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作为当前国家级贫困区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策略,对产业发展本身以及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片区内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比较典型的保靖县苗族村寨黄金村茶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从旅游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提出产业发展策略,以期对黄金村茶文化旅游和武陵山片区其他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关键词 武陵山片区 特色文化产业 黄金村 产业提升
作者简介:孙立青,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化创意产业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张欣,吉首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14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187
2014年,由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出台的《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产发[2014]28号)} 指出:特色文化产业是依托各地区特色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意、科技和市场等手段,提供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產品和服务的产业形态。指导意见对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依托特色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
黄金村所在的保靖县坐落在国家级贫困区武陵山片区,是土家族、苗族两大少数民族的聚集区,是国家重点的扶贫开发工作县。在山多地少,耕地紧张的情况下,该县依托“保靖黄金茶”这个古老、珍稀的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发展茶产业和茶文化旅游,发展成为了“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黄金村作为黄金茶的发源地,依托距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府所在地吉首市(距离约30公里)和距离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保护区的吕洞山近(距离约20公里)的交通优势,举行系列的文旅活动,开展茶文化旅游。目前,黄金村成为具有一定典型性、示范性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村寨,村中七片黄金古茶园也成为了湖南省农业旅游示范点。2015年,全村158户当中,人均纯收入达到了8300元,有75%的村民靠黄金茶种植和茶文化旅游脱贫。
一、苗族文化视野下的茶旅游资源
黄金村是一个传统的苗族村寨,这里的茶树种植、茶叶制作、茶习俗都是当地苗族适应和改造当地生态环境,选择而形成的,与当地苗族文化相契合的经验和成果。因此,这里的茶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这种特性为发展以黄金茶为基础的茶文化旅游奠定了基础。通过对黄金村的调查,现将以黄金茶为核心的旅游资源归纳如下:
(一)古茶园和成熟的茶树培植技术
目前,黄金村的茶园包括七片黄金茶古茶园和近年来连片种植的、适应于工业化生产的黄金茶基地。在黄金村的附近,分布着龙颈坳、格者麦、德让拱、库鲁、夯纳乌、团田、冷寨河7片共计百余亩的古茶园。古茶园中,主干围径在30厘米以上的古茶树有2057余株,其中最小的树龄是233年,最古老的树龄是406年,明代的古茶树有718株,清代古茶树有1339株。2009年,古茶园被列入湖南省第九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这是湖南省首次以仍在生存、具有相当价值的古老植物作为文物的保护对象。黄金茶也被誉为是湖南省内唯一“可以喝的文物”。2013年,古茶园入选成为湖南省农业旅游示范点,也是保靖县首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同时,黄金村四周也分布了大量连片的茶叶基地。现代茶园与山形地势相结合,形成了壮观的产业景观。无论是古茶园中的古茶树还是近年培育出来的新茶树都具有发芽早、产量高,氨基酸含量高、水浸出物高和酚氨比低的特点。黄金茶茶农们长期积累形成和掌握的茶树园址选择、育苗、种植、定植等技术和已有的茶树资源为黄金茶资源的永续保存,为游客体验茶树培育种植等活动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入选省级非遗名录的制茶工艺
