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变与立格

来源 :创作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sheng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我先后读到丁杰先生的多部山水画集,同时读到不少美术界理论名家对他的山水画艺术评论。丁杰先生2011年5月28日在湖南省博物馆举办《湘江行》盛大的山水画展。在此之前,他已在中国美术馆、江苏、上海、安徽等省美术馆及港澳台地区举办多次个人画展。今年春天我再次读到他的新作,使我对他的山水画创作背景、所思所想和艺术研究目标及其成果,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一、沉稳的艺术之行
  艺术人生亦如旅行。丁杰先生从艺三十多年,已经取得十分欣喜的成绩。我认为这与他习艺背景和学习、实践的经历颇有关系。丁杰具有与一般人不同的家学渊源。其父姓陈,他随母姓丁,其八世祖陈嵩是清代著名画家,曾任清廷内阁典籍,与刘墉、纪晓岚等私交颇深。陈嵩人物、山水、花鸟兼工,尤以画梅名噪一时。清代学者徐明理曾为陈嵩题写了16行32句长诗,概括陈嵩的艺术人生,其中:“陈生作画如作字,尺幅之间有奇气。……花枝照眼笔在手,顷刻春风满天地。……扣门苟或非其人,寸水尺山求不易。……置酒百斛墨一半,写尽千山万山翠。”这些文句已将陈嵩的艺术影响概括得十分清晰。家学渊源对丁杰的艺术起步、行迹与影响不言而喻。
  丁杰于八十年代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后来又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深造。他任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等多职,虽然公务繁忙,但是他一直坚持工作与创作两不误;在他的身上映现出我国当代中青年艺术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沉着、奋进的勤勉精神!
  二、务实善学的艺术之变
  中国的画家很多。然而,真正有成就、有建树者不多。究其原因,能在艺术上有己见、有风格,能用作品确立自己艺术地位者少。丁杰很早就有一个艺术目标,他的画室取名为“梦笔斋”,坚信“梦能成真全在我,笔可达意贵由人”,决心“在传承笔墨的形式架构上,生成自己的绘画语言,创作出能够表达自我经历、自我感悟、并能够体现这个伟大的时代、体现人民精神生活的作品”。
  志存高远始于足下。丁杰的艺术之变主要有以下特征。其一,扎扎实实学习传统,遵从古训,明了古法。在临习古法、学习经典方面,薛永年先生认为他“画风更传统一些,跟黄宾虹更近一点”“(在南京师范大学期间)老师中有徐悲鸿的弟子,……徐先生的写实的路子是有影响的”;丁杰从传统中入手,与经典作品同呼吸,体悟其中奥秘,这是他最终行之能远所必经的旅程。黄宾虹在1955年3月的遗言中清楚地提出:“古人论画,常有无法中有法,乱中不乱,不齐之齐,不似之似,须入乎规矩之中,又超乎规矩之外的说法。这都是绘画的至理,学画的人应该深悟其中的道理。”显然,丁杰的山水画是深刻领悟黄宾虹这一旨意的。其二,长期坚持以造化为师。丁杰毕业于南京师大美术专业,写生的训练扎实严谨;在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工作中,多次参加各种艺委会的写生创作活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之雄伟、秀美。多年的目识心记与现场速写,增进了对表现对象特征的观察与理解,摄取对象在心于笔底便驾轻就熟、胸有成竹。其三,取东西方艺术之长,在中国画笔墨的锤炼基础上,恰当地汲取了西画光与色表现的因素,有一部分用色明丽的作品,是这一变化的成功例证。其四,丁杰有比一般画家更顽强的苦干、善学的长处。比如他坚持研习书法小楷,引起了书画界学者的关注和好评。刘曦林先生说:“丁杰特别有想法,爱动脑子。”李一先生讲:“丁杰钻研艺术有一个特点,即书画双修。丁杰的蝇头小楷,功力很扎实,在中青年画家中,丁杰的书法水平是突出的。”事实确实如此,丁杰花了几年时间用小楷抄写完几十万字的《水浒》长卷,某种程度上把书法与国画的用笔当成一枚金币的双面,它们互相促进、互为增益,他的山水画书写性很强,这与他坚实的书法功底是分不开的。丁杰的山水画艺术之变,每个阶段各有侧重,可以看出他善学、求变,师人、师物、师心,东西融通的求变的清晰历程。
