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是指发生于基底动脉、椎动脉颅内段及椎-基底动脉分支的动脉瘤.后循环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5%,其中基底动脉分叉部及主要分支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动脉瘤最为常见,约占后循环动脉瘤的50%[1]。
【机 构】
:
100853,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100853,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是指发生于基底动脉、椎动脉颅内段及椎-基底动脉分支的动脉瘤.后循环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5%,其中基底动脉分叉部及主要分支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动脉瘤最为常见,约占后循环动脉瘤的50%[1]。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抗血小板药物防治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再流的作用.方法中华小型猪32只随机分成(1)对照组,(2)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组(氯吡格雷第一天300 mg/d,以后3 mg·kg-1·d-1,阿司匹林10 mg·kg-1·d-1,每天喂药一次,共3天),(3)替罗非斑治疗组(以15 μg/kg静脉推注后继以0.5 μg·kg-1·min-1的剂量持续静点直至实验结束)和(4)假手
为方便国内广大糖尿病工作者对国内外糖尿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最新动态的了解和提高我国对糖尿病研究和防治工作的水平,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将于2005年10月7—9日在上海举办2005年“糖尿病新概念”学术年会。
干细胞研究及其在临床的应用是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是目前研究最为清楚的一种成体干细胞,HSC移植在临床上已成功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细胞来源不足、移植后需要终生服用免疫抑制剂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极大地限制了该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开展.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由王崇文教授、郑树教授和李世荣教授主持,由“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误诊误治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国内第一次中国大肠癌早诊、早治研讨会将于2006年3月在南昌市召开。届时将有消化内、外科,病理科、内镜及流行病国内外知名专家介绍当代相关领域进展,并进行学术交流。欢迎国内相关专业人士积极参加,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曾有两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择期经血管腔内腹主动脉瘤修复手术(简称腔内手术)的1个月内效果较开腹手术好.据报道,在这两项研究中,开腹手术住院患者的死亡率分别是4.6%和6%,而腔内手术则分别为1.6%和1.2%.但腔内手术的这种生存优势能否持续尚有争论.非对照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随时间的推移,腔内手术未见优势.为回答这一问题,荷兰随机化腔内腹主动脉瘤治疗计划[The Dutch Randomized E
患者男,47岁,顽固性高血压10余年,长期口服降压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血压维持在200~220/110~150 mm Hg(1 mm Hg=0.133 kPa)左右.近2年来逐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双下肢间歇性跛行,每次行走100 m左右.入院前行增强CT血管造影(CTA)检查发现:左肾动脉完全闭塞,左肾萎缩,肾动脉以下主动脉完全闭塞(图1);右肾体积代偿性增大,右肾动脉开口以上主动脉腔内大量附壁血栓
目前,脑血管疾病高居人口死因首位,与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相比,脑血管疾病存活患者的致残率较高.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高达250/10万,居世界第二位.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循证医学研究,一直被国家列为疾病研究重大攻关课题.脑血管疾病外科治疗是神经外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在今年6月召开的第13届世界神经外科大会(13th World Congress of Neurological Surgery)的1000多篇
翻开中国医学期刊发展的史卷,写下90个春秋的杂志尚不多见,而其中由中国医师创办者,则惟有中华医学会的会刊--<中华医学杂志>.能以编者的身份为这本杂志庆贺90岁生日,深感荣幸和自豪!
目的 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护下,为术中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SEP)监护选择合适的吸入麻醉药物和浓度. 方法 60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安氟烷、异氟烷和地氟烷组,每组20例,按呼气末浓度0.3、0.5、0.75、1.0和1.5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分别吸入不同浓度的麻醉药,记录皮层SSEP的N20波幅、潜伏期,并同时进行BIS监护,观察3种吸入麻醉药在不同吸入浓度下对SSEP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25岁,江苏太仓人,因"发热7 d,气促、胸闷5 d"于2004年3月12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7 d凌晨2点顺产1孕37周女婴,下午16时出现发热,体温38℃,轻咳,少许白色泡沫痰,偶有鲜红色血丝,无其他伴随症状.没有恶露.在当地医院应用头孢曲松、利巴韦林、氨基比林治疗无好转.2 d后发热达40℃,伴畏寒、寒战,并出现胸闷、气促。