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包虫病;临床分析
包虫病是自然疫源性或动物源性疾病,分布广泛,主要流行于我国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西藏、四川、河北等畜牧地区,人体感染致病,系由动物传播,包括野生动物和家畜牛、羊、狗等,以后者为甚,它是由犬绦虫的囊状幼虫病寄生在人体的寄生虫病,是常见的人畜共患疾病,对于身体健康危害极大[1]。现结合二十年来临床经验,即1989-2009年本院诊治的46例包虫病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收集
本院收治病例46例,男21例,女25例,男女比1:1.2;年龄10~70岁,平均43岁。农牧区群众36例,职工、居民、学生10例,其中汉族26例,其余为少数民族20例,每年发病人数不等,以上均有家犬、牛、羊接触史,农牧民多于居民,可能与生活习俗和环境有关。
1.2 发病部位与囊肿大小
包虫囊肿可以寄生于人体任何部位,而以肝、肺受累机会最多,本组肝脏包虫25例,肺包虫11例,腹腔包虫10例,其中20例为多发,囊肿大小与寄生部位有密切关系,肺包虫长至一定程度后常自发破裂,巨大囊肿多见腹腔,本组囊肿最大重约10.2kg。
2 诊断
2.1 接触史
有农牧区生活史,有牛、羊、犬接触史。
2.2 症状
包虫囊肿患者多数早期无症状,或者症状较轻,有无痛包块,多数系无意中发现,偶尔可有过敏反应出现荨麻疹、咳嗽、哮喘或腹痛,随囊肿的逐渐增大及生长部位、机体的反应情况、有无并发症,使症状复杂多样,主要系组织压迫而出现症状。如:肝包虫囊极度肿大时右上腹出现肿块,患者有饱胀牵曳感,并可有压迫症状,肺包虫患者常有干咳、咯血等症状。
2.3 体征
典型的囊肿可触及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呈球形包块,肝包虫患者大多数肝脏极度肿大,局部有圆形、表面平滑囊肿感,少数病例叩打囊肿后可有震颤感或弹性感。
2.4 B超检查
本组46例,全部B超检查,可显示清楚液性暗区,可出现漂浮广点,还可以显示囊肿大小部位、对肝包虫囊肿首选的定位诊断方法,手术证实符合率近100%。
2.5 包虫囊液皮内试验
本组46例,阳性33例,占72%,阴性13例,占28%。
2.6 X线检查
肝顶部包虫,可致膈肌升高呈半球形9例,X线片可见肝区有密度均匀、边界整齐的肿块影。肺包虫X线检查在无并发症的病例可见单个或多个圆形、卵圆形或多环形,边缘清晰,光滑肿块,囊肿随着呼吸而变形。
2.7 CT检查
对诊断也有帮助,符合率100%。
3 并发症
主要并发症为感染,肝包虫囊肿继发感染是十分常见的,约1/5~1/4肝包虫囊有继发感染,感染多来自胆道,肝包虫囊肿合并感染后在肝区包块附近有触痛及叩打痛,白细胞增高,少数病例有腹膜炎。囊肿穿破症状表现为肝包虫囊可外伤或穿刺而破裂,可向附近脏器或腹腔及软组织穿孔。破入腹腔时有剧烈腹痛并伴有休克,继而发热,荨麻疹瘙痒等过敏反应。肺包虫囊中并发感染者也常见,其临床征象变化多端,继发感染时一般和肺、胸膜化脓性疾病相似,预后较差。本组囊肿内感染8例,肝胆支气管瘘1例,肺包虫破支气管瘘1例,囊肿内胆汁瘘1例,腹腔包虫破裂1例,本组未见过敏反应。
4 治疗
治疗包虫囊肿的主要有效方法是手术,辅用口服阿苯咪唑效果较好,至于手术方式应采用B超或X线检查,确定包虫的寄生部位、病理改变、并发症类型,并对病变进行定位、定量、定数,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4.1 完整摘除
是疗效最可靠的手术方式,但仅限于囊肿突出脏器表面者,本院行手术26例,疗效可靠,治愈率近100%,随访2年,无复发。
4.2 发病脏器完整或部分摘除
