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动物,预测灾难

来源 :大科技·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e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最好的地震预测技术只能提前几分钟发出警告,但在地震发生之前,蛇类逃离它们的巢穴,奶牛停止产奶,是不是意味着动物们知道一些人类不知道的信息?如何让动物帮助我们预警呢?
  动物与自然界要素的联系
  观察动物活动来帮助人类生存,这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约6000年前,美国北部的土著印第安人利用对野牛行为的了解,制定了一种有效的狩猎方法,他们将一群乱窜的野牛赶到悬崖边,野牛在冲撞之中跌下悬崖,而悬崖之下就是印第安人的屠宰营。
  在很多民间传说中,人们可以通过动物来预测天气、灾难。而在过去的几年里,观察动物行为活动,为人类提供大自然的知识,已经从民间传说转向科学。例如2013年,美国科学家们对一种民间传说的“无稽之谈”进行了实验——当雨快要来临的时候,奶牛就会躺下来。
  研究人员测量了奶牛的核心体温,发现奶牛在寒冷的时候会躺下,而在炎热的时候会站起来以散热。奶牛可能无法准确地预测降水,但它确实显示了奶牛行为和天气之间的一种联系。研究人员还分析了蛇的行为和天气之间的联系,发现在厄尔尼诺周期中,蛇更具攻击性,更容易咬伤人类或其它动物。
  动物能提前感知灾难
  有证据表明,动物可以被当成是“智能传感器”,来预测即将到来的地震。2014年,有学者探讨了2011年摧毁日本的地震和海啸中,动物们不寻常的行为。在地震发生的前一周,离地震中心340千米之内的地区,奶牛的产奶量有所下降,宠物亲近主人的行为也减少。由于压力会影响牛奶的生产,这意味着奶牛在发生地震之前,就已经感觉到了。
  此外,发生7级地震的秘鲁亚纳查加国家公园里,公园内的触发摄像机也捕捉到了动物行为的变化。在早前平常的一天内,摄像机记录下了15种动物的踪迹,但在地震的23天前,记录到的数量已经降到5种以下,在这事件发生的前一周,数量下降到0。通过记录围绕震中的海面上所反射的极低频率的无线电波,科学家探测到了地震两周前开始的电离层的干扰。地震发生前8天的大波动,正好与动物活动的第二次明显减少相对应。
  科学家认为,在地震发生前几天或几周内,野生动物也可能会发现大气压、地下水水位、重力和化学物质的变化。如果动物可以作为早期的预警系统,我们如何利用?
  太空动物研究系统
  为了增强对野生动物这些现象的观察效果,科学家计划利用太空发射系统进行研究。该计划被称为太空动物研究系统,借助国际空间站,从太空观测研究动物的行为特征。
  通过全球实时追踪动物的行为,科学家相信,他们能够创造出一个早期预警系统来预测自然灾害。那么,这个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呢?
  首先,宇航员将在国际空间站上安装一个野生动物专用的无线电接收器,该设备将远程追踪动物,这是以前从未应用过的技术。
  接收器将在320千米上高空环绕地球,能覆盖90%以上的地球表面。而国际空间站每24小时就可以绕地球16圈,动物身上的追踪器永远不会处于传输范围之外。这说明地面的科学家能可靠地与国际空间站的设备通信,并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定期进行位置测定。
  追踪观察动物使用的是CDMA(代码分多址)系统,这是非常有效的网络系统,能使许多个发射机同一时间在一个通信信道发送信息。CDMA是基于软件的系统,便于技术精制时的系统升级,而关键是在天空中有一个非常强大的计算机来解码信号。
  所以说,科学家能在任何地方追踪观察到动物——海面、沙漠、高山、农田甚至你家后院的树林里。在手机没有信号的地方,它也能有效地运作。
  最初的两年里,至少2000只动物安上了追踪器,包括杜鹃、海龟等,然后逐渐增加到了2万多只。除了追踪动物的位置,追踪器还能记录高度、潜水深度、光照强度等信息。研究人员建立了算法来比较不寻常的动物活动或行为,比如蛇的攻击程度上升或者奶牛的产奶量下降,这些行为已经成为模型系统中的因子,用来预示即将发生的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最后,这种信息可以传递给政府、非政府组织和救援组织来拯救生命。