2016年,由保靖县申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金古茶制作技艺”进入了湖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黄金茶制作技艺入选非遗名录为茶文化旅游奠定了又一基础。传说,黄金村当地苗族人的祖辈在山间劳作后会带一些野生茶叶回家。将“瓦罐”挂在“火坑”之上烧烫之后,将野生茶叶放入里面,摇晃烘干杀青后,再加水煮沸,几分钟就可以喝到芳香四溢的茶水。当地村民说,这个煮茶的故事就是如今“黄金古茶制作技艺”的源头。黄金茶的制作流程包括采摘鲜叶、摊晾、杀青、揉捻做条和茶叶干燥五道主要工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融合的背景下,这一技艺具有很强的观赏和体验价值。目前,向天全等人被列为该项目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三)相关的茶俗和古代茶叶运输的历史
目前在黄金村主要留存的茶俗和茶叶历史有三种:
一是传说,指的是“一两黄金一两茶”和“茶仙姑”的传说。“一两黄金一两茶”的传说讲的是明朝嘉靖年间,湖广贵州都御史陆杰在前往镇溪(如今的吉首市)巡视的过程中,经过黄金村附近的深山野林,很多人因染瘴气而不能行走。苗族婆婆采摘自家老茶树茶叶沏茶赠与大家喝。半个时辰后,病人全愈。于是陆杰赠与老阿婆一两黄金,于是就有了“一两黄金一两茶”的故事。“茶仙姑”的故事说的是有七个仙姑路过黄金村,眷恋黄金村山清水秀的环境,于是就共同种下七片茶园。这是现在七个古茶园的来源,七个仙姑也被称作“茶仙姑”。
二是指历史,指的是茶叶运输的历史。早在唐朝时,这里的茶叶便由溪州,上船,入朝进贡,被称为“溪州贡茶”。当时的溪州包括保靖县。如今黄金村及附近村寨还依稀残留着历史上运送茶叶的遗迹。
三是习俗,指的是祭祀茶神。在黄金村生活的茶农至今还保留着每年采春茶的时候祭祀茶神,祈求丰收的习俗。
在黄金村里,黄金茶的影响贯穿于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在各类祭祀活动当中,当地居民“以茶代酒”祭祀神灵。采春茶时,当地居民用新鲜茶叶当做食材做茶叶炒鸡蛋等美味菜肴。此外,黄金村其他苗族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都是当地发展茶文化旅游过程当中的重要资源。 (四)为当地茶叶合作社赋权
在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协会组织作为社区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在制定发展规划、制定村规民约、治理环境问题、发展乡镇企业和维护当地居民利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农村社区的协会组织既改善了农民的地位,又减轻了政府的负担。目前,黄金村茶叶合作社最主要的功能是联合茶农进行茶叶生产,而在茶文化旅游和维护茶农利益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茶叶合作社赋权对实现黄金村茶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增强游客的体验深度
目前,游客在黄金村进行茶文化旅游的过程主要包括观看“茶树王”及与其合影留念、前往现代茶园采摘茶叶、在村中购买茶叶以及观看茶文化的赛事活动四个内容。其中赛事活动一年只有一次。村中缺少长期稳定面向游客的黄金茶古茶园、黄金茶的栽植技术和黄金茶制茶工艺的展示活动。以炒茶为例,茶农炒茶前,新鲜茶叶需要摊晾4至8小时,天气晴朗气温高的时候,可以适当减少摊晾的时间,阴雨天的时候,则需要适当延长摊晾的时间。正常情况下,当地茶农都是下午傍晚时分和晚上才会炒茶。加上村中缺少食宿,游客很难有机会观看和体验炒茶活动。同时,游客在茶文化旅游当中还缺少与当地居民互动交流的机会。在游客与当地人交流成为影响游客旅游行为的重要因素的今天,加强游客与黄金村在地茶农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游客体验不足的情况,一是建议让游客实现古茶园、制茶技术、茶俗等茶资源的全方位体验,二是增加游客与在地居民的交流。
四、结语
因资源稟赋、参与主体、民族文化、开发现状等方面的差异,武陵山片区各个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和提升策略会有所不同。但是,从政府、企业、游客、在地居民、协会等利益主体出发进行探究,特别是增强当地居民在旅游活动中的参与力度对武陵山片区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丁建军.连片特困区农村专业化发展的多维减贫效应研究——以保靖县黄金村为例.湘潭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2]罗康隆.文化适应与文化制衡——基于人类文化生态的思考.民族出版社.2007.
[3]孙雅琴.保靖黄金茶发展战略研究.吉首大学.2015.
[4][美]查尔斯·R·格德纳、J·R·布伦特·里奇.旅游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5]黄益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参与机制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3(8).