治疗效果最佳,本组4例完整摘除,2例部分摘除。
4.3 囊肿穿刺及内囊摘除引流术
本组20例行此手术。因适应于任何部位、大小及有关并发症的病例,操作简便,故为最常用的术式,用三通针刺入囊肿时,因囊内有一定压力,穿刺时可能使囊液外漏,注意保护,然后迅速吸出囊液,注入杀虫剂,常用的有10%甲醛溶液,3%双氧水,20%氯化钠等。但摘除内囊后缝合囊壁前应细致地探查囊腔内是否残留异物及子囊、包虫碎屑等,应彻底清除囊内物质,以减少继发细菌感染复发的机会,合理处理并发症。(1)对于小的囊腔缝闭外腔。(2)对于无并发症的肝包虫囊肿,在内囊摘除后,囊腔内可灌注适量盐水和抗生素溶液,消除囊内积气,预防感染,通常一次缝合外囊。 (3)对于有感染、胆汁瘘及巨大肝包虫囊肿行置管体外引流术,胆汁瘘及巨大包虫囊肿可行大网膜移植填塞术。
4.4 B超引导下穿刺注药
近期效果尚可,住院时间短,费用少,但例数少而需要随诊观察。
5 讨论
包虫病是我国西北农牧区常见的人畜共患疾病,对人身危害极大,它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囊状幼虫病寄生在人体的寄生虫病,其终末宿主是犬、狼等,中间宿主是羊、马、牛等,成虫寄生在犬、狼动物的小肠内,虫卵随犬、狼的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污染水源牧草, 使牛、羊受感染,如果人进食带入这样绦虫卵,在肠内孵化成蚴,继而穿透肠黏膜,随血流到全身各处,继发包虫囊肿[2]。从本组病例看,肝发病率首当其冲,在治疗的同时应重视预防医学。目前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尚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因而积极推广早期诊断,努力提高手术治愈率,包虫囊肿经手术治疗或自行破裂后,在原发囊肿内残留有生活能力的头节、子囊,以后可形成继发性囊肿,因此,手术过程中应注意杀灭头节等。
5.1 多发性包虫发病
可以是一次感染多数虫卵引起原发性多数包虫,包虫摘除数年后可重复感染,但更为常见的囊肿破裂或术时保护欠佳,操作不妥,以致囊液外溢所致,原头节播散移植可致数以百计的多发性包虫,小者如米粒,大则似手拳,需分期分批多次手术,由于大小包虫甚多,与脏器广泛粘连,难以完全摘除,终因产生压迫、梗阻穿破及化脓等严重并发症,消耗衰竭成恶病质。
5.2 术中包虫囊内注射药液选择及应用
本病传统的手术治疗原则之一,是防止囊液污染手术野,在切开外囊前一定要向囊内注入杀虫剂,沿用的甲醛虽然对包虫生发层及原头节有凝固杀灭作用,但毒性大对有关脏器组织亦有损害,故已被淘汰,在众多药物中最理想的是20%氯化钠,它具有高效、低毒、快速、简便、不损害脏器组织等特点,有研究表明,5min后,镜检原头节变形损害失去活力。其他如碘伏、双氧水等均可做清洗囊壁之用,但效果欠佳。
5.3 预防
人体包虫病的感染率多与家畜有密切关系,对此发病人数之多,预防尤为重要,重视牲畜的管理,检疫和防疫。(1)加强卫生宣传,培养良好卫生习惯,饭前洗手,不喝生水、生奶、生菜要洗净后再吃,尽量不饲养家畜,因人类包虫病是经狗传播的,其次是牛、羊、马等家畜。(2)严格处理病畜的内脏,提倡深埋或焚烧,禁止随意抛弃或喂犬。(3)捕杀病犬,要严格控制病犬活动,提倡犬舍和畜圈分开,狗粪要经处理后再施用,尽量减少对水资源及牧草污染,在包虫病流行区应严格遵守分塘使用的原则。(4) 手术切除的包虫囊肿及囊液,要严格地进行卫生处理,挖深坑将其深埋,切忌乱抛,以防被狗等吞食。(5)宣传包虫病的一般体征和症状,使广大群众认识本病,促使得病后早期就诊,从而减少人畜共受感染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343-1348.