  三、画我自画之立格
  丁杰山水画新的艺术形态在不断自我反思和磨练的基础上产生并且是多样的。它由传统而变,依时而生,以心而出。
  黄宾虹先生曾多次谈到“知新之由旧”,然而知者众,而能做到者寡。一个画家的成熟状态,不只是笔墨技巧的娴熟,更为重要的是在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不断形成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艺术面貌,这个面貌越突出、风格的独立与新颖性就越强。“丁式新式山水” 有以下四种形态。
  1.厚重苍茫型。为丁杰主体性作品。傅雷先生在《黄宾虹论画录》代序中,以观画答客问形式回应当时对黄宾虹作品的一些疑问。其中说到“凌乱者井然矣;模糊者灿然焉”,此语深为黄宾虹赏识。因为凡画山水者,都想极力解决好深厚而又透彻、灿然的问题。丁杰的山水画虽然师法黄宾虹之迹较为明显,但主要师其心、学其变法,而非沿袭黄宾虹的笔痕墨迹。如今丁杰的山水画也已近深厚灿然的意境。《山居图》构图饱满,以各种浓重带几分枯竭的点、线,乱而不乱地构成整个作品,图中的房屋、溪水、树干、树叶几处透亮,让大而厚实的画面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让观者为之叫好!《山静水深幽》与《山居图》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此作品未设色,以似焦墨完成,苍润而古老,笔魂立定,气象生动。《大地》系列巨幅作品,气势磅礴,笔墨雄浑,山川云雾伴随着笔墨韵律一一舒展开来,让观者流连忘返。
  2.野逸型。这类作品在丁杰山水画中占有不少比例。所谓野逸,人们往往以为是乱涂乱画,其实不然。野逸之类的创作难度更大,因为作品的章法与笔墨的驾驭、视觉的审美需求等等,都必须有较高的素养方可为之。清代郑板桥在论画竹兰石时说:“石涛画竹好野战,略无纪律,而纪律自在其中。……极力仿之,横涂竖抹,要自笔笔在法中,未能一笔逾于法外。甚矣石公之不可及也!”他肯定了这种“野战”难度大,“功夫气候,僭差一点不得。”
  丁杰的《白云风散尽》《溪水平如镜》、《溪水无情似有情》《春江水暖鸭先知》等佳作,在线的勾勒与点划之间,更多地加进了综合性的揉、擦、染等技巧,线条与点的跳动形成了一种生动的乐感;加之揉、擦的伴奏,达到有法无法、出入规矩之间;野趣之生动与逸笔的交织成为一体,既有文人画的逸气又有几分民间艺术的粗拙与朴素,显得格调不凡。
  3.轻盈型。这是丁杰融进西画色彩概念后尝试的另一类型的创作。《秋风萧瑟天气凉》《雨后空山清》,从扇面到横幅、从纯水墨到墨与色彩的揉结,都属于精心力作。水墨小品的枯而不燥,色墨结合的互不相碍,都需要高超的驾驭与艺术素养,清丽明快,赏心悦目。
  他轻盈型作品还有不少佳作体现在陶瓷绘画中。陶瓷上的绘制有材料的局限,用笔自然难以如愿。但细赏他的此类作品,充分发挥笔墨优势随形而画、依势而出,似一首首轻音乐那样流淌在陶瓷当中……“山魂水韵”“古韵今风”在丁杰的纸上和陶瓷中同时奏响。
  4.意笔装饰型。这是丁杰山水艺术的另一种强音。《石魂》《梦中皖南》《向心》与《凝聚》,巨大的画面、强烈的构成与装饰意识、向心的磁场效应与发射性的外倾张力,让观者的心理与视觉反应同步跟进。丁杰这一类型的力作,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不仅在审美上具有强烈的扩张感,而且也产生了审美理想的正能量,作品为阳光、大势、强悍予人以震撼!
  丁杰奋斗至今取得的成绩,获得不少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薛永年认为“丁杰的山水画,融合中西,打通南北,衔接古今”;冯远认为“格调独特,雅俗共赏”;王仲认为丁杰“具备了一切成大事者的心理素质”;张晓凌认为“丁杰正处在一个各种风格、观念乃至笔墨的交叉点上。……移步即换风格”,他认为丁杰《石魂》类的创作,“大大突破‘真山水’樊篱,同时又拓展了中国古典山水的表现空间,形成壮阔博大、雄奇怪异,带有一定魔幻色彩的丁杰式新式山水”。
  清代画家松年在《頣园论画》中提出:“吾辈处世不可一事有我,惟作书画必须处处有我。我者何?独成一家之谓耳。” 丁杰山水画艺术已具有显明的特色。他立足高远,求变务实聪颖,创作时能注意“处处有我”,进入画我自画、确立自己风格的境地。丁杰坚持“生成自己的绘画语言,去讲述一股精神,诉说一种力量” ,让观者从他的作品中“得到共鸣,有所感悟,有所参透”。丁杰先生正年富力强,他的艺术之梦正在实现,其艺术之笔将会迸发出更多的光彩!
