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问今年的北京中国人大、政协“两会”有何特点,从3月14日人大闭幕那天温家宝总理的记者会中,就可以看出几处。第一个提问者选了《农民日报》,而不是往年的《人民日报》之类的大牌媒体,突出了会议和当局对“农”的空前关切。今年一年仅中央政府就要为“建设新农村”投入3300多亿人民币的真金白银,决心不可谓不大,能不能收到实效,关系到中国能不能真正实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找到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第二个提问的记者来自台湾的TVBS,这又是打破惯例的做法,也表明今年“两会”期间,北京对陈水扁要一步步推进“法理台独”的高度关切。温家宝总理在回答中先是列明“台湾当局领导人”数典忘祖等“二宗罪”,态度明确又强硬,对方如再有越轨动作,必将“大刑伺候”。接着又对民进党喊话,刻意对民进党同铁杆“台独”势力作某种区隔,尽可能扩大“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范围。至于接着的提问机会给了香港记者,在我看来,只是安排在台湾媒体后面比较“顺”,未必因为香港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
再有,中国总理每年此时都要开一次记者会,而今年却是第一次没有记者问到中美关系。为什么?It is on the righttrack(中美关系在正确轨道上),北京外交界的一位资深人士如此解释。既然中美关系已走上“正确轨道”,就连美国记者也没有兴趣提出这方面的问题,尽管胡锦涛4月就将到访华盛顿。同样,欧洲记者也没有问到与中国与欧洲的事情,尽管近期中欧之间的贸易纷争有增无减。
今年的总理记者会上,欧美记者的关注点都集中在中国本身的事务上面,特别是过去一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带出的敏感问题,如对互联网的控制、征地纷争、矿难和独立工会,等等。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的提问,更触及到“国有商业银行吸收外资股东,是否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当前热点争议;而这一争议的背后,又涉及“中国改革向何处去”的更深刻、更重大的争论。这正是我采访和评论今年北京“两会”的焦点。
所以,我最感兴趣的正是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开场时,必须向“会场外的群众”讲的那句话:“要坚定,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尽管有闲难,但不能停顿,倒退没有出路。”这一立场和姿态,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两处表述。
谈到今年的政府千作时,温家宝总理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当前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加快推进各项改革。”谈到未来5年战略重点时他又说:“过去20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分不开的。要完成新阶段的发展任务,也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更应该关注的,是3月6日胡锦涛㈩席上海代表团讨论时发表的言论。媒体聚焦他所说的“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关于改革的连番表示,当然有很强的针对性。过去一年中国社会中对于改革方向以及改革功过的大辩论,正处于一个或进或退的关键时刻。“两会”前夕我在凤凰卫视《时事开讲》中曾预料,政府已到必须表态的时候了。
因为,各类“反对派”的焦点越来越集中,论调也不断升高,甚至把当前民众最不满的所有问题,如医疗、教育、房价、征地纠纷、就业难、贫富分化、农民工和“三农”的困境——全都归结于改革失败和方向错误,归结于改革只是保护少数富人的利益,进而引发民众对政府政策和改革路向更为怀疑和不满。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言论,出自于台湾来的郎咸平先生。
不幸的是,郎先生的言论不是发表在台湾,而是在中国大陆;更不幸的是,他和其他的一些学者的指责言论得到不少人的赞同,他们也被视作“为穷人说话”的社会意见领袖。
如果把中间社会和民间近几年不满情绪的积累,比作堆积起来的干柴,某些“反对派”的作为就如同划着的火柴,怎能不令人心惊?