2 曹励民.人体寄生虫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包虫病是自然疫源性或动物源性疾病,分布广泛,主要流行于我国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西藏、四川、河北等畜牧地区,人体感染致病,系由动物传播,包括野生动物和家畜牛、羊、狗等,以后者为甚,它是由犬绦虫的囊状幼虫病寄生在人体的寄生虫病,是常见的人畜共患疾病,对于身体健康危害极大[1]。现结合二十年来临床经验,即1989-2009年本院诊治的46例包虫病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收集
本院收治病例46例,男21例,女25例,男女比1:1.2;年龄10~70岁,平均43岁。农牧区群众36例,职工、居民、学生10例,其中汉族26例,其余为少数民族20例,每年发病人数不等,以上均有家犬、牛、羊接触史,农牧民多于居民,可能与生活习俗和环境有关。
1.2 发病部位与囊肿大小
包虫囊肿可以寄生于人体任何部位,而以肝、肺受累机会最多,本组肝脏包虫25例,肺包虫11例,腹腔包虫10例,其中20例为多发,囊肿大小与寄生部位有密切关系,肺包虫长至一定程度后常自发破裂,巨大囊肿多见腹腔,本组囊肿最大重约10.2kg。
2 诊断
2.1 接触史
有农牧区生活史,有牛、羊、犬接触史。
2.2 症状
包虫囊肿患者多数早期无症状,或者症状较轻,有无痛包块,多数系无意中发现,偶尔可有过敏反应出现荨麻疹、咳嗽、哮喘或腹痛,随囊肿的逐渐增大及生长部位、机体的反应情况、有无并发症,使症状复杂多样,主要系组织压迫而出现症状。如:肝包虫囊极度肿大时右上腹出现肿块,患者有饱胀牵曳感,并可有压迫症状,肺包虫患者常有干咳、咯血等症状。
2.3 体征
典型的囊肿可触及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呈球形包块,肝包虫患者大多数肝脏极度肿大,局部有圆形、表面平滑囊肿感,少数病例叩打囊肿后可有震颤感或弹性感。
2.4 B超检查
本组46例,全部B超检查,可显示清楚液性暗区,可出现漂浮广点,还可以显示囊肿大小部位、对肝包虫囊肿首选的定位诊断方法,手术证实符合率近100%。
2.5 包虫囊液皮内试验
本组46例,阳性33例,占72%,阴性13例,占28%。
2.6 X线检查
肝顶部包虫,可致膈肌升高呈半球形9例,X线片可见肝区有密度均匀、边界整齐的肿块影。肺包虫X线检查在无并发症的病例可见单个或多个圆形、卵圆形或多环形,边缘清晰,光滑肿块,囊肿随着呼吸而变形。
2.7 CT检查
对诊断也有帮助,符合率100%。
3 并发症
主要并发症为感染,肝包虫囊肿继发感染是十分常见的,约1/5~1/4肝包虫囊有继发感染,感染多来自胆道,肝包虫囊肿合并感染后在肝区包块附近有触痛及叩打痛,白细胞增高,少数病例有腹膜炎。囊肿穿破症状表现为肝包虫囊可外伤或穿刺而破裂,可向附近脏器或腹腔及软组织穿孔。破入腹腔时有剧烈腹痛并伴有休克,继而发热,荨麻疹瘙痒等过敏反应。肺包虫囊中并发感染者也常见,其临床征象变化多端,继发感染时一般和肺、胸膜化脓性疾病相似,预后较差。本组囊肿内感染8例,肝胆支气管瘘1例,肺包虫破支气管瘘1例,囊肿内胆汁瘘1例,腹腔包虫破裂1例,本组未见过敏反应。
4 治疗
治疗包虫囊肿的主要有效方法是手术,辅用口服阿苯咪唑效果较好,至于手术方式应采用B超或X线检查,确定包虫的寄生部位、病理改变、并发症类型,并对病变进行定位、定量、定数,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4.1 完整摘除
是疗效最可靠的手术方式,但仅限于囊肿突出脏器表面者,本院行手术26例,疗效可靠,治愈率近100%,随访2年,无复发。
4.2 发病脏器完整或部分摘除
治疗效果最佳,本组4例完整摘除,2例部分摘除。
