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和谐统一的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正得以倡导,充分的预设,自然的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应有的追求,对语文教师的语文功底和德识才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键词:追求 预设 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0-012-01
预设和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的一组矛盾。在强调人本的新课程标准下,这一对矛盾得到了语文教学同仁以往少有的重视。和谐统一的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应有的追求。
所谓预设,是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超时空的设想与安排,具有弹性和留白。所谓生成就是生长和建构,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它强调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固定不变、按部就班、
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主张课堂教学必须构建生成性的探究性活动过程。
一、充分的预设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应当追求理想的教学生成,追求预设和生成的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有预设,才有规矩成方圆。而忽视生成,就会扼杀课堂教学灵动的生命。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灵活的捕捉,调控“生成”!只有充分“预设”的才能对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情况进行捕捉和处理,才能驾轻就熟。新课标指导下的备课对教师的要求加深了。只不过我们的预设要留有空白。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才能使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标指引下的预设应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预设,人性化的预设,同时更应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设。进行这种预设时,教师必须要充分关注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对象——文本。并给自己预留一个可以自由支配的弹性空间,让自己能够很有把握的接受并进行课堂生成。下面就语文课堂教学谈谈对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几个方面的预设。
1.预设学生情况。对课堂教学的预设首先要从学生入手。我们知道,高中生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而每个人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等皆不相同,再加之课前准备的程度不一,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在备课时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了解他们的课前准备,并预测可能发生的一些课堂变化,并思考其对策,然后存储在自己的弹性预设空间内。
2.预设个性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可能会得出许多新颖的个性化的观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来应对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对文章容易产生个性解读的部分进行充分预设。
二、自然的生成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因此,当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应在促成学生动态生成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与等待
北京一位特级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鲁迅为什么将“他”用作男性第三人称,将“伊”用作女性第三人称?这位老师很巧妙地回答:五四时期的作家都是这样用的。这样的回答虽回避了自己不懂的问题,但没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为他没回答为什么五四作家都这么用,理由何在。倘若把这一问题作为课外作业,让学生课外去网络搜索,去探根求源,然后再让同学们交流,则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若教师也积极地去探索,而不是敷衍了事,那么才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2、学生对文本本身理解和知识超过语文范畴时要加以正确指引
一切的生成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语文、体会语文。尤其是在现在的网络条件下,如果不加以正确指引,其结果必将顾此失彼。总之,在网络教学条件下,预设和生成是辩证而又统一的,两者相互依存。预设是教师对文章的思索与理解,是根据课堂变化而变化的。我们决不能紧紧依靠预设,要审时度势,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
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三、教学生成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如何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促进教学生成,使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奏出一支和谐之歌,这一问题摆在了语文教师面前,对语文教师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积淀生活,提高素养
语文教学需要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使语文活动生活化。语文教师欲做好“经师”,必先做好“人师”。“人情练达皆文章”。应该加强人文素养,增厚人文底蕴。从而使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语,浸透文化芳香,促进教学生成,在充分解读文本,感受作品的基础上,让情感、态度、价值观水到渠成。
(二)夯实功底,厚积薄发
兵法云:居高临下,势如破竹。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备一桶水,甚至得有一眼涌流不断的水井。“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将“读书学习”进行到底。对一个教师而言,最大的危险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如果美好的课堂生成是朵朵美丽的鲜花,那么教师雄厚的知识、能力功底便是鲜花赖以生长的原野。
(三)守护激情,尊重宽容学生
只有真正爱护、关怀学生,才能出现真正的师生互动,才能获得师生共享的教学愉快,使课堂成为孕育教学生成和教学创造的温床。
关键词:追求 预设 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0-012-01
预设和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的一组矛盾。在强调人本的新课程标准下,这一对矛盾得到了语文教学同仁以往少有的重视。和谐统一的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应有的追求。
所谓预设,是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超时空的设想与安排,具有弹性和留白。所谓生成就是生长和建构,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它强调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固定不变、按部就班、
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主张课堂教学必须构建生成性的探究性活动过程。
一、充分的预设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应当追求理想的教学生成,追求预设和生成的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有预设,才有规矩成方圆。而忽视生成,就会扼杀课堂教学灵动的生命。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灵活的捕捉,调控“生成”!只有充分“预设”的才能对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情况进行捕捉和处理,才能驾轻就熟。新课标指导下的备课对教师的要求加深了。只不过我们的预设要留有空白。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才能使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标指引下的预设应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预设,人性化的预设,同时更应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设。进行这种预设时,教师必须要充分关注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对象——文本。并给自己预留一个可以自由支配的弹性空间,让自己能够很有把握的接受并进行课堂生成。下面就语文课堂教学谈谈对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几个方面的预设。
1.预设学生情况。对课堂教学的预设首先要从学生入手。我们知道,高中生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而每个人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等皆不相同,再加之课前准备的程度不一,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在备课时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了解他们的课前准备,并预测可能发生的一些课堂变化,并思考其对策,然后存储在自己的弹性预设空间内。
2.预设个性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可能会得出许多新颖的个性化的观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来应对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对文章容易产生个性解读的部分进行充分预设。
二、自然的生成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因此,当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应在促成学生动态生成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与等待
北京一位特级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鲁迅为什么将“他”用作男性第三人称,将“伊”用作女性第三人称?这位老师很巧妙地回答:五四时期的作家都是这样用的。这样的回答虽回避了自己不懂的问题,但没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为他没回答为什么五四作家都这么用,理由何在。倘若把这一问题作为课外作业,让学生课外去网络搜索,去探根求源,然后再让同学们交流,则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若教师也积极地去探索,而不是敷衍了事,那么才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2、学生对文本本身理解和知识超过语文范畴时要加以正确指引
一切的生成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语文、体会语文。尤其是在现在的网络条件下,如果不加以正确指引,其结果必将顾此失彼。总之,在网络教学条件下,预设和生成是辩证而又统一的,两者相互依存。预设是教师对文章的思索与理解,是根据课堂变化而变化的。我们决不能紧紧依靠预设,要审时度势,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
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三、教学生成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如何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促进教学生成,使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奏出一支和谐之歌,这一问题摆在了语文教师面前,对语文教师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积淀生活,提高素养
语文教学需要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使语文活动生活化。语文教师欲做好“经师”,必先做好“人师”。“人情练达皆文章”。应该加强人文素养,增厚人文底蕴。从而使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语,浸透文化芳香,促进教学生成,在充分解读文本,感受作品的基础上,让情感、态度、价值观水到渠成。
(二)夯实功底,厚积薄发
兵法云:居高临下,势如破竹。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备一桶水,甚至得有一眼涌流不断的水井。“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将“读书学习”进行到底。对一个教师而言,最大的危险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如果美好的课堂生成是朵朵美丽的鲜花,那么教师雄厚的知识、能力功底便是鲜花赖以生长的原野。
(三)守护激情,尊重宽容学生
只有真正爱护、关怀学生,才能出现真正的师生互动,才能获得师生共享的教学愉快,使课堂成为孕育教学生成和教学创造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