最要命的是,一旦大火点燃,那些“意见领袖”既不知道如何救火,更不知道大火烧过后如何来收拾残局,最后倒霉的一定是中国老百姓,特别是中国的“穷人”。因为熊熊大火燃起之时,有能力跑掉的还是那些中国的“富人”和外国投资者。即使不到那种局面,政府的决策也会受到干扰。过去一年中国国有企业的改制明显停顿下来,“改革攻坚年”变成“改革停滞年”。
这次北京“两会”,胡、温作出了清晰的回答。首先是继续改革,坚定地改革,不仅不可倒退,还要加大改革力度,寻求新突破。而改革的核心,则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对“市场经济搞过头”的回应,也是对现存的垄断特权发出警告。再就要,“使改革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关系,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
简言之,中国只有继续改革和发展,才能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从今年的政府预算来看,当局已经把较多资源转向民众最关心(也最不满)的事情。但中国毕竟刚刚有点家财,底子仍然很薄,经不起大手笔花钱,更不可能现在就向全体民众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先发展,以改革求发展,而且要科学地发展,再带动全民富裕,将是中国长期的路向,也是唯一路向。
(曹景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访问学者,凤凰卫视评论员。)
第二个提问的记者来自台湾的TVBS,这又是打破惯例的做法,也表明今年“两会”期间,北京对陈水扁要一步步推进“法理台独”的高度关切。温家宝总理在回答中先是列明“台湾当局领导人”数典忘祖等“二宗罪”,态度明确又强硬,对方如再有越轨动作,必将“大刑伺候”。接着又对民进党喊话,刻意对民进党同铁杆“台独”势力作某种区隔,尽可能扩大“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范围。至于接着的提问机会给了香港记者,在我看来,只是安排在台湾媒体后面比较“顺”,未必因为香港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
再有,中国总理每年此时都要开一次记者会,而今年却是第一次没有记者问到中美关系。为什么?It is on the righttrack(中美关系在正确轨道上),北京外交界的一位资深人士如此解释。既然中美关系已走上“正确轨道”,就连美国记者也没有兴趣提出这方面的问题,尽管胡锦涛4月就将到访华盛顿。同样,欧洲记者也没有问到与中国与欧洲的事情,尽管近期中欧之间的贸易纷争有增无减。
今年的总理记者会上,欧美记者的关注点都集中在中国本身的事务上面,特别是过去一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带出的敏感问题,如对互联网的控制、征地纷争、矿难和独立工会,等等。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的提问,更触及到“国有商业银行吸收外资股东,是否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当前热点争议;而这一争议的背后,又涉及“中国改革向何处去”的更深刻、更重大的争论。这正是我采访和评论今年北京“两会”的焦点。
所以,我最感兴趣的正是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开场时,必须向“会场外的群众”讲的那句话:“要坚定,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尽管有闲难,但不能停顿,倒退没有出路。”这一立场和姿态,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两处表述。
谈到今年的政府千作时,温家宝总理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当前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加快推进各项改革。”谈到未来5年战略重点时他又说:“过去20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分不开的。要完成新阶段的发展任务,也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更应该关注的,是3月6日胡锦涛㈩席上海代表团讨论时发表的言论。媒体聚焦他所说的“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关于改革的连番表示,当然有很强的针对性。过去一年中国社会中对于改革方向以及改革功过的大辩论,正处于一个或进或退的关键时刻。“两会”前夕我在凤凰卫视《时事开讲》中曾预料,政府已到必须表态的时候了。
因为,各类“反对派”的焦点越来越集中,论调也不断升高,甚至把当前民众最不满的所有问题,如医疗、教育、房价、征地纠纷、就业难、贫富分化、农民工和“三农”的困境——全都归结于改革失败和方向错误,归结于改革只是保护少数富人的利益,进而引发民众对政府政策和改革路向更为怀疑和不满。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言论,出自于台湾来的郎咸平先生。
不幸的是,郎先生的言论不是发表在台湾,而是在中国大陆;更不幸的是,他和其他的一些学者的指责言论得到不少人的赞同,他们也被视作“为穷人说话”的社会意见领袖。
如果把中间社会和民间近几年不满情绪的积累,比作堆积起来的干柴,某些“反对派”的作为就如同划着的火柴,怎能不令人心惊?
最要命的是,一旦大火点燃,那些“意见领袖”既不知道如何救火,更不知道大火烧过后如何来收拾残局,最后倒霉的一定是中国老百姓,特别是中国的“穷人”。因为熊熊大火燃起之时,有能力跑掉的还是那些中国的“富人”和外国投资者。即使不到那种局面,政府的决策也会受到干扰。过去一年中国国有企业的改制明显停顿下来,“改革攻坚年”变成“改革停滞年”。
这次北京“两会”,胡、温作出了清晰的回答。首先是继续改革,坚定地改革,不仅不可倒退,还要加大改革力度,寻求新突破。而改革的核心,则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对“市场经济搞过头”的回应,也是对现存的垄断特权发出警告。再就要,“使改革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关系,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
简言之,中国只有继续改革和发展,才能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从今年的政府预算来看,当局已经把较多资源转向民众最关心(也最不满)的事情。但中国毕竟刚刚有点家财,底子仍然很薄,经不起大手笔花钱,更不可能现在就向全体民众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先发展,以改革求发展,而且要科学地发展,再带动全民富裕,将是中国长期的路向,也是唯一路向。
(曹景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访问学者,凤凰卫视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