[6]顾小玲.新农村景观设计艺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7][英]贝拉·迪克斯.被展示的文化——当代“可参观性”的生产.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 武陵山片区 特色文化产业 黄金村 产业提升
作者简介:孙立青,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化创意产业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张欣,吉首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14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187
2014年,由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出台的《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产发[2014]28号)} 指出:特色文化产业是依托各地区特色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意、科技和市场等手段,提供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產品和服务的产业形态。指导意见对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依托特色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
黄金村所在的保靖县坐落在国家级贫困区武陵山片区,是土家族、苗族两大少数民族的聚集区,是国家重点的扶贫开发工作县。在山多地少,耕地紧张的情况下,该县依托“保靖黄金茶”这个古老、珍稀的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发展茶产业和茶文化旅游,发展成为了“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黄金村作为黄金茶的发源地,依托距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府所在地吉首市(距离约30公里)和距离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保护区的吕洞山近(距离约20公里)的交通优势,举行系列的文旅活动,开展茶文化旅游。目前,黄金村成为具有一定典型性、示范性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村寨,村中七片黄金古茶园也成为了湖南省农业旅游示范点。2015年,全村158户当中,人均纯收入达到了8300元,有75%的村民靠黄金茶种植和茶文化旅游脱贫。
一、苗族文化视野下的茶旅游资源
黄金村是一个传统的苗族村寨,这里的茶树种植、茶叶制作、茶习俗都是当地苗族适应和改造当地生态环境,选择而形成的,与当地苗族文化相契合的经验和成果。因此,这里的茶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这种特性为发展以黄金茶为基础的茶文化旅游奠定了基础。通过对黄金村的调查,现将以黄金茶为核心的旅游资源归纳如下:
(一)古茶园和成熟的茶树培植技术
目前,黄金村的茶园包括七片黄金茶古茶园和近年来连片种植的、适应于工业化生产的黄金茶基地。在黄金村的附近,分布着龙颈坳、格者麦、德让拱、库鲁、夯纳乌、团田、冷寨河7片共计百余亩的古茶园。古茶园中,主干围径在30厘米以上的古茶树有2057余株,其中最小的树龄是233年,最古老的树龄是406年,明代的古茶树有718株,清代古茶树有1339株。2009年,古茶园被列入湖南省第九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这是湖南省首次以仍在生存、具有相当价值的古老植物作为文物的保护对象。黄金茶也被誉为是湖南省内唯一“可以喝的文物”。2013年,古茶园入选成为湖南省农业旅游示范点,也是保靖县首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同时,黄金村四周也分布了大量连片的茶叶基地。现代茶园与山形地势相结合,形成了壮观的产业景观。无论是古茶园中的古茶树还是近年培育出来的新茶树都具有发芽早、产量高,氨基酸含量高、水浸出物高和酚氨比低的特点。黄金茶茶农们长期积累形成和掌握的茶树园址选择、育苗、种植、定植等技术和已有的茶树资源为黄金茶资源的永续保存,为游客体验茶树培育种植等活动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入选省级非遗名录的制茶工艺
2016年,由保靖县申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金古茶制作技艺”进入了湖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黄金茶制作技艺入选非遗名录为茶文化旅游奠定了又一基础。传说,黄金村当地苗族人的祖辈在山间劳作后会带一些野生茶叶回家。将“瓦罐”挂在“火坑”之上烧烫之后,将野生茶叶放入里面,摇晃烘干杀青后,再加水煮沸,几分钟就可以喝到芳香四溢的茶水。当地村民说,这个煮茶的故事就是如今“黄金古茶制作技艺”的源头。黄金茶的制作流程包括采摘鲜叶、摊晾、杀青、揉捻做条和茶叶干燥五道主要工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融合的背景下,这一技艺具有很强的观赏和体验价值。目前,向天全等人被列为该项目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三)相关的茶俗和古代茶叶运输的历史
