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院校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职业院校新时代办学模式的趋势。职业院校毕业生需要具备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在工作实践中需要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思维方式。
一、增强职业院校学生动手能力的意义
职业院校需要培养学生动手意识,养成动手习惯,加强学生动手训练,提供足够的实训场所。动手能力是社会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通过动手劳动学生能在劳动中学会技能,也就是常说的“功夫教人”。学会动手,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技能。澳大利亚工资最高岗位之一是大型公交车司机,澳大利亚人几乎每家都有劳动工具房,配有电钻、电锯等劳动工具。他们的家具、家务、日常用品全部自己动手做,如门、床、桌、椅、凳,种菜,养花,除草、做饭等。这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文化,需要从小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中培养,并且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实践。
二、民办职业院校学生动手能力缺失的原因
职业院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亟待加强,很多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缺少实践经验。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动手的习惯差
职业院校学生学习不主动,独生子女居多,在家庭生活中长期不需要自己动手,不用独立处理问题,缺少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缺少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失去了很多实践的机会。社会和学校劳动教育没有受到重视,社会注重学生文化成绩,对于劳动考核没做具体要求,导致家庭、学校、社会都对孩子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2.动手的氛围差
民办职业院校办学条件与公办职业院校相比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师资和实训条件还很不到位,而且观念陈旧,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部分民办高校重视招生,在招生费用上不惜重金。忽视教学质量,以至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没有受到重视。
3.专业设置雷同
民办职业院校以招生市场求生存,专业设置也以市场为导向。好招生的专业如计算机、护理、学前教育、空乘、电子商务、汽修、物联网、建筑工程、汽车修理等专业全部申报招生,不考虑教学质量。存在师资队伍弱、实训条件不达标、生源素质差、教学投入不足的硬伤。能应付教育厅检查就不错了,更谈不上特色和创新,动手能力没有保障。
4. 教学质量不高
目前,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不够,专业课程知识来源于教师的课堂讲解,教师是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许多民办职业院校的教师的教学还处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上面只顾自己讲理论课,学生在下面放羊式听课,教学互动少。一些控制力差的学生低头玩手机,专业知识没入脑入心,谈何创新与实践。
三、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建议
1.班主任引导学生树立动手的理念
职业院校不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注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这必将走进办学的死胡同。学会动手,不仅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对劳动者基本劳动能力的需要。当今,发达的国家如德国、澳大利亚,国民动手能力强。职业院校学生动手能力比文化理论水平重要,技能证书比文凭证书重要。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可以使学生在学校就与企业接触,实行学徒制教学。这有利于学生学习技能,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就业;有利企业发现、使用人才,节约新员工招聘、培训成本;有利于学校招生就业,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实现积极就业政策,缓解政府就业压力。因此,职业院校学生进入学校读书,班主任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理念教育,树立动手观念。
2.社会营造动手的氛围
2019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江西省出台了《江西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全社会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国家职教改革政策,积极引导转变师生职教学习传统中注重文化理论学习的观念,大刀阔斧地进行课程改革,增加动手教学。积极引导师生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搭建创业平台,加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实践形式的多元化,构建积极向上的专业实习的学习氛围。在实训教学,允许教师有权选择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场所,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师根据需要拿着或厚或薄的讲稿,学生自己可选择性听课做笔记,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沟通。
3.政府优化动手教育环境
职教改革,特别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做到办学实行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方位营造动手教育环境。
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重在发挥高校智库作用,地方和企业提供研发平台,师生深度融合,创新创业,科研攻关,切实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4.企业创造动手的条件和机会
职业院校的发展越来越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很多职业院校新建的教学楼一边是教室,一边是实训室,彻底打破了纯理论教学的模式。教室和车间相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老师与师傅结对子,角色互换,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学生入学就是学徒,深入融入校企合作之中,进校就进厂,毕业就出徒,上班就上岗。
校企合作,要求企业参与教学计划设计,不断突出企业用工的实践技能的教学,适当增加课时比重。可以在学校校内实训室实训,也可以就近在企业见习。实现实训实验室全天開放,与时俱进增加实训教学内容,不断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5.打造一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打破传统习惯,不拘一格地从社会选拔职业院校教师。根据师资建设要求,从工厂、公司、企业引进专业对口、技术精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发展潜能的能工巧匠补充教师队伍。职业院校新教师招聘要求具有三年工作经历。职业院校没有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派到生产一线工作1~2年,并进行岗位专项训练,提高实践技能,取得工程师以上资格。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选送教师去生产一线工作1~2年,工资发放是个大问题,一般不会给工资。可以尝试实行共享的理念,聘请名师巧匠做兼职教师。在“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空间上,调整职称评定政策。破除唯论文标准,可以以专业技能大赛和技术为标准。
6.校企加强动手教学管理
坚持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为主,优化课程设置。可以探讨在第一学期第一个月进行军训,增强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第二至四个月进行文化理论课学习。第二学期就全部以专业学习为主,着重培养动手能力。比如学汽车修理专业的学生,不必死记硬背理论,而把考试重点放在学生动手修车的实践能力考核上,学生会修车自然考试就通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能在学校赚到钱就算通过考试;护理专业学生能胜任医院日常护理工作即可通过考试。实现1+X证书制度,也就学历证书+专业技能证书制度。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实践教学。必然要求增加实训教师,加强实训室管理,尤其是安全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实践制度和考核办法,规范学生在外实践的行为,强调实训纪律和要求。职业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因材施教,打破传统考试考核要求,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动手能力的考核。