  (作者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 孙 婵
其他文献
30多年来,中国文学批评队伍其增量可谓煌兮赫兮。当然,对当代批评界的不满与质疑之声亦从来不绝于耳。不过,不管是“乐观”还是“不满”,都难以规避两大事实:一是太多甚至不少金牌批评家在其文学屐旅中,难以刻拓出一道完整而清晰表征自己文学观的印痕;二是和前者紧密关联的是,其精神修持、操作实践约略“意见”远多于“主见”,终归为创作起到应有的指示引导之意识和功效都很稀薄。批评生涯与新时期文学同时发轫的胡良桂先
期刊
在历史上定下的世界格局中,中国与俄罗斯都同为政治、经济、文化大国。历史上,两国之间文化方面的交流、融合、互相影响很多。具体到电影领域,在电影艺术与电影文化中也表现得很明显。鉴于此,中国电影百余年的发展一直受到外国电影的影响的事实,俄罗斯(前苏联)电影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影响源。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和新世纪,俄罗斯电影工业呈衰落之势。中国电影产业在一路高歌的扩容增量中,也是更多地与美国好莱坞电影发生
期刊
电影制作在投入成本与技术的同时依赖多人合作,这使得电影作品具有工业产品的特性,电影的生产与发展依赖市场的反馈,观众对一部电影的喜爱可以使投资者获得资金回收,“电影是群众性的娱乐。因此,它必然要去迎合一般群众的愿望和梦想。”{1}电影作品的商业属性使得电影必须依从观众的喜好,并且尽可能地迎合观众的心理,以便求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为了吸引观众心甘情愿走进电影院,也为了抗衡其他媒介的竞争,电影就必须
期刊
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批从事旅游演艺的开发、投资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某些创作方的一味迁就和依赖,特别是在初始阶段缺乏对景区旅游演艺的审美取向作出慎重的定位与判断,最终使得其旅游演艺、特别是大型实景演艺,陷入到惨淡经营的困境之中。其中,《印象·海南岛》并非“个案”,花费巨资却因遭遇市场冷淡且歇业了事的大型类旅游演艺,决非仅仅是“印象”谈。  时至今日,笔者仍旧携带着“是风,还是路?”的疑惑,以国
期刊
编者按: 一个时代文学思潮的产生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潮、历史经验、社会心理等在文学上的反映。1985年“寻根文学”思潮的诞生便是当时知青一代文人集体经验的表达。三十年后,这一思潮在现代性语境下又形成了新的文学经验并构成对历史的现代性回应。在“历史/现实”的话语链条与“在场/不在场”的话语张力所建构的“后寻根”文学场域中,重读“寻根文学”便有了学理的支撑和文学史的指归。本刊特辟“重读寻根文学”专题
期刊
阅读《度戒》,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段是轻轻松松跑步;一段是慢慢爬坡。就个人的阅读经验而言,《度戒》有点特殊。  最初吸引我的只是“度戒”这个语词。由一个陌生的语词开始阅读,当然是深受沈从文先生湘西世界的诱惑。小说的讲述虽然曲折,叙述方式启用了近来似乎在一些文本中再度传播的“复调”——现场直击和记忆回溯穿插并行,但整部作品文字晓白,胸臆单纯,意象也不复杂,用很短的时间就能翻完一遍。我找到了“度戒”的原
期刊
余红是一位心气很高的青年作家。继长篇小说《黑煤》后,她在新作《鸿运》中以纤毫毕露的笔触直抵人物幽微的内心世界,书写了官商之间权钱交易的潜规则,对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处境进行了执著的思索和叩问,揭示了灵魂深处的人性与官场的纠缠,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官场生态的另类“浮世绘”。  评论家白烨认为:“《鸿运》是以跑关系、拉裙带、走后门的生动故事,深入揭示了权钱交易中的新的花样与社会中新的隐形歪风,这比一般的官场
期刊
谈到曾景祥先生在花鸟画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田园的意趣,诗人自有的情怀、诗境,这方面我赞成。但是仅仅这一方面还不完全够,曾景祥先生毫无疑问就有他自己花鸟画的艺术语言,我个人认为,他的工笔画可以用“真切的简约”来概括。  “真切”就是说明作为一个花鸟画家非常注重写生和观察。因为仅仅画我们所熟知的松竹梅兰菊,同样也能够画得很好,但是缺少个人对这个花卉生命体的一种独特的感悟,或者很难把花的质感转移到工笔花鸟画
期刊
湖南是工笔画的大省。从湖南走出来的曾景祥先生不仅是风格鲜明的工笔画家,而且是很有建树的美术教育家,同时也是很有文采的、修养全面的学者。他不断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修养,围绕着教学著书立说。他的著作不仅有《工笔画技法理论研究》,而且有《水彩画基础教程》和《中国书画与现代平面设计》,还做了很多课题,包括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等等。  他的工笔花鸟画,有三个明显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诗情浓郁,而且是有新
期刊
近年关注文学的人不难发现,作家王跃文开始中年“变法”了——试图在文学创作题材方面实施转向。2012年,王跃文的中篇小说《漫水》因为“小说叙事娓娓道来,散淡家常,古老的乡村、纯净的心灵相得益彰,诗意的乡愁在日复一日的寻常生活中跃然纸上”①, 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2014年8月,湖南文艺出版社又推出了他的长篇小说《爱历元年》,精致的包装,雅致的封面,月的阴晴圆缺中附有年历背景,既象征着孙离和喜子的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