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一五”期间,荆州市根据二十字方针,本着学习优秀,改掉不足的态度,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给荆州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本文旨在研究荆州市新农村试点单位p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 基础设施 经济建设
根据笔者对p村实地的调查访问,从其现状中发现,自新农村建设以来,该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村庄规划、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以及社会保障方面都有极大的改善与提升,当中有很多经验是值得学习和推广,但从笔者个人观点来看,也存在一些不合理或者某些问题。以下笔者从几个方面分析其相关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一、 p村新农村建设进展
1、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整体生活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村坚持以自主投入为主,结合项目资金和政府支持,改造了道路,完成了村民安全饮水、骏马路新建和甲级卫生室改造等项目,加快了新农村硬件建设的步伐。目前,已全面实现水、电、路、网通等十通;绿化、通讯、电影院、卫生室、体育场、村办公楼、希望小学和敬老院及老年活动中心等工程全部建成或基本建成。极大方便了村民的生活,增加了村民了解信息的渠道。
2、村庄规划
为了对村庄进行科学规划,p村请市区建设规划部门,武汉、浙江园林设计院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综合考虑当地情况,投资150万元,编制了村庄建设的大纲细则,为今后p村的长远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旧居民楼在建筑风格上比较统一,多为两层小洋楼,房子的布局很有规律,依路而建,排列整齐。同时当地正在建设新民居,构建新型小区。
3、经济建设
一直以来,p村一手着力引进外来大资金大项目,一手培植本土村办、民办企业。基于原有的产业基础,到目前,该工业园区共有企业35家,其中有30家都是近年引进的企业,共完成到位资金5.6亿元。对比其他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空心村现象,p村形成了“当地人不外出”的传统,这得益于当地的工业发展。发展起来的经济为p村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据了解,p村共有劳力1400人,而全村35家企业共有3000多个就业岗位,保证了p村村民的充分就业。企业职工平均年收入1.4万,相比以前村民的年收入有了极大的提高。
4、文化发展
建设新农村,不仅仅是要发展经济,改变村容,文化作为软实力,对新农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p村投资500万修建希望小学,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还建立了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等基础设施,为村民提供了学习场所。其次,p村还深入开展以党建为主题的活动,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争创党建示范村。再者,p村对自身的文化进行了充分挖掘,利用现有的楚文化、三国文化等人文资源再加以整编,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
5、民主法制建设
为了推进村内民主法制建设的的进程,p村通过直接海选的办法,成立了30名代表组成的村民代表大会和40名代表组成的职工代表大会。村里每年根据具体情况召开代表会议,村民代表和职工代表作为村领导和村民、职工之间的纽带,发挥上传下达的作用。p村的村务状况会通过村委会的宣传栏进行公开,如两代会的过程及结果、村内的财政支出、补助补贴等情况。法制方面,村内干部以“五五”普法为契机,组织法制教育宣传工作,提高村民知法守法用法能力;另外,在本村的官方网站上开设了“政策法规”专栏,列举了和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规政策,供村民查询参考。
二、存在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结构不合理。
p村对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注重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而在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社会发展基础设施方面较小。而这三方面对于农村的后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村庄面貌失去农村气息
进入p村,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的水泥路,排列整齐的居民楼,农村那种郁郁葱葱、多草多树的现象并未在p村出现。虽说近几年都在提倡对农村宅基地进行合理利用,建設现代化农村。但统一民房的样式、高度、朝向等等,破坏p村之前的村庄景象,使得p村失去了特色尽失。
3、经济发展模式不优
p村的目标是打造工业镇,工业发展如火如荼的同时,问题却渐渐显现出来。由于p村的主导产业是造纸产业、纸品开发产业、化工产业等高污染产业。一方面,污染当地的空气和水源,影响居民生活。另一方面,高污染产业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对p村的后续发展起着负面影响。
4、农村文化生活单调,村委宣传工作不到位
虽然村内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所投入,如村内图书馆、电影院、卫生室、体育场及老年活动中心等等,但在村民中的知晓度极低。据调查报告显示,有 %的村民不知道本村建有文化活动场所。该村村民平时的娱乐方式仍停留在打牌看电视阶段,极其单调。
5、农民缺少主体意识,法制观念淡薄
p村每年会根据具体情况召开两代(村民代表和职工代表)会议,并对会议过程和会议结果进行公开。但 60%以上的村民反映重大事情的决定权还是在村干部的手中,村民对村内事务并不关心,民主似乎成为形象工程。而法制建设方面,村民表示村内没有设立法律咨询机构,且 30%左右的村民表示当遇到问题时,会选择忍气吞声或找关系,只有 10%左右的村民表示会选择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
