009年,有一对夫妇对地球的负面影响几乎为“零”。    清晨,纽约第五大道某公寓楼9楼。柯林·比文一家开始了新的一天。餐桌上没有咖啡,面包是自制的。环顾四周,屋子里没有微波炉、洗碗机、冰箱、电视、空调。  这就是比文夫妇这一年来生活的一个缩影——他们给自己规定:不能产生垃圾,不使用电器,不搭乘使
期刊
在这个过度消费的时代,童话《白雪公主》中那个邪恶的王后会对着魔镜问:“魔镜魔镜我问你,谁是世界上最能买东西的人?”《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那个贪婪的老太婆,也会不停地对可怜的渔夫指手画脚:“去告诉金鱼,我要全世界商场的衣服都属于我。”可最后的结果依然一样,王后没得到好下场,老太婆依然面对着一条破烂的渔船。  马克思在一个多世纪前写道:“在伦敦最繁华的街道,商店一家紧挨一家,在无神的橱窗眼睛背后,陈列
期刊
《启迪》杂志自成立以来,因其文章的精编和智慧,赢得了广大中学教师和学生们的认可。陕西兴平市华兴中学的田宗昌老师,一直是我们的忠实读者和指导教师。有一段时间,田老师带两个高三班和一个高二班,时间非常紧张,但每次上课前他都不厌其烦地为学生们朗读《启迪》上的文章,细心观察学生们的反应,把学生们喜欢和不喜欢的文章归类整理,再把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编辑部,这使得我们选摘文章有了更为直接和清晰的目标定位。田老师
期刊
个人小传:  ◆他1984年生于湖北,今年不过26岁,却已连续四年制造出独一无二的《中国作家富豪榜》。  ◆他17岁退学;18岁赴京从事编辑工作;21岁担任《财经时报》封面报道记者;22岁签约排行榜网站,成为中国首位职业制榜人;24岁推出《怀尧访谈录》。  ◆他的最高学历只有高中二年级,却推出了中国文化名家高端访谈。  ◆他是中国最有名气的记者之一,却并不受聘于任何一家新闻机构。  ◆他师从《现代
期刊
下雪后三天,90岁的姨奶去世了。  都忙着守灵和准备丧礼,把胆小又怕冷的香扔在一边。她藏在被窝里,望一眼灵堂的鬼火,发起抖来。  喵……喵……,什么都不怕的英蛮来了。  香,你看这是什么?她不能用这个敲我头了。我从她手边拿开,她看都不看我一眼了。哈哈。他偷来了姨奶身边的旱烟斗。大人为孝敬姨奶,烟斗里还装着烟丝呢。英蛮从蜡烛上点燃烟斗,学着姨奶的样子抽起来。香闻到烟味就咳嗽。姨奶就不喜欢香这个娇气。
期刊
泰山不是堆的,火车不是推的,要说“抠门”,下面这些人可真不是吹的。    美国“抠门汉”:家里装修跑到商场暂住  美国“抠门汉”马克·梅考夫由于近来家中装修,正为无处栖身犯愁。为了节省旅馆费,他索性来到当地宜家商场“安家”。有趣的是,对于马克的“抠门之举”,商家非但不予驱赶,反而十分欢迎,因为他们乐得有人向顾客免费表演“真人秀”,并且将其吃喝拉撒睡的真实场面一一用摄像机记录下来。    意大利环卫
期刊
3岁的侄子同许多小孩子一样,喜欢提问。有一次我带他到冷气餐厅吃东西,他指着“不许抽烟”的牌子天真地问我:“这指示牌是什么意思?”我漫不经心地回答:“这牌子是说,顾客不可以在餐厅内抽烟,因为这里是冷气餐厅,是不通风的。”   “那为什么就不可以抽烟呢?”   “因为抽烟吐出的尼古丁在没有通风的房间里散不出去,就会被更多的人吸进肺里,就会影响别人的健康啊。”   原以为足够满足他的求知欲,谁知眼尖的他
期刊
不管是笔友还是网友,当你决心和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交个朋友,第一封信总是需要格外小心的——怎样用适当的话题取悦对方,使他/她有回信的兴趣呢?美国交友网站“OK,丘比特”对超过50万份的“第一封信”进行了统计分析,事实证明,在自我介绍时写什么,怎么写,确实有套“潜规则”。     1.拼写不要随性   网络语言往往很随性,但语法和拼写错误还是最好别犯,标点的使用也要规范,否则它们会影响你给人的第一印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