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整体概况,依据其沿线旅游资源的丰度、等级、分布及类别,分析中线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南水北调中线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建议。
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旅游资源;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02802
0 引言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21世纪一项宏伟的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引水,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向豫、冀、京、津送水,以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需水矛盾。随着中线工程的通水,吸引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因此,借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发展沿线旅游具有独特的优势,也为沿线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1 南水北调中线旅游资源现状
南水北调中线穿过了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流经了荆楚、汉魏、商周、燕赵、元明清等朝代的历史文化古迹和遗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途经多个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有12处世界遗产,占全国世界遗产的28%;国家5A级旅游景区16处,占全国的1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67处,占已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20%。如能合理保护与开发的话,对中线沿线城市将是一笔无尽的财富。本文根据沿线各景区特点和近年来游客所热衷的旅游类型,对南水北调中线旅游资源做个简单分类。
2 南水北调中线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
2.1 南水北调中线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世纪性的工程,不仅其工程量相当浩大而且涉及范围达20多座大中城市。但其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却是不乐观的,中线旅游资源的开发起步晚,相关设施不完备,导致其开发发展较缓慢。另外,由于管理层缺乏完善的管理经验,其管理模式还不能达到目前的需求,服务质量亦存在不佳之处,导致经济效益不明显。不过如今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治理下其现状正一步步的好转,前景一片大好。
2.2 南水北调中线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2.1 旅游产业结构单一,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南水北调中线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且基础也很好,但总体发展情况并不好,其中还存在好多弊端。如旅游市场比较混乱,结构单一,不同景点没有很好的兼容性;景区类型多,却无特色;相似景点、雷同景点居多,易形成恶性竞争;还有部分有潜在旅游价值的地区完全没有开发,造成旅游业的损失。
2.2.2 管理模式和服务质量欠佳
管理和服务不达标是我国大部分景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样在中线旅游景区中也不乏此诟病。管理部门职责分配不清,管理混乱;景区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培训不到位,缺乏责任心;景区内的信息服务落后,无法满足游客的基本要求等。
2.2.3 规模效应和宣传效果不明显
中线沿线景区各自为政,整合性不强,未形成规模效应;旅游景点单一且分散;无法同长江旅游带和黄河旅游带竞争。此外,南水北调中线作为新兴的旅游线路,宣传力度严重不足,现阶段沿线城市依然有大多是单点宣传,如郑州对外推出的旅游路线依旧是郑汴-黄河游。
2.2.4 相关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南水北调中线穿越了不同的省市,各个省市都按照自己的法规管理,从而形成了中线旅游无法规模化建设的局面,虽然南水北调中线5+13区域旅游合作联盟会议确立了《南水北调中线5+13区域旅游合作联盟章程》,但具体的实施依然差强人意。
2.2.5 交通便捷度不高
中线沿线城市整体来说,交通通达性不是很好,交通便利性较低;许多景区无法直达,需要转乘,而现在大多数旅游的旅游行程本来就很紧,考虑到交通问题,部分游客就会转而选择其他旅游路线。如从南阳到其他沿线市区旅游景区,大部分都需要转乘。
3 南水北调中线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3.1 注重资源整合与创新,打造旅游精品
中线工程应以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为基础,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灵魂,以创新为向导,以资源整合、整体开发为举措,努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同时努力发展集休闲度假、文化考察、生态观光、民俗体验、健身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圈,以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旅游为目的。
依托中线交通便利的优势,形成“一线多点”的空间布局:通过多种旅游景点的结合,推出多样旅游“套餐”。尽量和相关部门取得联系,使“两不管”现象不再发生,实现边界的完美结合,使空间资源能够充分利用。
利用旅游景区在区位和功能上的联系,将分散的旅游景区组织起来,组成旅游线路整体推出,集中力量解决好宣传促销、交通通讯、主题文化等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共享客源市场,丰富旅游内容,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和消费,实现客源的充分利用,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3.2 加强宣传力度,打响特色旅游品牌
南水北调中线旅游的重点要抓规划、抓项目、抓宣传、抓管理,围绕“旅游即城市、城市即旅游”的理念来开展工作,把旅游资源转化成旅游产品,包装策划好以后,进行大规模全方位的高度宣传,争取把中线旅游产品推向国际,促进中线旅游发展的进程。
3.3 制定扶持政策,培育旅游产业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中线旅游产业由单一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复合型转变,促进中线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并将旅游产业培育成我国旅游业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一定的扶持政策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新办的旅游项目给予适当的补助;提升奖励,对不同级别的景点给予不同档次的奖励;对景区不同规模的酒店给予不同金额的补助等。
3.4 成立旅游联盟
积极促进客源互送,积极组织本地和国内外游客到另一合作单位旅游地旅游,争取互送客源人数每年都有所上升;积极参加国际国内旅交会,合力开拓中外旅游市场;共同打造无障碍旅游发展环境。推进无障碍旅游,消除区域间、省域间的政策障碍、市场障碍、交通障碍和服务障碍,使中线旅游带呈规模性快速发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世界最大的调水工程、国家生态战略的屏障,中华历史文化富集地。中线工程所涉及的各种文化、生态、自然资源不计其数,应当统筹发展、合理经营,形成最优的发展模式,将各种旅游圈贯穿在一起形成中线旅游带,促进周边旅游资源的开发、文化资源的融合利用和生态种养殖业的发展,打造中国一流经济旅游带。
参考文献
[1]蒋国富,陈小幸.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敏感区保护与利用[J].河南大学学报,2007,(11).
[2]杨涛.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思考[J].SiChuan Building Materials,2010,(4).
[3]丁晓雷.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1.
[4]保继刚.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马瑞元,寇小芳,唐倩玉.河南省南水北调沿线旅游资源统筹发展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2).