三、相关对策
1、整合资源,提高基础设施综合水平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持久的任务。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可以利用的资金资源,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提高资金利用的效率,科学计算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的投入比例,而不应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促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2、村庄规划充分体现农村特色
在村庄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以下三点:空间特色、自然特色以及人文特色,基于这三点,因地制宜,对本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注重招商质量,优化产业结构
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注重筛选,不因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还要同时考虑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要坚持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使得p村的经济得以可持续发展。
4、做好文化宣传工作,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
文化建设不仅仅是进行各项硬件设施的建设,而应该充分利用各类设施,提升村民的综合素质。村委会应该根据实时动态和现实需求,组织各类文化活动,进行相关培训,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改变他们平日落后单调的娱乐方式,充实村民的文化生活。
5、培养农民的主体意识和维权意识
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不因被动的接受村委的安排,而应该有主动意识,参与村内事务的管理和决策。而村委会应该组织相关讲座,向村民传达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与具体情况,加强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提高他们的管理与决策水平。此外,村委会应该多组织法律宣传活动,指导并鼓励村民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他们的坚实后盾。
四、结语
p村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相关举措,并从具体实际当中实践中央的决策,实事求是的发展新农村,才取得了已有的成就,希望p村能够继续努力的发展,同样能从是实际当中发现现实问题,积极改进,更好的促进新农村发展,让老百姓过上跟美好的生活,成为荆州市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参考文献:
[1]杨明生.村庄规划要注意三个问题[J].2009(3)
[2]肖庆聪,张弘,张丹丹.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相应对策[J].2008(5)
[关键词]:新农村 基础设施 经济建设
根据笔者对p村实地的调查访问,从其现状中发现,自新农村建设以来,该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村庄规划、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以及社会保障方面都有极大的改善与提升,当中有很多经验是值得学习和推广,但从笔者个人观点来看,也存在一些不合理或者某些问题。以下笔者从几个方面分析其相关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一、 p村新农村建设进展
1、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整体生活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村坚持以自主投入为主,结合项目资金和政府支持,改造了道路,完成了村民安全饮水、骏马路新建和甲级卫生室改造等项目,加快了新农村硬件建设的步伐。目前,已全面实现水、电、路、网通等十通;绿化、通讯、电影院、卫生室、体育场、村办公楼、希望小学和敬老院及老年活动中心等工程全部建成或基本建成。极大方便了村民的生活,增加了村民了解信息的渠道。
2、村庄规划
为了对村庄进行科学规划,p村请市区建设规划部门,武汉、浙江园林设计院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综合考虑当地情况,投资150万元,编制了村庄建设的大纲细则,为今后p村的长远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旧居民楼在建筑风格上比较统一,多为两层小洋楼,房子的布局很有规律,依路而建,排列整齐。同时当地正在建设新民居,构建新型小区。
3、经济建设
一直以来,p村一手着力引进外来大资金大项目,一手培植本土村办、民办企业。基于原有的产业基础,到目前,该工业园区共有企业35家,其中有30家都是近年引进的企业,共完成到位资金5.6亿元。对比其他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空心村现象,p村形成了“当地人不外出”的传统,这得益于当地的工业发展。发展起来的经济为p村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据了解,p村共有劳力1400人,而全村35家企业共有3000多个就业岗位,保证了p村村民的充分就业。企业职工平均年收入1.4万,相比以前村民的年收入有了极大的提高。
4、文化发展
建设新农村,不仅仅是要发展经济,改变村容,文化作为软实力,对新农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p村投资500万修建希望小学,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还建立了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等基础设施,为村民提供了学习场所。其次,p村还深入开展以党建为主题的活动,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争创党建示范村。再者,p村对自身的文化进行了充分挖掘,利用现有的楚文化、三国文化等人文资源再加以整编,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