目前在黄金村主要留存的茶俗和茶叶历史有三种:
一是传说,指的是“一两黄金一两茶”和“茶仙姑”的传说。“一两黄金一两茶”的传说讲的是明朝嘉靖年间,湖广贵州都御史陆杰在前往镇溪(如今的吉首市)巡视的过程中,经过黄金村附近的深山野林,很多人因染瘴气而不能行走。苗族婆婆采摘自家老茶树茶叶沏茶赠与大家喝。半个时辰后,病人全愈。于是陆杰赠与老阿婆一两黄金,于是就有了“一两黄金一两茶”的故事。“茶仙姑”的故事说的是有七个仙姑路过黄金村,眷恋黄金村山清水秀的环境,于是就共同种下七片茶园。这是现在七个古茶园的来源,七个仙姑也被称作“茶仙姑”。
二是指历史,指的是茶叶运输的历史。早在唐朝时,这里的茶叶便由溪州,上船,入朝进贡,被称为“溪州贡茶”。当时的溪州包括保靖县。如今黄金村及附近村寨还依稀残留着历史上运送茶叶的遗迹。
三是习俗,指的是祭祀茶神。在黄金村生活的茶农至今还保留着每年采春茶的时候祭祀茶神,祈求丰收的习俗。
在黄金村里,黄金茶的影响贯穿于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在各类祭祀活动当中,当地居民“以茶代酒”祭祀神灵。采春茶时,当地居民用新鲜茶叶当做食材做茶叶炒鸡蛋等美味菜肴。此外,黄金村其他苗族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都是当地发展茶文化旅游过程当中的重要资源。 (四)为当地茶叶合作社赋权
在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协会组织作为社区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在制定发展规划、制定村规民约、治理环境问题、发展乡镇企业和维护当地居民利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农村社区的协会组织既改善了农民的地位,又减轻了政府的负担。目前,黄金村茶叶合作社最主要的功能是联合茶农进行茶叶生产,而在茶文化旅游和维护茶农利益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茶叶合作社赋权对实现黄金村茶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增强游客的体验深度
目前,游客在黄金村进行茶文化旅游的过程主要包括观看“茶树王”及与其合影留念、前往现代茶园采摘茶叶、在村中购买茶叶以及观看茶文化的赛事活动四个内容。其中赛事活动一年只有一次。村中缺少长期稳定面向游客的黄金茶古茶园、黄金茶的栽植技术和黄金茶制茶工艺的展示活动。以炒茶为例,茶农炒茶前,新鲜茶叶需要摊晾4至8小时,天气晴朗气温高的时候,可以适当减少摊晾的时间,阴雨天的时候,则需要适当延长摊晾的时间。正常情况下,当地茶农都是下午傍晚时分和晚上才会炒茶。加上村中缺少食宿,游客很难有机会观看和体验炒茶活动。同时,游客在茶文化旅游当中还缺少与当地居民互动交流的机会。在游客与当地人交流成为影响游客旅游行为的重要因素的今天,加强游客与黄金村在地茶农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游客体验不足的情况,一是建议让游客实现古茶园、制茶技术、茶俗等茶资源的全方位体验,二是增加游客与在地居民的交流。
四、结语
因资源稟赋、参与主体、民族文化、开发现状等方面的差异,武陵山片区各个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和提升策略会有所不同。但是,从政府、企业、游客、在地居民、协会等利益主体出发进行探究,特别是增强当地居民在旅游活动中的参与力度对武陵山片区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丁建军.连片特困区农村专业化发展的多维减贫效应研究——以保靖县黄金村为例.湘潭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2]罗康隆.文化适应与文化制衡——基于人类文化生态的思考.民族出版社.2007.
[3]孙雅琴.保靖黄金茶发展战略研究.吉首大学.2015.
[4][美]查尔斯·R·格德纳、J·R·布伦特·里奇.旅游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5]黄益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参与机制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3(8).
[6]顾小玲.新农村景观设计艺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7][英]贝拉·迪克斯.被展示的文化——当代“可参观性”的生产.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