①2020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一般项目“江西省民办高等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探讨”(JY20125)
一、增强职业院校学生动手能力的意义
职业院校需要培养学生动手意识,养成动手习惯,加强学生动手训练,提供足够的实训场所。动手能力是社会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通过动手劳动学生能在劳动中学会技能,也就是常说的“功夫教人”。学会动手,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技能。澳大利亚工资最高岗位之一是大型公交车司机,澳大利亚人几乎每家都有劳动工具房,配有电钻、电锯等劳动工具。他们的家具、家务、日常用品全部自己动手做,如门、床、桌、椅、凳,种菜,养花,除草、做饭等。这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文化,需要从小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中培养,并且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实践。
二、民办职业院校学生动手能力缺失的原因
职业院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亟待加强,很多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缺少实践经验。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动手的习惯差
职业院校学生学习不主动,独生子女居多,在家庭生活中长期不需要自己动手,不用独立处理问题,缺少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缺少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失去了很多实践的机会。社会和学校劳动教育没有受到重视,社会注重学生文化成绩,对于劳动考核没做具体要求,导致家庭、学校、社会都对孩子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2.动手的氛围差
民办职业院校办学条件与公办职业院校相比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师资和实训条件还很不到位,而且观念陈旧,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部分民办高校重视招生,在招生费用上不惜重金。忽视教学质量,以至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没有受到重视。
3.专业设置雷同
民办职业院校以招生市场求生存,专业设置也以市场为导向。好招生的专业如计算机、护理、学前教育、空乘、电子商务、汽修、物联网、建筑工程、汽车修理等专业全部申报招生,不考虑教学质量。存在师资队伍弱、实训条件不达标、生源素质差、教学投入不足的硬伤。能应付教育厅检查就不错了,更谈不上特色和创新,动手能力没有保障。
4. 教学质量不高
目前,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不够,专业课程知识来源于教师的课堂讲解,教师是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许多民办职业院校的教师的教学还处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上面只顾自己讲理论课,学生在下面放羊式听课,教学互动少。一些控制力差的学生低头玩手机,专业知识没入脑入心,谈何创新与实践。
三、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建议
1.班主任引导学生树立动手的理念
职业院校不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注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这必将走进办学的死胡同。学会动手,不仅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对劳动者基本劳动能力的需要。当今,发达的国家如德国、澳大利亚,国民动手能力强。职业院校学生动手能力比文化理论水平重要,技能证书比文凭证书重要。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可以使学生在学校就与企业接触,实行学徒制教学。这有利于学生学习技能,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就业;有利企业发现、使用人才,节约新员工招聘、培训成本;有利于学校招生就业,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实现积极就业政策,缓解政府就业压力。因此,职业院校学生进入学校读书,班主任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理念教育,树立动手观念。
2.社会营造动手的氛围
2019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江西省出台了《江西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全社会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国家职教改革政策,积极引导转变师生职教学习传统中注重文化理论学习的观念,大刀阔斧地进行课程改革,增加动手教学。积极引导师生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搭建创业平台,加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实践形式的多元化,构建积极向上的专业实习的学习氛围。在实训教学,允许教师有权选择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场所,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师根据需要拿着或厚或薄的讲稿,学生自己可选择性听课做笔记,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沟通。
3.政府优化动手教育环境
职教改革,特别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做到办学实行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方位营造动手教育环境。
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重在发挥高校智库作用,地方和企业提供研发平台,师生深度融合,创新创业,科研攻关,切实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4.企业创造动手的条件和机会
职业院校的发展越来越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很多职业院校新建的教学楼一边是教室,一边是实训室,彻底打破了纯理论教学的模式。教室和车间相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老师与师傅结对子,角色互换,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学生入学就是学徒,深入融入校企合作之中,进校就进厂,毕业就出徒,上班就上岗。
校企合作,要求企业参与教学计划设计,不断突出企业用工的实践技能的教学,适当增加课时比重。可以在学校校内实训室实训,也可以就近在企业见习。实现实训实验室全天開放,与时俱进增加实训教学内容,不断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5.打造一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打破传统习惯,不拘一格地从社会选拔职业院校教师。根据师资建设要求,从工厂、公司、企业引进专业对口、技术精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发展潜能的能工巧匠补充教师队伍。职业院校新教师招聘要求具有三年工作经历。职业院校没有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派到生产一线工作1~2年,并进行岗位专项训练,提高实践技能,取得工程师以上资格。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选送教师去生产一线工作1~2年,工资发放是个大问题,一般不会给工资。可以尝试实行共享的理念,聘请名师巧匠做兼职教师。在“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空间上,调整职称评定政策。破除唯论文标准,可以以专业技能大赛和技术为标准。
6.校企加强动手教学管理
坚持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为主,优化课程设置。可以探讨在第一学期第一个月进行军训,增强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第二至四个月进行文化理论课学习。第二学期就全部以专业学习为主,着重培养动手能力。比如学汽车修理专业的学生,不必死记硬背理论,而把考试重点放在学生动手修车的实践能力考核上,学生会修车自然考试就通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能在学校赚到钱就算通过考试;护理专业学生能胜任医院日常护理工作即可通过考试。实现1+X证书制度,也就学历证书+专业技能证书制度。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实践教学。必然要求增加实训教师,加强实训室管理,尤其是安全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实践制度和考核办法,规范学生在外实践的行为,强调实训纪律和要求。职业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因材施教,打破传统考试考核要求,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动手能力的考核。
①2020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一般项目“江西省民办高等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探讨”(JY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