[6]赵济,陈传康.中国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旅游资源;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02802
0 引言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21世纪一项宏伟的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引水,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向豫、冀、京、津送水,以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需水矛盾。随着中线工程的通水,吸引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因此,借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发展沿线旅游具有独特的优势,也为沿线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1 南水北调中线旅游资源现状
南水北调中线穿过了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流经了荆楚、汉魏、商周、燕赵、元明清等朝代的历史文化古迹和遗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途经多个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有12处世界遗产,占全国世界遗产的28%;国家5A级旅游景区16处,占全国的1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67处,占已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20%。如能合理保护与开发的话,对中线沿线城市将是一笔无尽的财富。本文根据沿线各景区特点和近年来游客所热衷的旅游类型,对南水北调中线旅游资源做个简单分类。
2 南水北调中线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
2.1 南水北调中线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世纪性的工程,不仅其工程量相当浩大而且涉及范围达20多座大中城市。但其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却是不乐观的,中线旅游资源的开发起步晚,相关设施不完备,导致其开发发展较缓慢。另外,由于管理层缺乏完善的管理经验,其管理模式还不能达到目前的需求,服务质量亦存在不佳之处,导致经济效益不明显。不过如今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治理下其现状正一步步的好转,前景一片大好。
2.2 南水北调中线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2.1 旅游产业结构单一,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南水北调中线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且基础也很好,但总体发展情况并不好,其中还存在好多弊端。如旅游市场比较混乱,结构单一,不同景点没有很好的兼容性;景区类型多,却无特色;相似景点、雷同景点居多,易形成恶性竞争;还有部分有潜在旅游价值的地区完全没有开发,造成旅游业的损失。
2.2.2 管理模式和服务质量欠佳
管理和服务不达标是我国大部分景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样在中线旅游景区中也不乏此诟病。管理部门职责分配不清,管理混乱;景区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培训不到位,缺乏责任心;景区内的信息服务落后,无法满足游客的基本要求等。
2.2.3 规模效应和宣传效果不明显
中线沿线景区各自为政,整合性不强,未形成规模效应;旅游景点单一且分散;无法同长江旅游带和黄河旅游带竞争。此外,南水北调中线作为新兴的旅游线路,宣传力度严重不足,现阶段沿线城市依然有大多是单点宣传,如郑州对外推出的旅游路线依旧是郑汴-黄河游。
2.2.4 相关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南水北调中线穿越了不同的省市,各个省市都按照自己的法规管理,从而形成了中线旅游无法规模化建设的局面,虽然南水北调中线5+13区域旅游合作联盟会议确立了《南水北调中线5+13区域旅游合作联盟章程》,但具体的实施依然差强人意。
2.2.5 交通便捷度不高
中线沿线城市整体来说,交通通达性不是很好,交通便利性较低;许多景区无法直达,需要转乘,而现在大多数旅游的旅游行程本来就很紧,考虑到交通问题,部分游客就会转而选择其他旅游路线。如从南阳到其他沿线市区旅游景区,大部分都需要转乘。
3 南水北调中线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3.1 注重资源整合与创新,打造旅游精品
中线工程应以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为基础,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灵魂,以创新为向导,以资源整合、整体开发为举措,努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同时努力发展集休闲度假、文化考察、生态观光、民俗体验、健身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圈,以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旅游为目的。
依托中线交通便利的优势,形成“一线多点”的空间布局:通过多种旅游景点的结合,推出多样旅游“套餐”。尽量和相关部门取得联系,使“两不管”现象不再发生,实现边界的完美结合,使空间资源能够充分利用。
利用旅游景区在区位和功能上的联系,将分散的旅游景区组织起来,组成旅游线路整体推出,集中力量解决好宣传促销、交通通讯、主题文化等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共享客源市场,丰富旅游内容,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和消费,实现客源的充分利用,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3.2 加强宣传力度,打响特色旅游品牌
南水北调中线旅游的重点要抓规划、抓项目、抓宣传、抓管理,围绕“旅游即城市、城市即旅游”的理念来开展工作,把旅游资源转化成旅游产品,包装策划好以后,进行大规模全方位的高度宣传,争取把中线旅游产品推向国际,促进中线旅游发展的进程。
3.3 制定扶持政策,培育旅游产业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中线旅游产业由单一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复合型转变,促进中线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并将旅游产业培育成我国旅游业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一定的扶持政策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新办的旅游项目给予适当的补助;提升奖励,对不同级别的景点给予不同档次的奖励;对景区不同规模的酒店给予不同金额的补助等。
3.4 成立旅游联盟
积极促进客源互送,积极组织本地和国内外游客到另一合作单位旅游地旅游,争取互送客源人数每年都有所上升;积极参加国际国内旅交会,合力开拓中外旅游市场;共同打造无障碍旅游发展环境。推进无障碍旅游,消除区域间、省域间的政策障碍、市场障碍、交通障碍和服务障碍,使中线旅游带呈规模性快速发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世界最大的调水工程、国家生态战略的屏障,中华历史文化富集地。中线工程所涉及的各种文化、生态、自然资源不计其数,应当统筹发展、合理经营,形成最优的发展模式,将各种旅游圈贯穿在一起形成中线旅游带,促进周边旅游资源的开发、文化资源的融合利用和生态种养殖业的发展,打造中国一流经济旅游带。
参考文献
[1]蒋国富,陈小幸.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敏感区保护与利用[J].河南大学学报,2007,(11).
[2]杨涛.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思考[J].SiChuan Building Materials,2010,(4).
[3]丁晓雷.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1.
[4]保继刚.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马瑞元,寇小芳,唐倩玉.河南省南水北调沿线旅游资源统筹发展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2).
[6]赵济,陈传康.中国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