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教师只有真心地爱每个学生,才能换来学生对教师爱的回报,这个回报不仅是学生爱老师,而且唤起学生对学习的爱,对生活的爱,以及使学生学会如何爱他人。
关键词:教师 学生 阳光
爱,是多么崇高、圣洁、伟大的感情,有了它,人类社会才得以延续和发展。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职责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播种爱心。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深深感到爱是教育的前提,热爱学生是每个教师的职责。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只有真心地爱每个学生,才能换来学生对教师爱的回报,这个回报不仅是学生爱老师,而且唤起学生对学习的爱,对生活的爱以及使学生会如何爱他人。
热爱学生既是教师师德高尚的表现,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和手段。那么怎样去爱学生,让师爱充分发挥其教育效益呢?
一、言传身教传爱心
爱的本质是奉献,一个教师只有具备献身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才能做到在生活的点滴中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例如:当学生的身体出现不适时,教师要及时寻医问药;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帮助“清理障碍”;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不顺时,教师要及时帮助排忧解难……争取做到学生哪里需要教师,哪里就有教师的身影。对于学生的得与失、冷与暖、好与恶、喜与悲……教师不仅要记在心上,说在嘴上,而且要切实帮他一把,落实在行动上。事无巨细,时无长短,只要是雪中送炭,它都将深深地留在学生的记忆里,进而萌生一股强大的原动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因为人都是有感情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是合乎逻辑的推理。教师只有心中充满爱,才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学生,一个学生只有有了爱心,无论他的学业是否优秀,都将是对社会有益的人。
二、理解和宽容是爱
当前,农村学校里仍然存在一些错误的教育方法,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时有发生,这种方式下,学生很难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只能与老师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这样的老师,不懂得宽容,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宽容的心去看问题,他的爱是自私的。应该肯定的是,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是必要的、有效的教育手段,但是过分的严厉,使学生慑于高压而屈服,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与老师对抗,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老一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个“四块糖果”的故事。当时陶先生任育才小学校长时,一天,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了王友,并令王友放学时到校长办公室。放学后,陶先生来到校长室,见王友已等在门口,陶先生当即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到这里,我却迟到了。”当王友怀疑地接过糖果后,陶先生又掏出一块糖果:“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再打人时,你当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说完,陶先生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学生,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哭了:“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自己的同学呀。”陶先生满意地笑了,又掏出第四块糖果:“为你正确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作为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宽容学生,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宽容决不是纵容,如果教师一味心慈面软,疏于管理,致使学生纪律涣散、无所顾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这是教师软弱无能的表现。如果教师厚此薄彼,亲疏有别,致使班风不正,人心不齐,这是教师私心作祟的结果。
三、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爱
古语说:“背后训妻,当面训子”。为什么训老婆要背着外人,给老婆留面子,而训孩子则不必考虑何时何地呢?说明在中国,长期以来,孩子在大人面前没有发言权,没有受到平等对待。新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倡导师生平等,老师爱学生,就要把学生当成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去尊重,他们在人格上与老师是平等的,老师应以平等的心灵去对待每一位拥有自己情感世界的学生,平等条件下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一种教育的力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尊重学生,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理解和尊重他们正当的愿望和合理的要求。对学生的弱点和错误言行,不要训斥,更不要讽刺、挖苦,应以平等、友善的心态进行引导,启发自觉,使学生的身心能自由发展,个性得到发挥。
师生平等,不仅体现在人格上的平等,还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地位的平等。我们许多老师总是把自己定位在先知者的权威角色上,占据着心理上的绝对优势,偶尔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而老师偏巧不知道答案时,有的老师不敢承认自己无知,生怕破坏自己无所不知的光辉形象。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教师态度再和蔼可亲,也很难说是与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要实现师生平等,教师就应该学会“屈尊”,要认识到学生也可以是一个教育者,课堂教育实际上是师生共享、共同提高的过程。
总之,让我们每个教师都行动起来,对学生多一点关爱,少一点冷漠;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挑剔。像对待朋友一样去尊重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充满阳光的成长环境吧!
