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肥胖与子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一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和同胞对照研究
【机 构】
: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出 处】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发表日期】
:
2020年54期
其他文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目前我国疫情的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疫情后的医院检验科如何发展?本文就此提出一些思考,主要从如何提高生物安全防护能力的建设,检测能力的建设,检验平台建设,科学研究能力的建设,人才的培养以及临床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检验学科后疫情时代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目的了解为换取现金或物品而向男性提供性服务的男性(MB)艾滋病相关行为特征及对预防服务需求,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借鉴。方法用非概率目的性抽样方法,对访谈对象进行一对一的访谈。结果共访谈28名MB,年龄20~67岁,以初高中文化程度为主,6名已婚,户籍来自15个省,性取向多样化,主要在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流动。入行主要为经济原因,依靠会所和个人网络寻找顾客,同伴口口相传为主获取知识和技能。性服务
目的探讨上海市50岁及以上人群握力、快速步行速度和认知功能的关联。方法数据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SAGE)”上海现场第一轮调查,于2009—2010年,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8 643名5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用因子分析法计算认知功能总分。采用两水平线性模型分析握力、快速步行速度和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8 175名研究对象年龄为(62.9±9.7)岁,其中男性
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常见类型,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频频发生,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疫情处置过程中,医学实验室在疾病诊断、治疗、疗效评估、预后判断等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疫情防控和病患救治赢得了时间。北京佑安医院作为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治期间,快速高效组建应急实验室并开展常规检验和病原学病毒核酸检测,为临床诊疗和病患救治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实验室证据。本文
随着超重肥胖率的增加,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目前,许多研究探讨了儿童血压偏高与近期心血管系统损害的关联,多数研究强调了儿童血压偏高对心血管系统损害的影响,但部分结论尚未达成一致。关于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有利于阐明血压偏高所导致的靶器官损害的潜在生物学机制。关于减轻体重和降低血压等相关干预措施的研究有利于从根源上降低或逆转早期心血管系统损害。本研究系统评价了儿
目的研究2018—2019年上海市社区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10月—2019年1月,从上海市静安区14个社区中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抽取4个社区(彭浦新村街道、彭浦镇、江宁路街道和曹家渡街道)为研究现场,纳入符合标准的所有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
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上常见的多重耐药菌之一,因其可以通过产生具有“保护作用”的生物膜从而影响抗菌药物的渗透杀伤效能,导致宿主形成顽固而持久的慢性感染。生物被膜使得铜绿假单胞菌产生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对宿主免疫系统的逃避性,因此传统常规的抗菌药物很难达到有效的杀菌治疗效果。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过程及影响生物被膜的调控机制可以为我们今后研究新的抗菌药物提供思路和方法。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的暴发流行给人类带来了灾难,该病发病过程中可引起多脏器功能损伤,临床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病毒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和血液生化免疫指标检查等,通过这些检查结果可反映患者的脏器功能,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本文就COVID-19实验室相关指标的检测及临床应用进行阐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自发生以来,在全国乃至全球迅速蔓延。广州作为一线城市,人口流动性大,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腾讯、阿里云两大科技公司,充分利用其人工智能技术,在病例传播链条分析、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员管理、一线工作人员防控技能培训和便民服务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实践。通过人工智能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解决了防控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为疫情防控提速。
目的比较中等职业院校/高中在读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MSM)、大学及以上在读学生MSM及同龄非学生MSM HIV感染风险的差异。方法2019年7—10月,利用某社会公益小组微信公众号平台招募满足以下标准的研究对象:年龄15~24岁;生理男性;调查开始前自报发生过男男同性性行为(口交/肛交);自报HIV感染状态阴性或不知;自愿参加研究。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HIV检测、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