  太空动物研究系统还有着其他的用途。大约70%的流行病是人与动物接触而产生的,包括禽流感和非典。而这样的系统可以为流行病学家提供一些重要信息,比如疾病在哪出现以及如何传播的。
  追踪器的完善
  系统刚开始使用的追踪器重量为5克左右,研究人员的目标是把重量减小到1克以内。另一方面,科学家也正在寻找追踪更小生物的方法。英国的研究人员通过塑料管内的应答器,利用谐波雷达追踪蝴蝶。塑料管要用双面粘泡沫固定在昆虫的胸部,该装置的重量只有0.012克,是蝴蝶体重的8%,对有些较大物种来说,仅为其体重的4%。其实,追踪器重量最好是在动物体重的3%以下,因为超过此重量分数之后,可能会影响动物的行为或活动。
  有研究人员发现,即使是微小的生物,如浮游动物,也可以成功地采用纳米技术来追踪。瑞典隆德大学动物运动研究中心的学者,使用了量子点(一种半导体纳米结构)和显微荧光探针等,追踪了1.5毫米的淡水甲壳类动物水蚤的活动。然而,量子点只能在摄像头下可见,说明这种方法目前只能用于追踪生活在水族馆里的生物。
  尽管追踪范围受限,但研究人员认为,纳米技术可以减少追踪器的大小,同时也可使追踪器芯片的体积变得更小,运算更高效。
  技术+动物,来拯救人类
  太空动物研究系统是一种新型国际交流平台,一些专家认为,当涉及到动物活动的生态学,我们面临的政治障碍可能要比技术本身更具挑战性。
  不过,如果这个计划成功,人类与动物王国的关系,将刷新历史记录。此外,人们也会因此了解更多关于气候变化、动物疾病传播的新知识,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发展更好的生态系统服务,如植物授粉、虫害控制和种子传播。我们对动物行为等知识的深入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拯救濒危物种,或许还能拯救我们人类自己的生命。
  拓展阅读
  随时代而发展的追踪器
  20世纪初,人们通过在鸟的腿或翅膀上绑手写识别码来标记鸟类。20世纪40年代,用雷达研究迁徙的动物,接着到了20世纪50年代,又用声呐追踪动物。
  在过去的30年里,科学家已经开始使用卫星技术追踪动物。近年来,由于电池技术的改进和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追踪器变得越来越小,效率也越来越高。
  雨燕的体重仅为42克,携带的追踪器“小背包”约为1.1克,相当于重约70千克的人携带2.1千克的物件。一般来说,3%动物体重是上限。到目前为止,瑞典隆德大学开发了最轻的追踪器,仅重0.6克。
  当然,也有一些间接技术。例如,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使用的是“接近传感器”,发射一束电磁辐射来监测蝙蝠,并不需要接触动物,这可用来模拟和评估疾病的传播。
  还有其他非损伤性的方法,包括:检测蜂房里的温度和二氧化碳,使用无人机收集动物的周期性照片,在动物巢穴旁设立定位相机并使用图像识别软件来计算动物的个体数目。
  一些基于互联网的众包项目,可以让世界各地的网友也参与到追踪动物的项目中。例如“宇宙动物园”这个项目,网友可以在线对动作感应相机捕获的相片进行动物的识别和计数。
其他文献
童话都是骗人的,神话给人的感觉大概也是如此。作为人类创作最早的故事形式,神话故事往往记录了原始人对世界的一些泛灵论解释,比如中国远古祖先认为盘古倒下后,身体化成世界万物,这才有了天地和万物,而人的产生是因为女娲捏泥巴造人。  这些解释显然并不科学,但去掉一些夸张的成分,科学家们慢慢发现一些神话故事并非全是瞎编出来的,它们见证了一些地理地貌变迁,可以帮我们穿越回原始社会,看看这些史前人类经历了什么。
期刊
一些电视媒体不鸣则已,一鸣就鸣出个大新闻。明明只是想拍个节目,做个记录片,认真地完成街头采访,却每每总能发现意外之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媒体误打误撞成就了怎样的新闻呢?  柏林墙倒塌于一次记者会  二战结束后,德国被划分为民主德国(东德)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两个部分,首都柏林也被一分为二。随着冷战的局势日益紧张,美苏之间的势力角逐氛围愈浓,许多苏联占领区的东德民众偷偷越过界线,逃到西德或者其他
