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讲,“亡羊补牢,犹未晚矣”。所以,在现实中,往往看到的是事故后如何整改,各层领导如何被罚,且不论到底效果如何,但往往于事无补,企业遭受损失,个人承受痛苦,家庭蒙受灾难。
所以,笔者认为,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若提倡“亡羊补牢精神”,不如发挥“未雨绸缪”的工作态度,在事故对我们的企业造成损失之前,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所谓“防患于未然”。
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一个飞行事故之前。有29个事故征兆,300个事故苗头和1000个安全隐患。所以,笔者认为,所有事故的发生都不是“无中生有的”,而是有某种迹象表明其一定会发生。
这种迹象也许是我们安全生产管理者对事“无所谓”、“没什么”的消极无为的工作态度;也许是我们员工干起事来“拼命三郎”、“大大咧咧”的麻痹思想;也许是我们省个“芝麻”丢个“西瓜”的硬件设施;抑或是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仅仅是停留在会议结束后领导们的“语重心长”上:“一定要注意安全”、“安全第一啊”……
我们也常讲:“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但实际情况却不尽人意。喊得多、落实得少,叫得响、行动的少。所以,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下大工夫在“绸缪”上,窃以为要做防息于未然,须在以下几方面“做文章”:
一、用“放大镜”看安全——明察秋毫、认真执着
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我们往往有这种现象:日常安全檢查中。我们检查的次数也不少,但等到上级专业安全管理部门来检查时,又会发生这样和那样的问题。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工作态度有问题:没有深入到安全工作的细节中去。
譬如,地面积水过多。有没有想到人会摔倒;危险处有没有设立警示语或警示牌;在电焊或气割的施工现场有没有易燃品……所以在安全生产问题上。平时不起眼的一个小问题,我们也要放大数倍去看,不管外人如何认为“多此一举”。我们都应该不折不扣的确保安全生产。
打个比喻:如果火柴达到1 50度就会燃烧(事故就会发生),如果我们做不到让温度为零,但起码得让温度为BO-100度,而决不能让温度在1 49度徘徊。用“放大镜”去看安全,就容易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二、用“显微镜”看安全——灭隐患于萌芽
安全生产管理者就要像福尔摩斯一样。善于见微知著,习惯于洞察别人看不到、预测不到的东西。
我们常说“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社会发展如此之快,工作中新问题、新情况、新隐患随时会出现,这也要求我们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及时了解国内外有关安全生产动态,掌握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做到思想观念与时俱进;更要深入施工现场,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切忌闭门造车,与现实生产相脱节。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现在的高压泵车能将混凝土达到几百米的高楼上,令人叹为观止。这就更要求我们及时更新自己的安全生产知识。才能更好的将我们的工作做好,真正做到安全生产。
在显微镜下看安全,能由一条隐患找出多条旁枝末节,从而把隐患治理于萌芽状态。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努力改变员工的安全意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员工时常处于一种无意识的习惯性违章当中。如果没有别人的提醒。他不知道自己正在违章操作。
现实数据也告诉我们,发生事故的人群多数为安全意识不强的员工及新操作手身上。新操作手我们可以对其培训学习,加强教育。但对于缺乏甚至没有安全意识、明知故犯者就要先礼后兵了。在安全工作中,虽然我们不提倡“安全是罚出来”的极端观点,但我们也要“既给你糖吃,又打你屁股”。有时,只有处罚才能触动“某些人”麻木的神经。
事实上,不同的企业,员工的人数不同,在自身的修养方面各有差异,层次区分明显,对安全的理解也深浅不一,这就需要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企业安全文化活动。引导员工关注安全、体会安全、共同提高。
曾经有不少的企业认为,加强安全管理水平无非就是出几本宣传手册。组织一些员工开展开展文体活动、搞搞培训而已。其实安全生产的内容远不止于此,这种形式上的工作也许可以使企业看上去欣欣向荣,但实际对企业的作用不大。
规范和控制人的行为是安全工作的关键。只有加强过程监督,下大力度规范施工现场、车辆等安全措施和机关办公环境,加强对人员违章的处理,不断规范现场作业行为,推行标准化作业,将安全工作真正从事后分析转移到过程监督中,实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彻底消除不安全因素,绝不姑息任何违章行为,让“我要安全”的观念深入人心。
四、敢抓敢管一“严是爱,懈是害”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往往会被人误解为“找茬”、“找事”,得不到有些员工的理解,我们管理人员在遇到阻力和白眼时往往会表现出犹豫和退缩。这也是安全工作的大忌。这等于是“姑息”、“纵容”,有悖于“防患于未然”的工作态度。
所以。我们要敢抓、敢管、敢考核,对违章作业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从而形成有效的安全生产监督机制。