4.3 囊肿穿刺及内囊摘除引流术
本组20例行此手术。因适应于任何部位、大小及有关并发症的病例,操作简便,故为最常用的术式,用三通针刺入囊肿时,因囊内有一定压力,穿刺时可能使囊液外漏,注意保护,然后迅速吸出囊液,注入杀虫剂,常用的有10%甲醛溶液,3%双氧水,20%氯化钠等。但摘除内囊后缝合囊壁前应细致地探查囊腔内是否残留异物及子囊、包虫碎屑等,应彻底清除囊内物质,以减少继发细菌感染复发的机会,合理处理并发症。(1)对于小的囊腔缝闭外腔。(2)对于无并发症的肝包虫囊肿,在内囊摘除后,囊腔内可灌注适量盐水和抗生素溶液,消除囊内积气,预防感染,通常一次缝合外囊。 (3)对于有感染、胆汁瘘及巨大肝包虫囊肿行置管体外引流术,胆汁瘘及巨大包虫囊肿可行大网膜移植填塞术。
4.4 B超引导下穿刺注药
近期效果尚可,住院时间短,费用少,但例数少而需要随诊观察。
5 讨论
包虫病是我国西北农牧区常见的人畜共患疾病,对人身危害极大,它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囊状幼虫病寄生在人体的寄生虫病,其终末宿主是犬、狼等,中间宿主是羊、马、牛等,成虫寄生在犬、狼动物的小肠内,虫卵随犬、狼的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污染水源牧草, 使牛、羊受感染,如果人进食带入这样绦虫卵,在肠内孵化成蚴,继而穿透肠黏膜,随血流到全身各处,继发包虫囊肿[2]。从本组病例看,肝发病率首当其冲,在治疗的同时应重视预防医学。目前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尚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因而积极推广早期诊断,努力提高手术治愈率,包虫囊肿经手术治疗或自行破裂后,在原发囊肿内残留有生活能力的头节、子囊,以后可形成继发性囊肿,因此,手术过程中应注意杀灭头节等。
5.1 多发性包虫发病
可以是一次感染多数虫卵引起原发性多数包虫,包虫摘除数年后可重复感染,但更为常见的囊肿破裂或术时保护欠佳,操作不妥,以致囊液外溢所致,原头节播散移植可致数以百计的多发性包虫,小者如米粒,大则似手拳,需分期分批多次手术,由于大小包虫甚多,与脏器广泛粘连,难以完全摘除,终因产生压迫、梗阻穿破及化脓等严重并发症,消耗衰竭成恶病质。
5.2 术中包虫囊内注射药液选择及应用
本病传统的手术治疗原则之一,是防止囊液污染手术野,在切开外囊前一定要向囊内注入杀虫剂,沿用的甲醛虽然对包虫生发层及原头节有凝固杀灭作用,但毒性大对有关脏器组织亦有损害,故已被淘汰,在众多药物中最理想的是20%氯化钠,它具有高效、低毒、快速、简便、不损害脏器组织等特点,有研究表明,5min后,镜检原头节变形损害失去活力。其他如碘伏、双氧水等均可做清洗囊壁之用,但效果欠佳。
5.3 预防
人体包虫病的感染率多与家畜有密切关系,对此发病人数之多,预防尤为重要,重视牲畜的管理,检疫和防疫。(1)加强卫生宣传,培养良好卫生习惯,饭前洗手,不喝生水、生奶、生菜要洗净后再吃,尽量不饲养家畜,因人类包虫病是经狗传播的,其次是牛、羊、马等家畜。(2)严格处理病畜的内脏,提倡深埋或焚烧,禁止随意抛弃或喂犬。(3)捕杀病犬,要严格控制病犬活动,提倡犬舍和畜圈分开,狗粪要经处理后再施用,尽量减少对水资源及牧草污染,在包虫病流行区应严格遵守分塘使用的原则。(4) 手术切除的包虫囊肿及囊液,要严格地进行卫生处理,挖深坑将其深埋,切忌乱抛,以防被狗等吞食。(5)宣传包虫病的一般体征和症状,使广大群众认识本病,促使得病后早期就诊,从而减少人畜共受感染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343-1348.
2 曹励民.人体寄生虫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