期刊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的大部分时期,动物的感观对人类来说完全是个谜。释迦牟尼和亚里士多德各自准确地把感观分成了五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但至于这些感观如何工作的,囿于科技手段和知识的缺乏,无人知晓。到16世纪,人们使用了一个模糊的概念——生命力,来表示从感觉器官进入大脑的东西。  转折始于显微镜的出现。  发现受体细胞  ——信息的接收器  显微镜发明后,科学家终于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探索人
期刊
动物们用盔甲使自己免受捕食者猎杀由来已久,“全副武装”的三叶虫化石显示5.4亿年前就存在这样的自我保护机制。自然选择也驱使某些动物为了避开捕食者的利爪尖牙而进化出厚实坚韧的皮肤。事实证明这些防护措施确实能够起到作用,这些皮厚甲韧的动物活下来的几率更大。  在海洋中,海水的浮力使得盔甲的重量对海洋动物来说无关紧要,大多数无脊椎动物会从海水中取得碳酸钙来为自己的外骨骼增加强度,使自己的外壳更加坚硬。而
期刊
在西方科学史中,人类真正开始以仪器观测地震的历史,要从19世纪算起。然而距今1800多年前,中国东汉博物学家张衡制造了候风地动仪(古时称地震为地动),它非常神奇,可以检测到地震发生的方位,被誉为世界上第一台地震检测仪器。这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  神奇的地动仪  公元78年,张衡生于河南南阳,为当地大姓豪绅子弟。他自幼聪敏好学,游历多地,在文学、算学、天文、地理、机械制造等方面都颇有
期刊
美国的一位跳伞者为了挑战自己,选择在佛罗里达州夏季的雷雨高峰期,从3000多米的高空,伴着闪电和雷声,跳进黑云。这位跳伞者就是肖恩·麦克科马克。  其实,麦克科马克在跳伞界早就享有不小的名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跳伞老手。30年的职业生涯里,麦克科马克有过两万多次的跳伞经验,他曾经为电脑游戏和好莱坞电影做过特效特技,也曾经为军队做过跳伞培训。现在,麦克科马克已经是美国著名跳伞特技队“红牛空军”的当家明
期刊
花花草草将世界装点得欣荣美好,但有些看上去人畜无害、羸弱单纯的植物竟然是用毒高手。  就像有些动物用盔甲来防护捕食者的猎杀一样,植物的毒素也是它们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有的植物吃不得,有的连碰都碰不得。植物毒素轻则让人起皮疹、恶心、腹泻,重则危及人的生命安全。有趣的是,某些聪明的植物对待人和动物态度有别,比如蓖麻,人吃4颗蓖麻种子就会毙命,鸭子吃80颗才会出现同样的效果。  有毒的植物也不总是这样可
期刊
2016年9月24日,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非裔美国人历史文化博物馆落成开馆。这是全美唯一专门用于记录和展示非裔美国人生活、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博物馆。博物馆展出的文物围绕黑人由奴隸走向自由这样一条主线,记录着非裔美国人为争取平权所进行的抗争,展现了他们对美国所作出的贡献。  博物馆坐落于华盛顿纪念碑旁,外立面由3600块青褐色镶板组合而成,与周围其他灰白色砖石建筑形成强烈反差,与众不同。馆内共分3层,
期刊
通常,市面上的商品如果出现了质量隐患,或者安全问题,生产商会主动或者按有关部门要求召回产品,但是文化产品“召回”一般来说比较罕见。  2011年,一部改编自1986年英国电影《战火浮生》的音乐剧被搬上舞台,由于当年的电影《战火浮生》口碑不俗,屡获大奖,加上部分观众的怀旧情怀,音乐剧刚开始预售,演出票就被抢购一空。可是,没想到音乐剧首演就遭遇了滑铁卢。观众反映,女主人公歌唱得实在有失水准,此外,台词
期刊
日本人的机器人情结由来已久,各种花式玩法让人大跌眼镜。比如,在日本长崎豪斯登堡主题乐园里就坐落着一家特别的酒店——奇怪酒店,酒店除了3名人类管理员之外,其余服务人员全是机器人。  一走入酒店,就会看到一个可爱的大脑袋机器人门童笑脸相迎,向客人问好。酒店大堂坐着一位大眼睛的机器人钢琴家,能够现场弹奏美妙的乐曲。大厅前台有3位为客人办理入住手续的机器人服务员:一个小型的舞蹈机器人、一位美女客服机器人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