(编辑/范朝文)
所以,笔者认为,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若提倡“亡羊补牢精神”,不如发挥“未雨绸缪”的工作态度,在事故对我们的企业造成损失之前,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所谓“防患于未然”。
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一个飞行事故之前。有29个事故征兆,300个事故苗头和1000个安全隐患。所以,笔者认为,所有事故的发生都不是“无中生有的”,而是有某种迹象表明其一定会发生。
这种迹象也许是我们安全生产管理者对事“无所谓”、“没什么”的消极无为的工作态度;也许是我们员工干起事来“拼命三郎”、“大大咧咧”的麻痹思想;也许是我们省个“芝麻”丢个“西瓜”的硬件设施;抑或是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仅仅是停留在会议结束后领导们的“语重心长”上:“一定要注意安全”、“安全第一啊”……
我们也常讲:“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但实际情况却不尽人意。喊得多、落实得少,叫得响、行动的少。所以,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下大工夫在“绸缪”上,窃以为要做防息于未然,须在以下几方面“做文章”:
一、用“放大镜”看安全——明察秋毫、认真执着
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我们往往有这种现象:日常安全檢查中。我们检查的次数也不少,但等到上级专业安全管理部门来检查时,又会发生这样和那样的问题。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工作态度有问题:没有深入到安全工作的细节中去。
譬如,地面积水过多。有没有想到人会摔倒;危险处有没有设立警示语或警示牌;在电焊或气割的施工现场有没有易燃品……所以在安全生产问题上。平时不起眼的一个小问题,我们也要放大数倍去看,不管外人如何认为“多此一举”。我们都应该不折不扣的确保安全生产。
打个比喻:如果火柴达到1 50度就会燃烧(事故就会发生),如果我们做不到让温度为零,但起码得让温度为BO-100度,而决不能让温度在1 49度徘徊。用“放大镜”去看安全,就容易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二、用“显微镜”看安全——灭隐患于萌芽
安全生产管理者就要像福尔摩斯一样。善于见微知著,习惯于洞察别人看不到、预测不到的东西。
我们常说“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社会发展如此之快,工作中新问题、新情况、新隐患随时会出现,这也要求我们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及时了解国内外有关安全生产动态,掌握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做到思想观念与时俱进;更要深入施工现场,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切忌闭门造车,与现实生产相脱节。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现在的高压泵车能将混凝土达到几百米的高楼上,令人叹为观止。这就更要求我们及时更新自己的安全生产知识。才能更好的将我们的工作做好,真正做到安全生产。
在显微镜下看安全,能由一条隐患找出多条旁枝末节,从而把隐患治理于萌芽状态。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努力改变员工的安全意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员工时常处于一种无意识的习惯性违章当中。如果没有别人的提醒。他不知道自己正在违章操作。
现实数据也告诉我们,发生事故的人群多数为安全意识不强的员工及新操作手身上。新操作手我们可以对其培训学习,加强教育。但对于缺乏甚至没有安全意识、明知故犯者就要先礼后兵了。在安全工作中,虽然我们不提倡“安全是罚出来”的极端观点,但我们也要“既给你糖吃,又打你屁股”。有时,只有处罚才能触动“某些人”麻木的神经。
事实上,不同的企业,员工的人数不同,在自身的修养方面各有差异,层次区分明显,对安全的理解也深浅不一,这就需要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企业安全文化活动。引导员工关注安全、体会安全、共同提高。
曾经有不少的企业认为,加强安全管理水平无非就是出几本宣传手册。组织一些员工开展开展文体活动、搞搞培训而已。其实安全生产的内容远不止于此,这种形式上的工作也许可以使企业看上去欣欣向荣,但实际对企业的作用不大。
规范和控制人的行为是安全工作的关键。只有加强过程监督,下大力度规范施工现场、车辆等安全措施和机关办公环境,加强对人员违章的处理,不断规范现场作业行为,推行标准化作业,将安全工作真正从事后分析转移到过程监督中,实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彻底消除不安全因素,绝不姑息任何违章行为,让“我要安全”的观念深入人心。
四、敢抓敢管一“严是爱,懈是害”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往往会被人误解为“找茬”、“找事”,得不到有些员工的理解,我们管理人员在遇到阻力和白眼时往往会表现出犹豫和退缩。这也是安全工作的大忌。这等于是“姑息”、“纵容”,有悖于“防患于未然”的工作态度。
所以。我们要敢抓、敢管、敢考核,对违章作业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从而形成有效的安全生产监督机制。
(编辑/范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