关键词:教师 学生 阳光
爱,是多么崇高、圣洁、伟大的感情,有了它,人类社会才得以延续和发展。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职责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播种爱心。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深深感到爱是教育的前提,热爱学生是每个教师的职责。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只有真心地爱每个学生,才能换来学生对教师爱的回报,这个回报不仅是学生爱老师,而且唤起学生对学习的爱,对生活的爱以及使学生会如何爱他人。
热爱学生既是教师师德高尚的表现,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和手段。那么怎样去爱学生,让师爱充分发挥其教育效益呢?
一、言传身教传爱心
爱的本质是奉献,一个教师只有具备献身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才能做到在生活的点滴中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例如:当学生的身体出现不适时,教师要及时寻医问药;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帮助“清理障碍”;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不顺时,教师要及时帮助排忧解难……争取做到学生哪里需要教师,哪里就有教师的身影。对于学生的得与失、冷与暖、好与恶、喜与悲……教师不仅要记在心上,说在嘴上,而且要切实帮他一把,落实在行动上。事无巨细,时无长短,只要是雪中送炭,它都将深深地留在学生的记忆里,进而萌生一股强大的原动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因为人都是有感情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是合乎逻辑的推理。教师只有心中充满爱,才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学生,一个学生只有有了爱心,无论他的学业是否优秀,都将是对社会有益的人。
二、理解和宽容是爱
当前,农村学校里仍然存在一些错误的教育方法,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时有发生,这种方式下,学生很难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只能与老师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这样的老师,不懂得宽容,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宽容的心去看问题,他的爱是自私的。应该肯定的是,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是必要的、有效的教育手段,但是过分的严厉,使学生慑于高压而屈服,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与老师对抗,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老一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个“四块糖果”的故事。当时陶先生任育才小学校长时,一天,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了王友,并令王友放学时到校长办公室。放学后,陶先生来到校长室,见王友已等在门口,陶先生当即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到这里,我却迟到了。”当王友怀疑地接过糖果后,陶先生又掏出一块糖果:“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再打人时,你当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说完,陶先生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学生,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哭了:“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自己的同学呀。”陶先生满意地笑了,又掏出第四块糖果:“为你正确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作为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宽容学生,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宽容决不是纵容,如果教师一味心慈面软,疏于管理,致使学生纪律涣散、无所顾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这是教师软弱无能的表现。如果教师厚此薄彼,亲疏有别,致使班风不正,人心不齐,这是教师私心作祟的结果。
三、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爱
古语说:“背后训妻,当面训子”。为什么训老婆要背着外人,给老婆留面子,而训孩子则不必考虑何时何地呢?说明在中国,长期以来,孩子在大人面前没有发言权,没有受到平等对待。新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倡导师生平等,老师爱学生,就要把学生当成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去尊重,他们在人格上与老师是平等的,老师应以平等的心灵去对待每一位拥有自己情感世界的学生,平等条件下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一种教育的力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尊重学生,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理解和尊重他们正当的愿望和合理的要求。对学生的弱点和错误言行,不要训斥,更不要讽刺、挖苦,应以平等、友善的心态进行引导,启发自觉,使学生的身心能自由发展,个性得到发挥。
师生平等,不仅体现在人格上的平等,还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地位的平等。我们许多老师总是把自己定位在先知者的权威角色上,占据着心理上的绝对优势,偶尔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而老师偏巧不知道答案时,有的老师不敢承认自己无知,生怕破坏自己无所不知的光辉形象。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教师态度再和蔼可亲,也很难说是与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要实现师生平等,教师就应该学会“屈尊”,要认识到学生也可以是一个教育者,课堂教育实际上是师生共享、共同提高的过程。
总之,让我们每个教师都行动起来,对学生多一点关爱,少一点冷漠;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挑剔。像对待朋友一样去尊重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充满阳光的成长环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