5、民主法制建设
为了推进村内民主法制建设的的进程,p村通过直接海选的办法,成立了30名代表组成的村民代表大会和40名代表组成的职工代表大会。村里每年根据具体情况召开代表会议,村民代表和职工代表作为村领导和村民、职工之间的纽带,发挥上传下达的作用。p村的村务状况会通过村委会的宣传栏进行公开,如两代会的过程及结果、村内的财政支出、补助补贴等情况。法制方面,村内干部以“五五”普法为契机,组织法制教育宣传工作,提高村民知法守法用法能力;另外,在本村的官方网站上开设了“政策法规”专栏,列举了和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规政策,供村民查询参考。
二、存在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结构不合理。
p村对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注重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而在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社会发展基础设施方面较小。而这三方面对于农村的后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村庄面貌失去农村气息
进入p村,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的水泥路,排列整齐的居民楼,农村那种郁郁葱葱、多草多树的现象并未在p村出现。虽说近几年都在提倡对农村宅基地进行合理利用,建設现代化农村。但统一民房的样式、高度、朝向等等,破坏p村之前的村庄景象,使得p村失去了特色尽失。
3、经济发展模式不优
p村的目标是打造工业镇,工业发展如火如荼的同时,问题却渐渐显现出来。由于p村的主导产业是造纸产业、纸品开发产业、化工产业等高污染产业。一方面,污染当地的空气和水源,影响居民生活。另一方面,高污染产业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对p村的后续发展起着负面影响。
4、农村文化生活单调,村委宣传工作不到位
虽然村内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所投入,如村内图书馆、电影院、卫生室、体育场及老年活动中心等等,但在村民中的知晓度极低。据调查报告显示,有 %的村民不知道本村建有文化活动场所。该村村民平时的娱乐方式仍停留在打牌看电视阶段,极其单调。
5、农民缺少主体意识,法制观念淡薄
p村每年会根据具体情况召开两代(村民代表和职工代表)会议,并对会议过程和会议结果进行公开。但 60%以上的村民反映重大事情的决定权还是在村干部的手中,村民对村内事务并不关心,民主似乎成为形象工程。而法制建设方面,村民表示村内没有设立法律咨询机构,且 30%左右的村民表示当遇到问题时,会选择忍气吞声或找关系,只有 10%左右的村民表示会选择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
三、相关对策
1、整合资源,提高基础设施综合水平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持久的任务。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可以利用的资金资源,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提高资金利用的效率,科学计算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的投入比例,而不应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促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2、村庄规划充分体现农村特色
在村庄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以下三点:空间特色、自然特色以及人文特色,基于这三点,因地制宜,对本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注重招商质量,优化产业结构
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注重筛选,不因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还要同时考虑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要坚持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使得p村的经济得以可持续发展。
4、做好文化宣传工作,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
文化建设不仅仅是进行各项硬件设施的建设,而应该充分利用各类设施,提升村民的综合素质。村委会应该根据实时动态和现实需求,组织各类文化活动,进行相关培训,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改变他们平日落后单调的娱乐方式,充实村民的文化生活。
5、培养农民的主体意识和维权意识
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不因被动的接受村委的安排,而应该有主动意识,参与村内事务的管理和决策。而村委会应该组织相关讲座,向村民传达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与具体情况,加强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提高他们的管理与决策水平。此外,村委会应该多组织法律宣传活动,指导并鼓励村民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他们的坚实后盾。
四、结语
p村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相关举措,并从具体实际当中实践中央的决策,实事求是的发展新农村,才取得了已有的成就,希望p村能够继续努力的发展,同样能从是实际当中发现现实问题,积极改进,更好的促进新农村发展,让老百姓过上跟美好的生活,成为荆州市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参考文献:
[1]杨明生.村庄规划要注意三个问题[J].2009(3)
[2]肖庆聪,张弘,张丹丹.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相应对策[J].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